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數據異化的挑戰與應對

2021-01-16 11:19陳中斌
黑河學院學報 2021年9期
關鍵詞:政治思想大學生

陳中斌

(成都理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四川 成都 610059)

大數據帶來的信息風暴正在變革我們的生活、工作和思維,大數據開啟了一次重大的時代轉型[1]。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與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要求社會各界打破傳統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大數據的思維思考與解決問題?!督ㄗh》中明確要求“保障國家數據安全,加強個人信息保護?!盵2]但綜觀現實,不難發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用大數據過程中亦存在著盲目崇拜數據、濫用數據、侵犯教育對象隱私等現實問題,這就迫切需要探索科學合理地應用大數據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科學范式,推動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科學發展。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運用大數據的意義

(一)有利于全面認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計算機、互聯網等硬件設施的普及是生成大數據的基本條件,客觀存在的外部世界是通過數字化數據及其運算反映其系統性的。數據化的呈現方式使人們置身于完好客觀的世界,理解物質世界更具長遠性、周密性,更能科學合理地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聚焦到高校的實踐活動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被視作有意義且復雜的社會實踐活動,需要大數據這個新興技術武器對其進行指導。當代大學生的日常社交活動基本都會用到微信、QQ、微博、推特等社交軟件,大學生使用這些社交軟件的同時意味著海量數據的生成,通過發掘數據間的關聯性以及搜集反映學生思想和行為的數據形成個人畫像,可以準確地知悉學生日常生活軌跡,協助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者深刻認識大學生。

(二)有利于科學實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人類生活在數據化構成的世界中,數據基本上可以記載下所有的物質生產活動及思想活動,甚至可以與人們的日常行為同步進行。在這個信息化時代,數據解析功能被人們用來對自身的社會實踐活動加以合理地量化分析,以便于更有效地推進人類實踐活動。在小數據時代,根據預先假設去采集數據,這樣必然會使采集的數據帶有強烈的個人傾向性,所得數據容易被“加工”。在小數據時代所得的數據不太可能真實反映被采集者的狀況。大數據時代的海量數據是在不帶有目的性、被采集對象無意識的情況下由智能設備自動生成,數據生成之時根本不清楚這些數據可以用在何處,于是被當做“數據垃圾”存儲在某處[3]。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對相關性數據進行定量地理性分析,有助于解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踐問題,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科學性。

(三)有利于拓寬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因為大數據的存在,數據構成了世界,世界的本質就是數據。不同于人際互動是人類社會傳統的交際模式,大數據不僅日趨成為一種新興的可持續社會資源,而且培育出人與數據交流的新方式。抽樣分析法是在小數據時代面對復雜對象時采取最多的分析方法,其本質是拆分和還原,嘗試用復雜巨系統的局部代替整體。對大學生思想狀態進行調查時,通常采用的方法就是抽樣調查。嘗試用有限的抽樣調查表反映整體大學生的思想狀況,抽樣調查的確能反映出大學生群體的某些典型特征,但樣本的局部性無法代表整體的全面性,難免會忽略整體中很多細節和過程。大數據不僅開拓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解決的新視野,而且也拓寬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二、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數據異化挑戰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數據異化及表現

大數據技術作為勞動產品而存在,但這種勞動產品的擁有者和數據產生者并不是完全匹配的[4]。人們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學習過程中源源不斷地產生數據,一些企業或機構利用大數據技術搜集儲存這些數據,根據其自身目的對數據加以解析。第三方“接手”人們的數據使用權,由此人們的蹤跡受到第三方持續不斷地追蹤,數據擁有者對數據的“目的地”和用處可能并不知曉和同意。除此之外,思想政治教育者容易陷入“數據至上”的怪圈,過于崇拜數據的客觀性卻不考慮學生主觀情感,造成“無數據,不決策”的數據依賴局面。教育資源在大數據時代實現共享,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諸多便利,但負面數據信息也得以快速擴散,數據濫用的問題便顯現出來。諸如此類的數據異化現象剝奪個體的部分自由,導致思想政治教育者做出錯誤決策,負面數據信息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采取有力的措施,積極發掘大數據的價值和優勢,才能消解數據異化的挑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數據異化的問題分析

1.數據崇拜

首先,數據崇拜會忽視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溫暖。正如愛因斯坦所言:“只懂得應用科學本身是不夠的,關心人的本身應當始終成為一切技術上奮斗的主要目標?!盵5]只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得到滿足,始終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中心,大數據才能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實現的“助推器”。一方面,注意防止大數據的數據“無情”而忽略人的“有情”。人是有感情的動物,是各種社會關系的集合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運用大數據更好地提升人的思想道德修養、增強人的政治覺悟、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另一方面,注意防止過度推崇大數據而忽略人的溫暖。數據無法全面反映出人的心理活動、情緒波動以及個性差異。不考慮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個體差異,只是追求大數據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便捷,會從某種程度上忽略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溫暖。

其次,數據崇拜會偏離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中心。自2013年被視作大數據元年后,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逐步成為新的學術熱潮,在這股熱潮中不少學者取得豐碩研究成果。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所有人都可以研究這一問題。綜觀現實,研究人員對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并不十分了解的前提下,一味跟風研究該領域,難免會混淆研究邊界、錯用相關理論知識、標簽化植入理論成果。雖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大數據來輔助研究人的思想和行為,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運用大數據要冷靜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中心,理性審視自身客觀條件,而不是盲目跟風。一個矛盾體中的事物之所以能夠相互存在,根本原因在于相互契合和需要,大數據和思想政治教育也要找到這種契合點,才能化為一體[6]。

最后,數據崇拜會忽略人的主觀能動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運用大數據使定量分析更高效、更科學。預測是大數據的核心價值[7],通過實證研究獲取的數據的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的參考源,但不應過度相信大數據的分析預測。因為思想政治教育面對的是一群朝氣蓬勃的大學生,有個性有活力的復雜社會人,必須要充分考慮到其主觀情感因素。如果大數據只以人的思想和行為蹤跡作為個人畫像的依據,把個人生活的外部環境、心理活動、情緒波動等因素排除在外,那么很可能會出現大數據的數據錯誤歸因等現象。

2.數據濫用

首先,數據濫用會侵犯個人的隱私。計算機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信息已成為一種商品,個人生產的數據超出了其控制范圍成為組織之間交易的商品,這些變化可能對隱私構成了侵害?!盵8]高校對于學生個人數據的收集、使用是通過大數據技術完成的,對學生個人數據加以分析可以了解大學生思想波動的狀況,并且可以預測其發展趨勢。但必須注意到,高校在獲取受教育者的個人數據時未經過同意,有可能侵犯個人隱私,泄露個人資料、求學歷程、家庭狀況等許多大學生并不愿意為人所知的信息。并且這些個人隱私記錄會被永久儲存,隨時存在公布于眾的風險,這使大學生毫無保留地被呈現在思想政治教育者面前。同時,大學生在網絡上發表言論的積極主動性也受到極大影響,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其次,數據濫用會違背受教育者的自由意志。馬克思明確指出,人的自由獨立性不僅僅在于思想上,更在于行動上,肯定了人的自由意志、自我意識的意義[9]。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運用大數據的提前預測功能可以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呈現內容的預案選擇,增強現實情況中選擇方案的靈活性。同時也正是因為“大數據分析的一個核心功能在于預測”[10],有可能會使受教育者還未開始做什么,教育者就提前進行干預。根據理論上的預測行為,早期干預可能會遭遇受教育者的抵抗,因為這顯然與個人的自由意志相左。大數據好比一把雙刃劍,使用得當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錦上添花,否則,就會適得其反。從目前的實際情況出發,應該更多地思考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使用大數據。

再次,數據濫用會威脅社會主流的核心價值觀。在大數據時代,教育對象獲取信息的渠道多樣化,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學生思想面臨著腐朽的西方價值觀念和錯誤三觀地不斷侵蝕,更有可能使其放縱自身行為、缺乏社會責任感、道德觀念模糊。多重價值觀念正沖擊主流價值體系,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權威地位下降,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果也愈來愈弱?;ヂ摼W是大數據功能實現普及的媒介,但是使用互聯網“促使大學生在網絡上余留的痕跡更易被監視和追蹤?!盵11]例如,搜索者的歷史記錄被搜索引擎記錄,用戶的購物喜好被購物網站獲取,使用者的地理位置、消費喜好、生活習慣、日常開支等都被社交軟件完整的獲取。一旦這些數據被非法收集并用于其他政治目的,社會主流的核心價值會受到極大威脅。

最后,數據濫用會挑戰社會及國家的安全。思想政治教育不只是一項教育活動,更是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重要工作,起到團結社會成員的作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必須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主動權和領導權,“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12]。西方意識形態及其主導的普世價值和話語體系在大數據信息資源共享過程中接踵而至,利用網絡平臺這一載體進入學生的視野,威脅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安全。西方敵對勢力借助大數據收集我國青年學生、社會人員的個人信息,利用推特、臉書這些社交軟件,完全能掀起一場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這已經被2013年發生的“棱鏡門”事件所佐證。又如,“西方‘慕課’課程與平臺在我國的廣泛傳播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弱化青年學生政治認同、鼓吹‘西方中心’思維方式等諸多新挑戰?!盵13]一方面,這些社交軟件和學習平臺可以便捷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另一方面,高度警惕深藏于背后的政治企圖。

三、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數據異化的應對之策

(一)高校應對思想政治教育數據異化的策略

1.界定思想政治教育大數據的使用邊界

首先,高校應嚴格評估數據使用的潛在風險,明確思想政治教育中個人數據使用的邊界和范圍,并控制好數據挖掘的深度。例如,高??梢酝ㄟ^大學生體質測試獲取學生基本數據,但沒有必要和權限采集學生個人的“三圍”數據,因為這涉及學生的個人隱私問題。同時,負責收集、分析大學生個人信息的組織或個人的資質也應該嚴格審查,并對數據公布的范圍和程度作出嚴格限定,防止濫用數據造成侵犯學生個人隱私的后果。其次,為保證大數據的規范使用,高校要嚴格管理數據訪問的權限,逐步建立起標準化的管理與決策制度。再次,明確界定大學生的權利。大學生應有相應的知情權、數據獲取權,當個人隱私被侵犯時具備刪除、更正、封鎖數據的權利。最后,學生對于自身遭受的不客觀的數據分析結論、不公正的教育干預、不合理的教育行為,有權通過申訴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2.選好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領頭人

第一,鞏固黨在主流意識形態工作領域的領導地位。在科學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下,加強黨的多方面建設工作,以滿足人民群眾的正當需求。西方強權在我國社會大力宣傳自身價值觀,試圖抹殺我國在主流意識形態領域已取得的教育成就,引誘人民盲目追求歐美資本主義帶來的物質利益。因此,必須毫不動搖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第二,堅決貫徹落實高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黨委與校長攜手努力,保障高校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開展,提升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實效性,落實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三,完善高校青年黨員教師隊伍建設。青年教師因年齡與學生最為接近,和學生有著共同的話題,因此,青年教師隊伍的思想、質量都會影響到大學生的思想。高校應協助青年黨員教師解決晉升、職務、職稱等方面的顧慮,以便讓其更好地投入到科研與教學工作中。

3.組建具備大數據素養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大數據緊密融合是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組建一支具備大數據素養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是其本質要求和前提保證。首先,樹立大數據思維。所謂大數據思維就是擺脫傳統的思維路徑,自主挖掘大數據內含價值,充分發揮大數據優勢,這比單純掌握大數據技術更為重要,更能顯著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其次,提升大數據能力。思想政治教育隊伍除了需要具備緊密融合大數據的內含價值與思想政治工作的傳統優勢的能力外,還需要具備完整獲取數據能力、系統分析數據能力、科學預測能力,在運用大數據掌握思想品德形成發展規律的基礎上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進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二)教育者應對思想政治教育數據異化的策略

1.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思想政治素質的高低決定其在面對良莠不齊的海量數據時是否能保持頭腦的清醒,準確地分辨出數據的真實性并獲取所需信息,進而理智地審視教育對象問題。首先,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日常理論學習離不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指引幫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武裝自己的頭腦,以提升理論素養。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大數據技術的協助下要敢于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引導其健康成長。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應對西方各種意識形態和思潮侵襲時要堅守正確的政治立場和政治追求,始終做到對黨忠誠,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為大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2.提升大數據媒體的運用能力

大數據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僅要能熟練搜索各種數據庫、圖書館電子資源數據庫及多媒體教學資源庫,還要具備在互聯共通的網絡環境中保護學生隱私免遭侵犯及擴散的能力。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積極參加各種教師技能培訓活動,在提高自身教學水平的基礎上,增強對計算機、平板電腦等新媒體工具的運用能力。雖然我國的部分高校已面向教師開展計算機運用能力的考核,教育部還進行了一些有針對性的培訓,如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但這遠未達到教育者保護學生隱私信息的能力要求,更應該加強對相關信息保護的技術培訓。

3.避免唯數據主義的陷阱

唯數據主義陷阱就是由于盲目夸大大數據的力量,誤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者,讓其認為大數據無所不能,所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問題都能由大數據解決。這樣不僅會剝奪學生積極探索及自主選擇的權利,而且過分強調數據的“精準性”也會挫傷學生試錯的勇氣,無益于思想政治教育難題的解決,影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因此,不能完全憑借大數據的數據分析結果做最終決策,應掌握正確的大數據運用方式,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考慮多方因素,包括以往教育經驗、大學生個體動態,為避免獲取的數據信息嚴重偏離實際,只能在得出數據分析結果時將其作為輔助決策,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三)學生應對思想政治教育數據異化的策略

1.提高隱私保護意識

首先,提高隱私泄露的警惕性。許多大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忽視隱私保護行為,例如,在下載應用程序時直接跳過供應商的電子隱私政策,匆忙點擊“同意”進入下一步。又如,大學生在社交網站上向朋友透露自己隱私,毫不顧忌隱私泄露的風險。大學生是數據的主體,應當在日常生活中提高隱私泄露的警惕。其次,提高隱私權保護的法律意識。大學生應做到網絡行為的自律,意識到肆意傳播他人敏感信息可能觸碰到法律底線。如果大學生自身的隱私受到侵犯,需要依照隱私權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遏制他人進一步傷害自己的隱私的企圖。

2.規范數據傳播行為

大數據環境中的每一個用戶都扮演著傳播者和受眾的雙重角色,某些大學生為發泄日常生活中因人際關系沖突引發的憤怒,蓄意在網上發布他人隱私信息,擾亂他人的正常生活,最后自己因為信息濫用而步入違法違規的歧途。此外,大學生在運用媒體的過程中容易將個人情緒帶入其中,并且由于大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居安思危意識的欠缺,很有可能在網絡中暴露一些敏感信息。由于存在用戶間的互動關系,智能手機或網絡平臺成為大學生發布、傳播消息的主要載體。這要求大學生在靈活使用媒介的同時,守好數據傳播的底線,不以消費他人隱私為樂,助長隱私侵犯的不良風氣。

總之,在這勢不可擋的大數據浪潮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需要理性分析大數據帶來的風險與挑戰,冷靜思考規避問題的應對之策,這樣方能更好地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更好地推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

猜你喜歡
政治思想大學生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思想與“劍”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純”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