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三減,重在廚房四機構聯合發布《“科學三減,重在廚房”聯合提示》

2021-02-12 08:39
抗癌之窗 2021年3期
關鍵詞:用油攝入量菜品

5月20日,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中華預防醫學會慢性病預防與控制分會和中華預防醫學會食品衛生分會四家專業機構聯合發布了《“科學三減,重在廚房”聯合提示》,以配合《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中“三減三健”的倡導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1》的發布,傳播“科學三減”的理念,幫助公眾養成良好的膳食習慣。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所長丁鋼強表示,《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倡導成人每日食鹽攝入量不高于5g,成人每日食用油攝入量不高于25~30g,成人每日添加糖攝入量不高于25g。但根據最新發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顯示,我國居民鹽、油攝入超標,人均每日烹調用鹽9.3克、家庭人均每日烹調用油達43.2克,超過一半的居民高于30克每天的推薦值上限,居民在外就餐比例不斷上升。高鹽、高油、高糖攝入的飲食是引起肥胖、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他代謝性疾病和腫瘤的危險因素之一。為此,近年來國家大力推動營養健康科普宣教活動常態化,鼓勵全社會共同踐行“三減三健”,以減少鹽、油、糖的攝入。

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鐘凱表示,研究發現,中國居民每日攝入的鹽和油,一多半來源于廚房,每日攝入糖的重要來源之一也是廚房。加之居民在外就餐頻次不斷上升,因此控制家庭、食堂、餐廳的廚房中鹽、油、糖的使用至關重要。近年來,人們提到“三減”,主要將目光放在了預包裝食品和飲料上,卻忽視了與一日三餐密不可分的廚房和餐廳。因此,《“科學三減,重在廚房”聯合提示》的發布,重點聚焦在家庭廚房和在外就餐該如何“科學三減”,為公眾提供指導。

廚房減鹽提示:少鹽控鹽

鹽中的鈉是調節人體生理機能不可或缺的元素,對維持體內正常的生理、生化活動和功能起著重要作用,攝取太少或缺乏會出現疲勞、虛弱、倦怠的現象,但長期攝入太多則會增加高血壓、胃癌等疾病風險。

減少5%~10%的烹調用鹽通常不會對菜品口味產生明顯影響,且有助于人群逐步適應并養成清淡少鹽的飲食習慣。

使用限量鹽勺、低鈉鹽、減鹽醬油等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幫助人群控制鹽的攝入;但建議腎臟疾病患者征詢醫生意見,不宜盲目選擇低鈉鹽。

巧妙選擇天然食材和調料增味、提鮮,在增加食物多樣性的同時有助于減少鹽的使用。例如,用蔥、姜、蒜、辣椒、花椒等增味,用檸檬和醋等酸味物質提升咸味感覺;雞精、味精、醬油、蠔油、醬料等調料含有較高的鈉,用它們提鮮時應適量、合理搭配。

控制食鹽攝入量,要同時注意減少“隱形鹽”攝入,例如,面條、面包、餅干等食品。

廚房減油提示:定量用油

有刻度的控油壺能幫助人們了解日常烹飪用油的量,建議居民根據在家吃飯的人數和頻次來合理規劃用油量。

飽和脂肪攝入過多不利于健康,建議選擇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色拉油等植物油烹飪,避免使用動物油。

油脂雖是風味與口感的載體,但建議大家少吃重油菜品,以少油或不加油的菜品為主。

控制烹調油攝入量,建議多用蒸、煮、白灼和涼拌等烹飪方式,少用煎炸的方法。

菜湯或湯類菜肴風味濃郁,但需要注意其中可能有較多的浮油。

廚房減糖提示:控制用糖

很多傳統菜品含有大量糖,如糖醋排骨、紅燒肉、拔絲地瓜、鍋包肉等,不宜頻繁食用。

在家烹飪應有意識控制用糖,如炒菜、煮粥或豆漿時應少加或不加糖。

巧用水果為菜品帶來香甜的口味,如可以在烹飪菜品時加入帶甜味的水果,從而減少菜品中糖的使用。

注意廚房中的“隱形糖”,如番茄醬、沙拉醬、甜面醬、果醬等含糖醬料。

對于有減糖需求的人,可在烹飪時酌情使用木糖醇、赤蘚糖醇等甜味劑代替糖。

在外就餐提示:智慧選擇

根據一起就餐的人數合理點菜,促進健康、減少浪費。

注意葷素搭配,以清淡口味菜品為主,重口味菜品為輔。

選擇開水、茶水作為飲料,如喝飲料,建議選擇小包裝或低糖及無糖飲料,可用新鮮水果代替餐后甜品。

訂購外賣時,可要求商家少放鹽、油、糖。

猜你喜歡
用油攝入量菜品
無灰液壓油在航空鍛造企業的開發
團膳菜品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完善策略
迷惑菜品又來了
船用油市場進入行業調整期 調油利潤較去年呈下降趨勢
農機用油存在的問題及應采取的措施
如何加強菜品加工過程中的衛生管理
中國人鹽攝入量依然超標
營養與健康
汽車用油壓開關防水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