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之雙維探析

2021-01-17 09:37陳鏝綺
哈爾濱學院學報 2021年10期
關鍵詞:中國化中華馬克思主義

陳鏝綺

(大理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云南 大理 671000)

馬克思主義是一種思想體系,而中華傳統文化體現的是歷史的變遷,是一種文化積淀。兩種異質文化的碰撞形成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雖然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之雙維——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根源和背景上不同,但在價值層面上表現為“和”,這也因此奠定了馬克思主義傳播的心理基礎,促進了中國化的深入發展,形成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

一、雙維之界定

1.中華傳統文化內容繁雜,把握它需要從多角度進行。首先,詞義層面上。中華傳統文化由中華、傳統、文化三個詞語合并而成?!叭A”的形成和演變始于舜也終于舜?!皞鹘y”拆分開來,“傳”在時間層面意為延續性,“統”在空間層面意為拓展性,它們被定義為從不同維度,歷經縱橫發展形成為傳統。而文化有“以文教化”之意,“文”在《說文解字》中意為交錯的紋理?!盎眲t指代事物的改變,體現的是一種過程,如中國化。其次,內涵層面上。學界對其內涵沒有統一界定,其根源在于對“傳統”的理解不同?!皞鹘y”是“歷史上流傳下來的社會習慣力量,存在于制度、思想、文化、道德等各個領域……對人們的社會行為有無形的控制作用。它是歷史發展繼承性的表現”。[1](P242)因此,有說法認為其在較長的周期之下演變而成;還有說法認為其延續性豐富和發展了它,并將其貫穿于人類社會的全過程。最后,構成部分上,其主要由儒、道、佛三家文化為主流構成,三家的關系表現為以儒家為主導,彼此分工協作。這里的儒家,從廣義上看囊括了法家,原因在于以韓非為主的法家在本源上可追溯至荀子派系的儒家,因此,關于中華傳統文化,可以歸納為由儒家的倫理、法家的法律以及道家的自然觀構成。在這里還需要對傳統文化和文化傳統的區別作出必要說明。傳統文化較于文化傳統存在自身局限性,其因歸咎于外來文化的沖擊,文化傳統則含于民族文化中,有其自身的無限性,體現的是一種傳承性精神。龐樸先生說:“傳統文化是過去的已經完成的那些東西,是‘死’的,而文化傳統是那個活的東西?!盵2](P18)所以傳統文化被定義為靜止性文化已是常態,其往往活動于某一歷史時期內,表現為動態性文化的文化傳統,持久性是其特征之一。故筆者認為,將傳統文化簡單定義為靜態性文化,不科學,也不客觀。

2.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體系,定標為反對資本主義,追求共產主義,旨在實現全人類的解放?!榜R克思主義”以馬克思的名字命名曾遭受爭議,普遍出現于19世紀晚期法國關于社會主義的諸多著作中。針對這一情況,恩格斯指出:“這一理論的絕大部分基本指導思想,都是屬于馬克思的。我所提供的,馬克思沒有我也能做到,至多有幾個專門領域除外。至于馬克思所做到的,我卻做不到。沒有馬克思,我們的理論遠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所以,這個理論用他的名字命名是理所當然的?!盵3](P242)因此,其內涵表現為三個方面:其一,從創立角度來看,由馬克思和恩格斯二人共同完成。前者對其創立占據主導地位,以他本人名字命名合乎道理,但并不意味著否定了后者對于此學說的貢獻,有許多著作都對于此學說有相關解讀,諸如《反杜林論》《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等。在一個時期內,有部分學者試圖將二人的觀點對立,將恩格斯的思想看作是對此學說的背離。在此,筆者認為,此學說的興起與發展并不能簡單的割裂兩人,沒有馬克思和恩格斯各自的貢獻和兩人的協同合作,馬克思主義“遠不是現在這個樣子”。其二,此學說并不局限于馬克思和恩格斯兩人的理論,而是涵蓋了所有后繼者的理論,包括中國化進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理論成果。其三,馬克思主義的三個構成部分(即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之間相互聯系、相輔相成,構成了一個完整、系統的科學體系。

二、雙維之和而不同,交而遂通

“中國選擇馬克思主義并將其中國化,不僅是一個政治歷史現象,而且是一個文化現象?!盵4]因此,應聯系當時中國的社會狀況,并從文化視角著手,研究馬克思主義與傳統文化“和”而“不同”。

(一)思維方式

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傳統文化對接成功,源于前者的唯物辯證法與后者的思辨精神實現了共通。中國人民對于唯物辯證法的接受,緣于中華文明中富足的思辨精神。如:《周易》中的“一陰一陽謂之道”,《道德經》中的“福禍相依”思想。

中國哲學中的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與唯物史觀也充分體現了“和而不同”思想。它們的“不同”體現在本質上,“和”則體現在對物質與經濟的作用認識上。如:《管子·牧民篇》中有:“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言語之下體現了經濟建設是精神發展的前提?!墩撜Z》中:“庶之,富之,教之”,體現了物質是道德發展的基礎,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也在此得到體現。唯物史觀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社會發展的基礎?!盵4]簡言之,變革生產方式能決定社會發展。

(二)社會理想

在馬克思主義和儒家的社會理想上,“不同”體現在兩者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儒家所宣傳的理想社會是“烏托邦”式的,而馬克思主義所追求的理想社會是共產主義。而“和”體現于對人類社會理想狀態的追求,它們都否定來世說,只認可今生,注重現世的理想。中國早期思想家,立足于其理論知識,懷揣對理想世界和美好生活的追求,提出了“大同”社會思想。理想社會的諸多觀點都體現在中華傳統文化中,諸如《禮記·禮運》中:“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其中的“天下為公”成為了“大同”的社會主基調。

我國古人追求的“太平”社會,就是對于理想社會的向往。黃巾起義時期的“太平”社會理想,其意為天下大治,人人平等;鐘相起義時期的“等貴賤,均平富”也表現出對“太平”的追求;到了太平天國起義時,“太平”內容的表述更加細化、豐富,概括為共擔、共享和平均。換言之,有關于“大同”“太平”的社會理想不僅在早期的中華文化中有所體現,且經久不衰,并得到逐步發展,最終活在人民心中。共產主義社會就是實現人的自由與全面發展、物質資料豐富、利益共享的新型社會。因此,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扎根于中國,并得到豐富和發展,其原因在于早在中國古代就已經奠定的良好且相似的思想基礎,所以中國人民對于馬克思主義的認同和接受也是理所當然的。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大同”和“太平”是存在缺陷的,它們對于在小生產上搞平均主義極為推崇,但這遠不足以影響兩種學說的“和”。

三、雙維共生發展的阻礙及路徑

(一)阻礙因素

1.中華傳統文化自身的雙重屬性。任何文化都具有雙重屬性,這是由其性質所決定的,不同種族所體現出的文化優劣程度不盡相同。所謂雙重屬性,即文化所體現出的正面(包括進步、發展等)和負面(包括落后、保守等)。這兩方面一般都交雜在一起,無法輕易摘出任何一面。儒家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主體部分,其“中和”“忠孝”等理念就頗具雙重性?!爸泻汀彼枷朐谌鍖W中占據較高地位,提倡以和為貴,反對極端主義。在行為規范上,表現為忍辱負重、謹小慎微等,同時也不可避免地體現了不求進取、消極保守的負面心態。而儒學中的“忠孝”,從字面理解,“忠”體現范圍較大,指代以己之力為國家天下奉獻,“孝”體現范圍較小,指代為人子女對父母的照顧和順從。在封建時期,帝王即國家,愛國與忠君地位一致,難分你我。忠孝一方面利于和諧穩定的社會形成及發展,但其中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等觀念體現出忠孝文化背后的腐敗落后的消極思想。因此,孝文化帶來的家長制等愚孝思想不利于社會進步。

2.中華傳統文化的雙重屬性難以分割。其一,中華傳統文化實則是一個矛盾體,其對立統一體現在精華與糟粕上,二者交織在一起,無法實現完全的切割分離。其二,人認知能力的有限性,也導致其無法辨別雙重屬性的優劣。其三,文化與情感的交雜,導致對傳統文化進行現代化創造和轉化,必定存在情感上的斷舍離痛苦。僅從新文化運動的開展對于傳統文化的沖擊遭到嚴重的批判這一點就可以看出雙重性的割舍之難。傳統文化邁向現代化取得的成就,得益于新文化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同時,也存在其割裂了傳統文化與現代的聯系之說,致使傳統文化斷裂和現代倫理道德的衰退。事實上,這種說法矯枉過正了。既然新文化運動割裂了兩者之間的紐帶,那么傳統文化的糟粕為何會體現在當代呢?難道只割裂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而留下“糟粕”嗎?

(二)實現路徑

1.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對傳統文化批判的繼承。馬克思主義提供的是方法并非現成的教案,因此必須杜絕教條式。對于它的堅持,既可對傳統文化的雙重性進行厘清,還可以用它的標準和方法對傳統文化的雙重性實現區分。其作為指導思想,就要以它的一整套規則,對傳統文化進行斷舍離,將傳統文化的精華融入其中。雖然兩種文化都有其自身價值,但在地位上并非等同,應以馬克思主義為本。

2.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的理論能力。由于兩種文化在交雜過程中,對于精華與糟粕很難識別,空談取精華去糟粕既非最佳路徑,也不利于解決問題。另外,受傳統文化影響的國人,容易對馬克思主義產生誤解,給馬克思主義加上一些附加說明,使其嚴重變形。對于兩種文化的認識和把握,只看到兩者相近或相似之處,未識得區別所在,很容易將空想社會主義與科學社會主義等同起來。這就要求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理論基礎必須要過硬。

3.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當前,中國處在轉軌階段,新舊體制及觀念的沖突無法避免。針對轉軌階段產生的問題,文化保守主義者試圖以復興儒學作為解決措施,顯然,這是無法成功的,必須將其放在現代化的實踐過程中去把握。處在現代化階段的中國而言,傳統文化無時無刻不影響著民族與人民,盡管外部呈現會發生變化,但內里仍摻雜著許多農業文明的影子。

總之,“雙維”充分體現了“和而不同”的思想。實現雙維融合共生,就要牢牢把握它們存在的“和”,以“和”促發展。同時要認識到“不同”這一客觀事實,不能忽視其存在的影響,避免“不同”阻礙雙維的契合。此外,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傳統文化的雙重性的厘清,有利于兩種文化的交融發展,有利于社會怪相的解決,有利于國家和人民的思想解放。

猜你喜歡
中國化中華馬克思主義
再論推進藏傳佛教中國化的三個維度①
正確認識和把握藏傳佛教中國化的幾個問題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兒童觀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