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視化閱讀在教學中的作用
——以《蜘蛛開店》為例

2021-01-20 01:39北京師范大學常州附屬學校梅昕筠
小學時代 2020年28期
關鍵詞:圍巾蜘蛛可視化

北京師范大學常州附屬學校 梅昕筠

【關鍵字】 小學語文;可視化閱讀;閱讀教學

“可視化”實際上是從“Visualization”這個英語單詞轉化而來,其原來的意思是“能夠看得見的、可以清晰地呈現”,還能翻譯為“視覺的,形象的”??梢暬喿x是指以圖表等方式把閱讀中原來不可見的思維結構、思維路徑及方法呈現出來,使其清晰可見的過程。將可視化閱讀運用到教學中,可以實現零散知識系統化、結構化、隱性思維顯性化,問題解決條理化、規律化。

《蜘蛛開店》是部編版語文教材二年級下學期第七單元中的一篇課文。故事梗概為:一只寂寞得十分無聊的蜘蛛想要開個商店。第一次他決定賣口罩,他的顧客是一只大河馬,他耗費了一整天的時間織口罩。第二次開始賣圍巾,顧客是一只長頸鹿,他足足忙了一個星期,才把圍巾織好。第三次他賣襪子時,來了一條有四十二只腳的蜈蚣,他嚇得匆忙跑回了網上。

這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具有結構反復的特點。這一特點使得課文故事情節簡單,內容淺顯,理解難度大大下降,低年級學生基本能做到無障礙閱讀。但是,低年級學生的記憶呈現出線性結構的思維,當課文結構相似時,極容易將課文的內容前后混淆。相比于分段后使用成句的文字概括段意的傳統線性理解文章大意的方式,利用可視化工具整合文章大意更能讓學生一目了然。對比課文特征后發現,使用網形圖梳理課文的框架較為合適。以下是關于網形圖的引導過程:

一、聚焦與理清

對于二年級下學期學生來說,他們已經不是第一次接觸童話故事這個體裁,對于童話故事具有結構反復的特點已經有所了解,而《蜘蛛開店》這篇文章更為典型。筆者以童話故事結構反復的特點入手,先引導學生找出文章中結構相似的部分,旨在初步梳理文章的結構。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梳理出這篇課文共講述了蜘蛛“賣口罩”“賣圍巾”“賣襪子”3 個部分,可以初步將蜘蛛網的部分分為與文章內容對應的三個部分。(如圖1 網形圖初步示意圖所示)

經過學生進一步思考討論發現:劃分的這3 個部分的故事情節類似,寫法也相似。筆者抓住每個段落的關鍵詞語,引導學生發現:每個部分與其他部分的不一樣之處就在于“賣什么”“顧客”及“結局”的不同。于是,網形圖的框架呈現了出來。

在“賣什么”“寫招牌”“顧客來了”等段落,語言在內容與形式方面十分相似。經過前期對于文章結構的鋪墊與了解,學生從個人探究到小組合作交流,勾畫出以下幾組語句:

賣什么呢?就賣口罩吧,因為口罩織起來很簡單。

蜘蛛“想賣什么”簡單。

晚上,蜘蛛想:還是賣圍巾吧,因為圍巾織起來很簡單。

蜘蛛心里想:還是賣襪子吧,因為襪子織起來很簡單。

顧客來了,是一只河馬。

顧客來了,顧客來了,只見身子不見頭。蜘蛛向上一看,原來是一只長頸鹿,他的脖子和大樹一樣高,腦袋從樹葉間露出來……

原來那位顧客竟是一條四十二只腳的蜈蚣!

河馬嘴巴那么大,口罩好難織啊,蜘蛛用了一整天的工夫,終于織完了。

最后結果蜘蛛織啊織,足足忙了一個星期,才織完那條長長的圍巾。

可是,蜘蛛看到顧客后,卻嚇得匆忙跑回網上。

以“蜘蛛想賣什么”為例,3 個句子內容相似,句式結構相同。學生能夠輕松地發現不同點僅僅在于售賣東西的不同,應提取的關鍵詞為“賣口罩”“賣圍巾”“賣襪子”。其他兩個部分的內容,可以交給學生小組討論學習完成。下圖為學生經過美化后的圖示:

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從語文課堂上固有的抽象邏輯向形成可視化閱讀后的具象思維進行了轉化。二年級學生的能力還無法自主選擇概念圖的類型,但是他們可以在教師針對整篇課文梳理文脈的問答時,完成對于整篇文章的框架架構。

在教師教學“賣什么”部分的一問一答下,學生在學習可視化閱讀方法的同時鍛煉了口頭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在小組討論完成“顧客是誰”“結局”部分的網形圖時,學生復習回顧了“賣什么”部分尋找關鍵詞的思維方式的同時,也理清了整篇文章的清晰脈絡。相比于傳統的課文分段落、概括大意的方式,可視化閱讀更能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表達與想象

在可視化思維工具的幫助下,學生將自己的思維呈現出一幅完整的網形圖,直觀形象地提示了故事情節。筆者先由點著手,請學生用一個關鍵詞擴充成一句話。如,“賣口罩”可以擴展為“第一次,蜘蛛打算賣口罩,因為口罩織起來很簡單”。以此類推,將每個關鍵詞都請學生擴充成一句完整的話,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根據網形圖將故事分成3 個部分來講:賣口罩——賣圍巾——賣襪子。每一個部分,又可以抓住3 個要點來講:想“賣什么”——顧客來了——結局?

學生可以將完成網形圖每個部分的線性過程,連結成網,將關鍵詞擴充成的句子聯合成段,進而講出一個完整的故事,提高了學生的文字運用能力及表達能力。小蜘蛛開店的故事就這樣結束了嗎?每每學到這里,總會有學生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提出疑問。因疑導學,可以創設情景指導學生續寫《蜘蛛開店》的故事。

教師在課文的基礎上創設合理的情境,為學生創造了十分廣闊的想象空間;使學生的視野得到了擴展,想象的翅膀得以張開;教師在課堂上由疑導思,鼓勵學生大膽創新,使他們能夠積極思考,自由想象。

三、思維與批判

本案例中,教師在引導學生通過梳理人物關系的整個過程,建構了對整個文本的思維過程后,利用可視化閱讀工具,指導學生先思考關鍵詞,進行續編方式的創作。學生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回顧了第一部分的填寫過程,這是對于課堂前部分知識的回顧與思考。思考后,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由點及面,輸出第二、三部分的知識框架。通過理解的思維過程和語言建構的思維過程組成了學生對這篇文章的理解與表達,這就是思維訓練的結果。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引導式提問,激發學生想象,使得內容表達逐漸趨于完整,或幫助學生將想象進行更進一步的合理加工,更正那些表達不完善的句子,使學生能夠建構起全局性的想象,將各種事物聯系生活實際做到合理化想象,做到貼切的行文表達。在學生對抽象化的閱讀知識進行學習時,抽象的認知就會逐漸轉化為比較接近學生生活的生活化的形象,這樣可以降低學生學習抽象化知識時的難度,進而提高小學生在面對抽象化知識時的理解與認知能力,提高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效率。

由此可見,可視化閱讀這種教學模式具有生動性、靈活性,把呈線性的零散閱讀信息組成一個相對更立體完整的網狀結構,進而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充分鍛煉了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能力發展??梢暬喿x也成為語文教學實施改革,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關鍵性手段。

在進行可視化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有幾點是需要特別注意的:一是運用工具的實用性??梢暬季S工具在課堂上的運用不是單一的、特定的,而是要求教師融合文章特性進行篩選的思維工具。選擇更加實用的可視化思維工具,可以鍛煉學生多向思維的發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二是堅持以學情為基本導向。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思維特點,選擇課堂中所需運用的可視化思維工具,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三是課堂概括保證精煉性。即在課堂中運用可視化思維工具時,需要準確概括閱讀文章中的關鍵大意,這個選擇概括的點特別關鍵,需要精準確定要概括的點,然后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科學引導,幫助學生成功擴展,這樣就可以成功完成相關的聯系,同時還能夠達成知識擴展目的的知識網絡的構建。

猜你喜歡
圍巾蜘蛛可視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視化分析
自然資源可視化決策系統
思維可視化
自然資源可視化決策系統
樹上開滿了花圍巾
棉圍巾
小蜘蛛凍僵了,它在哪兒呢?
蜘蛛
長長的圍巾
妹妹的圍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