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用歸類法認識疾病的本質

2021-01-12 08:42
關鍵詞:病位口苦肝膽

孫 芳

(濟南市社會福利院醫療康復科,山東 濟南 250000)

齊某民,男,50歲 ,主訴:右脅肋疼痛不適2年余,加重1周。病史:該患者2年前因脅痛,胃脹不適去醫院就診,診斷為乙肝小三陽,期間未規律用藥(具體用藥不詳),右脅肋脹悶疼痛不適,伴泛酸燒心,咽干口苦,尿道灼熱,飯后加重2年余,近加重一周,現右脅肋部疼痛不適,胃脹、反酸、咽干、口苦,噯氣時作,小便頻數,排尿灼熱,急迫,澀痛,舌體胖大,舌質紫暗,苔黃膩,脈弦滑。

輔助檢查:乙肝六項示:HBsAg+、HBeAg+、HBcAb+、PresAg+

生化提示:ALT:106u/l、CHE:11550 u/l;HBV-DNA:HBV-DNA3.67×10*7

彩超示:1、肝彌慢性聲像,2、慢性膽囊炎,3、脾、胰腺未見明顯異常聲像。

B超:肝彌漫性改變 慢性肝損傷 膽囊壁粗糙

脅痛是指因脈絡痹阻或脈絡失養,引發以一側或兩側脅肋部疼痛為主要表現的病癥[1]。

《醫宗金鑒》:“其兩側自腋而下,至肋骨之盡處,統名曰脅[2]。

脅痛在臨床上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病證,現代醫學中以肋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多種疾病, 均可導致脅痛,如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膽囊炎、帶狀皰疹、膽石癥、肋間神經痛等,中醫均可參考脅痛辨證論治[3]。

鑒別診斷:

脅痛與胸痛鑒別:脅痛和胸痛均可因情志不舒、肝氣郁滯所致[4],但胸痛病位主要在于心肺,其表現以胸痛為主,并兼見心悸、胸悶等;而脅痛部位在于脅肋部,并伴有口苦、善嘔、目眩等[1]。

脅痛與胃痛鑒別:脅痛與胃痛均有肝氣郁滯的相類病機[5],但胃痛病位主要在胃,疼痛部位亦以胃脘為主,兼見噯氣頻作、嘈雜吞酸等;而脅痛疼痛位于脅肋,兼有口苦、目眩、善太息等。

脅痛與懸飲鑒別:懸飲亦可見脅肋疼痛,但病位主要在于肺[6],多表現為飲留脅下,胸脅脹痛,持續不已,伴咳嗽,咳痰,呼吸時疼痛加重,常喜向病側睡臥,患側肋間飽滿,叩呈濁音,一般不難鑒別。

脅痛與黃疸、積聚、鼓脹有相同或相似的病機,且疾病過程中均可出現脅肋疼痛[7],但黃疸以身目發黃為主癥,積聚以腹中結塊為主癥,鼓脹以腹大如鼓、青筋暴露為主癥[8]。

《醫方考·脅痛門》:“脅者,肝膽之區也[9]” 《內經》研究表明肝膽病變和脅痛的發生有主要的關系,《素問臟氣法時論》:“肝病者,兩脅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10]”《靈樞·經脈》:“膽足少陽之脈,是動則病口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轉側[11]” 脅痛與多臟腑功能失調相關,但病位主要在于肝膽[12]。醫家在《內經》研究的基礎上,對脅痛病因病機治療的認識研究,有了進一步發展,《丹溪心法·脅痛》:“有氣郁而胸脅痛者,看其脈沉澀,當作郁治” 《景岳全書·脅痛》指出,情志、飲食、房勞等關系與脅痛的發生最為密切《類證治裁·脅痛》將脅痛的病因進一步劃分,提出可分為肝郁、肝瘀、痰飲、食積、肝虛等諸類,對辨證論治也做出了一定貢獻。

辯證分析:本病應辨別外感內傷、辨在氣在血、辨在臟在腑、辨別屬虛屬實,外感濕熱邪毒侵襲肝經,肝膽疏泄失職,肝脈失和,氣機不暢,則脅肋脹悶,疼痛;濕熱中阻,升降失常則脘腹痞悶、惡心,厭食油膩[6];肝郁化熱、肝氣橫逆犯胃則胃脹,泛酸,咽干,口苦;濕熱下注膀胱則小便頻數,排尿灼熱,急迫,澀痛;舌質紫暗,苔黃膩,體胖,脈沉滑,為脾虛,濕熱內蘊之象。

診斷:脅痛(肝膽郁熱)

治法:疏肝理氣,清熱利濕

方藥:柴胡15克、海螵蛸35克、煅瓦楞35克、浙貝母35克、煅牡蠣35克、垂盆草25克、半枝蓮35克、白花蛇舌草35克、虎杖15克、連翹25克、板藍根25克、蚤休15克、焦白術35g克、茯苓25克、佛手15克、砂仁15克、蘇子15克、六曲15克、 陳皮15克、豬苓25克、白茅根30克、萹蓄20克、瞿麥15克、黃柏15克、沙參15克、三棱1 5克、莪術15克、丹參15克。15劑后上述癥狀明顯好轉,原方基礎上增減,繼續調理。

本方柴胡疏肝行氣,海螵蛸、煅瓦楞、浙貝母、煅牡蠣制酸止痛,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海螵蛸與瓦楞子配伍,能有效緩解燒心反酸癥狀,減輕胃脘疼痛,其所含成分能夠中和胃酸,兼以止血,有效促進潰瘍的愈合;半枝蓮、白花蛇舌草、虎杖、連翹、板藍根、蚤休可以清熱解毒化瘀,焦白術、茯苓益氣健脾;佛手、砂仁、蘇子行氣和胃;六曲、陳皮消食化積;豬苓、白茅根、萹蓄、瞿麥、黃柏清濕熱,利尿通淋;沙參養陰益胃,使得利尿不傷陰;三棱、莪術、丹參 化瘀散結炎癥吸收。

本病的致病途徑雖有外感、內傷之分,病位有在氣在血、屬臟屬腑之異,疼痛性質有虛實之辨,但總不能脫離肝膽,逾越“不通則痛”“不榮則痛”之理。故在治療上,不通則痛者屬實,宜疏導之法使之通;不榮則痛多虛,宜濡潤之法使榮,滋養之法適時則用[1];邪毒內侵,病位在肝膽和膀胱,邪勝正實,預后良好該病人已造成肝功能損害,當前治療重點抗病毒和保肝治療。根據中藥的藥理作用以疏肝理氣、清熱利濕、化瘀解毒為主治則,輔以益氣健脾,清熱利濕。

歸類法是臨床最常用的診斷思維方法,指對復雜病情通過歸類分析而達到明確診斷的思維方式,即將患者表現的各種癥候,按照辨證要素進行分類歸納,或按病類進行區分,即據證分組,有機結合,從而認識病變的本質如本病主證右脅下疼痛是病位在肝的表現。噯氣時作,泛酸,胃脹不舒,是胃氣上逆之證。小便頻數,排尿灼熱,急迫,澀痛為濕熱下注膀胱之侯,從而把似乎孤立的每個癥狀串聯起來,從中認識當前病變的本質,再按中醫學理論進行分析判斷,可知為肝氣犯胃,濕熱下注證。

臨床上應注重中藥藥理學的應用,中醫的治療特點是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要采用天人合一和四診合參的方法,因時因地因人而治。隨著現代人對中藥的藥理研究更加深入和了解,現代醫家在用藥上也有所體現。

猜你喜歡
病位口苦肝膽
吳盂超:肝膽醫學創始人的創新靈感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
口苦是怎么回事?
口苦咽干,是生病了嗎
術后早期炎癥性腸梗阻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案例舉偶
中醫對痛風的認識
消渴病合并抑郁癥之病位探析
嘴里有苦味是咋回事
口苦是怎么回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