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奏響時代強音,我們在路上

2021-01-03 17:54李其芳
青年記者 2021年6期
關鍵詞:政經傳播者公信力

新媒體的一點多樣、巨量擴展傳播,為信息插上了更便捷的翅膀,對大眾的生活、生產帶來了強勁的新動力、話語場,有力推動了社會發展。然而,也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出現。一條不實信息、片面信息造成的社會危害,表現出了盲目性和片面性,甚至有的新媒體賬號為引起大眾關注,傳播政經小調、炮制風流野史,更或專發政經“內參”,讓人讀后哭笑不得,缺乏傳播基本的邊界和敬畏。

這部分雜音的危害性之大,絕對不能忽視。因為,當下我國的副刊、娛樂、社會新聞保有巨量規模,它們不只是娛樂,其日常話語場同樣很強,潛移默化地滲透承載著重要的社會認同、文化指向功能,其導向功能不但客觀存在,而且直接影響、決定了社會文化生態的健康程度。社會媒體的快速擴容,產生了當下輿論引導工作的新困難、新問題。

在新媒體搭建的多樣多元的傳播平臺上,各類信息不論真假,一經上線,很難徹底挽回影響,社會風險顯著放大。網絡輿論場局部出現的一點“細菌”“病毒”,傳染給公眾后極易造成“疫情”大暴發,會給社會秩序和民眾情緒帶來嚴重紛擾。

如何從根本上進行治理?

首先,傳播者要搞清楚“我是誰”。媒體必須堅持公共利益至上原則。然而在市場化改革進程中,偏離定位、“三俗”傾向的情況一度盛行。媒體直接影響公眾生活,如果任其發展,會加劇多元思潮泛濫,直接影響并導致社會健康生態惡化。值此關鍵節點,傳統媒體和快速成長的新媒體該何為?面對新的傳播形勢和信息傳播的新情況,搞清自身定位,建設好、維護好清朗、健康的輿論空間,是我們傳播者的職責所在、使命所系。進一步提高我們的專業素養,鞭撻假惡丑,弘揚正能量,切實提高輿論引導能力。

其次,增強大局意識,緊接地氣,徹底擯棄八股文風。換個說法和寫法,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切實提高公信力。這幾年來的“走轉改”活動、群眾路線實踐也證明,貼地氣轉變新聞語態,提升業務能力,媒體公信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公信力上去了,傳播力、引導力自然會越來越強。

再次,重新界定傳播工作的認知和實踐邊界。進一步認清傳播工作的屬性定位,多創作公眾喜聞樂見的新聞。喜聞樂見才會產生信任,而信任則能從根本上降低社會運行成本。方向正確,才會有效凈化輿論環境和文化生態。創作喜聞樂見的報道,更能提高公眾的媒介素養。促進公眾較理性地區別媒體的優劣,逐步改善閱賞習慣和水平。這樣,媒體與公眾各彰其能,構建良性互動、正向傳導的綠色傳受關系,公眾盼望的健康精神文化產品就會越來越多。假以時日,社會道德的抬升也就水到渠成。

猜你喜歡
政經傳播者公信力
誤傳了幾千年的俗語,你也是傳播者嗎?
新時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對策
政經資訊
讓我們都成為直銷正能量的傳播者
2017十大政經展望
發揮輿論監督作用 提升媒體的公信力
2016十大政經大事
“政經分開”的“楓橋探索”
內參影響力與媒體公信力
新聞傳播者的現代意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