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瓦根舍因范例教學理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2021-01-16 07:51
紅河學院學報 2021年5期
關鍵詞:育人思政理論

常 亮

(鄭州輕工業大學,鄭州 450002)

范例教學理論是瓦根舍因提出的指導教學的理論,其與贊科夫的“新教學體系”、布魯納的結構主義教學理論并稱為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最具影響力的三大教學理論[1]。

瓦根舍因通過多年在大學從事教育的經驗,在教育實踐中總結出了范例教學理論,其理論的部分觀點例如“學教統一”“引導學習”等同我國思政教育的要求具有一致性,對于現代思政教育具有一定程度的指導作用。思政教育與大學生思想發展緊密相關,在高等教育中有重要地位。本文基于目前高校教育存在的部分問題,探究瓦根舍因教學理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可行性。

一 范例教學理論的基本內容

(一)在教學要求上的“四個統一”

瓦根舍因在其著作《理解學習》中指出范例教學法在教學要求上,需要堅持四個統一原則。第一,“學”與“育”相統一,是范例教學的根本要求[2]。瓦根舍因指出教師要堅持“教學的教育性”,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三觀引導、思想道德塑造等精神教育,這與我國思政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具有一致性。第二,系統學習與問題學習相統一,即在教學中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出發,在解決學生問題的同時保持學生所學知識的系統性,避免知識的零散性。第三,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相統一,即將“授人以魚”和“授人以漁”相結合,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內化及外在應用。第四,主體(學習者)及客體(教材)相統一,瓦根舍因認為只有選取適合的教材或范例,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范例教學法的四個統一原則在一定程度上與思政課要堅持的“八個統一”中的部分觀點類似,例如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上都存在共性。

(二)在教學內容上的“三個特性”

范例教學法要求教師在教學的內容上要堅持基本型、基礎性和范例性這三個特性。第一,基本性即指教師在教學范例的選擇上,要充分反映該學科的基本結構。學科的基本結構包括學科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基本方法論等基本要素。堅持教學內容上的基本性旨在讓學生系統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對學科有正確的認知。第二,基礎性是指要重視教學對象的基礎,即在教學范例的選擇上,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個人興趣。對于不同水平的學生要選擇適合他們的范例。例如,對于知識水平較低的學生選擇較為基礎的范例;對知識水平較高的學生選擇較為復雜的范例;針對每個學生不同的興趣選擇不同的內容范例。第三,堅持教學內容的范例性。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這與范例教學法中的范例性具有一定程度的契合性。范例教學法中教師選取范例并不是隨意選取,而是要選取具有基本性和基礎性知識的范例且要有一定程度的示范作用。范例要具有代表性,能夠讓學生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啟發、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判斷。

(三)在教學過程中的“四個階段”

范例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上分為四個階段,旨在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能力水平。第一階段為范例性地闡明“個”。教師通過范例來說明某個事物的基本特征,從而讓學生掌握所學事物的本質規律。第二階段為范例性地闡述“類”。學生從上一階段的學習進行總結歸納,將上一階段的“某個事物”拓展到“某類事物”,將“某個現象”延伸到“某類現象”,以此來掌握這一類事物的普遍特性。第三階段為范例性的掌握規律。通過前兩個階段獲得的知識總結、掌握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第四階段為“獲得關于世界的切身體驗”,即實踐。通過前三個階段的學習過程,學生可以通過在實際生活中的切身體驗加深對知識理論的認知。

二 范例教學理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可行性

(一)教學與教育整合度困境

以瓦根舍因教學的四個統一原則特別是“學”與“育”的統一原則為切入點,探析出高校教學與教育整合度不足的困境。高校思政教育涵蓋兩個層面,一是教學,二是育人。然而,目前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型后,高校思政教育依然一定程度地殘存了應試教育的弊病,即過于看重學科教學成果,而忽略了學生的精神思想教育。學者耿麗萍在調研高校思政課堂的“三觀教育”時發現,高校思政教師的三觀教育或有所缺失,或不夠貼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實效性較差[3]。

一方面,目前高校思政課堂設置的教學范例多為書本或輔助教材上的指定范例,結合時事或結合學生實際生活的范例不多,教學范例無法自然地引入育人環節,教學與育人的結合較為突兀。另一方面,“重教學”“輕育人”的現象時有發生,導致教師在進行范例教學時學生無法體會其中的育人思維。在整個大學思政教育階段,課堂知識性教學的課程占比安排較大,而思政育人演講、思政主題辯論會、學生入社會參與公益活動等育人性活動或體驗式課程的安排較少。在此情況下,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范例講解時,學生對此多停留在理論知識層面,沒有進行內化而形成自己的“三觀”,教學與教育的整合度不足。

(二)學生發展程度差異困境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3月18日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了“思維要新、視野要廣”的要求,這不僅是思政教育的教學育人標準,也是思政教師和學生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然而,高校思政教育下學生的發展程度參差不齊,學生的創新思維沒有被完全激發。教師面對大基數的學生,不同程度地出現采取“大滿貫”“一刀切”教學方式的教育現象,沒有重視學生的“基礎性”[4]。思政課在各個高校均為公共必修課,學生上課人數較多,教師為提高教學效率,沒有充分了解每個學生基礎的知識水平,而采取統一的教學模式,設置相同的教學范例及相同的課后范例練習題。知識水平和三觀建立尚未成熟的學生,可能會跟不上教師的教學進度、對范例的理解不透徹;而知識水平基礎較好、三觀較為成熟的學生,教師提供的范例可能無法滿足其進步需求。因此,學生在統一范例導學和教育模式下,發展程度的差異性逐漸拉大,甚至出現“好的越好、差的越差”的現象。而在此類教育模式下,教師沒有遵循范例教學理論中的“范例性”,根據學生的不同興趣愛好、特點特長進行針對性的范例演講,多個學生的培養在單線模式上進行,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受阻、學生看問題的視野也較為狹窄。

(三)理論引入具體實踐困境

在范例教學理論的四個階段中,最后一個階段就是讓學生從理論走向世界,加深對學科結構的認知,從而加深對世界的認知與理解,塑造自身的價值觀,由此,教育的育人效果才得以基本達成。學者王冠指出高校思政教學的實踐性改革一直處于發展階段,但仍具有理論引入具體實踐較為困難的問題[5]。

目前高校教師在進行課本知識與范例結合的教學過程中,雖引入了許多具有代表性的范例,但所舉范例的格局“過大”,離學生的生活較遠,學生無法有效將范例進行舉一反三,內化成指導自己實際生活的實踐知識。除此之外,部分教師在講解理論后指導學生實踐的過程較為突兀,沒有遵循循序漸進的方法,學生往往對理論知識還停留在對“類”的認識的第二階,甚至對“個”的認識的第一階段,教師就開始布置實踐任務,其理論引入實踐較為突兀,學生實踐的實效性較差。

三 范例教學理論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創新路徑

(一)強化育人結構:“學”與“育”融合統一

根據瓦根舍因范例教學中的四個統一特別是“學”與“育”相統一的原則,強化育人結構,增強教學與教育的整合黏度。一方面,強化育人結構,鞏固“課程思政”。課程思政是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的思政教育結構,高校思政教師要與學生家長聯動,掌握學生性格特征以實行精神教育,促進全員育人;在學生的生活區域和學習區域滲透三觀教育,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促進全程育人;與校內其他學科教師進行協作育人,將思政范例引入其他學科教學中,以促進全課程育人[6]。由此,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學習,在此育人結構下,學生的思政知識水平得以潛移默化的提升,學生對教師課堂教學的內容能夠吸收完全。另一方面,強化問題學習與系統學習的統一,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要在系統學習的各個關鍵點或重點部分設置相對具有挑戰性的范例,讓學生根據這些范例提出質疑,鼓勵學生多提問題。學生通過提問,自身發現問題的能力增強,自主學習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提問和質疑中得以激發,對系統知識的認知理解也更加深入,從而形成自己的精神與三觀。

(二)增強主體意識:多角度設置導學案范例

基于瓦根舍因在教學內容的三個特性,多角度設置導學案范例,以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擁護黨和國家且思維創新的個性化人才。第一,基于基本性特征,在范例設置上要緊密貼合思政教育的學科結構,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背景,選取能夠體現思政學科基本元素的代表性范例。第二,在導學案的范例設置上遵循“基礎性”。在學生入校之初,思政教育工作者就可通過收集學生興趣愛好、課前測評知識基礎等方式,掌握學生的知識水平,在導學案的范例選擇上,針對不同類別學生的水平及性格特點、愛好選取不同的范例,以適合學生的范例導入課堂知識,激發學生興趣、增強學生主體意識。針對學生基礎性不同、所設置范例不同的特點,教師可通過在課前利用線上平臺進行范例發放,節約在課堂上進行范例講解的時間[7]。第三,遵循范例性特征,教師需在范例選擇上選取能夠舉一反三或符合時代意義的范例,教師可通過選取時政新聞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作為范例,從而引入學科知識。

(三)理論走向實踐:階段性引導學生“知行合一”

基于瓦根舍因教學范例法的四個階段,循序漸進的階段性引導學生由理論走向實踐。一方面,循序漸進從學生實際生活中的關于“個”的范例引入,由淺入深、由小到大,促進學生對“個”到“類”再到整體規律的認識。以思政教育中的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為例,教師可通過亂扔垃圾的“小范例”,引申到亂砍伐、污水亂排放等這一“類”影響生態的案例,再上升到生態文明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理論知識,學生由此對“生態文明建設”這一模糊概念有了清晰理解,對自己如何實踐生態文明建設也有了明確的范例引導,即從小我做起,注意垃圾分類、少用塑料袋等等。另一方面,青少年階段學生的三觀尚未成熟,對于教師的行為會加以模仿。因此,由理論走向實踐的過程中,教師不僅做引導者,更要做踐行者。資深思政教育工作者曲建武指出,思政課教師要做到知行合一,把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起來,自覺做學生的表率[8]。由此學生的知行合一才有了具象化的具體榜樣。

四 結語

通過瓦根舍因范例教學理論在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入,不僅學生得以在有序、有趣的教學活動中提升自己知識的積累,加強知識的轉化能力;教師也改善了教學方法,提高了育人成效;思政教育也增強了活力,發揮持續的育人作用。而思政教育與大學生思想發展緊密相關,在一定程度上與也促進了高校素質教育的有序推進。

猜你喜歡
育人思政理論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家校社協同育人 共贏美好未來
堅持理論創新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神秘的混沌理論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思政課“需求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