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鎮縣無公害雙孢菇立體種植及效益淺析

2021-01-08 07:22劉宏偉
園藝與種苗 2020年12期
關鍵詞:雙孢菇玉米芯培養料

劉宏偉

(固鎮縣蔬菜服務中心,安徽固鎮233700)

雙孢菇營養豐富,不僅可食用,也可以醫用,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無公害雙孢菇生產技術,不僅可以提高秸稈利用轉化率,也減少了畜糞污染,充分發揮了綠色循環作用,大大地促進了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1]。筆者詳細闡述了無公害雙孢菇立體種植技術,并以固鎮縣共贏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為例進行了效益分析,為無公害雙孢菇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提供技術參考[2]。

1 栽培技術

1.1 菌種選擇

菌種選用優質、高產、抗逆性強、抗病蟲、商品性好的品種。一般肉眼觀察菌絲色澤正常,無其他異常。

1.2 菇棚的建造

1.2.1 建棚選址。要求靠近水源,易排撈,通風良好等基礎設施齊全的地塊[3]。

1.2.2 菇棚模式。菇棚采用立體層架式,墻體為保溫防火材料。規格可根據實際情況設定,參考規格:長15~25 m,寬8~10 m,高4~5 m,內設5~7層床架。

1.3 培養料堆制發酵

1.3.1 配方。1 m2菇床需要玉米芯(玉米芯需曬干、無霉變、無變質)20 kg,干牛糞15 kg,過磷酸鈣0.4 kg,尿素0.4 kg,石膏0.4 kg,石灰0.8 kg。

1.3.2 預濕。先將玉米芯粉碎成10 mm大的碎片,再把玉米芯攤開,用水噴濕,邊踩邊噴水使其吸足水分;干牛糞也需要碾碎,同時澆水拌濕。玉米芯和牛糞預濕均以手握出水為度,預濕1~2 d。

1.3.3 建堆。建堆場地要求地勢平坦堅實、排水暢通、遠離污染源及畜禽養殖場所。南北向建堆為宜[4],建成寬1.7~1.8 m、高1.5 m、長度不限的長條形堆。建堆要求外緊內松,四面垂直,堆頂呈龜背形,覆蓋草苫。注意頂面不要踩壓,保持松散,便于發酵。

1.3.4 翻堆。一般采用測溫翻堆法。當料堆內部溫度升至65℃~75℃,保持2 d,開始第1次翻堆,隨后間隔6~7 d第2次翻堆,再間隔6~7 d第3次翻堆。翻堆時把糞料內外、上下翻動拌松,干濕拌合均勻。水分調節遵循先重后輕、先濕后調的原則。經過前發酵,培養料含水量為70%左右,pH 7.5~8.0,碳氮比為23∶1左右,含氮量1.6%~1.8%,培養料能嗅到較濃的氨味,顏色深紅色或棕灰色。

1.3.5 二次發酵。前發酵結束,趁熱將培養料搬入菇棚的菇床架上,由上層至下層堆放在層架上。堆放時要求培養料疏松,混合均勻,厚度基本一致。密封菇棚,讓其自然升溫24 h左右,然后加熱升溫,升至棚內和料溫60℃~65℃,保持24 h的消毒狀態。然后適當通風換氣,把料溫降至50℃,并維持1~2 d。之后打開風口通風,降至28℃進行打水播種。

二次發酵結束后培養料質量要求:表層和內部可觀察到較多白色放線菌的菌絲體,培養料變為褐色,手握柔軟而有彈性,不刺手、不黏手,有料香味、無氨臭味。

1.4 料床布置和播種

當料溫降至28℃以下便可整床播種。一般10月初播種。將菌種均勻撒播在料面上,播種量為1.5~2瓶/m2。

1.5 播種后的管理

播種后,主要是控制好棚內溫度和濕度,以促進菌絲萌發生長,盡早定植。一般播種后第3天菌種開始萌發,前3 d如果棚溫不超過28℃,一般不通風,3 d后菌絲向料面延伸,可適當通風,7 d左右菌絲布滿料面,即可加大通風量,促進菌絲向料內生長。

1.6 覆土及覆土后管理

1.6.1 覆土。根據實際情況,取遠離菇棚的地表面下50 cm黃板土、黏土、壤土,無砂石,打碎曬干后加入少量石灰,調pH為7.5~8.0。

1.6.2 調水。覆土后3 d內,采用輕噴細噴的辦法,把土層水分調足調透,標準是捏成餅、搓成團,但不黏手。調水時一定要打開門窗和通風孔,直到表面水跡收盡。

1.7 出菇期管理

1.7.1 水分管理。出菇后,水分管理原則為菇多時多噴,菇少時少噴,前期多噴,后期少噴。

1.7.2 溫度及空氣相對濕度的調節。雙孢菇出土后,棚內溫度控制在15℃~18℃為宜,濕度應保持在90%左右。

1.7.3 通風。出菇后做好通風換氣工作,保持棚內空氣新鮮。若通風不足,易出現稀菇、紅菇、銹斑菇、長腳菇等,若通風過多,濕度不夠,往往出現死菇、薄菇、開傘菇。通風多少又會直接影響濕度的變化。因此,合理調控溫濕氣三者的關系,是蘑菇優質豐產的重要環節。

1.8 采收

按照收購標準,及時采菇。在第一、二潮的高峰期,子實體生長速度特別快,為了保證質量,1 d需采菇1~2次。采菇時,動作要輕快,削根要平整,注意保持菇體整潔。

1.9 農殘及病蟲控制措施

雙孢菇主要有褐腐病、褐斑病、細菌性斑點病、青霉病、曲霉病、毛霉病、鏈孢霉病等病害及菇螨、菌蠅、菌蚊、癭蚊、跳蟲等蟲害。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采用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無害化控制措施。菇房保持良好的通風和清潔衛生,及時摘除病菇,使用符合飲水衛生標準的水。利用日光曝曬、高溫悶棚、黑光燈誘殺等措施殺蟲滅菌,菇房的門窗、通風孔安裝60目窗紗。必要時采用低毒低殘留或無殘留的藥劑防治。

2 效益分析

2.1 經濟效益

以固鎮縣共贏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為例,調查雙孢菇種植效益。除去第一年基礎設施投資250萬元,2016—2018年純利潤在80萬~103萬元,效益可觀(表1)。

表1 固鎮縣共贏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種植雙孢菇經濟效益 萬元

2.2 生態效益

該基地年使用玉米等秸稈800 t、畜糞500 t,大大提高了秸稈利用轉化率,減少了畜糞污染,菇渣可以作為有機肥,大大促進農業綠色循環發展[5]。

3 結論

無公害雙孢菇立體種植,充分利用了綠色循環技術,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符合農業綠色發展,對推動食用菌標準化生產具有重大意義,為無公害雙孢菇種植提供了參考。

猜你喜歡
雙孢菇玉米芯培養料
培養料pH和含水量對海鮮菇產量與品質的影響*
口干尿黃吃玉米芯
口干尿黃吃玉米芯
基于隧道式發酵金針菇菌渣的雙孢蘑菇培養料制備分析*
雙孢菇餅干的生產工藝
國內外12個雙孢菇菌株子實體的營養成分
玉米芯發酵巧作牛飼料
黃石市平菇培養料的經濟實用配方與常用配制技術
長江流域蘑菇栽培系列之一
山西實現雙孢菇出口零突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