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特種擔架的發展

2021-01-04 07:05毛曉珺
科技傳播 2020年22期
關鍵詞:斯托克斯羅賓遜傷病員

張 勇,毛曉珺

傷員轉運是開展全面救治的前提工作,在野外等復雜環境下,只能采取臨時傷口包扎等應急救援措施,只有采用擔架等轉運器材或設備將傷員運送到醫院等救護點后方能開展全面的救治工作。

擔架是將傷員進行轉運的重要器材,在整個救援工作中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時間就是生命,在灘涂、沙地、草地、叢林、雪地等復雜環境下,由于通行條件的限制,采用普通擔架救援時不利于救護人員的行走,易導致救護人員體力消耗增加、轉運速度變慢、耽誤黃金救治時間等問題。據聯合國國際救援組織統計,70%的人在災難發生的時候直接喪失生命,而30%的人是由于救援的不及時和救援場合的復雜耽誤了最佳救援時間[1]。在復雜環境的傷員轉運工作中,需要特種擔架的輔助,才能提高救援效率,避免傷員二次傷害等問題。

1 擔架的分類

根據擔架的結構、功能和用途特征,可將其分為通用擔架和特種擔架兩大類。其中通用擔架主要有直桿式、兩折式和四折式等種類,適用于醫院等救護機構,能夠滿足日常生活環境下的傷員轉運工作。

特種擔架是針對特殊氣候、地形、傷病員傷情特點等條件下,不適合使用通用擔架進行轉送而設計使用的。從運送方式上主要可分為背負式、拖拽式、抬行式和吊運式;從結構形式上主要可分為平板式、椅式、籃式和軟體式等。

2 國外特種擔架的發展

國外對于特種擔架的研究較早,研制的特種擔架種類繁多,名字各異,有按發明人姓氏命名的,如羅賓遜擔架、斯托克斯擔架、SKED擔架等,有按實際用途命名的,如海上或空中營救醫療后送擔架、多部位骨折固定擔架等,還有以擔架外形命名的,如SCOOIP鏟形擔架、籃形擔架等。

2.1 羅賓遜擔架

主要以竹片、帆布和毛氈為材料,硬軟適中,擔架上附有固定傷員頭、軀干和四肢的襻帶。因此,包裹固定傷員后,能在艦艇上吊、拖、抬,但脊柱傷和骨折傷傷員用此擔架時若搬運方法不妥,會加重病情[2],如圖1所示。

圖1 羅賓遜擔架示意圖

2.2 斯托克斯擔架

一種較特殊的籃形擔架,由剛性框架構成籃形框架,并且擔架底部中央插有木板條,以放置傷員,斯托克斯擔架可承受1 000kg以上的靜態壓力,適用于海上艦船之間高架索傳運傷病員及甲板上吊運傷病員等情況,如圖2所示。

圖2 斯托克斯擔架示意圖

2.3 SKED擔架

SKED擔架又稱卷筒式擔架,一般采用聚乙烯制成,可成卷筒形狀收納,使用時攤開成擔架形狀,具有體積緊湊和質量輕等特點,適用于狹窄地形的營救使用,如圖3所示。

圖3 SKED擔架示意圖

3 國內特種擔架的現狀

國內特種擔架的發展主要呈現兩種方式,一種是國外特種擔架的國產化,通過合作或改進設計等方式實現羅賓遜、斯托克斯等擔架的國產化制造。這種方式對研發的要求較低,只需完成專利使用授權等商務談判后,即可直接生產或改型。大部分民營企業會選擇這種研發投入低、產品技術成熟、市場需求明朗的方式。另一種是根據特定使用環境和需求,自主設計研發和生產。由于戰爭時人員傷亡大,易受各種復雜地貌環境及坦克、潛艇等裝備自身空間等因素的限制,軍用特種擔架的需求比民用更為突出。因此,國內特種擔架的自主研發主要集中在軍用領域,如68-Ⅱ型海軍擔架和69型擔架等。

68-Ⅱ型海軍擔架是一種供各型艦艇在平戰時搬運傷病員用的輕便擔架,也可用于陸上短途運送傷病員和碼頭救護所作為臨時病床[3]。69型擔架是為保證戰時道路被破壞、交通受阻、車輛難以行駛的情況下,使醫療隊仍然保持較大機動能力而設計的一種擔架[4]。

4 國內特種擔架的發展設想

4.1 輕量化升級

近30年,國內碳纖維復合材料得到了快速發展,隨著高強度碳纖維的國產化、預浸料的普及和成型工藝的不斷優化,碳纖維結構件的成本有了大幅度下降,碳纖維復合材料已不再是航天航空等專屬領域的象征,汽車、高鐵、醫療等越來越多的行業和領域開始使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實現零部件的輕量化。

無論在日常攜帶還是在使用過程中,特種擔架的輕量化能夠有效降低救護人員的勞動強度,具有顯著的使用意義。短期內,通過采用碳纖維復合材料等方式實現產品的輕量化設計是特種擔架發展的方向之一。

4.2 人機工程優化

托馬斯擔架、羅賓遜擔架、斯托克斯擔架、SKED擔架等特種擔架都是根據特定的使用環境進行設計的,能夠有效解決傷員的轉運功能,奠定了特種擔架的發展方向。但是在人機工程方面還有很多設計改進的空間,如斯托克斯擔架和人體背部生理曲線的貼合度,在籃內防止傷員滑動的措施;SKED擔架提手對救援人員手部的壓強等細節設計方面均存在較多人機工程設計優化的內容。

4.3 組合化設計

特種擔架根據其使用范圍和用途,又分為兩類,一類是在不同氣候、地形、戰位或作戰條件下后送傷員時使用的擔架。主要有折疊擔架、羅賓遜擔架、真空褥墊式擔架、艦船擔架、68-Ⅱ型海軍擔架、“斯托克斯”擔架及營救后送擔架等[5]。另一類是根據傷員傷情特點設計的特種擔架。如:MILLER全身固定夾板擔架、多部位骨折固定擔架、Z-Kleen海軍用折疊擔架、軟式手提擔架、HARE可折疊鏟式擔架、籃形擔架、HARE應急急救擔架、應急帶輪擔架、吊運擔架、海上漂浮式擔架及吊床式擔架等[6]。

特種擔架設計時往往根據特定的使用環境或傷情開展的針對性設計,能夠實現預設狀態下的傷員轉運功能。但在實際救援過程中無法準確得知每一名傷員的具體傷情,野外情況下不可能同時攜帶多種擔架進行救援。容易忽略不同受傷部位對轉運姿勢的要求,比如脊柱損傷的傷員應防止脊柱扭曲,多采用仰臥位搬運;顱腦損傷的傷員需固定好頭部,保持呼吸順暢,多采用半仰臥位或側臥位搬運;胸部損傷傷員多采用坐位或半臥位搬運等?,F有特種擔架一般只針對一種姿勢進行固定,缺少對不同傷情傷員的固定方式設計,缺少相關的部附件,容易造成因轉運姿勢和固定方式不合理引起的二次傷害。

為了避免和減少傷員轉運過程中產生的二次傷害,對擔架的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在原單一功能擔架的基礎上開展組合化設計,以一個基本型擔架為基礎,細分不同傷員的情況進行功能的轉換,實現一套擔架多種工作模式的組合化設計。

4.4 智能化設計

4.4.1 智能診斷設備

在傷員轉運到救護車上之前的過程中,對傷員身體狀態缺少必要的監控,特別是對于昏迷狀態的病人,如果出現大的病情波動,將錯失黃金救治時間。對此,可以將心率監測和血壓監測等功能附加到特種擔架的設計過程中,方便搬運過程中對傷員病情的監控。

4.4.2 半自動救援設備

目前,日常生活的常規救援中一般采用擔架車實現傷病員往救護車的轉運工作。擔架車的使用大幅度地降低了傷員轉運工作的勞動強度。但在草地、叢林、沙漠、雪地等特殊環境下,由于條件和技術的限制,目前缺少野外救援車等專用的救護設備。

美軍已經研制和使用電動手推車,該車是一種全地形、電力驅動的運輸平臺,適用于濕地、涉水、丘陵、森林地區、樓梯井、地下環境、巖石、碎石路等各種地形條件。為小分隊提供了關鍵的運力,增加了其機動性和運動能力,大大提高了班組移動大型裝備(如武器)以及大量燃料、食物、水、彈藥、傷員的能力,并且大大減少了士兵的體力消耗,這些能力使小單位作戰的優勢得以最大化[7]。

圖4 電動手推車示意圖

傷員轉運雖然只是該車眾多運輸功能之一,但是也為國內特種擔架提供了一個發展的參考方向。實現特種擔架的半自動化設計,進一步減輕救護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救援效率。

4.4.3 無人救援設備

無人救援設備主要由救援方艙和動力裝置兩大部分組成。其中,救援方艙采用密封艙結構,內設溫濕度控制設備、多媒體設備和醫療設備,實現傷員固定、病情監控、輸液和供氧等功能;動力裝置實現方艙的移動功能,根據驅動方式的不同,無人救援設備可以是無人救援車、無人救援飛機和無人救援艇等。通過采用無人駕駛等技術實現從傷員救治地到醫院或救護點的自動轉運?,F場救援人員只需將傷員固定和應急處理后,開啟自動轉運功能,到達醫院或救護點后轉由醫生救治。雖然無人救援設備的研發可能需要較長時間,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發展,這將是徹底替代特種擔架的新型救援設備。

5 結論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特種擔架已經形成了幾十種功能和用途各異的擔架,有效提高了特殊環境下的救援效率,減少了不同病癥的二次傷害。隨著科學和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特種擔架也將會發生量變的優化和質變的飛躍。將從輕量化升級、人機工程優化、組合化設計、智能診斷和半自動控制等方式實現特種擔架的功能性能提升;最終將由一種全新的自動化轉運和救援設備來替代特種擔架的使用,更好地為救援工作服務。

猜你喜歡
斯托克斯羅賓遜傷病員
基于拉曼散射光動態校準的分布式光纖溫度傳感系統*
基于抽運-探測法的皮秒反斯托克斯拉曼頻移器的理論研究*
盒子里的世界
“小土豆”夢返NBA
基于排隊論的戰時傷病員急救建模仿真研究
陽澄湖三十六個傷病員的由來
燈泡出走之夜
基于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的二維溫度場掃描測量
打包式分診模式在突發群體傷病員中的應用
302例軍人傷病員出院跟蹤隨訪的報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