?

食管癌行ESD術后預防狹窄治療方法進展

2020-12-29 06:24魏宗蘋王玉平關泉林周永寧
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 2020年12期
關鍵詞:類固醇潑尼松食管癌

魏宗蘋,姬 瑞,鄭 亞,陳 誠,王玉平,關泉林,周永寧

1.蘭州大學第一醫院消化科,甘肅 蘭州 730000; 2.蘭州大學甘肅省胃腸病重點實驗室; 3.蘭州大學第一醫院乳腺外科; 4.蘭州大學第一醫院腫瘤外科

目前食管癌常用的治療方式為手術治療、化療、放療等,而傳統手術由于破壞了食管的整體結構,甚至會切除部分胃組織而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而內鏡下黏膜剝離術(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療保留了食管解剖結構而保留食管功能,能夠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在食管癌患者中,病變局限于上皮內的患者,淋巴結轉移率為0,病變局限于固有層,淋巴結轉移率為3.3%[1],且其淋巴結轉移率隨著病變浸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對于存在脈管浸潤及腫瘤浸潤深度超過黏膜下200 μm的食管癌患者應按進展期病變進行治療。由于淺表食管癌發生淋巴結轉移風險小,所以對于滿足適應證的淺表食管癌患者可行ESD治療。早期食管癌患者經ESD治療后5年生存率為85%~100%[2-3]。日本一項52例早期食管癌ESD治療的研究指出[4],ESD在治療淺表食管癌方面是安全有效的,整塊切除率為100%,治愈性切除率為94.6%,術中并發癥發生率為22.2%。我國多項研究亦支持上述結論[5-7]。但食管癌經ESD治療后易出現局限性狹窄,導致吞咽困難,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需要反復進行內鏡下氣囊擴張。早期食管癌患者行ESD治療后10%~30%的患者可出現食管狹窄[3,8-10],且病變累及范圍超過環周75%時,術后狹窄的發生率為45.5%~92%[2,11]。反復的氣囊擴張既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又增加了痛苦,所以研究長期有效的預防狹窄的方法至關重要。下面將對食管癌患者術后發生狹窄的預防措施進行闡述。

1 食管癌的ESD治療適應證

2018年食管癌診療規范指出[12]:根據國際抗癌聯盟(Union for 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UICC)與美國癌癥聯合會(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聯合發布惡性腫瘤 TNM 分期標準中的屬于T1aN0M0(病變侵犯黏膜固有層或黏膜肌層,無淋巴轉移及遠處轉移)的早期食管癌患者可考慮行內鏡下治療。由于黏膜缺損≥2/3環周時,ESD術后食管癌患者發生狹窄的風險增加,所以日本在2007年版早期食管癌的診療指南中規定內鏡下治療適用于病變范圍<2/3環周的患者[13]。

2 食管癌ESD術后發生狹窄的定義及影響因素

2.1 狹窄定義食管癌患者在ESD治療后往往會出現狹窄,黏膜缺損范圍≥2/3是發生狹窄的獨立危險因素。狹窄發生的原因可能是由病變切除后造成局部黏膜損傷缺如,在組織修復過程中反復發生炎癥修復,同時伴有纖維結締組織增生,膠原沉積形成瘢痕引起[14]。目前認為ESD術后發生食管狹窄與成纖維細胞和固有肌層收縮、瘢痕形成、傷口局部收縮有關[15]。食管癌行ESD術后狹窄的定義為[16]:患者出現吞咽困難癥狀,且吞咽困難評分≥2分(吞咽困難評分:0分:能正常飲食;1分:不能吞咽部分固體食物;2分:能吞咽半流食;3分:只能吞咽流食;4分:不能吞咽流食)或普通胃鏡鏡身通過困難(鏡身直徑為9.6~10.4 mm)。但在術后短期內發生狹窄的患者應注意癥狀性狹窄,患者在術后由于內鏡下病灶切除形成人工潰瘍,創面發生炎性水腫,常??稍诙虝r間內出現癥狀性吞咽困難,給予禁食、胃腸減壓、補液等方式,待水腫減輕后上述癥狀可緩解。

2.2 ESD術后發生狹窄的危險因素目前認為,與狹窄相關的危險因素有病變位置和病變縱向長度、病變范圍>3/4環周、術中止血夾使用時間≥6 h等[2,8],另外缺損長度>3 cm、組織浸潤深度達固有層等也是發生狹窄的危險因素[3],尤其在黏膜病變范圍≥75%的患者中,狹窄的發生率更高,而在黏膜缺損累及環周的患者中,狹窄發生率可高達 100%[17-18],研究表明,黏膜缺損范圍是食管癌患者行ESD術后發生狹窄的獨立危險因素。結合上述發生狹窄的危險因素,在食管癌患者行ESD前,應通過完善胸腹部CT、超聲胃鏡、胃鏡下精查并取活組織檢查等方式,充分評估患者病變的浸潤深度、病變范圍等,嚴格把握ESD治療適應證,以避免術后狹窄的發生。尤其對于病變范圍≥環周75%的患者應積極采取預防狹窄的措施,延長狹窄發生的時間,提高生活質量。

3 預防術后狹窄的方法

食管癌患者在行ESD術后,對于黏膜缺損范圍較大的患者要積極實施預防狹窄的措施,目前各種預防措施效果及并發癥的相關研究開展的較多,但由于受樣本量及隨訪時間的限制,各種方法的長期預防效果仍不確切。目前最常用的預防方法為類固醇局部注射及口服潑尼松龍,為進一步明確這二者在食管癌ESD術后預防狹窄的效果,日本于2014年開展的隨機Ⅲ期試驗(JCOG1217,Steroid EESD P3)比較了口服和局部注射激素在預防狹窄方面的有效性[16]。其他的預防狹窄的措施有食管支架置入術、聚乙醇酸網片和纖維膠局部使用、內鏡下氣囊擴張(endoscopic ballon dilation,EBD)等,也可將上述幾種方法聯合使用達到較好的預防效果。下面對上述幾種方法進行闡述。

3.1 局部類固醇注射局部注射預防狹窄常用的類固醇激素為曲安奈德,對于激素預防食管吻合口狹窄的機制尚不明確,可能與類固醇激素具有抑制炎癥反應,在抑制膠原蛋白合成的同時增強膠原蛋白的分解,從而避免了瘢痕形成有關。研究表明,類固醇激素在預防狹窄方面雖具有一定療效,但并不能阻止狹窄的發生,僅僅能夠延長狹窄發生的時間[19],減少EBD的次數,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常用的給藥方式是ESD后立即局部注射,也可以在發生狹窄后行EBD時使用。Tsujii等[20]發現,在病變范圍≥環周75%的患者中,預防性注射類固醇激素組(43%,2/28)ESD術后狹窄發生率顯著低于無預防治療組(90%,9/10)(P<0.05),但在行EBD時類固醇注射組穿孔率較高,且研究中發生在氣囊擴張時穿孔的患者均為預防用藥組。Nagami等[21]一項病例對照研究表明,局部注射曲安奈德組的患者狹窄率從對照組的45.9%下降到18.9%。王宇等[22]研究發現,不同激素的不同給藥方式會影響預防效果,相對于激素表面噴灑和口服,局部注射預防效果更為顯著。局部注射激素在預防食管癌ESD術后狹窄方面有效[23-25]。Nagami等[24]一項病例對照研究表明,局部注射曲安奈德組的患者狹窄率從對照組的45.9%下降到18.9%?;颊咴谛g后立即注射激素后,經過一段時間后仍會出現狹窄,研究認為[26],大面積黏膜缺陷是局部注射激素后發生狹窄的獨立危險因素,該切點值為黏膜缺損達到環周的5/6時,由于樣本量及隨訪時間有限,有待更進一步證實。局部注射相較于口服激素,引起的全身不良反應較少,但其易在發生狹窄后行氣囊擴張時引起穿孔發生[27]。Tsujii等[20]在研究中發現,局部注射曲安奈德的食管癌患者與未注射組創面愈合不同,注射組主要表現為無序愈合,推測局部注射激素會降低食管壁的強度和彈性,從而易受擴張壓力的影響,在擴張時容易發生穿孔。另外,ESD術后食管癌患者局部注射類固醇激素的藥物、劑量及間隔時間仍無明確規定,且其長遠不良反應的預后情況仍需大樣本試驗證實。

3.2 口服類固醇激素口服激素對于ESD術后食管癌狹窄同樣具有預防效果,常用的類固醇激素為醋酸潑尼松和潑尼松龍。綿陽市中心醫院的一項臨床研究表明[28]:口服醋酸潑尼松對于預防ESD術后狹窄有效。未給予激素組患者狹窄發生率為61.11%(33/54),預防組患者狹窄發生率為29.62%(16/5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且未預防組患者擴張次數顯著高于預防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且口服類固醇激素的持續時間可能會影響預防效果。Lizuka等[29]的一項研究中,一組患者口服潑尼松龍30 mg/d,緩慢減量,8周后停藥,另一組患者口服潑尼松龍30 mg/d維持3周后,每3周減量5 mg逐漸減停,后者的狹窄發生率為(36.4%,4/11),低于前者(82%,9/1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4)。說明口服激素維持時間越久,越能更好地起到預防作用。但由于相關研究較少,類固醇激素的使用時間與預防狹窄之間的關系仍有待進一步明確。再者在ESD術后,預防性空氣囊放置的預防作用弱于口服潑尼松龍的患者,且治療期間患者未發生激素相關性不良反應[30],但上述研究隨訪時間短,部分不良反應未能被觀察到??诜惞檀技に貢鸲喾N相關并發癥,且與服用劑量有關,如向心性肥胖、糖代謝紊亂、感染、心血管疾病、骨質疏松等不良反應;另外,口服激素預防狹窄,服藥周期較長,服藥期間需定期復查,必須遵囑逐漸減量,患者自主減量或停藥不但會影響其預防狹窄的作用,同時會發生各種并發癥而危及生命。據上所述,口服激素是目前被證實在預防食管癌患者ESD術后狹窄方面是有效的,合理規范的使用潑尼松龍可以延長ESD術后患者發生狹窄的時間,減少氣囊擴張的次數??诜に嘏c局部注射激素兩種方法聯合使用,仍可達到預防狹窄的作用。Chu 等[31]進行了一項病例對照研究,在食管黏膜缺損范圍≥2/3的患者中,試驗組為口服潑尼松龍聯合局部注射曲安奈德的患者,對照組未使用任何預防措施,結果表明,試驗組狹窄發生率的患者明顯降低,同時實施EBD的次數減少,且被證明二者聯合安全有效。所以不同的給藥方式會影響其預防作用,但目前對于激素的給藥間隔及使用劑量尚無明確標準,應避免激素使用時相關并發癥的發生,充分告知患者使用激素的必要性及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務必要遵囑規律服藥,逐漸減停,減少藥物相關不良反應。

3.3 其他方法由于ESD治療食管癌后,病變范圍>2/3環周的患者發生狹窄的可能性較大[32],所以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多種預防措施,其中口服潑尼松龍及局部注射曲安奈德被證實是安全有效的方法。目前其他的預防措施包括EBD、創面局部纖維膠、聚乙醇酸網片、支架植入等。部分患者有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急性感染期或存在使用類固醇的其他禁忌證的情況下,常常需要考慮使用其他方法進行狹窄預防。一項關于預防食管癌ESD術后狹窄的Meta分析提出[32],局部注射類固醇激素聯合支架植入具有良好的預防效果。研究發現,聚乙醇酸網片聯合支架植入預防狹窄的作用優于單純的支架植入術[8]。另外,EBD既可以作為ESD術后狹窄的預防性措施,同時也是發生狹窄后緩解吞咽困難癥狀的標準方法之一[30]。但由于其單獨使用時預防作用受限,常常與其他方法聯合使用。有研究表明,局部覆蓋聚乙醇酸網片與纖維膠仍具有一定的預防狹窄的作用,與單獨在局部注射激素相比,其預防作用相當[33]。所以,多種預防方法聯合使用也可達到預防效果,但其作用持續時間及其不良反應仍不明確。

4 展望

食管癌是我國常見的消化道腫瘤之一,其發生可能是由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聯合導致的[34]。隨著內鏡技術的發展,窄帶成像技術、染色內鏡及超聲內鏡的使用使早期食管癌的檢出率增加[35]。而早期食管癌患者的預后較進展期患者有很大的改善。目前ESD被認為是安全有效的治療早期食管癌的方法,但由于其在病變黏膜缺損≥2/3的患者中可造成術后狹窄,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雖然在早期可行EBD等方式緩解狹窄癥狀,但部分患者最終會進展為難治性狹窄,而需要手術干預。所以對于ESD術后的食管癌患者,尤其是病變累及范圍較廣者,應積極行預防措施,延長發生狹窄的時間。目前多種方法被認為預防狹窄有效,如類固醇激素的使用、支架植入、聚乙醇酸網片等生物制劑的局部使用等,但由于上述方法均受限于樣本量及隨訪周期,其長期不良反應及預防效果仍需要進一步明確,并且在使用類固醇激素時,如何把握用藥間隔時間及用藥劑量,能達到最大預防效果的同時規避藥物相關的不良反應,目前仍無明確標準。

猜你喜歡
類固醇潑尼松食管癌
合理用藥科普
關于“不同方案潑尼松治療兒童原發性腎病綜合征的療效及復發危險因素分析”一文的專家點評
改變趁熱吃 預防食管癌
得了食管癌能維持多長時間
潑尼松聯合伐昔洛韋對帶狀皰疹急性期患者細胞因子水平及疼痛程度的影響
甲氨蝶呤聯合羥氯喹和潑尼松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對患者部分炎癥指標的影響
食管癌患者兩種固定裝置擺位誤差及計劃靶區外擴值探討
類固醇治療腎病綜合征兒童致激素性青光眼的相關進展
面部整形術后水腫的治療進展
類固醇糖尿病患者動態血糖譜的特點及意義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