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機融合課內外閱讀,提高閱讀能力

2020-12-16 21:26浙江省義烏市黎明湖小學楊舒婷
小學時代 2020年28期
關鍵詞:梅花課外閱讀課文

浙江省義烏市黎明湖小學 楊舒婷

閱讀能力是每個人終身必備的能力。在學生時代,閱讀是學習各科的基礎,進入社會后,閱讀是工作、處世的前提。小學階段的學生身體發育、智力增長較快,正是學習、培養閱讀能力和建立人生觀、價值觀的黃金時期。通過閱讀,可以看見很多不同的人、不一樣的心理、不一樣的社會、不一樣的主題與價值觀。教師應該夯實學生的課堂閱讀基礎,培養學生課外閱讀能力和文學水平。

一、發揮導學功能,激發閱讀興趣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學習的動力通常受到興趣的支配,因此,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通過恰當的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和閱讀興趣。

例如,部編版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中的《梅花魂》,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一個華僑老人非常珍愛梅花圖,在孫女回國之際將梅花手絹交給孫女的故事,表達了華僑老人對祖國深深的眷戀之情。本文的主要寫作對象是梅花、外祖父和作者自己,語言風格簡樸、自然。教師在講解這篇課文時,可以讓學生找出文中優美的句子進行朗讀,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文章的首段和尾段,“故鄉的梅花又開了。那朵朵冷艷縷縷幽芳的梅花,總讓我想起漂泊他鄉、葬身異國的外祖父?!薄岸嗌倌赀^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這幅梅花圖和給我的手絹,就想到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異國華僑老人一顆眷戀祖國的心?!边@些語言都比較優美,符合散文的特點。作者通過這些優美的語句抒發自己的情感,對外祖父的懷念以及對于外祖父眷戀祖國的思考。本文是一篇敘事性散文,具有深刻的抒情性,主題是關于對故鄉的眷戀。因此,教師在進行這部分的教學時可以擴展學生關于故鄉的閱讀。比如,楊牧的《故鄉》,“沒有離開故鄉的時候,故鄉是一幅鋪在地上的畫,我在畫中走來走去,只看到天邊遙遠的云霞……”詩歌和散文一樣,都具有優美的語言,教師可以合理引導,激發學生對散文和詩歌的興趣,去了解并學習更多散文和詩歌。

小學語文教材中通常一個單元圍繞一個主題來學習,教師在上完一個單元的課程后,要讓學生對一個單元中的幾篇課文進行對比,分析課文寫作方法和技巧上的異同,鑒賞這些文章和內涵。對于本單元中的名著閱讀,教師應該合理引導學生分析這些文章寫法上的特點,介紹四大名著,引導學生主動閱讀四大名著,讓學生在閱讀后寫讀后感,基于文章內容,發揮自己想象,結合文章背景,總結書籍主題,反思經驗教訓,可以對喜歡的文本進行續寫或者改編。還可以引導學生鑒賞名著中優秀的寫作技巧,結合自身情況,將從這些書籍中學到的優秀的寫作方法運用在寫作中,平時多進行模仿和創新。由于四大名著中每本書的人物眾多,學生在閱讀時要仔細分析文中人物的關系和人物形象,分析作者描寫、塑造人物形象時,所用的方法和技巧,結合時代背景,分析四大名著在當今社會中的意義。

二、引入課外閱讀,開闊閱讀視野

學生只要產生了閱讀的興趣,就會自然而然地想找課外讀物進行閱讀。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利用課文中活潑有趣的語言,引入課外讀物,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提升閱讀水平和核心素養。

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中的《雪地里的小畫家》,“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來了一群小畫家,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這是一首語言輕快、富含童趣的兒童詩,用韻文的形式講解幾種動物腳印的形狀和青蛙冬眠的特點,文章讀起來生動有趣,朗朗上口。這篇課文對于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是非常有趣的,內容、主題和語言符合他們的心理特征和喜好。教材中還有很多這樣的課文,語言大多押韻、活潑、生動,比如,《拔蘿卜》,“老公公種了一個蘿卜,蘿卜長大了,老公公去地里拔蘿卜,老公公拉著蘿卜葉子,‘嗨喲!嗨喲!’拔呀拔,拔不動……”《影子》,“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常常跟著我,就像一條小黑狗……”這些課文都是比較生動有趣的,教師可以根據這些課內閱讀篇目引入課外閱讀環節,結合這幾篇課文生動有趣、活潑可愛的語言和內容,引入童話故事、寓言故事,向學生介紹《被太陽曬死的蝦》《農夫與蛇》《守株待兔》《漁夫和金魚的故事》《動物和捕鼠器的故事》《烏鴉和蛇的故事》以及著名的《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等。通過生動的故事講解引導學生課后閱讀這些經典的童話故事、寓言故事。

三、強化課外閱讀,培養閱讀能力

為提升學生閱讀水平和語文素養,教師除了在課堂閱讀過程中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適當引入課外閱讀環節外,還應該強化學生課外閱讀的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定期開展閱讀課、讀書交流會,每周2-4節,選擇符合所學內容和小學生心理特點的書。比如,小學部編版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中魯迅先生的《少年閏土》,這篇文章選自魯迅的短篇小說《故鄉》。教師在講解課文時應該深入介紹作者,介紹作者的其他相關作品,如魯迅寫的《狂人日記》《吶喊》《彷徨》《野草》《熱風集》《朝花夕拾》等。還可以找出類似主題的書籍和文章,給學生閱讀和鑒賞,像高爾基的《童年》,著名外國小說《追風箏的人》,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冰心的《繁星春水》等。在閱讀課上,教師應該給學生布置一些閱讀任務,提出問題,讓學生有的放矢地進行閱讀,可以提高閱讀效率。如:(1)《追風箏的人》中12 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為什么后來阿米爾會逼走哈桑?(2)請賞析《追風箏的人》中“為你,千千萬萬遍?!焙汀拔覀冇惺裁礄嗬肛焺e人的過去?”(3)請概括《城南舊事》里秀貞、蘭姨娘、宋媽、爸爸、媽媽、英子的形象。(4)《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你認為哪個名字比較好?好在哪里?(5)范愛農是個怎樣的人?讓學生找出書中描寫少年閏土、中年閏土、童年林海音、童年冰心、阿米爾、哈桑等人物形象的句子,通過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和語言描寫分析人物形象,提煉語文要素,總結寫作技巧,得出主題,鑒賞小說。教師還可以介紹小說的相關知識、小說六要素,引導學生自主選擇主題進行小說創作,鼓勵學生打破常規,培養發散性思維能力,發散性思維要求學生對多重問題進行深入探究,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一個問題,從中總結規律和經驗,得出更多結論。例如,在閱讀《三國演義》時,學生通常會非常佩服諸葛亮的智慧,那么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除了諸葛亮的草船借箭,還有什么方法可以在短時間內造成十萬支箭,可以開展班級討論活動,學生、教師分享交流自己的觀點,大家分析比較誰的方法更科學合理。

當然,由于小學課程進展較快,通常教師需要在兩節課內完成一篇課文的教學目標,還要抽出時間給學生訓練、考試和講題,很多時候學生的課外閱讀不能占用太多課堂時間。那么,教師可以制定一個閱讀冊子,讓每一位學生寫下自己最近在讀的課外讀本和閱讀目標??梢岳弥苣?、暑假、寒假時間開展課外閱讀和讀書交流活動,在周末時組織學生聚在一起,帶著自己喜歡的、閱讀過的、具有深刻意義或者讓自己感動的書,在教室里或校園景色幽美的地方一起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在學生發表了自己的見解后,教師可以進行補充與完善,不斷拓寬學生的思維。

對小學生語文課堂閱讀教學和課外閱讀引導,教師應充分利用多種教學資源,結合多種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和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自主積極閱讀,加強對學生創新性和發散性思維的培養。誠然,除了教師的輔助工作,學生自己也應該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自主閱讀,習慣閱讀,善于總結和反思,在每一天的閱讀課程中發揮優勢。同時學生也要創新見解,不斷提升自己的閱讀水平和技能,重視對語文知識的積累和文學水平的提升。

猜你喜歡
梅花課外閱讀課文
重視課外閱讀 提升語文素養
淺談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
背課文的小偷
做好課外閱讀指導之我見
“三位一體”課外閱讀課程體系的實施策略
梅花
端午節的來歷
背課文
梅花引
梅花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