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陽紅色研學系列活動的探索與實踐

2021-01-20 04:33楊帆
教育界·下旬 2021年12期
關鍵詞:愛國主義教育紅色文化

【摘要】在中學研學活動中,學習革命傳統、弘揚革命精神的紅色研學活動必不可少。本校的紅色研學團隊歷經三年探索實踐,深入研究洛陽紅色資源,打造出了一系列紅色研學精品課程。文章以“重溫紅色年代學黨史,播撒希望種子筑夢想”紅色研學活動為例,分享了本校在洛陽紅色研學系列活動中的探索與實踐。

【關鍵詞】紅色研學;愛國主義教育;紅色文化

作者簡介:楊帆(1987.02-),女,河南省洛陽市第二十六中學,中小學二級教師。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1],提出要“寓愛國主義教育于游覽觀光之中”,為新時代紅色旅游景點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非紅色旅游景點發展紅色旅游提出了指導意見。作為十三朝古都的洛陽,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眾多絕美的名勝古跡、豐富的河洛紅色教育資源。本文就結合洛陽紅色資源展開研學活動探索。

一、紅色研學意義

(一)深植紅色基因,傳承紅色精神

紅色研學是研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洛陽紅色研學活動的發展和創新,不僅能在初中生心中深植紅色的愛國基因,而且能讓學生發自內心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紅色研學具有不可比擬的教育宣傳功能,擔負著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使命。革命傳統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實踐中形成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都是特定歷史時期產生的精神財富。弘揚革命傳統,重溫紅色年代,能在學生心中埋下紅色的奮斗種子,更好地傳承紅色革命精神。

(二)豐富文化知識,促進身心健康

本校紅色研學團隊開發的紅色研學系列活動,寓教于樂,寓游于教,將革命歷史和現代生活相結合,讓學生主動參與到研學情景故事中來,用心參觀,聆聽黨史,講述抗戰故事,將在課堂、書本上學到的知識拓展開來,并將語文、歷史、地理等學科相結合,讓書本上的知識真正活了起來。學生雖然可以在課本上學習到一些革命故事,但只有真真正正去往紅色基地進行系統研學,才能真切體會到革命年代的艱苦以及現在和平生活的來之不易,從而更加珍惜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紅色研學能豐富學生的學科文化知識,各種研學體驗項目又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三)培養中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通過參與紅色研學系列活動,學生能夠認識到祖國今天的繁榮昌盛是無數革命先烈前赴后繼、英勇犧牲換來的。學生置身于先烈艱苦卓絕的奮斗環境中,感受革命者為了理想不畏艱難,英勇奮斗,并最終取得革命勝利的偉大壯舉,更能形成為理想奮斗的社會責任感。紅色研學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培養學生自立自強的道德觀念和社會責任感。而且在歷史事實和學習生活結合的有趣環節,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在研學中學會動手動腦,學會生存生活,學會做人做事,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紅色基地研學環節

(一)研學啟動儀式

每次本校開展大型研學活動,都會在活動前舉行隆重的研學活動儀式[2]。為貫徹落實教育部等11部門印發的《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以及洛陽市教育局等10部門《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實施方案》,中共洛陽市委組織部、洛陽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洛陽市社會文化藝術交流促進會、洛陽市社會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洛陽市導游協會和我校相關班級的師生共同參與,體現了社會各界對紅色研學活動和學生社會實踐教育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各級各界領導代表和學生代表的發言,以及莊嚴的授旗儀式,代表著“重溫紅色年代學黨史,播撒希望種子筑夢想”研學系列活動正式啟動。

(二)抗戰英雄故事

在研學前的準備活動中,研學小組積極查閱相關資料,通過圖書館查閱和網絡瀏覽,總結抗日戰爭中的英雄故事,并在班級內進行小組展示,選拔優秀學生參與研學黨史演講。除了講述彭德懷、劉伯承、陳賡、左權、聶榮臻、呂正操、趙尚志等軍事指揮家的抗戰故事,還有同學們非常喜愛的少年英雄,如與鬼子周旋的小英雄雨來、被侵略者殘忍殺害的王璞、勇敢機智的小兵張嘎、兒童英雄王二小、用雞毛信智斗鬼子的海娃等等。講述紅色革命故事和抗戰英雄事跡,讓學生樹立勿忘國恥、牢記使命的紅色精神。

(三)黨史演講比賽

在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紀念館(簡稱“洛八辦”),本校學生代表參與了黨史演講比賽。同學們講述了黃繼光、楊根思、張秀山、趙一曼、邱少云等英雄人物的革命事跡。從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紅船精神”到英勇頑強的抗日斗爭,從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的不屈精神到抗美援朝的動人故事,一個個鮮活的英雄、一個個感人的事跡、一段段生動的畫面、一段段紅色的歷史,感染了在場的每一位教師和學生,讓“知史愛黨”“知史愛國”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入腦入心,同時點燃了青少年學習黨史的熱情,引導廣大青少年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懷,鼓勵青少年積極做革命精神的傳承者、革命文化的傳播者,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

(四)記錄研學筆記

本校研學社團提前給每位參與紅色研學系列活動的學生發放一本紅色研學筆記本,里面有讀書交流、研學旅行、演講比賽、研學目的、活動過程、活動成果、活動評價、紅色研學感悟八項內容。課程前的小組讀書交流活動能讓學生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對抗戰英雄故事和紅色研學系列課程有一個初步認知,抗戰故事演講比賽能激發學生知史愛黨,傳承革命薪火的革命精神。研學旅行的目的是讓學生明確自己的研學任務,并在活動過程中記錄每個環節的活動成果,寫下自己當時的觀點和建議,及時給予正確的活動評價,在研學后寫一篇紅色研學感悟作文,總結研學過程中的經驗和收獲,體會紅色研學系列活動帶來的積極影響。

三、紅色街區研學環節

(一)唱紅歌祭英烈

在完成“洛八辦”紅色研學后,我們帶領學生到貼廓巷紅色文化主題街區參觀。在紅五星小舞臺上,各班進行“唱紅歌祭英烈”的紅色比賽。歌唱曲目有夜半盼黎明,臘月盼春風的《映山紅》;有手語傳唱,傳遞家國情懷的《國家》;有今日之責任,全在我少年的《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有實現中國夢,青春勇擔當的《我們都是追夢人》;有鮮艷的五星紅旗,信仰的顏色的《紅旗飄飄》;有母親生我血肉,黨的光輝照我心的《唱支山歌給黨聽》;有我和祖國共命運,我和祖國心連心的《我和我的祖國》。同學們以飽滿的熱情展現現代生活的美好,紀念英雄的無畏精神,歌頌黨的英明領導,歌唱祖國的繁榮昌盛。

(二)紅軍話劇展演

觀賞紅軍話劇展演是學生最喜歡的一個環節,本校的話劇社團在紅五星小舞臺上展演了三個精彩的話劇,有《閃閃的紅星》《鐵道游擊隊》《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在話劇《鐵道游擊隊》中,同學們化身“神槍手”和飛行軍,和“日軍”進行一次次的周旋,將抗日戰勝時期魯南鐵道大隊靈活多變的游擊戰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出來,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加上巧妙的戰術和“談判”策略,成功迫使1000名“日軍”正式“投降”。通過觀看紅色話劇展演,同學們對“赤城報國、不怕犧牲、機智靈活、勇于亮劍”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堅定了傳承和發揚紅色精神的少年使命。

(三)紅色文化講解

在尋找貼廓巷歷史人物,講述紅色文化故事這一環節中。學生分組尋找貼廓巷內浮雕、雕塑、老物件背后蘊涵的紅色歷史故事,并向本班同學講解紅色文化。學生根據自己研學前搜集的資料,生動講解了發生在貼廓巷背后的小故事。如1938年,八路軍駐洛辦事處成立后,工作人員是如何在戰火紛飛的年代開展統戰工作,掩護地下黨的活動,并動員民眾投身抗日救亡運動的。另外還有焦裕祿、趙春娥等人物背后的故事,河南第一個黨組織成立的紅色故事……同學們傾聽著厚重的紅色歷史故事,樹立了“青春心向黨、建功新時代”的目標。

(四)紅色詩詞創作

同學們分組分享了以“紅色文化代代傳”為主題的詩詞創作。如《紅旗》中提到:“不忘初心踏紅程,牢記使命紅始終。紅旗獵獵天不老,誓言紅紅地有應。一顆紅心向太陽,雙肩擔當紅使命。我以我血紅軒轅,秋風洛浦紅街行?!边€有《貼廓巷》中表現了古今街道的變化:“惜日貼廓巷,老街換新裝。置入新元素,煜煜閃金光。紅色文化街,教育好長廊。身處紅旗下,不由正氣揚?!备餍〗M學生在表達愛國熱情的同時,共同立下“努力學習、奮勇爭先”的紅色誓言,勵志將紅色文化傳承發展下去,真正做到“紅色文化代代傳”。

四、研學課程反思

(一)紅色研學文化拓展

在本校的研學課程中,紅色研學深受家長和教師的喜愛,紅色研學結合學科知識,讓學生在了解歷史的同時,能夠感受紅色文化,緬懷革命先烈。本校每年都會帶領學生到烈士陵園、“洛八辦”開展紅色研學活動。一張張歷史圖片,一塊塊歷史展板,讓革命歷史展現在師生面前,使學生真切感受到革命烈士英勇無畏、不畏犧牲的偉大精神。除了烈士陵園和“洛八辦”,洛陽還打造了首條紅色文化主題街區——貼廓巷紅色文化街區,將歷史進展和老物件、年代的代表物品相結合,另外還有紅色書店、導航地貼、打卡拍照點、小八路美陳、紅色電影、紅色墻繪、紅色雕塑、“紅色記憶”等,以現代的方式展現紅色歷史風貌,讓紅色文化走進年輕一代,讓更多青少年拓寬紅色文化視野,傳承紅色革命精神。

(二)教師研學教學反思

本校紅色研學團隊在校領導的全力支持下,建立周活動、月匯報、季實踐、期末展評等研學活動過程和評價監督系統。鉆研業務的研學教師團隊、精品構思的課程設計、成熟完整的課后反思都是我們研學之路順利前行的重要保障。本校學科研學團隊通過總結經驗和積極探索,已形成一套完整的課前設計、課程追蹤、課后反思的體系。完整的課后反思既能穩步提升研學效果,打造專業研學團隊,又能讓課程不斷優化,最終形成精品主題課程體系。筆者通過教學反思發現,完善的安全預案是研學活動的安全保障,家長和教師的支持是研學活動的重要前提,系統的課程設計是研學活動有效的關鍵。

(三)學生研學感悟收獲

在研學后寫一篇紅色研學感悟作文,總結研學過程中的經驗和收獲,體會紅色研學系列活動帶來的積極影響。每位學生的關注點和深刻記憶各不相同,有的學生對啟動儀式時的研學口號和禮儀規范記憶深刻,有的學生對展現艱難困苦生活條件的八路軍抗日老物件印象深刻,有的學生對田地勞作興趣濃厚,有的學生對二十四節氣等農耕文化有更深的認識。紅色研學活動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載體和紅色文化傳承的生動課堂,通過參觀學習,同學們感受到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光輝歷程,更深刻地認識到祖國建設的偉大成就和幸福生活來源于黨的正確領導,來源于革命先烈的英勇犧牲。

(四)紅色研學新方向

本校的紅色研學團隊在研發課程的過程中發現同學們對紅色研學夏令營和冬令營很感興趣。今后我們將推出紅色研學三日游、七日游,帶領學生到更多的紅色研學基地進行深度的實踐活動。河南省內的紅色研學基地有很多,如蘭考縣的焦裕祿紀念園、安陽的紅旗渠、信陽的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紀念館、信陽的何家沖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濮陽的冀魯豫邊區革命根據地舊址紀念館、永城的淮海戰役殲滅戰紀念館、南陽的鎮平縣彭雪楓紀念館等。學生在學習革命精神,傳承革命基因的同時,進一步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陶行知教育理論認為“教學做合一”,要求在勞力上勞心,行是知之始,有教先學,有學有教。紅色研學系列課程通過課前設計、課程追蹤、課后反思,真正做到了“教學做合一”。陶行知還提出生活教育的目的是“造成中華民族的偉大的新生命”,他還提出中華民族的根本出路在于中華民族教育的根本出路。本校的中學紅色研學活動,通過研究學習革命傳統,體驗勞動生產,弘揚中國革命精神,讓學生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學習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而建立文化自信,促進學生的成長和學習。一位好教師不僅應該有廣博的知識,不斷地追求新知,還應該不拘泥于傳統,勇于創造革新。本校的紅色研學團隊深入研究洛陽紅色基地及歷史地理資源,結合小組探索、互動式、體驗式等課程環節,將紅色文化和現代生活相結合,讓學生能夠深植紅色基因,傳承愛國主義精神。

通過此次“重溫紅色年代學黨史,播撒希望種子筑夢想”研學之旅,學生全面學習了革命光榮歷史,深刻體會到發揚革命先烈艱苦奮斗精神的重要性,能夠做到用心體驗,用情感悟,并能從心出發,研有所思,研有所悟,研有所得,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3]。愛國主義教育要堅持從娃娃抓起,從青少年做起。今后本校的紅色研學活動將研發更多精品課程,開展紅色夏令營、紅色基地體驗營和紅色研學營等多種體驗活動,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國務院.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EB/OL].(2019-11-12)[2021-12-23].http://www.gov.cn/zhengce/2019-11/12/content_5451352.htm.

忠建豐.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教育部等11部門印發《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EB/OL].(2016-12-19)[2021-12-23].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612/t20161219_292360.html.

高擎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旗幟——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建設綜述[EB/OL].(2021-06-19)[2021-12-2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3006132649041574&wfr=spider&for=pc.

猜你喜歡
愛國主義教育紅色文化
以社團活動為載體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鄉土歷史教學應做到功在外利在內
淺談如何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新媒體環境下的紅色文化的發展和傳播
淺談化學教學中德育思想的滲透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紅色文化的價值訴求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