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現代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021-01-16 11:19胡方夕子程智開
黑河學院學報 2021年9期
關鍵詞:國際化現代化國家

胡方夕子 程智開

(1.浙江大學 外國語言文化與國際交流學院,浙江 杭州 310058;2.湖南科技學院,湖南 永州 410000)

隨著全球化與國際化進程的推進、科學技術的進步、區域平衡發展、學習理念增強,各國在積極進行本國教育治理改革,改善教育體系的同時,積極尋求國際合作,進行國際對話,增強教育互動性,全球教育不斷往“共益”方向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大會議上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這個概念出現以后,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定義及具體實現方式,以怎樣的方式能夠在這樣一個命運共同體中維護共同的利益、本國的利益成為新時代國際社會共同探討的話題。以良好的全球治理機制為基礎,對于目前已有的全球事務治理框架進行完善,以全球各國為整體針對性地解決全球問題,讓全球各個國家相互協作應對人類共同的挑戰,這就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對于一個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經濟的進步來說,教育是前提,只有在保證良好教育的情況下才能夠實現社會現代化。目前全球化的發展進一步加快,如何整合全球的教育資源,進一步使全球教育資源實現交流是目前全球治理過程中的重要任務之一。

全球教育治理是全球框架下各利益相關方通過合作、洽談及博弈等過程,管理全球教育事務、制定教育規則、維護教育秩序的活動[1]。其中具體的利益主體主要為國際社會上的各個主權國家,除此之外,國際組織、非政府間組織、跨國公司及智庫等也是重要的參與者和實施者。

結合目前教育現代化的實際需求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如果想要實現教育現代化必須要從三個方面進行努力,首先,需要實現教育國際化;其次,需要以人為本實現教育平等化;最后,需要以終身教育為基礎實現教育終身化,每一個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教育國際化可以讓各個國家在教育領域進行更多的交流和合作,同時也非常符合目前全球的時代精神及發展風氣;通過促進教育平等化,緩解地區失衡問題,造福欠發達地區,能夠縮小人與人之間擁有教育資源的差距;正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直在宣揚的教育終身化的重要性和意義,通過教育終身化可以進一步提升國民綜合素質,也可以更好地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可以對于目前現代發展的成果進行鞏固[2]。因此,有必要基于以上提到的三方面努力進行教育現代化建設。

一、教育國際化——促現代之風

國際化是現代社會的熱點趨勢,人們的現代生活不斷受國際化浪潮的沖擊,教育國際化已經成為各國應對國際化浪潮的重要教育策略。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教育的根本問題,只有在弄清這三個問題的基礎上,才能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在世界互動頻繁的21世紀,培養國際化人才是教育國際化的重要途徑,國際視野與復合型綜合能力成為了國際人才必須的素質要求。

21世紀以來,教育國際化不僅有利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不同文明的交流與融合,同時激發教育市場以促進經濟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越來越多的國家將教育視野放至全球,開始重視教育國際化,政府、高校、研究機構作為承擔教育任務的主體,不斷加大教育開放交流,給予本國人才在外學習的機會,同時以包容歡迎的姿態接受外部人才融入國家內部,采取多種政策來推進國際學生在全球范圍內流動,增強全球化與現代化的風氣。

教育國際化的另一顯著特征是教育相關的國際組織數量增多,作為權威參與國際規則的制定與國際治理、進行前沿教育理念的倡導、教育框架的搭建及資源的傳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教育問題提出倡議或宣言,輸送教育專家及教育設備,促進教育資源流動,在倡導教育的大框架下促進各國教育共同發展,是教育國際化的重要動因[3]。聯合國教科文作為聯合國負責教育領域全方面事務的分支機構,是全球教育規則制定的主要推力。促進各教育主體間的對話與交流。在聯合國教科文制定的政策框架下各國積極開展對話、加深合作。國務院在2010年頒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在這個綱要中明確指出將會和各個國際組織進行深入合作,共同促進教育現代化建設,也證明了中國緊跟時代步伐,積極順應時代需求,以合作共贏為目標,積極構建教育領域的新型國際合作關系,踐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使命。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來源于中國文化,深植于中國文化,在中國文化的推進下走向世界,體現了中國文化強大的影響力和張力。中國積極參與多邊治理,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滲透進國際社會,符合教育國際化的倡導,不斷彰顯教育現代化的價值。

二、教育平等化——普現代之惠

教育平等化是伴隨著政治與經濟平等而提出的,在現在這個時代具有普適價值。如果要展現教育人文情懷就必須要實現教育平等。教育平等指的是每個人都擁有獲得同等教育的權利以及機會,每一個人獲得的教育也應該具備一致的質量?,F階段的教育在國際大環境下呈現出性別不平等、地區不平衡、國家不平等等問題。性別造成的教育歧視在部分欠發達國家,由于教育資源的匱乏及地區性的傾斜,對教育平等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教育中性別的平等主要強調男女童尤其是女童不受社會偏見影響,能受到學校及教師同等程度的關愛,能收獲同樣的學習成果[4]??沙掷m發展目標的第四條優質教育具體列舉了確保男女童完成公平、優質的學前、初級、中高等教育。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與各合作伙伴及其他國際組織的努力下,女童入學人數大大提高,但非洲、西亞、南亞地區等國家不利于女性的不平等情況比較嚴重,拉美以及部分歐美、亞太地區則呈現出不利于男性的不均等趨勢。國際社會與各國政府正在努力減少教育中的性別差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在積極尋找新方法以確保受教育的質量做到均等,男女童的潛能可以得到同等程度的開發。不落下一個人,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平等目標的解讀,除性別平等外,對社會弱勢群體的教育權利的保障也是工作重點之一。確保殘疾人、土著居民和出境脆弱兒童等弱勢群體平等獲得各級教育和職業培訓,人人有機會接受優質高等教育是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需要落實的具體目標。目前,大部分國家在初級教育階段已基本實現男女平等,但在其他教育階段尤其是高等教育階段還有一段較長的路要走,這將是十年內各個國家努力的目標。

沒有良好的教育,社會必然無法實現可持續發展,然而不同的地區擁有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一部分經濟水平發展較差的地區相應地教育也受到了限制。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之間的主要區別在于教育資源分配以及師資力量對比兩個方面。這種情況下,不同地區之間就出現了教育不平等的情況。比如,中國內陸許多貧困地區就存在留守兒童以及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城市和農村之間也存在教育資源不平衡的顯著矛盾。除此之外,世界范圍內教育資源也存在分布不平衡的問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南亞地區、西亞和北非等地區,由于嚴重的貧困、武裝沖突與長期的戰亂等現實問題,兒童輟學率居高不下,由于學校條件不佳、合格的教師人數不足等問題,接受教育的孩童也無法獲得優質的教育。讓所有的社會個體都享受安全、非暴力、包容和有效的學習環境,是實現教育平等的前提和基本,也是對每個世界公民平等接受教育的基本人權的保護。如果想要解決目前世界各個地區之間教育不平衡的問題,目前國際慣用的有效途徑是通過國家和國家之間的合作來實現國際援助。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作為發達國家即援助國對欠發達國家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亞洲、中東、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進行了大量的國際教育援助。以印度、孟加拉國、巴基斯坦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接受經濟、教育思想、辦學模式上的教育援助。大部分國家都有自己的對外教育援助政策,國際教育援助對于教育平等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縮小了教育上性別、地區和貧富差距,促進了教育公平。發達國家以及發展中國家具有不同的國家發展歷史以及現實國情,并且每一個國家具有的硬實力和軟實力也存在差異,這就導致了不同的國家適合不同的教育體制,但不同的國家之間可以在教育領域進行合作,發達國家可以給予發展中國家一定的教育支持,繼續深化國際教育政策、教育經費及教育資源對欠發達地區的合理傾斜,是緩解因地理原因、歷史遺留原因及經濟原因造成的教育不平等的有效途徑。

三、教育終身化——穩現代之基

為所有人提供包容、平等、優質的終身學習的機會是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第四條的具體內容。除包容、平等、優質這三個關鍵詞外,讓全民享受終身學習的機會同樣作為倡導的重心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對于現代化的社會發展來說,無論是可持續發展還是終身學習都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形態想要實現現代化的學習模式必然需要以終身學習為基礎,終身學習又可以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助力,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未來經濟全球化將會不斷深入,人們只有通過終身學習才能夠避免自身被社會淘汰。在達到包容、平等、優質的基礎上,推進終身學習,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促進可持續發展,穩固現代化的成果,奠定根基。

終身學習是指在課堂與課堂之外進行多維度、多內涵、持續性的知識攝入。通常情況下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獲取理論知識,比如,通過學校教育這種正式的教育系統獲取理論知識,或通過工作過程這種非正式教育場合來獲取技能和知識。除此之外,也可以通過生活經驗的教育來獲取相關的技能和知識。教育學習的理念不再局限于課堂教育,而更加注重個人全方位知識水平及能力的提升與擴展,個人有責任對自己的終身進行規劃,學習并不是年輕時的任務,已經逐漸成為個體終身發展的必需品,個體需要結合自身的不足來提升自身的技能[5]。學習也不再是年輕人的權利,人生的每個階段都可以根據自我的能力而進行合適的學習,是符合人文主義精神和知識時代的需求的。最終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學習型社會,讓終身教育體系得以完善,這也是目前世界上各個國家共同努力的方向,同時也是世界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這種模式已經成為各個國家實現現代化的重要戰略,并且通過這種方式也可以提升國家綜合實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當今時代經濟的發展與互聯網技術的進步也為終身學習提供更加方便的途徑,促進知識的流通,減少知識屏障。隨著獲取知識途徑的增多,學習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被逐漸打破,知識變得更觸手可及,提升自我的門檻也逐漸變低。由于互聯網的便捷性,互聯網將會成為終身學習的主要依賴途徑,教育終身化一定程度上也能推動現代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及信息的流動,使整個學習市場更加多元與開放[6]。中國的教育終身化除對學生義務教育階段的保障外,還體現在繼續教育產業的蓬勃發展,使數千萬成人在職也能繼續提高知識和學歷水平,在教育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老年階段人群目前終身學習意識較為薄弱,對老年人的教育體系、場所等社會配套設施有待設計與完善,新興技術發展速度快會引起知識鴻溝,讓老年人跟不上步伐。做好對老年人的知識服務與保障,響應國際號召,培養每一個年齡階層終身學習的意識,打造出終身學習的良好氛圍,并且對于目前的社會支持服務體系進行優化,讓終身學習得到實踐,如何在教育領域實現現代化是擺在每一個國家面前的重要課題。

四、結語

綜上所述,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全球教育治理的主題和目標,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要實現教育現代化。實現教育現代化是兩個世紀以來世界各國追求的目標,這也是進入新世紀以后中國將要實現的國家目標。目前中國已經制定了2035年具體教育發展藍圖,在未來15年的發展時間中,中國將會積極參與到全球教育治理的過程中,也將兌現在聯合國中發表的議程和承諾。各國也在國際發展的大環境背景下通力合作,共同推進全球教育體系的治理,促進教育國際化、平等化、終身化,各個國家都更加關注信息時代的教育工作,因為教育是國家現代化的關鍵,只有完善了教育體系才能夠達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在聯合國的帶領與各國的積極配合下,全球教育體系的未來呈現樂觀的態勢,這將使全球各階層的人民獲得更加優秀的教育成果,也將會使全球教育現代化的進程得到推進,促進發展方式實現現代化,全球居民生活質量得以提升,形成良性循環,為人類帶來持續的福祉與繁榮。

猜你喜歡
國際化現代化國家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的創新抉擇
聚焦港口國際化
《農業現代化研究》第五屆編委會
中國現代化何以起飛和推進
——評《中國現代化論》
人民幣國際化十年紀
從園區化到國際化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把國家“租”出去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人民幣國際化回顧與新常態初期展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