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教師培訓模式的創新研究與實踐
——以常州市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建設為例

2021-01-20 08:00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 2020年12期
關鍵詞:骨干教師研修培育

(常州市教師發展學院,江蘇 常州 213001)

我國義務教育發展戰略實現了從基本普及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優質均衡成為當下的價值追求和努力目標,重視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成為政策設計和工作推進的顯著特征?!蛾P于大力推進農村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等文件,為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提供了政策保障。為響應國家號召,江蘇省于2016 年啟動鄉村教師支持計劃的重點項目——建設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計劃用五年時間建設1000 個左右的市級和縣級培育站,培養3 萬名鄉村骨干教師,帶動全省27 萬鄉村教師的專業發展。[1]

培育站是集教學、研究、培訓于一體的鄉村教師專業成長共同體,其成員必須具有鄉村教師身份。[2]2016 年以來,常州市連續開展五屆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建設,先后共組建70 個市、縣兩級培育站,210 位主持人和導師參與,培訓鄉村骨干教師1960 人。建設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在全國尚屬首創,無舊例可循,無經驗可鑒。課題組以常州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作為樣本,研究培育站運行情況,分析存在的問題,并尋求后續工作改進的策略和措施。

一、當前鄉村教師專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在專業態度方面,部分鄉村教師教育理念陳舊、不愿鉆研教材內容和教學方法,缺乏教學研究的意識。因為時間緊和任務重,部分鄉村教師對培育站的活動有畏難情緒。有的鄉村教師認為自己是學校骨干,教學經驗已經比較豐富,因此缺乏專業成長動力。有的鄉村教師認為,講座、課題、論文都很難做,不敢嘗試,并且對于教育教學的作用不大。

在專業技能方面,大多數鄉村教師不能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教學手段單一,課堂教學廣度不廣、深度不深。教學問題設計缺乏可檢測性,無效問題居多,對課堂教學環節處理不到位,課件制作不夠好,在教學上目標性不強,教學環節松散等。部分鄉村教師在聽評課活動時主動發言少,不知道講什么;在開展課題研究時,理論知識欠缺,對課題研究存在畏懼心理;讀書時沒有明確的閱讀方向和目標,很少閱讀理論方面的書籍,讀書心得不會寫。

二、精準施策:建設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

(一)優化頂層設計,構建高效的運行平臺

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項目是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創新性工作。通過深入調查研究,優化頂層設計,建立規范的工作程序和運作模式,用“1+2+X”的組織形態,打造鄉村教師成長新平臺。在組織形態上,每個培育站由25—30 位學員、2 位導師和1 位主持人組成。領導、管理和培育三種角色的勝任力是遴選主持人的主要依據,而導師的選聘則強調其在提升學員專業素養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引領力[3],學員的選擇突出其專業成長的潛力。

1.明晰目標:培育站研修方案設計,強調以學員需求分析為基礎,形成問題解決為導向的“問題—主題—課程”的閉環設計。研修主題根據鄉村教師的共性問題和教育教學中的突出問題來確定。通過培育站研修方案和主題,強化目標意識,與學員簽訂培養成長合作協議,明確各學員這一年的奮斗目標,制訂個人專業成長規劃、個人學期計劃。

2.建章立制:保證培育站良性運行,堅持“導師引領,同伴互助,教研結合,推陳出新”的工作機制,落實研修工作思路。學員們達成共識,建章立制,建立嚴格的考勤制度、請假制度。每次活動時間基本為早晨8 點至下午5 點。

3.分工合作:培育站在共同目標的框架內進行人員職責分工,設立若干研修小組,選拔優秀學員擔任組長,建立研修小組間的合作競爭機制,擬定并集體討論通過《責任分工安排表》。只有分力、合力俱全,才能提升鄉村培育站在本地區乃至全省的核心競爭力,突破學員“成長少同伴”的困境。

(二)豐富研修形式,開展扎實的培育活動

集中研修與崗位研修相結合;理論研究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專家引領與團隊研討相結合;本地研修與考察交流相結合;線下研修與線上討論相結合等,努力使骨干教師培育站成為“研究的平臺、成長的階梯、輻射的中心”。學員中很多教師工作條件艱苦,有的身兼班主任和行政兩份工作。在這種情況下,還要克服各種困難,每個月參加兩次“線下研修”。在面對面研討后,教師們又主動把專題培訓、公開課、主題研討、經驗交流等各種研修資料上傳培育站的網絡資源庫,利用QQ 群、微信群、微信公眾號、網盤等,自發進行“線上互動”,深入思考。培育站還利用學員手冊,記載教師點滴成長的變化。有的培育站建立好書導讀,每天推薦,每月共讀一本專業書,組隊對抗惰性,成為期待的自己。在培育站建設過程中,將研修活動聚焦在課堂教學,通過經驗學習、行動學習和合作學習等多元學習方式,教師反思并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實現專業能力的有效提升。培育站研修活動課程化的實施路徑和策略,實現了鄉村學員教育教學行為改進和專業發展的進步。[4]

(三)強化研修管理,保障活動效率有提升

為了保障研修活動順利有效地開展,各培育站逐步完善內部管理機制,并強化過程管理,使每次的研修活動都能扎扎實實,保證了活動的有序開展與有效落實。例如,培育站對每次的集中研修都做好考勤記錄,要求學員出勤率達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有的培育站采用小組合作競爭機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研修,小組與小組之間進行競爭,及時發掘典型,做好典型經驗、先進做法的宣傳推廣工作;有的培育站對每個人在網絡上的發言有一定的規定,以此來激勵學員認真參與,樂于展示,積極分享;有的培育站堅持一課一活、專人專項管理,有人負責文字資料的記錄,有人負責攝像、照片的管理,有人負責網站的更新和管理,還有人負責好書導讀管理等……這些具體而明確的分工,不僅使每個學員明確自己的職責,而且規范了培育站的活動管理,保證其整體運作的嚴謹周密與快捷高效。

(四)嚴格項目實施,分階段落實考核制度

導師組對學員實行動態淘汰制。通過中期和終期的雙考核制,對沒有達到相應要求的學員實行淘汰。地市級教育行政部門對本市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實行全員全程考核,省教師培訓中心則進行抽樣考核。對考核優秀的學員,在市級學科教學帶頭人、縣級骨干學員評選中實行同等條件下優先。在評估標準中,著重評價學員在專業發展過程中的成長性,對導師的考核則將教學指導和學員成長(學員的公開教學和省級賽課成績)納入核心指標。

(五)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多方協同的運行機制

發揮行政部門和專業機構的雙重優勢和雙向協同的運行機制。在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運行機制中,存在教育行政部門、教師發展機構和培育站三方相互聯結的運行體系。教育行政部門從政策制定和經費投入給予支持;教師發展機構則從業務指導、過程管理和績效評估上給予保證;培育站居于核心地位,在教育行政部門、教師發展機構的支持下,獨立開展有針對性的研修活動,是項目實施的關鍵所在。

三、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的積極成果

經過周期為一年的培育站研修后,學員在專業態度、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方面都發生了顯著的改變。競爭觀念增強,專業能力得到提升;自我發展意識增強,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能積極主動地與同伴交流研討,主動尋求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在評課議課活動中,學員從沉默旁觀到主動參與,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培育站不僅通過專家引領,給予學員精準的業務指導,還鼓勵教師進行微講座、典型事例分享,反思教學實踐,梳理成功的教學經驗,形成理性化的教學成果。許多學員將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寫成論文,在期刊上公開發表。

課題組進行過一次調查,調查對象是常州市第三屆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主持人及學員,分別來自常州的6 個轄市(區)20 個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調研主要采取發放問卷、進行訪談等形式,依據《關于開展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建設工作的指導意見》《江蘇省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建設指南》等。問卷涉及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活動天數、參加人數、活動開展前學員的工作狀態、存在問題,采取的措施,取得的具體成績,以及后續工作設想等。調查表明,培育站普遍能根據江蘇省骨干教師培育站《關于開展鄉村骨干學員培育站建設工作的指導意見》《江蘇省鄉村骨干學員培育站建設指南》基本任務的要求,主持人及導師三人組帶領學員積極、規范地組織示范課、公開課、評優課、專題講座、名師講堂、送培送教、課堂診斷等,通過集體備課、教學研討、線上研討、研課磨課、同課異構、觀課議課、經驗分享、讀書交流等多種形式的研修活動,提高鄉村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水平。(見表1)

表1 第三屆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研修活動與成果

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建設工作成果豐碩,成績斐然。據不完全統計,前三屆培育站開展了1152 場專題培訓會,462 次座談會,759 次現場會及經驗交流會;論文發表1023 人次,論文獲獎1194 人次;基本功競賽獲獎295 人次,優質課評比獲獎248 人次;省市級示范課590 節,省市級講座500 次;主持、參與課題839 個;職稱晉升143 人次,五級階梯晉升250 人次等。特別是在江蘇省第三屆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學員優秀課評比中,常州7 名學員參賽,5 人榮獲一等獎,獲獎數量、等次高居全省榜首(全省共25 個一等獎)。在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的1400 名學員中,多名學員成長為特級教師后備人才、學科帶頭人,多名學員被評為市、區教學先進個人,獲省、市基本功競賽獎項、論文比賽獎項、論文發表及其他綜合榮譽等。

四、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改進完善的設想

由于每屆培育站活動周期只有一年,時間并不長,教育教學研討等活動開展得還不夠豐富,在培育站運行中存在一些問題有待改進,課題組對此提出一系列設想。

一是要強化資源共享和線上研修。要善于利用網絡海量資源優勢和立體互動的特征。目前,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利用QQ 群、微信群、微信公眾號等進行交流,要考慮后續能否利用網絡平臺、小魚直播等手段,尤其是在后疫情時期,能否利用技術,真正做到打破時空限制,開展交流思想、答疑解惑、線上教學,開展網絡資源學習和網絡研討活動。二是收集、生成活動的過程性資料,形成特色。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做好資料的收集,如整個培育站的活動資料,學員的成長資料,教育教學經驗、心得、感悟等,在教育教學經驗和文本資料聚集過程中,達成專業發展的愿景。三是在制度建立、評價體系方面模式化。培育站需要在省、市制度、評價方式下建立自身的站內制度及評價要求,形成模式,要比省、市制度、評價方式更具體,更貼近自己的學員現狀,用來規范和約束學員,凝聚教育教學研究力量。通過制度、評價方式的支撐作用,為學員成長提供參考依據及努力目標,為一年的教育教學活動注入動力。四是在資源整合、輻射引領方面更進一步。培育站的研修活動基本上是相互封閉、各自為營的,缺乏相互的聯動機制。[5]所以,后續將建立共享互惠的信任機制,使培育站既承擔培育學員任務,更要承擔起在更大范圍內的研究成果推廣和應用,讓所在區域內的教育教學質量得到整體提高,達到學生發展、教師成長、學校提升的效果。

猜你喜歡
骨干教師研修培育
中小學骨干教師“雙減”項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守護健康,把大愛傳遞——全國少兒美術教育骨干教師抗疫版畫作品選(二)
守護健康,把大愛傳遞——全國少兒美術教育骨干教師抗疫版畫作品選
不謀全書者不足以謀一課——“整本書閱讀導讀課”研修心得
“研訓導一體化”教師研修方式的實踐與探索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
第九屆全國硬筆書法骨干教師高級研修班在紹興舉行
念好"四部經"培育生力軍
自主研修與我的專業成長之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