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志敏精神融入贛東北高校思政課教學研究

2021-02-01 11:14葉婷婷常江
上饒師范學院學報 2021年1期
關鍵詞:方志敏立德東北

葉婷婷,常江

(1.上饒師范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西 上饒334001;2.上饒職業技術學院 思政部,江西 上饒334109)

方志敏精神形成于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具體是指以方志敏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帶領贛東北地區的革命群眾舉行武裝起義、開展土地革命、建立紅色政權、創建贛東北和閩浙贛革命根據地實踐過程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其內涵實質主要表現為愛國、創造、清貧、奉獻的有機統一[1]。方志敏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深入挖掘方志敏精神的立德樹人資源,準確把握方志敏精神在贛東北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定位,并將其融入贛東北高校思政課教學中,是傳承紅色基因、講好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進一步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重要舉措之一。

一、方志敏精神是贛東北高校思政課立德樹人的重要資源

深入挖掘及充分利用各地紅色文化資源中的立德樹人要素是我國高校思政課教學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方志敏精神本質上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戰爭年代用鮮血和生命孕育而成的一種徹底的無產階級革命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長期以來構筑的優良精神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優秀人文道德精神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表現形態,是中華優秀兒女和中國共產黨人留給歷史和后代的寶貴精神財富[2]12。在長期的辦學歷程中,贛東北各高校在方志敏精神的影響與感召下,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為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而努力奮斗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與接班人。方志敏精神是新時代贛東北高校思政課立德樹人的重要資源。

(一) 方志敏精神是贛東北高校思政課得天獨厚的紅色資源

贛東北高校思政課應充分利用方志敏精神這一得天獨厚的紅色資源,這是基于原贛東北蘇區(閩浙贛蘇區)的革命斗爭歷史和贛東北高校辦學發展現狀相結合的正確路徑選擇。贛東北高校在辦學發展中應始終貫徹和體現原贛東北蘇區(閩浙贛蘇區)的優良革命精神與建設傳統,依托方志敏精神這一紅色資源展開立德樹人工作,并將其植根于廣大在校大學生心中,使他們強化信念、內化認知、外化行為。

(二) 方志敏精神是贛東北高校思政課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

深入挖掘及充分利用方志敏精神中蘊含的立德樹人要素,將其融入贛東北高校思政課教學之中,是贛東北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特色的實際轉化和傳承紅色基因的具體實踐。在具體教學工作中應做到以下三點:

首先,活化運用方志敏精神的物質載體。展示方志敏同志及原贛東北蘇區(閩浙贛蘇區)革命斗爭與根據地建設歷史的各類舊址故居、器具物品、報刊書籍等,可以為贛東北高校思政課教學提供直觀的教育物質基礎。方志敏同志留下的《清貧》《可愛的中國》等千古絕唱文獻為贛東北高校思政課教學提供了堅定扎實的理論基礎。精煉方志敏精神時代價值、體現方志敏等共產黨人英雄氣概的各類影視作品為贛東北高校思政課教學開展革命傳統教育、聚焦各方熱點提供了上佳的媒介。

其次,充分利用方志敏精神的精神資源。方志敏同志的人生發展軌跡、高尚的人格品德、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與追求,對于當代青年大學生而言具有極佳的價值激勵與示范作用。起義日、根據地創建日、紅十軍團成立日、重要戰役戰斗勝利日、方志敏同志誕辰日等較為重大的紀念日,能夠凝結起贛東北大學生共同的價值體驗和地域情感。

最后,及時總結關于方志敏精神的課堂資源。贛東北各高校的大學生大部分為江西本省生源,他們在中小學時期便對方志敏及其領導的根據地有一定程度的認知,因此在大學思政課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及時總結學生已具備的知識與資訊、經驗及體驗、情感和言行等,可以成為贛東北高校思政課運用啟發式教學或開展翻轉課堂等不可或缺的學情資源。此外,大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也會產生新的有關方志敏精神的興趣點,這些均能夠有效增強思政課的生動性、互動性與活潑性。

(三) 方志敏精神是贛東北高校學科(專業)發展的特色資源

贛東北高校思政課教學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立德樹人的主要載體,承擔著傳承方志敏精神、培育合格的老區建設者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歷史使命。因此,深入挖掘方志敏精神的立德樹人資源是贛東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專業)發展的重要理論支撐。

方志敏同志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贛東北實際相結合,創造了一整套建黨、建軍和建立紅色政權的經驗[3]。方志敏精神貫穿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與實踐發展進程中,其形成、發展與中國近現代史研究、中國革命史研究高度契合。因此,方志敏精神的傳承便歷史地成為贛東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與研究的特色資源與重要內容。

二、方志敏精神融入贛東北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功能定位

方志敏精神體現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新時代贛東北高校思政課傳承紅色基因、實現立德樹人教育目的的寶貴精神財富。將方志敏精神融入贛東北高校思政課教學,能夠更好地發揮其強化信念、內化認知、外化行為的功能。

(一) 強化信念

所謂強化信念,是指引導學生感悟方志敏同志對革命理想和共產主義崇高信仰的追求、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力拼搏的愛國主義情感,堅定高校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仰以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信心,從而深植紅色基因。

“愛國、創造、清貧、奉獻”八個字概括了方志敏精神的內涵。方志敏精神融入贛東北高校思政課教學,其核心功能定位在于:幫助廣大青年學生在當今世界多元文化相互沖擊的大環境中確立以紅色文化為主導的前進方向;幫助廣大青年學生在各類社會思潮激蕩中聚焦紅色基因,認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幫助廣大青年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堅定共產主義信仰。

(二) 內化認知

所謂內化認知,是指引導廣大在校大學生形成正確的認知、理念和行為,通過糾正錯誤認知、改進落后觀念,引領他們構建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相適應的價值觀念、道德品質、人格思想與行為準則。

首先,方志敏精神蘊含了厚重的革命史、黨史、軍史的內容。將方志敏精神融入贛東北高校思政課教學,有利于廣大在校大學生跨越時空限制,突破自身的視界,樹立正確的歷史觀。

其次,方志敏精神作為我國紅色文化的重要資源,記載著以方志敏同志為首的一批中國共產黨人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而不惜犧牲一切的大無畏的革命英雄氣概,將方志敏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能夠從根本上引導廣大在校大學生煥發出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熱愛家鄉的情感。

最后,方志敏精神作為贛東北高校立德樹人的重要精神資源,體現了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和根據地人民群眾的價值取向,展現了他們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中國人民過上幸福生活的奮斗歷程,將方志敏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有利于廣大在校大學生構建正確的三觀,避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錯誤價值觀的侵蝕,引導其切實解決好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不斷培植精神家園,傳承紅色基因。

(三) 外化行為

所謂外化行為,是指通過以方志敏同志為杰出代表的一批江西地方黨團領導人當年在贛東北(閩浙贛)根據地創建過程中的榜樣示范作用,以及方志敏英雄事跡的情感激勵,實現贛東北高校青年學生在品德、人格與行為上的自覺與自律。

首先,方志敏同志的英雄形象具有強烈的榜樣示范作用。方志敏等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赤誠愛國、勇于創造、甘于清貧、樂于奉獻的偉大精神,能夠極大激勵與感召大學生產生對英雄的景仰之情,并對其所從事的革命事業產生濃厚的敬畏之心與探究之意。英雄形象的影響,使得抽象的精神變得鮮活有形,可以達到提升大學生思想境界的效果。

其次,以方志敏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在創建贛東北(閩浙贛)根據地的過程中,以及方志敏本人在監獄中與國民黨反動派的斗爭中,產生了許多值得頌揚的、可歌可泣的事跡,具有強大的情感激勵功能。革命斗爭過程中產生的一個個奮進故事、一幕幕紅色記憶、一篇篇感人文章,在形式上可觀可感,在內容上體現出的方志敏等革命先輩崇高的為國為民理想追求、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強烈的愛國主義熱誠和高尚的人格品質,是對贛東北高校大學生開展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的鮮活教材。通過跨越時空的方式,讓大學生與革命先烈進行歷史與現實的對話,能夠強化在校大學生的情緒情感體驗,讓紅色基因融入其思想,并最終有效地外化為自覺的行動。

三、方志敏精神融入贛東北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實現路徑

方志敏同志的一生,是為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為共產主義事業英勇奮斗的一生。方志敏精神閃耀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對贛東北高校廣大在校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獨特優質資源。將方志敏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深度融合了高校立德樹人的教育目的和傳承紅色基因的價值取向,是切實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學效果的優良渠道。

(一) 方志敏精神與理論教學的契合

方志敏精神作為贛東北高校思政課立德樹人的重要資源,具有歷史、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豐富內涵與時代價值,可以深度融入、有效契合各門思政課的教學。

1.將方志敏精神融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教學。主要體現在指導學生理解領悟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相關理論方面。例如,分析方志敏同志在贛東北(閩浙贛)根據地開展黨的建設、政權建設、經濟建設、軍事建設、文化建設等事業上所采用的“前所未有特創的新方法”[4]3,能夠幫助學生深刻解讀方志敏精神中蘊含的“創造”一詞的含義,從而真正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理論聯系實際”及“一切從實際出發”等原理,做到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想問題辦事情,最終感受到馬克思主義理論與贛東北革命實際相結合所煥發出的強大生命力,達到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之目的。

2.將方志敏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主要體現在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愛國主義情懷及法治思維等的培養上。堅定的理想信念是方志敏精神的本質內核[5]1。方志敏具有共產黨人崇高而完全的理想信念,他不怕犧牲,堅貞不屈,就是為了實現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堅守崇高的政治信仰。傾情的愛國態度是方志敏精神的基本立場[5]1。方志敏對自己的祖國滿懷真情,他在《可愛的中國》一文中將中國比喻為“一個天資玉質的美人”,有著“令人愛慕之美”[6]133,并將中國視為親愛的母親,文中他大聲疾呼“救救母親呀!”深沉的愛國之情感人肺腑,能夠使大學生對方志敏精神中“愛國”一詞的真正內涵產生強烈認同,從而進一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愛國”的要求。從1928年5月起,贛東北蘇區就頒布了《土地分配法》《平債法》等[2]15,這種重視法治建設的一系列立法實踐,是在校大學生學習領悟法治思維的優秀素材。

3.將方志敏精神融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教學。方志敏精神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理論成果,與井岡山精神一脈相承,其形成與發展包含了創建革命根據地的艱辛拼搏與寶貴歷史經驗。這種對正確道路的選擇與堅持,生動地、歷史地再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涵與精髓,能夠使大學生從不同的理論視角來理解究竟何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從而更加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將方志敏精神融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教學。主要體現在通過贛東北蘇區(閩浙贛蘇區)的斗爭史與建設史教育,培養在校大學生的歷史使命感、責任感與鄉土情感。贛東北蘇區(閩浙贛蘇區)創建并建設的年代是土地革命戰爭年代,是中國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人民頭上被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這“三座大山”所壓迫的悲慘年代。方志敏同志是最早開始實踐“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革命道路的中共領導人之一,以他為杰出代表的一批中國共產黨人,懷著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扛起了“在中國徹底推翻黑暗的舊制度”及“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大旗。贛東北蘇區(閩浙贛蘇區)的斗爭史與建設史,已深深地熔鑄于中國革命史、黨史、軍史和贛東北地方發展史之中。追尋這段歷史,能夠使大學生進一步理解當年中國共產黨的革命道路理論,從而牢記在新時代自己肩上的重任與使命。

5.將方志敏精神融入《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主要體現在對方志敏精神豐富理論內涵與時代價值的充分挖掘,以及對方志敏精神的弘揚與紅色基因的傳承上。贛東北各高??稍诒菊n程中以專題或講座形式講授方志敏精神,但授課定位與角度須與上述四門思政課有所不同,應進一步強化方志敏精神與時代特征的融合。

(二) 體驗式教學模式的運用

體驗式教學模式強調,教學過程中學生應有主體性,教師圍繞著預定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在現場教學情境中積極參與、感悟并思考,使學生對教學內容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作為一種動態學習過程,體驗式教學注重通過現實場景展現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

例如,可以通過誦讀原著的方式來感悟經典。在校大學生對方志敏精神基本內涵的理解和領悟、對紅色文化的認同和對共產主義的信仰,離不開對方志敏經典原著的誦讀和感悟。比如,在學習《清貧》《可愛的中國》等文獻時,教師可要求學生首先誦讀原文,并想象自己置身于方志敏當年所處的環境中,跨越時空與其對話,深入思考這些問題:方志敏為什么要在國民黨監獄中撰寫這些文章? 這些不朽的作品反映了方志敏同志的何種精神與品質? 等等,從而加深學生對方志敏精神產生的時代條件與理論基礎的理解。

又如,可以通過“紅色走讀”等實地走訪的方式來滋養情懷。置身于相關歷史事件發生的現實環境所帶來的震撼和引起的真情實感,能夠深刻影響大學生的認知建構,促使其行為發生積極的改變。帶領學生走進弋陽縣方志敏紀念館,了解方志敏同志參加江西地方黨團組織創建、領導江西農民運動鬧革命、創建閩浙贛根據地和紅十軍團以及獄中斗爭的事跡;帶領學生參觀橫峰縣葛源鎮閩浙(皖)贛革命根據地舊址群,瀏覽斑駁土墻上清晰可見的紅軍標語,踏足當年紅軍戰士一次次集結出征的紅軍操場,感受閩浙贛省委機關舊址簡陋的辦公和生活條件等;帶領學生來到玉山縣懷玉山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紀念館,使其親身感受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不可磨滅的英雄業績,以及方志敏以身殉志的浩然正氣,都會使大學生們經歷心靈的震撼與靈魂的洗禮。通過豐富的圖片、實物、舊址故居等一系列生動鮮活的教材,可以引發大學生對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進行積極的思考,從而深刻認識到自己在新時代所肩負的歷史使命。

(三) 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應用

近年來,隨著新的移動通信技術與智能手機的普及,特別是新社交媒體的快速發展,在校大學生群體逐步傾向于使用手機中的即時通訊應用程序,從而實現高時效、高精準、多樣化的信息交流[7]32。如何有效實現高校思政課教學(特別是課堂教學)與現代教育技術的深度融合,實現在校大學生思政課學習效果的最優化,是值得我們高校思政課教師探討的重要問題。

信息化教學是以現代教育教學思想和理論為指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教學資源,優化教學過程,以培養和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為目標的一種新的教育方式。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盵8]可以說,信息化教學手段的出現是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與發展的大好時機,為推進思政課傳統政治優勢與現代信息技術的結合提供了良好的平臺。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能夠使大學生利用手機隨時隨地展開學習,從而增加高校思政課的科技感,提高其對大學生的吸引力,進而提升思政理論課的教學效率。

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將方志敏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重點在于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通過大學生喜聞樂見的信息化、數字化方式,促使他們主動探求方志敏精神的內涵、實質及其在新時代的意義,從而達到傳承紅色基因以及立德樹人的思政課教學目的。

四、結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進入新時代。在這個新時代,方志敏精神依然是高校立德樹人的寶貴精神財富。將方志敏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不僅是新時代賦予贛東北高校思政課程傳承紅色基因的歷史使命,更是贛東北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與發展的良好機遇。因此,贛東北高校應結合實情,積極探索將方志敏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的各種可行路徑,努力培養廣大在校大學生愛黨、愛國、愛家鄉的深厚情感,使其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長為合格的革命老區建設者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

猜你喜歡
方志敏立德東北
談初中化學教育的立德樹人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第二屆方志敏文學獎征稿啟事
每到冬天,東北就變成了“凍”北
圍繞六個“下功夫”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踐探索
大東北的春節
致方志敏——寫在方志敏誕辰120周年
立德樹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碩人才培養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