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學歷史教科書課文輔助系統研究綜述

2021-01-17 04:18段芳林劉建民
關鍵詞:教科書子系統輔助

段芳林,劉建民

(湖北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湖北 黃石 435002)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草案)》的頒布,國家開始加強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基礎教育的改革迫切需要教科書的改革,因此這也標志著中學歷史教科書的發展進入到一個新的時期。2001年,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召開后,教育部正式頒布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與總體框架,對于歷史教科書的編寫要求以及歷史課程目標、結構、內容、實施、管理等方面進行了調整與優化。中學歷史教科書由原來“一綱一本”的局面,轉變為現在“一標多本”的局面,教科書的體例結構以及教材內容也越來越符合課程改革要求和學生的認知心理,其中課文輔助系統的比重加大成為現行各版本中學歷史教科書的一大亮點。

迄今為止,學界對于中學歷史教材的研究,成果豐富,既有專門編寫的著作,也有大量的學術論文。然而,目前大部分學者都熱衷于對中學歷史教科書課文系統的研究,對于專門研究中學歷史課文輔助系統的相關成果較少。筆者通過中國知網主題檢索“歷史課文輔助系統”,并對檢索到的相關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1997年至2020年的相關研究成果,經研究發現,專門論述中學歷史課文輔助系統的論文文獻出現在2005年,在2005年至2015年之間,學界對于中學歷史課文輔助系統的研究一直處于比較平緩且低迷的狀態;2015年至2020年期間研究成果增長迅速,幾乎呈直線上升,2016年和2019年是中學歷史課文輔助系統研究的兩個高峰點,其中2019年為迄今為止的相關研究成果最多的一年。因此,筆者將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中學歷史教科書課文輔助系統的基本概況和中學歷史課文輔助系統的比較兩方面的研究成果出發,從而試圖分析該領域的未來研究趨勢。

本文主要文獻資料來自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超星電子圖書、湖南高校數字圖書館等。

一、中學歷史教科書課文輔助系統基本概況研究

中學歷史課文輔助系統既是歷史教科書整體中的一部分,又具有其相對獨立性,擁有獨特的概念界定、結構分類、功能價值,以及豐富多樣的子系統。因此,筆者將從以上四個方面闡述中學歷史教科書課文輔助系統基本概況的研究成果。

(一)關于歷史課文輔助系統定義的研究

1997年,白月橋先生將歷史教科書的結構劃分為課文正文系統和課文輔助系統,并正式提出了“歷史教材輔助系統”這一概念,這是我國首次對“歷史課文輔助系統”做出概念界定。[1]1999年,于友西教授在其著作中將中學歷史課文輔助系統明確定義為輔助課文的部分,并且對歷史課文輔助系統的子系統作出了相關劃分。[2]2003年,聶幼犁的《歷史課程與教學論》,提出了歷史課文系統與課文輔助系統是構成歷史教科書的基本結構,兩者之間的關系并非割裂開來的,而是錯綜復雜的交織在一起。[3]這一觀點的提出,打破了以往學界把歷史課文系統與課文輔助系統僵硬、固化地割裂開來的思維定式。

在此后,也有部分學術論文同樣對中學歷史課文輔助系統進行了相關的概念界定。如山東師范大學崔琳在《2016年部編人教版初中歷史教科書課文輔助系統研究》中,對歷史課文系統進行了概念界定,認為歷史課文輔助系統是課文系統的補充、解釋和說明,課文輔助系統的設置有利將復雜難懂的歷史知識變得具有趣味性、靈活性、生動性、形象性。[4]又如,何繼潤在《20 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高中世界近代現代史教科書變化研究》一文中,對歷史課文輔助系統的內涵進行了更加詳細的界定,“將課文輔助系統劃分為課前導入、相關史事、課文注釋、地圖圖表、思考問題等等。[5]

(二)關于歷史課文輔助系統結構分類的研究

2003年,聶幼犁在其著作中,對中學歷史課文輔助系統按其功能分為三類,“一類是組織編排課文內容的課文輔助系統;第二類是闡釋、豐富教學內容的課文輔助系統;第三類是鞏固教學內容的課文輔助系統?!盵3]2009年,杜芳教授在《新理念歷史教學論》中,將歷史教科書的結構劃分為課文系統和課文輔助系統[6]。由此可以看出,這一結構劃分區別于以往的“三段式”分類法則,運用整體觀從教科書的宏觀層面重新劃分中學歷史課文輔助系統,將歷史教科書當作一個整體去研究。2011年,趙克禮、徐賜成主編的《中學歷史教材研究與教學設計》將“課前導語”和“思考與練習題”獨立于輔助系統之外,成為和主體課文、輔助文字、插圖與地圖同級別的系統,同時用較大篇幅分析了這些內容的特點、分類和價值還穿插了輔助系統的應用教學,兼具理論性與實用性。[7]

通過閱讀近幾十年來相關的學術論文,大部分研究者對于歷史課文輔助系統結構的劃分,大同小異,“新瓶裝舊酒”,以“三段式”課文輔助系統結構分類居多。不過,也有較為新穎的分類結果。如,閆美霖從中學歷史教科書所包含的功能層面進行分類,將課文輔助系統劃分成了三個類型:其一,文本型;其二;圖像型;其三,鞏固型。[8]這種分類方法是從中學歷史教科書的內容呈現方式以及功能著手劃分的,相較于經典的“三段式”分類法則,容易讓人眼前一亮,有利于啟發后人從不同視角對中學歷史課文輔助系統的結構進行重新認知與建構。遺憾的是,該作者沒有對第三類鞏固型課文輔助系統進行進一步詳細劃分,從整體上來看缺少完整性。

(三)關于歷史課文輔助系統價值的研究

課文輔助系統雖對于歷史教科書的正文系統只是起輔助作用,然而,它在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一個教師能否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合理且高效地運用到歷史教科書中的課文輔助系統是有效教學的一個重要評價維度,也是歷史課程改革背景下,中學歷史教材“學本化”的體現。

2005年,基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迫切需要,朱煜在《走進高中新課改——歷史教師必讀》一書中論述了歷史課程改革的基本概況、高中歷史新教材的設計與分析、高中歷史必修模塊解讀、高中歷史選修模塊及其選課指導等共八講內容。其中,朱煜對于課文輔助系統的價值也進行了初步界定,他認為歷史教科書中的課文輔助系統是一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課文輔助系統中的子欄目進行教學,教材中已有的課文輔助系統內容具有工具性。[9]2003年,聶幼犁則認為歷史課文輔助系統既屬于歷史學方面的內容,也屬于認知策略的范疇,并且從課前提要、歷史圖片、習題三個維度論述了歷史課文輔助系統的功能價值。[3]聶幼犁從這三個維度論述了中學歷史課文輔助系統的功能,對于后人在該領域的研究具有積極影響。由于全文中的某些結論缺少相關教育理論的佐證,因此對于中學歷史教科書課文輔助系統三個維度的功能價值論述,可能會存在經驗主義傾向。從教育實踐者的角度來看,他對于如何最大化發揮課文輔助系統在實際歷史教學中的功能的指導意義較弱。

李若嵐認為初中歷史課文輔助系統的功能和價值是圍繞學生歷史素養發展的,對學生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歷史教科書中的課文輔助系統,可以引發其對歷史學科的興趣、思考史料內容、豐富歷史知識、拓展歷史學習的視野。[10]周艷對于臺灣翰林版中學歷史教科書課文輔助系統的功能,從兩個視角進行了論述,一個角度是把歷史課文系統作為歷史教科書的一個整體來看待,認為其有利于學生歷史知識的獲得和家國情懷的培養;另一個角度是將歷史課文輔助系統當作歷史教科書的一部分來分析其功能價值。[11]由此可知,目前學術界對于中學歷史教科書課文輔助系統的功能價值是持肯定態度的,學者們一致認為,課文輔助系統不僅能夠提供學習和使用歷史知識的方法,而且還可以把原有比較呆板固定的課文系統進行更加形象化、具體化呈現。

(四)關于歷史課文輔助系統中的各子系統的研究

隨著2001年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頒布,基礎教育課程力求改變課程內容“繁、難、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谡n程改革的需要,中學歷史教科書的編寫也隨之發生了調整與優化。比如,高中歷史教材2004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必修和2016版初中歷史教科書《中國歷史》等一系列新課改背景下重新編寫和修訂的歷史教科書,最大的特點和亮點就是教材文字內容大幅度減少,而課文輔助系統變得豐富多樣,每一套教科書的課文輔助系統都含有各式各樣的子系統供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教師從“教教科書”轉變為“用教科書教”。因此,豐富多彩的課文輔助系統中的各子系統,也逐漸成為各大學者們鉆研的研究對象。

周曉光在《歷史教學論》中,對于歷史課文輔助系統的構成要素,也就是課文輔助系統的子系統進行了劃分,即包含書前說明和目錄、課前提要、課文圖表、原始資料、主要概念、課文注解、課后習題、書后附錄等八個子系統[12]??赡芟抻谄?,該作者只選擇了對歷史教科書目錄、課前提要、課文圖表三個子系統進行分析,并從這三個子系統的存在意義、功能價值和實際教學三個層面做出了詳細論述,對于后面幾個子系統沒有進行相關闡述。再者,筆者查閱了大量的相關著作,譬如聶幼犁主編的《歷史課程與教學論》[3];于友西編寫的《中學歷史教學法》[13];以及杜芳編寫的《新理念歷史教學論》[14]等一系列相關著作,大部分學者對于歷史課文輔助系統的各子系統的理論依據和教育教學實踐意義的詳細論述較為薄弱,未進行全面且深入的研究,因此也給后人在該領域的研究留有很大的研究價值及研究空間。

學術論文較著作而言,更適合“以小見大”,從細節處著手研究。譬如,有對中學歷史課文輔助系統中圖片資料這一子系統進行論述的論文文獻。陳一威對于歷史插圖研究緊跟時代潮流,分析了最新統編版教科書插圖的特點,認為初中歷史新教材在繼承新課標人教版的基礎上,對于反映社會史、女性史的圖片有所增加,“史料閱讀”欄目中的史料和歷史插圖都緊扣時代主題。[15]部分論文對中學歷史課文輔助子系統中的具體欄目進行了較為詳細的研究。譬如,楊佳焰從分析課文輔助子系統“材料研讀”欄目的意義和特點出發,肯定了“材料研讀”欄目的設置對于中學生歷史學習的促進功能,并從教師和學生兩大教學主體的角度,提出了“材料研讀”欄目在教師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的教育實踐中的具體運用的方法和策略[16]。

二、 中學歷史教科書課文輔助系統的比較研究

我國在2001年之前使用的是教育部統一編寫、人民教育出版社統一出版的歷史教科書,隨著《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和《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的頒布,歷史教科書編寫“一標多本”的局面逐步形成。中學歷史教科書的編寫猶如百花齊放,具有地方特色的不同版本教科書層出不窮,教科書編寫更加符合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文化豐富的基本國情。其中,在眾多版本中中國內地的中學歷史教科書最具代表性的版本有:人教版、岳麓版、北師大版、華師大版、四川教育版?;诖?,研究新舊版本歷史教科書和現行各版歷史教科書的異同成了目前學界的一大熱門課題,各國的比較教育研究成果較為豐碩,而對中學歷史教科書課文輔助系統的比較研究成果較少。下文,筆者將從三個方面對歷史課文輔助系統的比較研究進行論述,即中國內地各版本歷史教科書課文輔助系統的比較、內地與港澳臺地區各版本歷史教科書課文輔助系統的比較、國內與國外歷史教科書課文輔助系統的比較。

(一)大陸各版本歷史教科書課文輔助系統的比較研究

中學歷史教科書的重新編寫與優化,勢必引起專家學者及一線教師對不同版本歷史教科書進行比較研究。2005年,朱煜的《走進高中新課改——歷史教師必讀》論述了不同版本高中歷史新教材的比較,對于課文輔助系統的比較研究也有談及[17]。不過,可能限于篇幅原因沒有進行深入研究,其他歷史教育學相關著作也大多如此。目前,就中國內地各版本中學歷史教材課文輔助系統的比較研究而言,相關的學術論文成果逐年增加。陳玲在其論文中,先從宏觀層面對中學歷史教材課文輔助系統的概念和功能進行了闡述,緊接著從課前導入系統設計、課內闡釋系統設計、課后鞏固系統設計三個方面對人教版和岳麓版中學歷史教材課文輔助系統進行了比較分析,并從實踐層面對歷史教材課文輔助系統的設計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議[18]。郭芳的《人教版與統編版初中歷史教科書課文輔助系統的比較研究》,根據課文輔助系統各子系統的不同功能和呈現位置的不同,將課文輔助系統劃分為三個部分,并依次進行比較研究,最終給出了在實際歷史課堂教學中運用課文輔助系統時的建議[19]。

(二)大陸與港澳臺地區中學歷史教科書課文輔助系統的比較研究

鄭曉林將大陸“岳麓版”和香港 “現代版”課文輔助系統中的課前提要、課文插圖以及課文習題這三部分作為比較研究的切入點,以各自的課程標準為依據,基于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基本理論,依次對大陸“岳麓版”和香港 “現代版”的課文輔助系統進行比較分析[20]。李玲玲則先是論述了香港和大陸高中歷史課程的設置和教科書編寫的背景,再對課文輔助系統的三大子系統進行了相對深入的對比分析,并得出結論,認為“現代版”和“人教版”各有優勢,例如,香港“現代版”歷史教科書的課文輔助系統中史料類型和歷史活動設置得更多元化,而中國內地“人教版”的課文輔助系統數量少而精,在“學思之窗”欄目設置山采用了史料與課本內容緊密結合的形式,更能吸引學生注意。[21]蔡天妃的《高中人教版和臺灣翰林版歷史教科書中課文輔助系統的研究》,從課文輔助系統的三大子系統層面分析了大陸人教版和臺灣翰林版歷史教科書的異同,最后根據對比分析的結果提出了一系列教材編寫的原則[22]??傊?,對于內地與港澳臺地區歷史教科書課文輔助系統的比較研究成果都集中于近幾年的碩士學位論文,之前學界對于該課題的專門研究微乎其微。

(三)國內與國外歷史教科書課文輔助系統的比較

迄今為止,國內外比較教育的研究成果頗為豐碩。有對我國和國外某國家歷史教科書整體上的比較研究;譬如,2010年,李稚勇主編的《歷史教育學新論一一國際視野中的我國歷史教育改革》一書中提到了在新課程背景下的中國與美日兩國之間歷史教科書的結構比較,介紹了美日兩國具有探究性特點的歷史教科書[23]。也有對國內外歷史教科書課文輔助系統的比較研究;2012年,李稚勇、周仕德、陳新民編寫的《中外歷史教育比較研究》,則對我國教科書的課本正文內容和課本輔助系統方面與美國歷史教科書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比較,提出了對我國歷史教科書改進的展望[24]。不過,總體而言,涉及國內外中學歷史教科書課文輔助系統比較研究的書籍,內容較為簡略和零散,沒有形成一個系統的、有條理的整體結構。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如今中外比較教育研究的熱潮中,學界也漸漸地把目光從研究中外歷史教科書整體的體例結構的異同,轉向研究歷史教科書內部系統,即課文輔助系統的比較研究上。李倩雯的《我國人教版與新加坡朗文版初中歷史課文輔助系統的比較研究》選取了我國人教版和新加坡朗文版歷史教科書作為研究對象,從導言、歷史圖片、課后練習與資料三個方面去對比分析兩國在課文輔助系統設計上的異同[25]。該課題較為新穎,選擇了較少學者研究的新加坡中學歷史教科書與我國進行對比。然而,文章作者對兩國課文輔助系統的研究僅僅停留在對比和評價上,沒有就兩者的差異提出具體的實質性的編寫和運用的建議。王健則以中美初中歷史教科書課文輔助系統為研究對象,從中美歷史課程標準的對比分析出發,基于中美兩國歷史課程標準的理論基礎,依次從導入、闡釋、鞏固三個方面分析了兩國課文輔助系統的異同,并對我國的教材課文輔助系統的編寫提出建議[26]。這篇學位論文有一個最大的亮點,研究成果既有理論基礎的支撐,也不脫離歷史教學實際。作者在比較中美兩國歷史教材課文輔助系統的基礎上,從實際的歷史課堂教學案例片段出發,詳細論述了《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這一課中美課文輔助系統教學案例片段對比分析,并提出了改進建議進行自主學習模塊的設計舉例。

三、問題與展望

縱觀中學歷史教科書課文輔助系統的研究前史,我國最早正式提出課文輔助系統這一概念是在20世紀80年代。經過幾十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以及歷史教材的幾番重新編訂與優化,對于歷史教科書課文輔助系統的研究,從整體上是呈上升趨勢的。不過,相較于歷史教材的研究現狀而言,我國目前對于歷史課文輔助系統各方面的研究是比較薄弱的。

對于以下幾方面的研究筆者認為將成為未來歷史課文輔助系統領域的熱門課題。其一,基于目前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的重新修訂,中學歷史教科書課文輔助系統內容與形式更加豐富多樣,因此研究課文輔助系統子系統中各欄目設置的意義和功能價值具有較大的研究意義。例如,可以研究現行部編版《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課文輔助系統中“歷史縱橫”“史料閱讀”“學習拓展”“問題探究”等欄目在歷史教學過程中的運用研究。其二,目前我國歷史教科書處于“一標多本”的發展狀態,由于編寫者對課程標準的理解不同,國內各版本中學歷史教科書課文輔助系統也都各具特色。對比研究不同版本教科書課文輔助系統的異同,不僅有利于歷史教師適應和掌握現行新教材的編制特點,最優化教學效果,對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也具有積極意義。其三,對比研究國內外現行各版本歷史教科書課文輔助系統的異同,以及我國現行各版本歷史教科書課文輔助系統與最新課程標準的關系,在目前學術界對于該領域的研究還沒有進行得很透徹的背景下,是擁有較大的創新性和可行性的。

猜你喜歡
教科書子系統輔助
不對中轉子系統耦合動力學特性研究
小議靈活構造輔助函數
倒開水輔助裝置
《備急千金要方》:中醫急診教科書
藏起來的教科書
GSM-R基站子系統同步方案研究
關鍵信號設備檢修自動盯控子系統研究
基于大數據分析的易混淆車輔助識別系統設計與實現
藏起來的教科書
提高車輛響應的轉向輔助控制系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