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位理論下高校外語教師身份認同的構建

2021-01-16 11:19
黑河學院學報 2021年9期
關鍵詞:外語身份專業

安 娜

(淮南師范學院 外國語學院,安徽 淮南 232000)

外語專業教師身份認同是指其對外語教學工作和外語這門學科所秉持的信念,以及對其社會角色的確認,這是教師走專業化發展路徑的基礎,對外語教育改革的發展和教學成效均會產生相應的影響。教育行業和語言學習領域中最近十年來的變化較多,引入了大量的人文社科理論,行業內開始廣泛關注外語專業教師身份認同的問題。國內外語類高校博士點也設置了教師發展方向,并出現了相關的專家[1]。

一、定位理論含義及其與身份認同的結合

定位理論是營銷專家艾·里斯與杰克·特勞特提出的,認為定位是根據一個產品開始,這種產品有可能是一個機構、一項服務或一種商品。定位并不是對產品本身要做什么,而是針對客戶所做的事,通過預期客戶頭腦中的產品定位,確保產品可以受到客戶的歡迎和認可。而身份認同是對主體自身的一種認知,另外也包含國家認同、文化認同。身份認同表示了個體的身份確認度,認同是指人的價值感、身份感,而在定位理論視域下,教師要明確自己的方向,認識到學生頭腦中的教師定位,并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更加有針對性地展開教育教學。另外,也要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及工作狀態有科學的認知。

二、高校外語專業教師存在身份認同危機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于2013年11月出臺,其中表明,要進一步改革招生考試制度,從本質上將“一考定終身”的問題解決。自此開始了對外語等科目的社會化考試一年多考、不分文理科、全國統考科目減少等相應的創新。在外語考試必然要走創新改革道路的基礎上,高校外語專業教師擔心這些改革會影響高校英語教學,特別是會影響到設置外語專業。高校外語專業近幾年面對了很多新的問題和挑戰,教育部門已經將其列為警示或黃牌專業,其招生會遇到較多困難。鑒于此,高校外語專業教師存在較強的生存危機和焦慮感,自我認同感不高。與此同時,在國內大部分理工大學、綜合大學中,外語專業都是邊緣化的,在各種評獎、評審中,不具備顯著的優勢,在評定職稱中,高校外語專業教師也不具優勢。高校外語專業教師作為一種職業,一直存在職業的危機感,而且在平時的工作中體現比較明顯[2]。

三、高校外語專業教師身份認同危機的影響因素

高校外語專業教師的身份認同危機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筆者結合具體情況和自己的工作感受,研究之后歸納了以下幾個需要重視的原因。

1.教師的學術專業能力

高校外語專業教師的身份認同會受到其學術專業能力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會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學中,既能夠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也能夠促進學生外語專業批判思維的養成。專業科研能力強的教師善于和學生分享自己的科研成就,在教學中的信心也比較強,對于創新性的教學方式與理念,能夠更主動地接受,并積極學習和應用全新的教學方法。這些教師建立了良性的發展模式,所以教師身份認同感比較強。

2.對教師的綜合評價

教師綜合評價包含的內容較多,涉及學生評價、同事評價、自我評價等。自我評價能夠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教師不斷地思考和總結,可以積累豐富的經驗,從而明確自身的發展方向。同事評價的方式主要是公開課、互相聽課等,教師通過以上評價過程,能夠彰顯自己應用新教學理論、教學方法的情況,和大家一起交流學習。專家評價指的是學?;蚋髟合到M織督導專家去課堂中聽課,并給與教師相應的指導。對于剛入職的教師而言,督導專家的建議十分關鍵,能夠使他們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進一步促進教學水平提升。在教師評價體系中,學生評價發揮著關鍵作用,但并非教師評價的常用方法[3]。外語專業課程的類型迥異,也會影響學生對教師的評價結果。通過應用學生評價之后發現,得分較高的是基礎課教師,得分較低的教師大部分為專業課教師。同一個教師分別教授高年級專業課和低年級基礎課,得分的差異非常顯著。將崗位津貼和晉升職稱掛鉤學生評價的基礎上,有些教師對于高年級專業課存在較強的抗拒情緒,主要是因為:低年級學生剛進入學校不久,沒有過多接觸外語專業,對于新課程有較強的學習積極性,對教師也會做出比較高的評價。高年級學生已經入校兩年,提升了自身的專業能力,也提升了對教師的要求,再加上專業課的難度不斷提升,學生會有更強的學習動機,所以評價教師的標準也會相應提升。

3.學生觀

學生是教師的教育對象,教師授課不僅是為了解答學生的疑惑,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還需要促進學生的社會化能力、學習能力全面提升,使其具備正確科學的“三觀”。教育者對學生產生的終身影響,才是教育最重要的價值。外語專業的學生具有特殊性,其較多受到西方文化與理念的影響,具體表現在“三觀”的西化。若高校外語專業教師可以在授課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應開展教學工作,有效解決學生所面對的問題,學生自然也會認同教師,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回報社會。從學生那里獲得較高評價,教師的自我身份認同也能夠隨之提升。

四、高校外語專業教師身份認同發展路徑

1.明確個人的身份

教師建立身份認同會受到主觀因素以及個人感情的影響。托馬斯等專家研究表明,對于教育改革的反應,不同的教師持有不同的情緒,和其個人認同、專業認同有緊密的聯系。教師在面對不確定的、模糊的教育改革時,其情緒會影響到他們身份認同、學習發展、擔當風險等。所以,高校外語專業教師在面對外語教育地位不斷變化的新情況時,要認識到,社會是不斷進步的,在教育的整體系統中,外語教育也必須與時俱進發展[4]。針對新的社會革新,高校外語專業教師要主動應對,優化心態,明確個人的身份。

2.組成學習共同體

高校外語專業教師有沉重的科研壓力。專家顧佩婭表明,很多外語教師對待科研的心態較為復雜,對自己之前五年科研情況感到不滿意,并且認為自己承受了較大的壓力。大多數教師理解學校的科研任務要求,但也有部分教師不認可學校的科研考核標準。以上問題要想得到順利解決,就要構建教師實踐學習的高效共同體,強化集體的凝聚力,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教師組成學習共同體能夠將有共同愛好和志趣的教師匯聚起來,并且可以得到學院的有力支持。將科研和教學充分結合,積極研究和討論科研觀點、教學方法,共享學術研究成果,共同解決教學過程中面對的困難。此類學習共同體可以幫助和支持教師,強化其專業能力。

各高校在學院下面都建立了專業課程組、教研室等組織,比如,某高校外國語學院下面構建了系部,又進一步構建了多個課程專業組。以上組織的設置首先要便于管理,其次才考慮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所以,教研室、課程組等共同體很難達到共同學習的基本目標,大家在此類組織內只是發發牢騷、接收一些學校的信息。教師在科研、教學方面大多各自為政,自己做自己的事情,無法建立發展梯隊。外語專業的學科特點較為特殊,無法像理科或工科那樣構建科研、教學團隊,教師團隊無法形成,必然會限制專業的成長。鑒于此,教師的孤獨感會比較嚴重,長期必然會對其認同自己的專業身份產生影響。為了構建實際的學習共同體,學院一級領導應該激勵教師構建科研和教學團隊,并給與相應的支持。大家定期共享教學和科研方面的成果,在申報項目時,也能夠發揮集體優勢,由專業強的、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帶動業務能力薄弱的、經驗不豐富的新教師,彼此共同發展和幫助[5]。2016年,在“北京地區高校外語類專業聯席會第四屆年會”報告中,文秋芳教授介紹了北京外國語大學許國璋語言高等研究院建設跨院系學術共同體的經驗。其完成了三件基本任務:首先,幫助教師寫論文、發論文。其次,結合課題來組織大家探討科研方法。最后,幫助大家申請科研項目。文教授表明,建立學術共同體既要考慮教師的需求,也要考慮國家和社會的需求。

比如,一所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在這個學校中,外語專業不占優勢,學校對其科研、教學等方面沒有給與很大的支持,長期以往,教師缺乏發展動力,積極性也不強。很多教師認為,自己所處的局面并不是靠自己的努力就能夠改變,所以就不在這方面做努力了?,F階段,教師很少有機會能夠到國內最優高?;驀飧咝TL學,也很難獲得公費出國進修的機會,甚至連自費進修的機會都很難獲得,很多高校要求教師進修必須帶走檔案,不為其保留編制。外語專業申請公費出國訪學的機會也因為本身在學校不位于強勢地位而喪失。既然教師面對的外部機遇較少,就更應該結合各自的興趣,結合各自的職稱結構和科研優勢,充分分配和利用資源,構建學術研究共同體,有效發揮各自的特長,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自己的經驗與知識能夠共享,有利于促進科研能力和教學能力的提高,從而促進教師身份認同感的全面提升,為教師的發展打開新局面。

3.多方面建立教師專業身份認同

事實上,教師的專業身份認同是教師個體和社會環境彼此影響最終產生的結果,要想得到相應的歸屬感,個人首先要全面提升專業能力。高校外語專業教師可以先探索性地從EAP教學轉型到ESP教學,通過群體合作、自我繼續教育等方法,促進專業身份認同感全面提升。某學院的外語專業在高年級設置了四個方向,分別是:外語教育技術、翻譯、商務外語、外語語言文學。外語專業教師能夠通過國內外訪學、深造、自修等方式來提高專業技能,使自己能夠更好地應對外部環境的發展和變化,從而滿足時代發展要求。比如,某學院的商務外語教師一共有4人,其中,博士有2人,2人獲得經濟類學士學位,并且得到了國外的碩士學位。這些教師的語言基本功非常深厚,專業能力也比較強。在科研方面,這四位教師建立了共同體,共同合作申報了國家級、省級、校級科研項目,還在國際SSCI期刊上發表了論文[6]。其商務外語能力都較強。在第二屆商務外語語言學研討會上,香港城市大學Bhatia教授也表明,優秀的外語專業教師必須具備教學能力、評價能力、專業知識能力、語言能力。該院過半的外語專業教師專業能力還需要繼續提升,甚至還存在專業方向不明確,科研優勢不突出,研究興趣不顯著等各方面的問題,對于自身專業身份的認同感較差,很難積極主動開展科研工作。在近5年的科研統計中,該院有些教師的科研為零[7]。

4.通過學歷教育提升教師身份認同感

與高校其他專業教師比較,外語專業教師有博士學位的很少。首先,在我國外語專業博士點并不多,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其他地區高校外語專業教師提高學歷的途徑并不豐富[8]。其次,外語專業教師中主要是女教師,要兼顧工作和家庭,壓力比較大,很難有足夠的時間深造。再次,外語專業在學科方面不具備顯著優勢,使得很多教師認為,本專業在學校處于邊緣位置,學校的獎勵制度也不完善,不需要繼續深造。以上因素都導致教師深造的主動性受到影響[9]。郝彩虹調研指出,大部分獲得博士學歷的教師都認為,自己通過讀博,提升了語言思維能力、拓展了人文社科知識,并且對于東西方的文化,都加深了認知。讀博的機會能夠使教師進入全新的學術圈子和知識領域,能夠拔高自己,更好地應用外語知識,了解其中的應用價值與意義,這樣一來,教師自我的認同感也能夠得到提升。郝彩虹調研表明,在提高學歷之后,高校外語專業教師自我身份認同得以提升,增強了自信心,能夠更好地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教學中,教師也能夠得到學生更好的認可和更多的支持,學生對教師的評價也全面提升,這樣一來,教師強化了自我效能感,從而建立了良性發展[10]。

五、結語

綜上所述,當教師從事的專業成為其生命中非常關鍵的一部分后,教師能夠對外部積極影響要素進行有效調動,避免受到負面要素的影響和制約,從而更為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教育事業中,在此基礎上,教師不僅通過教育工作來履行自己的責任,也能夠從中獲得極大的快樂與享受。高校外語專業教師具有較強的身份認同之后,能夠為其職業發展提供較強的驅動力,其能夠從教育工作中感受到相應的樂趣,并且也能夠認同自己的價值,認同自己所從事工作的價值。

猜你喜歡
外語身份專業
一句話惹毛一個專業
專業降噪很簡單!
專業化解醫療糾紛
外語教育:“高大上”+“接地氣”
更聚焦、更深入、更專業的數據分析
跟蹤導練(三)(5)
媽媽的N種身份
身份案(下)
大山教你學外語
大山教你學外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