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努力提高學生閱讀感悟能力

2021-01-03 07:22劉建兵
關鍵詞:領悟語言文字語感

劉建兵

“感悟”是一個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指人接觸外部事物后有所發現、有所感觸而產生的領悟。閱讀中的“感悟”是學生憑借對語言及其語境的直感,獲得某種印象或意義的心理過程,是意會。感悟不是通過教師講解就能獲得的,只有讓學生潛心讀書,自己咀嚼語言文字的滋味,才能體驗語言文字的感情?!案形颉睉鳛槔斫庹Z言的目標和手段。閱讀中的“感悟”是學生對語境的直感,是個意會的心理過程,是言語主體對言語對象的一種直覺同化。

語文能力的核心是語感。如果教師搞煩瑣的分析,灌輸給學生一些教參書上的東西。文章的形象、情感都抓不到,學生也就無所收獲。究其實,是教師在以自己的思想去代替學生的思維,而不是讓學生通過閱讀產生“感悟”。那么在課堂中如何提高學生閱讀感悟的能力呢?

一、積累語感——“讀”而悟之

運用朗讀,引發語感。寫景抒情的文章,一般文詞都特別優美。在教學時結合課文特點,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使學生身臨其境,從中受到感染。如教學《濟南的冬天》時,教師先不急于讓學生看課文,而是在一曲悠揚的樂曲聲中,舒展自己柔美動聽的聲音,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教師讓學生一邊聽自己的朗讀,一邊想象濟南的地理位置。言為心聲,這自然會引發學生語感,形成了鮮明的視感形象:陽光下的老城,有山有水,暖和,小搖籃。這真是一幅色調柔和、清新怡人的畫卷,令人回味無窮。

感悟必須以“讀”為前提。閱讀是積累語感的有效途徑,多讀,熟讀,讀后深思,能有效地激發語感。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敝v的就是誦讀的效果。古時的私塾先生很看重誦讀,他們要求學生熟讀成誦。在語文教學中啟發學生讀懂課文,對學生的心理、情感、思維有所觸動,使課文的語言、情感、文字在學生心中沉淀,久而久之形成文化基礎,學生的語感將會變得更加敏銳。在教學曹操的《觀滄?!窌r,先指導學生朗讀,讓他們推敲、品味、體會作者語言生動準確,想象體會當時的背景和情景,然后再引導學生反復誦讀課文重點詩句,體會主人公觸景生情,悟出詩人當時的心情,領悟作者那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概。初中語文課本中很多篇章,大多文質兼美,情文并茂,鼓勵學生背誦這些文章,是學生積累知識、豐富語感的一條重要的途徑。

閱讀也是手、眼、腦等感官協調活動的過程,是感悟語言的基本方式之一。聽和說是口語交際的兩個表現形式。聽不是被動地接受和簡單重復反映信息,而是積極主動思考,創造性地理解和接收信息。聽是接收信息有效的手段之一。在平時教學中,應幫助學生端正聽的態度,讓學生會聽,在聆聽中感知、吸收。說是表達,是對聽的檢驗。因此,聽后還須多說,讓學生經過大量實踐,把語言文字中所蘊含的內容、意義說出來,以進一步鍛煉他們的感知。

讀課內美文積累感悟,還可通過課外閱讀、語文實踐活動等來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這些形式的課外閱讀,不僅使學生的知識面擴大了,更使得學生的感悟能力得以鍛煉和提高。

二、深化語感——在情境中領悟

閱讀文本應該入其境,見其人,這就要引發語感,展開想象。閱讀時的想象可以言傳,也可意會。意會就是通過想象在頭腦里形成特定的畫面,讓學生感受到文字中特定的環境氣氛。如教學《山中訪友》一課,教師可讓學生閉上眼睛,聽一位學生讀“我真的變成了一株樹,腳長出根須,……”好像自己就變成了一株大樹,使樹與“我”融為一體。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美妙的意境心領神會

語文課文中許多文本的字面意義,尤其是言外之意需要感悟。這種語感才是最敏銳、最深切的。語感能力的培養離不開理性思維的參與,離不開對語言文字的感覺,離不開學生的悟性。因此,我常創設語感情境,讓學生學會分析,實現對語言的準確領悟。

領悟的好方法是“熟讀深思,具體分析”。我在教學詩歌時,先讓學生熟讀,整體感知詩歌的內容,然后再創設語感情境,引導學生分析,使學生由淺入深,從迷茫走到開朗再到頓悟。讓學生獨立思考,用心去感悟,品味作者用詞的妙處,揣摩作者的思路,領悟作者的真情實感。分析的最好方法是思考。如果在具體的情境中思考,領悟才深切。長此以往,學生就能把詩歌中的蘊含的意思,通過具體的語言說出來。

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放開手腳創設語感情境,讓學生自主地、自由的培養語感。學生可以借助教師創設的語感情境展開合理的想象和聯想,對語言文字進行品評與鑒賞。這是學生與作者在生活體驗上的一種溝通。它需要學生不僅能充分領會語言文字的字面意義,還要能領會語言文字的是深刻內涵或言外之意。聯系實際生活去體驗,運用生活積累在情境中去領悟、鑒賞,走進作者內心,悟出文本意趣,學生感悟能力才會發生質的飛躍。在教學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時,我這樣引導:作者對待政治失意、骨肉分離非?;磉_,能積極樂觀面對。同學們,你有過不如意的事嗎?你苦悶過、彷徨過嗎?你是怎樣做的?請用最簡潔的語言說出真實的想法。有的同學結合自己的經歷談感受,有的對老師的教育不理解,學習這首詞后變為理解;有的因家庭的不幸而感到煩,學完課文后也看開了,明白了“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的道理。通過創設情景感悟,升華了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教師的任務是讓學生從教材中獲取知識,作為課堂教學主導者的教師,必須創設一座讓學生走進教材、與教材交流的橋梁——情境。

三、實踐語感——在訓練中內化

學生在閱讀中獲得感知,還要進一步提高要求進行練筆,以鞏固閱讀感悟的成果,使其在閱讀中獲得的感悟在寫中得到鞏固和發展。語感要憑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去感知。所以生活經驗和自身的知識積累是語感之源。很多學生由于生活經歷不足,實踐經驗有限,所以積累知識、勤寫多背,將文本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言語,是積累、豐富語感的重要途徑。

生活是創造之源,也是培養學生感悟能力的一塊沃土。平時就要引導學生用“心”去觀察。從初一時我就讓學生通過寫日記,把自己耳聞目睹、親身經歷的事情記下來,并告訴他們,生活中的許多現象、事情往往富有哲理,仔細觀察,用心體悟,反復琢磨,便會慧眼獨具,獲得有價值的啟迪。比如面對中秋明月,蘇軾抒發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感慨;宗璞看到盛開的紫藤蘿花動情地說:“花和人一樣,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生命的長河是永無止境的?!边@些感悟來源于生活,包括他們對生活的觀察、思考和領悟。所以平時就要求學生要有一雙觀察生活的眼睛,社會、家庭、同伴、大自然,這些都是觀察的對象。觀察要用心用腦,深入體驗,真情感悟。有了真實的情感體驗,就能從微小平凡的事物中感受偉大與不平凡。經過長時間訓練,感悟能力就會大大提高,并寫出感動自己和別人的文章。

“感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因素。感悟不是通過教師講解能獲得的,必須讓學生潛心讀書,品嘗語言文字的滋味,體驗語言文字的感情才能獲得。中學語文教學必須密切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在對生活的體驗過程中訓練學生的感悟能力。

猜你喜歡
領悟語言文字語感
語言文字運用專項練習
語言文字運用題的變與不變
小題精練(四) 語言文字運用
小題精練(三) 語言文字運用
多么痛的領悟
閱讀教學中學生語感的培養
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感
立足高考 領悟自招(三)——自主招生怎么考近代物理初步和光學
“讀”辟蹊徑 助培語感——指向語感培養的朗讀教學策略
立足高考 領悟自招(二)——自主招生怎么考電學和磁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