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種業知識產權保護 促進種業自主創新發展

2021-01-10 11:18鐘鳴
農經 2021年7期

鐘鳴

種業是糧食安全的根基,是關乎國家命脈的核心產業。在當今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下,我國種業的戰略地位尤為凸顯。充分保護種業知識產權,是服務種業自主創新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國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尚處于起步階段,規則設計中還有許多細節亟待補充;種業知識產權制度實施時間不長,市場中自發維護知識產權的氛圍還不濃厚,知識產權保護的力度與效果仍然有限,需要在多方面持續發力,還要積極發揮種業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作用,進一步加強種業知識產權行政保護,促進種業自主創新發展。

關鍵詞:種業自主創新;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實質性派生品種

種子被譽為農業的“芯片”,在農業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作用。推動種業創新發展,突破資源環境約束,進一步提升作物單產,不僅是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任務。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2021年的重點任務之一是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要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強調打好種業翻身仗,并做了頂層設計和系統部署,涉及種質資源保護、育種科研攻關、種業市場管理等方面。

種業科技創新涉及優異種質資源精準鑒定、重要基因資源高通量挖掘、前沿關鍵技術創新和重大新品種創制等全鏈條科研創新活動。從種業科技創新的實際水平看,近年來我國種業科技進步明顯,但自主創新水平與發達國家還有差距,特別是核心技術創新不足。充分保護種業知識產權,是促進種業創新、推進種業振興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目前,我國形成了以種子法、專利法、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為主體、以有關司法解釋為補充的較為完整的種業知識產權法律保護體系,但是我國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尚處于起步階段,品種研發仍存在模仿重復多、同質化嚴重的問題。為鼓勵種業創新,需要加強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健全專業知識產權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特別是完善實質性派生品種知識產權保護,強化對原始創新品種權人利益的保護,為種業自主創新提供良好的競爭環境。

種業進入自主創新發展新階段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位于農業產業鏈最上游。盡管我國是當之無愧的種業大國,但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種業強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種業發展取得明顯成效。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萬建民此前在媒體采訪中表示,“十三五”期間,在良種攻關和育種專項等的支持下,我國種業科技創新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開展了農作物種質資源的規?;硇途珳疏b定與全基因組基因型鑒定,為新品種選育及基礎研究提供了重要物質基礎;二是精細定位和克隆了一批重要性狀的有利基因,揭示了水稻廣譜抗稻瘟病與產量平衡的新機制,克隆了小麥太谷核不育和水稻耐冷基因,繪制了小麥D基因組精細圖譜,為農作物分子定向設計育種提供了重要基因資源與路徑;三是在農作物基因編輯、單倍體育種等核心關鍵育種技術上取得明顯突破,加速了農作物高效育種體系的快速應用;四是綜合利用植物分子設計、染色體細胞工程、誘變生物工程及雜種優勢利用等技術,培育出一批精品優質水稻、抗旱節水小麥、高產機收玉米、早熟優質蔬菜等農作物新品種。我國種業企業依靠科技創新和產品創新已躋身全球種業前十強,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促進農業綠色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目前,我國種業已進入到以自主創新為驅動力的發展新階段。近10年,全國審定、登記農作物品種3.9萬個,植物新品種保護年申請量連續4年居世界第一,水稻、小麥、玉米、大豆高產典型不斷涌現,優質化水平不斷提升;審定畜禽新品種配套系93個,占全部審定品種的56%,良種生產性能明顯改善。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水稻、小麥兩大口糧作物品種100%自給,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在96%以上,自主選育品種面積占比超過95%,外資企業占我國種子市場份額的3%左右,進口種子占全國用種量的0.1%?!笆濉币詠?,我國糧食總產連續5年超過6.5億噸,良種的貢獻突出。經過“十三五”育種科技攻關,良種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在稻谷、小麥等口糧作物上已經達到54.85%,基本實現了“中國糧”用“中國種”。

萬建民表示,總體上,我國農業生產用種安全有保障,風險可控;但在一些品種、環節和領域還有不少短板和弱項,比如資源保護利用不夠,一些領域育種創新特別是基礎原始創新與國際先進水平有差距,玉米、大豆、個別蔬菜品種等競爭力不強。

實現種業跨越式發展的關鍵在于組織體系。萬建民提出,“種業發展可以分為四個階段;1.0時代是農家育種,2.0時代是雜交育種,3.0時代是分子育種;包括分子標記、轉基因、基因編輯育種等;4.0時代是‘生物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信息技術’育種。目前發達國家已進入種業4.0時代,我國還在2.0至3.0時代之間?!比f建民表示,“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聚焦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充分表明在當前國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形勢下,我國經濟發展對科技創新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推動種業創新發展,突破資源環境約束,進一步提升作物單產,不僅是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重要手段,而且符合中央對“三農”工作的總體部署。

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尚處于起步階段

全國政協常委、中化集團董事長兼中國化工集團董事長寧高寧認為,增強科技創新動力、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保障糧食安全、打贏種業“翻身仗”的先決條件。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教授朱信凱表示,從宏觀來看,國家種業創新的動力來自掌握糧食自主權的迫切需要;而在微觀層面,種業企業自主創新的關鍵在于國家保護知識產權的能力和水平。

進入21世紀以來,伴隨著我國種業市場化改革進程,種業法律法規逐步完善。2015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明確了種業的核心產業地位,重視種子企業的科技創新活動,強調發揮市場的決定作用,更加注重知識產權的保護。相較以前版本,新版《種子法》增設了“新品種保護”一章,從根本上保障了植物新品種的法律地位,同時加大了打擊假冒偽劣種子等侵權行為的力度。該法與《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等其他相關法規一道,構成了當前我國種業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頂層設計。然而,朱信凱表示,我國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尚處于起步階段,規則設計中還有許多細節亟待補充;種業知識產權制度實施時間不長,市場中自發維護知識產權的氛圍還不濃厚,知識產權保護的力度與效果仍然有限。朱信凱建議,我國種業知識產權保護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繼續發力:

一是加大對原始創新品種保護力度。朱信凱表示,在我國種業現行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中,對于新品種的定義較為狹窄,原始創新品種的知識產權得不到較好的保護,原始育種投資缺乏激勵。培育一個原始創新品種往往需要花費數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與財力。然而基于原始創新品種,在個別性狀上稍加改進,即可快速形成實質性派生品種,培育目標明確、過程簡單、花費較少。我國現行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并不區分這兩類育種方式,導致市場缺乏研發原始創新品種的動力,實質性派生品種比例過高。申請知識產權保護的新品種多為修飾性、模仿性品種,針對主要親本進行簡單改造的育種方式越來越普遍,品種同質化問題嚴重。若不加以糾正,長此以往必然會對我國種業創新造成嚴重的損害。

二是在資源保護利用過程中尊重農民權益。新品種培育是遺傳資源保護利用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農民在這一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許多科研單位與種子企業在培育新品種時,利用了大量地方傳統品種及其繁殖資料。這些傳統原生品種是當地農民在長期的農業實踐中培育流傳下來的,凝結了千百年來的智慧和心血。承認農民對原生品種等遺傳資源保存進化的貢獻,承認農民對原生品種的所有權,對于品種權的界定具有重要意義。這也為農民分享種業知識產權保護所帶來的收益奠定基礎,可以激勵農民更好地保護傳承農業遺傳資源。應盡快將農民對當地傳統原始品種的所有權納入現行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并充分探討在實踐中如何界定該權力的擁有主體,設計農民收益分享機制。

三是提升產權意識,加大監管力度。一些歐美發達國家的種業發展歷史悠久,擁有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制體系,充分調動了投資創新育種的積極性。在這種環境下,許多跨國種業公司的知識產權意識非常強烈,結合自身研發實力在全球范圍內充分利用各地種質資源,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占有較大優勢。相比之下,國內的許多科研單位和種子企業的知識產權意識較為缺乏,重視創新育種與銷售環節,卻忽略了知識產權保護。國內許多種質資源已被國外申請專利,特別是一些本屬于自己的知識產權被他人搶先注冊。在種業市場全球化的形勢下,如果在知識產權領域欠缺戰略部署,那么我國種子企業將蒙受不必要的損失,種業發展可能受制于人。

此外,國內種業市場上的參與者在生產消費過程中對知識產權的敬畏不足,大多育種者、種子企業和經營者對知識產權仍然缺乏了解,侵權行為時有發生。雖然現有法律法規中對侵害知識產權的行為有相應的懲罰規定,但由于宣傳力度不夠、監管執法不嚴,目前對新品種的保護力度仍然不夠。我國種業當前還處于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培養階段,應進一步完善相關規章制度和監督體系,使知識產權保護落到實處。

完善實質性派生品種保護制度

近年來,尤其是新《種子法》頒布以后,我國種業取得了長足進步,法律法規得以完善,種業公司快速壯大,優秀品種不斷涌現,部分種子國產品牌市場份額增加。但由于創新機制尚不完善,品種同質化問題及“品種井噴”的現象嚴重。我國每年都審批不少新種子,這些種子不少是重復開發,存在近似雷同等情況,其中核心原因,是我國在種業審批上沒有和國際標準同步。

國際上有一個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公約,簡稱UPOV公約,是保護育種者權益的重要國際協定,先后經過1972年、1978年、1991年三次修訂。我國于1999年成為UPOV第39個成員,一直采用的1978年文本。 在育種方面,1978年文本和1991年文本兩個標準的核心區別是,1991年文本里新引入了實質性派生品種概念,將實質性派生品種劃為原始品種權人的受保護范圍,對實質性派生品種的生產和商業化應用,需征得原始品種權人的許可,否則即為侵權,這保護了植物新品種真正的原創性。

按照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聯盟(UPOV)公約,實質性派生品種是指由原始品種實質性派生,或者由實質性派生品種再次派生出的品種;實質性派生品種與原始品種相比,除了因派生行為導致的性狀明顯差異外,其余性狀與原始品種的基因類型或者基因型組合決定的性狀保持一致。農作物育種周期長、投入大,原始品種育種人用十幾年或一生的心血,甚至通過幾代人的努力才能培育出一個突破性的新品種,而一部分人通過“走捷徑”,在前人培育的受保護的優質品種基礎上稍加修飾模仿,由此得出的“新品種”實際就是實質性派生品種,這種行為極大地損害了原生品種的相關權益。

目前,國內要求采用1991年文本的呼聲越來越高。寧高寧表示,我國現行的《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對原始創新保護力度有待加強,對跟隨仿制性、模仿修飾性育種限制不夠嚴格,再加上種業知識產權法律法規的執法打擊力度有待提升,部分地區、部分品種的種子市場中近似性品種泛濫,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市場主體的育種創新積極性。朱信凱也認為,應考慮適時加入《UPOV公約》1991年文本,完善我國品種權保護界定,強化對原始創新品種權人利益的保護。寧高寧建議,應加強種業知識產權立法,建立實質性派生品種保護制度,加大違法侵權懲戒力度,為育種創新提供法律制度保障,強化種子行業原始創新意識,構建種業知識產權保護新生態,推動企業在種質資源、育種技術等方面的實質性創新,打好種業翻身仗?!爸挥性诜芍贫葘用鎻娀N業知識產權保護,加大對違法侵權的執法力度,營造鼓勵創新和公平競爭的環境,才能徹底改善我國種業創新和發展生態,推動行業繁榮,打好種業翻身仗?!睂幐邔幈硎?。

今年5月28日,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法規司召開了修改《種子法》座談會。會議在系統分析種業發展新形勢的基礎上,著眼我國種業發展全局,立足新發展階段,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圍繞《種子法》修改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建立實質性派生品種制度,以及提高植物新品種保護水平等進行了深入研討。會議指出,開展《種子法》植物新品種保護內容修改是落實黨中央關于打好種業翻身仗決策部署,加強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完善法律制度體系的重要舉措,十分必要和迫切。會上,相關專家認為,建立實質性派生品種制度是加強種業知識產權保護的核心,是本次《種子法》修改的重點??傮w上看,我國實施實質性派生品種制度,時機已成熟,條件已具備,有利于激勵育種原始創新、擴大種質遺傳基礎、加快知識產權有序轉化、促進現代種業發展。

5月31日,農業農村部發布消息稱,為加強種業市場監管,有力打擊侵權套牌、制售假劣種子等違法行為,逐步解決品種同質化問題,提升種業知識產權保護水平,農業農村部決定自2021年起,開展為期三年的“全國種業監管執法年”活動。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活動將瞄準“品種多”“同質化”“仿種子”等問題,采取嚴的標準、實的舉措,全面強化品種管理,推動品種由“多亂雜”向“多專優”轉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