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承燾、吳鷺山雁蕩交游詞研究

2021-02-01 07:05
關鍵詞:雁蕩雁蕩山交游

蕭 莎

(嘉興學院 南湖學院,浙江 嘉興 314000)

夏承燾(1900—1986),字瞿禪,晚年改字瞿髯,別號謝鄰、夢栩生,室名月輪樓、天風閣、玉鄰堂、朝陽樓,浙江溫州人。吳鷺山(1910—1986)諱艮,一名天五,又名匏,晚號鷺叟、匏老、暗翁、穀音老人,浙江樂清虹橋南陽人。二人于1932年1月27日首次會面,自此展開了近半個世紀的交往活動,其中以1942年至1945年間的雁蕩交游最為突出。

一、夏承燾、吳鷺山的雁蕩情緣

雁蕩山在今浙江省樂清縣境內,是江南名山之一,以秀麗多姿而著稱,山上峰巒形狀奇特,巖洞飛瀑等自然奇觀星羅棋布,山中名寺古剎眾多,是隱居修禪的絕佳之地。雁蕩自古以來為諸多詩人、畫家、旅行家所心向神往,北宋沈括對雁山有“天下奇秀,無過此山”的美稱。關于雁蕩山山名的由來,從蔣叔南先生“山頂有湖,秋雁宿焉,因以得名”[1]552諸語可知。歷代文人墨客游覽雁蕩,無不駐足稱賞,留下了不少贊美雁蕩風景的詩詞文章。于夏、吳二人而言,雁蕩是他們魂牽夢縈的“家山”,更是他們理想中的精神家園。

(一)夏承燾、吳鷺山的雁蕩交游

在1942年第一次雁蕩交游前,夏、吳二人已多次向對方表達交游雁蕩、終老雁蕩的美好愿望:

1938年7月26日:“接吳天五函,約游雁蕩山?!盵2]35

1938年9月13日:“接吳天五函,有一詩,邀予游雁蕩山?!盵2]47

1939年9月16日:“安得與天五住雁山一年哉?!盵2]132

1939年12月22日:“午后天五來談雁山,為之神往?!盵2]159

1940年3月19日:“日來與內子、天五談雁蕩。前日吳柳留午飯,謂雁山此時滿山是春筍,予急止之曰:予魂夢欲飛矣?!盵2]186

1940年6月9日:“夜天五過談居鄉讀書之樂,上海覓屋難似登天,下半年擬經入雁山,此愿念念在心,而猶戀戀一枝何哉!”[2]207

1941年10月1日:“天五屢約歸雁蕩,倘得與此君把臂入林,誠一好因緣矣?!盵2]338

1942年1月19日:“自念雁山歸計,如能如愿,當買山種樹為生計,與天五辦一講舍,招鄉里妙才一、二十人為樹人之計?!盵2]364

1942年5月11日:“天五新自雁蕩歸,云已為予置芒履,并約山居偕老?!盵2]392

1942年,正在上海之江大學任教的夏承燾剛剛經歷了上海事變,動蕩的時局和戰亂的環境使得在滬大學面臨著停辦甚至解體的局面,因此夏承燾寫信給吳鷺山,提出了將之江大學遷往雁蕩山辦學的想法,吳表示歡迎和支持,并誠摯地邀請夏入住他所建的“來禪樓”。夏于1942年5月1日離開上海,5月10日至南陽吳天五家,開始了夏、吳二人的首次雁蕩交游,夏《日記》“自五月十日到天五家,迄今百零二日矣”[2]413,102天后夏返回上海。第二次雁蕩交游在1944年和1945年間,此時抗日戰爭已進入決戰階段,上海局勢一片混亂,夏于1944年8月26日到達南陽吳天五家,二人相處50多天后,夏應友人之邀前往雁蕩師范學院任教,其間吳鷺山曾數次來訪:“遇天五攜行李來,意外極歡?!盵2]578“晚,天五自大荊來,夕聽其誦近作感事五律十首,極好?!盵2]581

(二)蔣叔南與夏、吳二人的雁蕩交游

蔣希召,字叔南,別號亦澹蕩人、雁蕩山人,溫州樂清人。蔣早年畢業于陸軍學校,多次擔任軍職,過著戎馬倥傯的行伍生活。他于1916年去職還鄉,以經營雁蕩家山為余生所愿,梁啟超曾評價其“吾夙字叔南以徐霞客第二”[1]2。蔣叔南對雁蕩山的貢獻極大,可分為幾個方面:一是收集整理歷代雁蕩山志,親自考察雁山求證文獻記載,他重新撰寫的《雁山志》堪稱歷代雁山志的集大成之作;二是多方集資修葺雁山各景點,完善雁蕩山的基礎設施和景區交通;三是廣邀名人游覽雁山,作詩題詞,增加雁山的知名度和文化底蘊。

在夏、吳二人的兩次雁蕩交游前蔣叔南已經去世,而交游中卻留下了他的印記,可見蔣氏與他們的雁蕩交游有著十分微妙的關系。雁蕩山志的編纂,始于明嘉靖年間的朱蕩南(諫),蔣叔南以“雁蕩舊有志,蕪雜而多誤,等無志也”[1]559為原由,立志重訂雁蕩山志,歷時五年得五十四卷,蔣氏感慨道“雖曰重修,實同創作”[1]559,這部雁蕩志在夏、吳二人的雁蕩交游中起到了游覽指南的作用。蔣氏對雁蕩景點的發掘、修葺為后來夏、吳二人的雁蕩交游提供了主要場所,也為他們的雁蕩詞創作提供了素材來源,他們所游的雁蕩景點多為蔣叔南所修,如龍壑軒、靈巖寺、仰天窩等。最值得注意的是蔣氏對雁山古剎的修整和佛教文化的傳揚,對后來夏、吳二人游覽雁山佛寺、結識佛僧、創作相關題材詩詞均有著相當的影響。以雁蕩靈巖寺為例,蔣對靈巖寺的經營煞費苦心,在集資購回寺產之后,他還特意將“性樸厚、戒律頗嚴”的成圓和尚從寧波崇福寺請至寺中主持寺務,靈巖寺從此日漸繁盛。靈巖寺后來不僅成了夏、吳二人雁蕩交游的重要場所,與成圓和尚的交往還增進了他們的佛教思想,并將之帶入到他們的雁蕩詞創作中,甚至還影響了他們的創作理念:“天五約予共看大乘諸經,暫勿為詩詞。謂讀佛經后,意境必進,且可養心?!盵2]399

二、夏承燾、吳鷺山的雁蕩交游詞創作

夏承燾、吳鷺山的雁蕩交游主要集中在1942年和1944年間,分為兩次。這兩次交游均以雁蕩山為交游地點,以抗日戰爭為時代背景,以游覽山水、參觀名勝、拜訪佛僧、夜坐參禪、聯句唱和等為交游內容。由于雁蕩山清幽靜謐的自然環境和奇崛秀麗的地理狀況,與正處在炮火中的山外形成了強烈對比,使二人產生了隱居于此的強烈愿望。但由于二人始終帶有知識分子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使得他們的雁蕩詞中往往兼備描繪雁蕩山水和擔憂國家時事兩方面內容,于一般模山范水的山水詞外別開境界。正如錢志熙教授的評價:“就在這個時期,他的詞藝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創作出一種將家國時事之憂與山水風光奇特地結合在一起的詞風,代表了夏詞藝術的成熟?!盵3]本文將夏承燾、吳鷺山的雁蕩交游詞分為紀游詞、寄懷詞、唱和詞三類,結合二人的雁蕩交游進行分析。

(一)雁蕩紀游詞

雁蕩紀游詞,顧名思義,這類詞以描繪雁蕩山水為主要內容。夏、吳二人的雁蕩交游大致可分為三個內容:一是緬懷與雁蕩淵源深厚的前輩先賢。雁蕩自開山以來就引得歷代文人墨客的無限向往,有不少名士題詠、在此隱居,因此留下了富有文化底蘊的古跡;其二,將讀《雁蕩山志》和雁蕩交游相結合,以志導游,以游證志。蔣氏的《雁蕩山志》為夏、吳二人所激賞,并將其作為他們雁蕩交游的游覽指南,在游覽過程中時常將雁蕩景物與該書記載相對比,游興頗高;其三,走訪古剎,求訪佛僧,學習佛經?!把闶幣f多僧寺,宋戴石屏(復古)詩所謂‘不立仙人宅,都為釋氏家’,亦是實況。最著者有十八剎,其他的佛院僧寮亦復不少?!盵4]693二人在此期間受到了佛教思想的熏陶,還影響到了他們的雁蕩詞創作和創作理念,成為開拓詩詞境界的重要途徑。

雁蕩山中有一景點名曰五峰山,取元代詩人李五峰之名。李五峰,原名李孝光,五峰即雁蕩五峰:大山峰、小山峰、天馬峰、天雉峰、仙凌峰。李五峰世居雁蕩五峰山下,據蔣叔南《雁蕩山游記》所記五峰山至謝公嶺游程中所記:“自南閣東行,經卓嶼過避水嶺,嶺東南有龍灘潭,十里至五峰山下,下有澱岙村,元名儒李孝光先生之故里也?!盵1]308他因此自號“五峰狂客”。李五峰致力于雁蕩詩創作,且受到吳鷺山的高度評價:“寫雁蕩奇勝,想象恣肆而筆力遒勁,在杜少陵、韓昌黎之間,最見工力?!盵4]654他還曾作《雁山十景記》,被后來的入雁蕩者爭相傳誦,影響之大可見一斑。李五峰先生是雁蕩名人,其在雁蕩的居住地和墓地均成為后來的雁蕩名勝,引來了后人的瞻仰懷念。1945年4月21日,夏承燾在日記中記游李五峰墓一事:“午后與天五、嘯北、子瑾渡蒲溪至柚樹嶺謁李五峰墓。有道光十年重立之墓碑。兩旁有古柏,似數百年物?!盵2]597夏為此行作《玉樓春》詞一首,詞曰:“蒲溪不作從容住。杯酒來澆溪上土。高寒眼底幾吟人,了了前山青可數。千峰踏遍尋歸路。此意不關風與雨。短筇拄過謝公山,忽有詩來無覓處?!盵2]597

1944年11月25日,夏、吳二人在好友的引導下游覽了顯勝門,夏還創作了兩首詞——《賀圣朝》和《鷓鴣天》來記錄此行。顯勝門為雁蕩名勝之一,據蔣叔南《雁蕩山游記》對顯勝門的描繪:“自村南行,深入谷底三里,至石壁之下,山盡途窮,壁忽開辟,寬可丈許,高約百丈。舉頭仰望,神奪目眩,是為顯勝門?!盵1]289蔣對顯勝門的奇險極為感嘆,贊譽有加,曾題字石上:“天下第一門”。但是另一方面,顯勝門因過于險峻而人跡罕至,蔣叔南對通往顯勝門景點的道路進行過一番修整,“予既開門下之路三百余丈,俾肩輿可以直達,又命石匠于門下鑿棧道,以通往來。昔日緣崖而進,必需竹木等支撐潭際,以便猱升者,此后均可免去”[1]。試想如果沒有蔣修筑的棧道,夏、吳未必能有這個條件游覽顯勝門,更不會有相關的紀游之作,加之蔣的《雁蕩山志》對二人雁蕩之游的書面引導,可見蔣氏對二人的雁蕩之游起著重要作用。

其中《賀圣朝》“游顯勝門歸”,詞曰:“歸來始信雙鸞美。在枕邊窗底。山童拈起破鞋看,問妄心死未?晚來豪興,泥途雙腳,濯龍湫活水。重逢一笑退堂僧,坐蒲團未起?!盵5]192

這首詞記錄了作者游覽顯勝門歸來一路上看到的風景,充滿了對自然山水的熱愛之情,還有隱居山中閑適淡然的心情。這首詞有著以禪理入詞的特點,上闕末句“問妄心死未?”出自《華嚴經》:“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盵6]146包括下闕出現帶有佛教色彩的名詞“退堂僧”“蒲團”,反映出作者的詞創作明顯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響。

(二)雁蕩寄懷詞

寄懷詞多是在兩人分離的狀態下,一人為懷念另一人所作。夏、吳二人的雁蕩交游正值抗日戰爭時期,他們因避戰奔波于雁蕩山各地,因此常常分離,只能以書信和詩詞來交流感情。二人的雁蕩寄懷詞創作主要集中在1944年夏承燾前往雁蕩師范學院任教后,此時他們分隔兩地,偶然相會,分外欣喜,而離別之后思念之情愈濃。雁蕩寄懷詞不僅描寫了雁蕩奇麗的風景,也寄予作者對朋友的深深思念之情,還寄托了他們渴望隱居于此、卜鄰而居的美好愿望。

1944年10月17日,夏在好友吳鷺山家居住了50多日后前往位于雁蕩靈巖的師范學院任教,“將別天五,上午成一詩留別。午十二時半首途。天五夫婦饋贈夥頤,不能堅卻。到白溪已薄暮,入雁山約七時左右”[2]570。自此,兩人分隔兩地。同年11月2日,時居雁蕩靈巖寺的夏承燾夜起賞月,巧遇奇景:“偶出露臺,忽見天柱、雙鸞數峰,銀光眩目,驚悟是月。下樓望重樓峰,寒光閃耀,如在天外,尤與日間所見不同。惜展旗峰高,久待不能見月。夜枕不寐,起窺窗牖,云翳甚厚,廢然返寢。睡醒復起,則銀光滿地,急披衣出露臺,皓魄中天,四山皆如雪玉,寒星粲然,高掛峰頂,四顧無人,獨立半小時,成水調歌頭一詞,歸燃燈記之,當寄天五同一拍掌?!盵2]574他對好友吳鷺山無緣一睹此美景而深感惋惜,遂作一詞寄予鷺山,詞中描寫當時所見雁蕩靈巖月景,意在通過詞作與好友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并寄托了對好友的深深懷念。該詞就是《水調歌頭》“九月十七日,靈巖寺樓夜起看月,萬峰雪玉相映,光景奇絕,作此寄鷺山”,詞曰:“誰種萬蓮朵,镵破一青天。天邊看涌涼葉,云片各田田。我挈橫江鶴夢,來覓藏身藕孔,劫塵此何年。欠子一枝笛,離思滿風煙。千嶂頂,倘招手,有飛仙。笑予不肯輕舉,未了幾吟篇。喚起五峰浪語,重對雙鸞天柱,擲筆復茫然。一笑愧禪老,閉戶已酣眠?!盵5]190

全詞以描繪雁蕩山水為主,意象雄奇,氣勢磅礴。上闕將雁蕩群峰比作朵朵蓮花,其高聳之勢直插云霄,峰間的云朵如荷葉田田,此情此景在作者眼中顯得格外奇特壯美。此時的作者雖飽受戰亂顛沛之苦,與好友吳鷺山又分隔兩地不能相見,他卻未在詞中作愁苦之語,保持了一貫平靜和樂觀的心態。此外,這首詞也帶有雁蕩交游詞的共同特點:有著佛教思想的烙印。詞中出現的“藕孔”“禪老”均與佛教有關,而“藕孔”一詞直接使用佛家典故,出自《佛說觀佛三昧海經》,意為可供藏身的僻靜之地。

就在此時,居住在家鄉大荊的吳鷺山也思念著已前往雁蕩靈巖的好友夏承燾,他在夏離開后,曾作詩一首表達自己對夏的思念之情,該詩為《懷謝鄰》,詩曰:“星聚虛占象,山移惜勒文。壑舟從夜見,語鶴自天聞。酒憶賢人對,燈憑古佛分。平生二靈月,夢路定尋君?!盵4]509

(三)雁蕩唱和詞

與雁蕩紀游詞和雁蕩寄懷詞相比,雁蕩唱和詞較為特殊,兼備前兩類詞的內容,而在形式上則獨具特色,即一唱一和的固定形式。雁蕩唱和詞的特殊形式,不僅在客觀上反映了兩人的交游過程,又通過他們問答式的創作感受到兩人的心靈交流和難能可貴的默契感。在某種意義上,雁蕩唱和詞可謂是集夏、吳二人雁蕩交游詞之精華,最能體現二人雁蕩交游的詞學史意義。

1944年10月25日,時居雁蕩靈巖寺的夏在日記中記道:“連日病熱,約翁處方,謂無妨,但靜息可愈。成圓師饋問殷勤?!盵2]571當時正在病中的夏十分思念好友吳鷺山,并希望其能來雁蕩靈巖探視,遂作此詞相招。該詞為《臨江仙》“靈巖病起招鷺山”,詞曰:“自拂僧床支美睡,偶然夢亦靈奇。無名秋病莫驚疑。倦猶攜鐵笛,瘦恰稱筇枝。四海子由三日別,每逢佳處相思。相逢不必有前期。心頭詩幾首,蕩頂月圓時?!盵7]136

詞的上闕主要陳述了作者的近況和心態,下闕則集中抒發了他對吳的思念之情。此時夏正臥病靈巖寺中,但仍對雁蕩山水游興未已,也更加思念與自己有過偕老雁蕩之約的好友,詞中下闕使用了“子由”“每逢佳處”的典故,借古人之兄弟情表達自己與吳鷺山勝似兄弟手足的深厚情誼,表達了他堅信只要彼此心有靈犀,日后定會重逢的思想內容。

夏在作完這首《臨江仙》后,將詞寄予吳。1944年11月10日,夏收到了吳的和詞《臨江仙》,當日日記記載:“天五來書,寄示和予臨江仙一詞?!痹撛~詞序為:“和謝鄰靈巖病起見招之作兼呈成圓上人?!盵2]576詞曰:“支許風襟陶謝手,九天欬唾都奇。湫云蕩月要清詩,情忘虛出籟,病起肘生枝。世味何如禪味好,心親白氉青絲。百城煙水更誰期?劫塵無了日,賓雁有歸時?!盵8]57

詞的首句用“支許”和“陶謝”這些古代著名的文學家和詩人來指代夏承燾,贊美了夏的高妙風神和斐然文采,這也是他對夏的《臨江仙》詞的高度評價。而“情忘虛出籟,病起肘生枝”句正與夏詞“倦猶攜鐵笛,瘦恰稱筇枝”相對應,是對夏詞的有力回應。但此詞與夏詞相比,卻多了一層憂時傷世的內容,尤其是“劫塵無了日,賓雁有歸時”兩句,既表達了作者對國事的擔憂,又期望戰爭能早日結束,與好友能早日相逢。

吳鷺山的《光風樓詩詞》中有一首《清平樂》詞很值得注意,該詞題下有一自序曰:“雁蕩龍壑軒與謝鄰同賦?!痹~曰:“湫飛龍斗,誰是開山手?欲喚那羅同抖擻,云滅云生谷口。樓臺簸影冥冥,詞仙卻在高層。猛憶人間甲子,雁歸猶帶秋聲?!盵8]57

“謝鄰”是夏承燾的別號,吳在序中交代這首詞是與夏“同賦”的,說明夏應該也有一首以二人同游龍壑軒為背景的詞。從地點和時間上來初步推斷夏詞,序中所指地點為雁蕩龍壑軒,龍壑軒與吳頗有淵源,他曾道:“大龍湫原有龍壑軒,履經毀,民國初,伯舅叔南先生重建之。有樓數楹,正對龍湫,為觀瀑絕勝處。我于抗日戰爭時,重至龍壑軒,曾賦一律題壁云:‘春風杜宇亂峰深,隔世黃壚不可尋。一自云龍歸大壑,但余樓閣蕩層陰。黃塵久負看山約,白首難酬蹈海心。莫問湘壘身后事,飛湫千丈有哀音?!盵1]723而詞中末句“雁歸猶帶秋聲”中的“秋聲”一詞有蔣東帆女士的注:“肅殺之聲。時抗日戰爭方急,故云?!盵8]57因此可以確定夏、吳的兩首詞均作于1942年至1945年避戰雁蕩期間,而夏詞中符合條件的只有1945年5月28日的《清平樂》詞,該詞詞序為:“四月望偕適一宿龍壑軒,夜半大龍湫看月?!痹~曰:“雪崩雷斗。欲語先搖手。消得病秋肝膈否。分掬清冷數口。一峰冷月冥冥。尋詩夢路千層。不信龍眠能穩,四更猶有吟聲?!盵7]142

從詞的形式上來看,這兩首詞均以《清平樂》為詞調進行創作,且從用韻中可以發現兩詞的其中六句均以“斗”“手”“口”“冥”“層”“聲”結尾,表現出同題同韻的特點??v觀夏、吳二人的唱和詞,可以發現一些特點:一是夏先賦詞,吳后唱和;二是吳詞均沿用夏詞的詞調和用韻,吳詞是夏詞的次韻之作,而這兩首《清平樂》詞正帶有兩人唱和詞的這些特點。從詞的內容來看,兩首詞相互呼應,兩詞的開頭分別用“雪崩雷斗”和“湫飛龍斗”來描寫大龍湫瀑布飛流的壯觀景象,兩詞的后文以描寫月景為主,以“冷月冥冥”“簸影冥冥”來描繪雁蕩山中清冷的月夜,吳鷺山更在詞中幻想夏登山望月、詩興盎然的“詞仙”形象,指出其處于“高層”的超凡人品和詞品。由此可以得出結論,這兩首詞是夏、吳二人的雁蕩唱和詞。吳鷺山《雁蕩詩話》:“一九四五年初夏四月,偕瞿禪游大龍湫,宿龍壑軒,時月色新霽,薜蘿如沐。起看瀑布,倒瀉澄潭,迥非人世。瞿禪賦《清平樂》詞一闋……我亦次和一闋……”[4]685正驗證了這一推斷。

夏承燾與吳鷺山的雁蕩交游詞不僅記錄了兩人的交游情況,反映出他們彼此間的深情厚誼,而且雁蕩交游的經歷使二人的創作風格為之一變,創作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除此之外,在對兩人現存交游詞的整理和研究中,可以發現一些耐人尋味的特點:一是山水紀游與佛教思想融合;二是山水風光與家國時事之憂相隨;三是兩人唱和詞中內容和形式高度默契,后者甚至可以用來分析判斷兩人的交游過程以及交游詞的寫作情況。

猜你喜歡
雁蕩雁蕩山交游
雁蕩山寫生作品選
雁蕩的霧
輕輕松松聊漢語:浙江雁蕩山
高啟與北郭詩社成員交游考
游北雁蕩山
黑水城所出《慈覺禪師勸化集》作者宗賾生平交游新考
淺談劉禹錫交游與創作之間的具體聯系
清代遼東詩人戴亨交游考
老圃作品
雁蕩山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