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形勢下大學生創新創業影響因素及作用機制研究

2020-12-29 11:55葉建華
大經貿 2020年7期
關鍵詞:作用機制大學生創業影響因素

【摘 要】 本文通過問卷調查個人特質、家庭情況、創業教育、人脈資源以及國家政策等五個因素對大學生創業的影響,對比分析這些因素對已創業大學生和未創業大學生在創業意愿上的不同作用,根據結果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為更好地促進大學生進行創業活動提供參考。

【關鍵詞】 大學生創業 影響因素 作用機制

為鼓勵支持大學生創業,近年來政府頒布了一系列針對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各大高校開設相應的創業教育教育課程和實踐活動,各種創業大賽也在全國如火如荼地開展著,許多學生從中脫穎而出。本文通過問卷調查,分析相關因素對已創業大學生和未創業大學生的不同影響,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為更好地促進大學生進行創業活動提供參考。

一、大學生創新創業影響因素的研究背景

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參與創業行列中,除了受學校教育的影響,家庭和個人因素也是大學生是否選擇創業的重要參考因素。新趨勢下,社會各界對大學生創業的討論諸多,面對理論與政策層面的討論,我們不禁開始思考更為現實的問題:當前已創業大學生和未創業大學生在創業意愿上究竟存在怎樣的區別?二者對于創業條件又有著怎樣的需求與期待?國家、社會、學校、家庭應該如何適應大學生創業前后的意愿轉變,促使其更好的開展創業活動?

基于以上問題,本文以武漢工商學院學生為對象,以“大學生創業意愿的影響因素”為主題,開展問卷調查。本次問卷調查時間為2018年1月,最終回收問卷515份,有效填寫515份,其中男生占29.7%,女生占70.3%。在專業所屬學科中,19.22%來自文學,28.16%來自經濟學,36.31%來自管理學,剩余少量樣本來自藝術學和工學。在這些樣本中,有75人曾有過創業經歷或正在創業,剩余440人則屬于未創業者。

二、大學生創新創業影響因素的對比分析

本次問卷,通過對個人特質、家庭情況、創業教育、人脈資源以及國家政策五個方面的調查,對比分析影響已創業大學生和未創業大學生創業意愿的因素。

(一)個人特質

測量指標分為重復型、服從型、獨立型和機智型四種職業性格。根據調查,無論是已創業者還是未創業者都是獨立型居多,其次是重復型,差別體現在已創業者中服從型的占比高于機智型,而未創業者卻恰恰相反,這一現象是與常識相違背的。

人們往往會覺得,獨立型和機智型的職業性格會更適合,但實際上,一個團隊中領導者畢竟是少數,更多的是需要踏實肯干、兢兢業業、團結合作的合伙人。因此,并非只有獨立機智的人才適合創業,這一固定思維應該被打破,應鼓勵更多有才能的學生勇敢地投身于創業大軍中。

(二)家庭情況

測量維度分為家庭所屬區域、父母的創業經歷和父母對于創業的支持程度。

1、家庭所屬區域。此次調查對象多來自周邊小城市和鄉鎮,大致趨勢均為農村縣城>三四線城市>一二線城市。對比看來,已創業者的所屬區域更側重于城市,城市的教育資源、經濟基礎會影響眼界和格局,來自城市的學生會更敢于去創業。

2、父母的創業經驗。根據調查得知,多數家長為農民,具有創業經驗的占比較少。對比來看,已創業者的父母創業經驗會多于未創業者的父母,父母的創業經驗與孩子的創業意愿是呈正相關。

3、父母對于創業的支持程度。這一部分的調查僅選取了已創業者的父母支持程度,已創業者父母對于孩子的創業行為絕大多數是支持的。

綜合以上分析,可初步得出結論,家庭情況對于大學生創業有著一定的支撐作用。

(三)創業教育

創業教育不僅僅指課堂教育,也包括各類培訓和競賽。國家現在大力提倡創新創業,不少高校都開設了相應課程,因此大部分學生都接受過創業教育。通過對比,已創業者接受創業教育的占比略高于未創業者。高校開設的教育課程和培訓競賽,有益于提升大學生創業意愿。

(四)國家政策

國家政策主要指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扶持政策。本次問卷調查的學生,都接受過創業教育,其對于國家相關政策的了解多通過此途徑,只有極少部分已創業者表示對政策完全不知情。調查得知,不管創業與否,當代大學生較關注國家政策。因此,國家可以考慮加大扶持力度,一是支持已創業者更好地推進項目,二是鼓勵更多年輕人加入創業。

(五)綜合分析

1、選擇創業與否的原因分析。已創業者選擇創業的最主要原因為個人理想,其次是在接受創業教育后打算試一試,緊接著是社會號召和政府支持,然后是好友邀約、跟著老師參加比賽,最后才是家人的建議和引導。未創業者未選擇創業的最主要原因為缺乏啟動資金和相關人脈,其次是知識技能掌握不夠,然后是沒有合適的團隊,再次是家庭不支持,最后才是社會大環境。

2、啟動資金獲取方式分析。從已創業者的集資方式調查得知,自籌和合伙占據了大部分,其次是家庭投資,最后才是銀行貸款、天使投資和比賽獎金。這顯然與我們倡導的集資方式是有所出入的。同樣的,未創業者傾向于的集資方式中出現了與已創業者較為一致的傾向,即更偏向于合伙或自籌,但相比已創業者,他們對于銀行貸款比較傾向,最后才是家庭和天使投資以及比賽獎金。

3、對各因素的需求分析

絕大多數已創業者認為個人魅力、團隊和社會關系以及政策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家庭氛圍和支持也占一定比重,然而創業教育的培訓和服務的需求率最低。與已創業者相似,未創業者也十分看重團隊和社會關系,其次才是個人魅力,然后是家庭氛圍和支持,緊接著是政策支持,排在最后的依舊是創業教育的培訓和服務。

三、大學生創新創業影響因素的對比分析結論

(一)個人特質對大學生創業的影響

根據調查,個人的職業性格對于創業意愿的影響并不是絕對的,在傳統觀念中獨立型和機制型似乎更適合創業,但根據已創業者的實踐檢驗,重復型和服從型的人也可以選擇創業。因此,鼓勵大學生在考慮創業時不必過于擔心個人性格因素,在選擇創業團隊成員時也不必受性格限制,保持團隊結構合理即可。

(二)家庭情況對大學生創業的影響

大學生的創業選擇,在一定程度上受父母價值觀所左右。在大學生提出要創業時,如果父母鼓勵大膽嘗試,學生會對創業的選擇會更加積極、樂觀。但當父母對大學生創業所持態度為不認同,僅盼望孩子能夠從安穩的工作做起,大學生則會比較謹慎地對待創業選擇。家庭經濟條件對大學生創業的選擇,更具有直接影響。經濟條件富足的家庭,可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支持,收入較穩定且不需要孩子承擔家庭負擔的父母會給大學生創業減輕很多后顧之憂,處于這種家庭環境下的大學生對于創業會更加自主,敢于向較大風險和發展潛力并存的方向前進。相反,如果家庭條件本身不富足,且需要及時照顧父母,大學生在創業的選擇上就會極為在乎創業的成敗。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家庭情況愈理想,愈能夠支撐其更好地進行創業活動。雖然說,所屬區域是先天條件,后天無法選擇,但父母對于創業的支持程度可以隨著時代的發展、輿論的轉向而有所改變。

(三)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的影響

在社會因素中,根據調查顯示,創業教育的效果似乎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好,特別是在資金和需求滿足上,并不能很好地服務于創業者。當然,這也可能是由于我國創業教育起步晚,體系不夠成熟,模式還在探索中。因此,想要持續提高大學生創業意愿,創業教育還需不斷跟進與完善,并結合我國實情,切實調動大學生創業積極性。

(四)人脈資源對大學生創業的影響

對于未創業者來說,人脈資源總是排在首位,而對于已創業者來說,相比依靠他人,做強自己才是王道。通過調查,希望學生的傳統思想可以轉變,靠人脈資源也許確實能走得很容易一些,但這并不代表一定要有很強硬的關系網絡才能創業。

(五)國家政策對大學生創業的影響

調查顯示,大學生對于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有所了解,但各項排名卻均較靠后。由此可見,政策的出臺、創業者對于政策的了解和政策的切實惠民存在一定差距。國家出臺相應政策時,除了要重視宣傳外,更應該讓政策落到實處,切實幫助大學生創業。以調查問卷中出現的集資方式為例,未創業者會傾向于選擇帶有國家扶持力度的銀行貸款,這說明政策的宣傳工作是到位的,但為什么絕大部分已創業者卻依舊選擇自籌呢?這便是意愿與實踐的差距。已創業者有過實踐經歷,深知要取得多個部門的支持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已創業者表示,創業中對政府資金的申請很難實現,有些需要中介才能申請,中介費通常為申請資金總額的10%—20%,這些費用超出了很多剛剛創業大學生們的支付能力。這暴露出來的一系列問題,更應該引起國家的重視,需要充分考察和評定政策可行性,并根據時代發展做出具體調整。

四、完善大學生創新創業作用機制的建議

(一)鼓勵大學生打破傳統,樹立創業自信

在創業實踐中,個人特質相比人脈資源是更為重要。要想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出彩,除培養個人能力外,還需要保持自信?,F代社會的開放性和包容性是足夠的,創業可以為更多人選擇。在創業教育和宣傳方面,引導大學生打消顧慮,鼓勵其大膽創業。

(二)多途徑對話家長,轉變傳統觀念

家庭情況與大學生創業意愿呈正相關。雖然經濟條件和創業經歷是難以在短期內得以改變的,但家庭觀念可以與時俱進。因此在對大學生進行創業動員時,也可以加強對大學生父母和家庭的教育,如社區宣傳、公眾講座、大眾傳媒、家?;ピL等,通過增強與家長的對話,讓他們理解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意義,支持孩子的創業理想。

(三)高校注重創業實踐,創新教學模式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應該改革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思維,更側重于實踐。在硬件建設上,積極創造條件,成立創業人才培養學院,負責整個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教學管理、創業實踐與創業研究。同時,制定整個高校創業教育的基本思路、整體目標與推進步驟,指導各二級學院根據學科特色、學生特點開展個性化創業教育,為高校創業教育的順利開展奠定組織基礎。在軟件建設上,一是加大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力度,二是建立創業教育相關制度,保證創業教育的穩定性與規范性。

(四)國家落實大學生創業政策,實現精準定位

各級政府進行大學生創業政策建設時,需協調既有政策的關系,充分考慮大學生是學生又是創業者的雙重身份,政策內容重心落在激勵大學生,政策手段多用“發展式”而不是“扶貧式”,完善大學生創業政策。另一方面,轉變創業政策宣傳方式,除了運用報紙、雜志、廣播、電視、橫幅、海報等傳統媒介以外,在信息化社會更應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微信、微博等電子媒介進行宣傳,讓大學生充分了解大學生創業政策。

(五)優化公共服務,簡化申請程序

除政策上予以一定優惠外,在實際的基礎建設、公共服務上也應該有所改進。例如可以建設并完善一批投資小、見效快的大學生創業園和創業孵化基地,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并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降低創業市場的準入條件,簡化大學生創業的申請、審核程序,將重點更多地放在引導和扶持上,而非限制;在資金扶持上,可以免收行政事業性收費,同時簡化大學生貸款手續,使稅收優惠公開化、透明化。

【參考文獻】

[1] 魏善文,張盛胤,孟繁杰.大學生創業意愿調查與研究[J].商業文化(上半月),2011,6(11).

[2] Specht.P.H.Munificence and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Environment and Organizational formation [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3,17(02).

[3] 王坤,李耘濤.創業稟賦中介效應下創業教育與創業意愿關系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02).

[4] 陸居權. 大學生創業的影響因素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4(02).

[5] 西鳳茹. 大學生創業影響因素與支持體系完善[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07).

[6] 張耀文,陳先義,徐威,陳智鵬.社會資本視閾下大學生創業意愿研究[J].文教資料,2014,3(03).

[7] 劉志.大學生創業意向結構及其現狀的實證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13(21).

[8] 朱穎,趙瑜,李茜茜,魏笑筠,朱可琦.紹興市大學生創業風險實證分析[J].改革與開放,2012,3(25).

作者簡介:葉建華(1986—),女,漢族,湖北武漢,講師,研究生學歷,武漢工商學院,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思政教育

基金項目:武漢工商學院2017年校級黨建與思政工作專項研究項目“新形勢下大學生創新創業影響因素及作用機制研究”(I2017003)

猜你喜歡
作用機制大學生創業影響因素
通過技術創新促進我鎮農業結構調整
大數據對高等教育發展的推動研究
帕羅西汀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癥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及作用機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