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我一雙慧眼
——如何深化理性思考

2021-02-11 09:02江雪松
新世紀智能(語文備考) 2021年12期
關鍵詞:方陣閱讀者黑天鵝

江雪松

理性思考,是思維方式、思考路徑,是一種基于充分的理性和客觀的事實上進行的獨立思考與理論評估的能力,是論述走向深刻的重要特征,它包含解釋、分析、評估、質疑、比較、辨別、推理、判斷、反思等過程,它常集中表現為:對某類現象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形成縱向開掘,橫向勾連,切入土壤與歷史;對某種看法不再輕下結論,從實際出發,以事實為依據,深入分析,辨明方向,照亮一方混沌的天地;對某些命題不再依賴感性思維,而是進行細分、剖解、比較、推斷、核驗,力圖以不同的方式和路徑,消除爭議,謀求共識,擺脫迷?!?/p>

如果具備一點理性思考,寫作會呈現一種思維的縱深感與思考的嚴密性,從而產生強大而不容置疑的說服力。理性思考的培育與養成非一朝一夕,更非一時一地,但在生活實際與語文學習中,尋找和利用一些方法與途徑,還是可以不斷深化和提升的。

一、尋找“黑天鵝”——設難質疑

有一個經典命題,說一切天鵝都是白的。此時你即使列舉千萬個事例也不能證明這個命題的正確性,但是只要你舉出一只黑天鵝這樣的反例,則原先說一切天鵝都是白的這一命題馬上被推翻。說一切天鵝并不都是白的,便絕對正確。

中學生議論文寫作基本流行的是老套的三要素結構,論點統率下的若干論據及零星的對論據的所謂解說,很多文章成為證明既有觀點的“百度搜索引擎”,或者說“主題材料超市”,這種議論文實際上是比較幼稚的,論證力度非常有限,因為均為自話自說、自證其論,此時只要找出一兩只“黑天鵝”,便立馬顯現了那些與論點相符的事例的片面性,原有論證不攻自破。

具有理性思考,就是在立意與論述中善于尋找“黑天鵝”,也就是不滿足于引用同類同質的事例論證,以期讓自己的觀點看似完美無缺,而是努力尋找對立的、相反的,甚至是矛盾的事例進行分析,這種不斷設難、自我質疑的結果是,讓相異的事例有了相成的可能,讓對立的事例有了統一的可能,讓矛盾的事例有了辯證的可能,于是思考有了高度,不片面,體現了全面性、思維有了深度、不膚淺,體現了縱向性、思路有了層次,不平坦,體現了張弛性。

有同學在《閱讀的輕與重》中強調“重閱讀”:“重閱讀,通過閱讀者的反復琢磨推敲,而能將文化傳播到閱讀者身上。此時,一本書的真正價值才得以體現,即閱讀者與作者達到雙方的情感匯合?!贝藭r如果一味圍繞“重閱讀”列舉事實,論述顯然平面化,停留在較低的層次,作者馬上寫道:“當微博的140 字、網絡上的快餐閱讀盛行之時重閱讀似乎成了一個艱巨的命題?!币肓朔蠢?,拿快餐類等“輕閱讀”這些“黑天鵝”來駁斥,于是正反事例統一置于思考中,立意突破絕對化,思維有了持續推進的可能,論述便有了一定的深度。試看作者接下去的分析:“我以為,我們不應該強求每個人每時每地都重閱讀,身處地鐵公交車時,不妨拿出手機,讓快速閱讀減輕內心的焦慮;書房獨處時,不妨放下電子產品,拿出一支筆、一本書,一字一句地認真咀嚼?!睂Ψ蠢脑u述,具有較強的思辨性,讓輕與重在同一個讀者身上得到了統一,重閱讀并非排斥輕閱讀,重閱讀與輕閱讀各有分工,自然兩者也會有合作。

二、剔除“李鬼”——辨析比較

概念的清晰是澄清思維混亂的前提,它是議論圍繞中心論點得以順利展開論證的保證。中學生寫作,因為認識水平的限制和思維質量的低劣,論證中時時出現核心概念的歧義不清、游移不定,使得論證旁逸漂移,出現轉向、跑偏。因此,為了思維的嚴密性和論證的嚴謹性,必須認識和剔除論述過程中概念上的“李鬼”。

相近概念的辨析是讓核心概念的內涵逐漸清晰的重要手段,比如,作文《梳理》:“梳理與整理可不一樣?,F在,你面前是一頭亂糟糟的黑發,‘整理’只需將手撫一撫,捋一捋,扒一扒,把相似的歸類、蕪雜的去除。整理是平面的,而梳理則要縱向分層,所以梳理乃進階層次。當你放棄雙手,拿起梳子的時候,一切都不一樣了,頭發的條理即將明晰?!薄罢怼边@一似是而非的相似相近概念造成的誘惑與干擾,在這種形象化的辨析與比較中蕩然無存,而主概念“梳理”的內涵逐漸浮出,在文中的表達得到了清晰準確的定位。

有時還可以通過引入對立概念,或者創設適當情境,使核心概念的外延在比較中變得可觸可摸。比如,概念“自由”的對立面,在曼德拉眼前意味著“專制”制度,在史鐵生腦海中意味著“必然”王國,在朱自清生活里意味著“責任”意識……再比如,概念“責任”,在“自己的事自己負責”與“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中,這兩個不同性質的“責任”非常清晰,然而在我們同學的作文中兩者卻??梢缘韧?,這樣理解下的寫作,在不經意間已經改變了論證的方向,偏離了題意,最終使文章失去了說服力。

作文《在和風與沙血中獨行》對“悅讀”是這樣解釋的:“悅讀即以讀書為幸,熱愛文學的主動閱讀?!彪S之作者有這樣的分析與比較:“我所說的‘悅讀’是有前提的,是‘熱愛’而非‘被愛’,前者是主動行為,是閱讀者思想情感激發而來的閱讀;后者是被動狀態,是閱讀材料內容或閱讀呈現形式的浮泛而言,比如,文本的新鮮亮麗,音像的多彩絢麗。由他人主宰的閱讀,讓人不禁想到余秀華那句可能讓人發笑的詩句:‘生活如狗?!分鹬壕恋闹敢?,豈不是‘閱讀如狗’,掀起電子設備崇拜?!边@里對“熱愛”與“被愛”一組對立概念的辨析,使讀者對“悅讀”內涵與外延有了清晰的把握,此時論述的深刻性與辯證性便順理成章自然呈現,我們發現“悅讀”并不排斥“苦”與“痛”:“閱讀本身不就是為了走進先賢的話語世界,體察他們的思想情感,從而完善自我的過程嗎?詩人——我堅定地稱她為詩人——余秀華給她的一篇詩作起名《我以疼痛取悅這個世界》,那么在真正的閱讀之中,可以讀出她的孤獨與痛苦,讀出她的殘疾一生,從而獨自領悟要珍視自己的生活,并與她共情,對苦難之中的人懷有尊敬與理解?!?/p>

具有理性思考的文章,始終不忘比較、辨別、篩選、推斷,因此,我們必須牢牢記住,核心概念在論證推進中,應時時瞻前顧后,始終保持其內涵清晰同一,也應時時左顧右盼,保持其外延確定不變。

三、構建方陣——分類梳理

古代軍隊作戰時,常在野外開闊地上把軍隊分類排列,然后集中形成作戰方陣,以便最大限度增強自己的力量,發揮軍隊的整體作用,從而奪取戰爭的勝利。分類梳理則是議論文中的方陣,它以系統性與條理性同樣達到戰爭中方陣的功能和價值。

所謂分類梳理是指按照種類、等級或性質分別歸類整理,它在論述分析中的好處是,首先能把紛繁復雜、茫無頭緒的事物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現實之復雜、問題之紛紜又遠超任何時代,因此這一方式的運用乃至常用成為必然;其次分類梳理后的表達又自然形成了相對整齊劃一、嚴密緊湊的方陣式表述,具備了論述的氣勢。

許多名家在表達自己的思想認識時也常采用這種方法,比如,呂思勉《中國大歷史》在論述中國歷史的特征及史書記載的方式方法時,觸目皆是,有些章節甚至每頁都有若干“方陣”。

作文《跳出井底的蛙》針對“眼高手低”這一頑疾發話,是這樣論述的:“眼界高了,看見比自己境界低的事物不屑一顧,盡顯優越與驕傲;眼界高了,遇見比自己境界高的事物又望洋興嘆,眼與手皆不足備;那眼界高了,遇上與自己境界相當的呢?可惜,大多數人空有眼界而無能力,信心勃勃地著手,幻想著一蹴而就,以為所有事都可以‘憑君任取封侯事’,卻只落得慘敗而歸,片甲不留?,F實與幻想的落差讓這些人一蹶不振,從此淘汰出局?!边@段文字把“眼高手低”分為三種類型,較為清晰準確地讓人們明白世上“眼高手低”者往往源于自身能力未能與眼界的同步提升,從而導致被時代淘汰的惡果;同時這段論述因為分類梳理而自然形成了一個排比式語段,讓人產生作者已經把各種類型窮盡說透的感覺,有一種論述上的氣勢,從而最終達到說服對方的目的。

還舉《梳理》一文,其有分類梳理的一個佳例:“在我看來,梳理分為兩類:‘對外梳理’和‘對內梳理’。其區別在于給別人扎頭發和給自己扎頭發??偟膩碚f,‘對外梳理’比‘對內梳理’要容易。正如無數玄幻小說講的,功夫上乘即可洞察天下,臻入化境才可內視自身?!背橄罄硇缘摹笆崂怼痹诜诸愂崂碇杏辛诵∈[拌豆腐般的清晰準確;同時因為作者以扎頭發作比,混沌不清的“梳理”又有了質感,變得可感可觸;接著是用文學作品中的功夫之高類比,“梳理”的類別又有了形象化的直觀呈現。短短的一小段文字,在表述上具備了連類作比的系統化的方陣式氣勢,更有了條分縷析的縱深性的遞進式思維,不由讓人擊節贊嘆。

這幾年的高考作文題非常耐人尋味。2021年上海卷“有人說,經過時間的沉淀,事物的價值才能被人們認識;也有人認為不盡如此”。2021年浙江卷“有人把得與失看成終點,有人把得與失看成起點,有人把得與失看成過程”。兩題都在理性思考上切入。中學生的議論文寫作具有認知自我、塑造自我的重要意義,而理性思考的養成不僅是人格成長的重要標志,也是思維發展成熟的重要途徑,它需要長期培育,更需要方式方法引領。它的功能與價值正如一首歌中所唱的“借我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把這紛擾/看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猜你喜歡
方陣閱讀者黑天鵝
方陣訓練的滋味真不好受
閱讀者的春天
黑天鵝
除了“黑天鵝”“灰犀?!眲e忽視了“大白象”
為什么有些人能成為終身閱讀者
最強大腦:棋子方陣
閱讀者
鏡頭中的閱讀者
“灰犀?!薄昂谔禊Z”
小區里的黑天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