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市水墨的傳承與發展

2021-02-21 08:30四川文化傳媒職業學院
中國畫畫刊 2021年3期
關鍵詞:水墨都市筆墨

文/張 潘(四川文化傳媒職業學院)

都市水墨的創作在近些年來熱度不減,隨著社會時代對視覺圖像和語境表現方式的改變,以傳統山水畫的“山水”載體及其語言價值歸屬已經無法承載當代都市人群審美生活的價值訴求與生命存在,其已不太適合與當代都市生活的人們日常生活形成引導性的價值關聯,因此傳統山水畫的發展與轉型成為了當代年輕畫家們不得不思考的一個問題。受到這一思想觀念的影響,以記錄和表現當代社會的都市化進程新風貌與時代性的美學思想,都市題材的出現為山水畫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這也更好地適應了當代年輕人在新的時代發展過程中對當代山水畫新的審美訴求。

慶回歸之南京路 195cm×180cm 2017年 張潘

古鎮寫生之一 68cm×45cm 2021年 張潘

古鎮寫生之二 68cm×45cm 2021年 張潘

2011年在北京進修時剛接觸都市題材的時候便得到了老師的肯定,經過工筆、線描、水墨這樣一路的探索后終于形成了明確的意識與致力的方向,以當代年輕人現實生活的都市生活及環境為主要題材,基于我們認知的中國傳統筆墨表現手段,從傳統筆墨與形式切入當代筆墨的表現,探索中國畫表現形式的現代轉型問題,把我們現代人生活的城市、環境、人物等題材和現代視覺展示效果融為一體,在作品題材、圖像形式、材料運用、表現手法上給予當代中國畫最大的可能。當然中國畫筆墨與材料的最大可能性是一個很大的課題,我們需要從多方位多角度去給予審視和運用,并將都市水墨作為中國傳統水墨的繼承和延伸進行發展。

古鎮寫生之三 68cm×45cm 2021年 張潘

古鎮寫生之四 68cm×45cm 2021年 張潘

一晃接觸都市水墨也有十來個年頭,在都市水墨的探索中,我大概分成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以工筆的形式進行細致的觀察探索,從2010年開始,在北京時畫的《夢夏日記系列》用了工筆淡彩的形式進行表達,主要表現的是庭院類的小景致,這大概就是南方人喜歡的精致吧,現代社會都市化進程發展使原有的傳統山水畫中的田園風情正在被新興的都市繁華所取代,傳統山水畫所表達的審美理想也在社會的發展中發生了重要的轉換。這也為我從工筆轉向水墨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價值。2013年到2014年,如何使傳統山水畫中的美學思想在當代社會的都市語境下得到更好的繼承與發展,這就為當代的山水畫畫家提出了新的挑戰。于是便有了水墨作品的嘗試系列《華燈初上系列》,內容大都以祖國的一線大城市為主,華燈初上以夜景表現城市傍晚燈火輝煌的壯觀景象,畫面主體形象以高樓大廈的建筑為主,基本也就有些打破中國傳統山水畫的美學觀的意味,傳統山水是一種詩性美學觀,也是人們對宇宙、自然在融合人生感悟情境下的一種特有的理解表達方式,現代都市水墨就像我們80年代大興的“潤澤流暢而不輕浮油滑”讓我的水墨都市作品更重水性、重洇染、重淡墨,因而畫面極為潤澤,同時也重用筆、重漬染、重沉著,來鑄就潤澤的水墨之境。當然這也不是完全為了畫面語言,更是為了精神表達的追求。通過視覺藝術形式呈現出的一種內在精神表達與審美理想相結合的視覺圖式,最終使精神追求和審美性的社會觀得以清晰的承載與表達成為可能,我的城市憂思不是理性的而是直覺的,不是詩意的而是哲學的。在當代繪畫的語言與當代性審美的理念過程中,我們以親身視角去建構藝術的領悟能力及審美經驗,并在一個全新的基礎上不斷追求自己的審美理想。2015年到2017年中我便以《周末系列》為主,基本上第二階段線描水墨的形式,在都市化進程及審美文化不斷挺進發展時,在藝術創作及審美的過程中,用更加時代化的語言與審美來傳達自己的審美追求,從而將時代環境、觀者及創作者融為一個審美的過程體,使作品從內容到形式都更具時代感與感染力,這是當代文化生態的一個方面,也是這一階段我所追求的理念。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了第三階段的一個嘗試,便有了一定的效果?!稇c回歸之南京路》《筑》為代表的嘗試開始了沒骨水墨的方式進行,以南京路上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的喜慶節日為素材,完成主題性的創作對于非人物畫的畫家來講很難表現,所以在明確主題之前,我也下了很多的功夫,首先盡量的展現自己擅長的水墨,又要和前面的有所不同,于是便轉向研究沒骨都市水墨的創作,把傳統文化精神與當代水墨精神相整合,使新水墨作品在追求文化內涵及品味的基礎上,呈現出了精神化的視角張力與和諧。中國文化精神在萬千變化中所顯示出的至大、至正、至清的風韻,在我追求的繪畫語言中不斷地轉化為對水墨習性的一種訴求來盡量完善她。這一系列作品整個畫面基本以淡墨色筆痕進行調節,用筆也比較果斷和細致,基本也是一氣呵成,整個畫面以灰色調為主,在局部渲染和細節的調整上下了很大的力氣,通過對街道建筑的探索,隨著對線條質量、表現力與水墨的整合,而這種整合又不是以象征意義的圖式來呈現,而是用一種黑白灰的視覺張力,柔和地引起人們思想深處的弦音,雖然低沉,但沉厚。我們只能用自己的審美趣味與經驗去喚起另一種理解與感悟,而這恰恰需要的是一種純凈的心性。薄淡的筆墨之韻沉積著厚實的力量,使人們在生活的遠處望見自己幾乎迷失的心性。然而她就在我們生活的城市角落。

都市鏡像 180cm×180cm 2020年 張潘

共享時代Ⅰ 193cm×180cm 2018年 張潘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坐地鐵的時候,在地鐵出站口看到了一堆共享單車,也是都市生活中與現代人密切相關的表現事物,于是便開始了《共享單車系列》的創作,在多番思考下把上一個階段實踐的沒骨水墨運用到這個系列的創作中。通過擅長的水墨表現形式與手工裱板相結合,兩個步驟進行創作的探索,共享系列作品從形式上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從大作品到小品,從小品到長卷和條屏,一系列的探索,讓自己有個深刻的體會。這樣的三個階段下來,筆墨語言從模糊到清晰,從生疏到生活化,慢慢的也找到了一條屬于自己發展的路和筆墨形式,可能接下來會有更多的想法和表現性體裁的出現。我喜歡探索,喜歡嘗試,現階段當然都是水墨的表現手法和多樣的材料相集合。江蘇省美術館徐惠泉館長給予畫作《周末問候》的評價一樣,“繁華的商業街,琳瑯滿目的店招,行人熙攘、車流穿梭,這樣的都市圖景卻是以黑白灰色調的水墨畫來呈現可謂別出機杼”。徐惠泉認為,作者放棄了更豐富的現代繪畫語言,大膽采用傳統水墨畫的技法來表現當代都市,形成了一種特別的審美效果,對類似風格作品的開拓創新頗有啟示意義。如果能在都市水墨語言的截取和風格的啟示上,有一定的作用的話,我將不遺余力的實現更多的探索。

在都市水墨表現與探索中,表現的是文化精神的高度與銳度。筆墨是有生命的,不僅是因為我們賦予筆墨以認知,更多的是因為我們會把思想傾注于筆墨之中。當我們進入都市水墨的語境中時,面對熟悉而又陌生的語言圖式呈現與敏感時,又怎能不承認這是一個我們再熟悉不過的生活環境呢?在極度敏感的淡墨與體悟中,精神層面的言論就顯得獨立、自由而又純粹,這時的繪畫讓我們看不到設計,有的是那既熟悉又陌生的環境和情景。都市水墨雖然沒有華麗的色彩與感官上的狂歡,但沉思的種子會在一場場春雨后的陽光里發芽,即使不茁壯,也倍感生長的珍貴。

大風景 195cm×180cm 2019年 張潘

傳統山水畫從精神層面上提出了山水畫“以形媚道”,從材料與技法層面上形成了山水畫“水墨暈章”的審美理想,為中國山水畫的發展奠定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道家哲學思想的美學追求。而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如何以傳統筆墨的形式展現新時代的變遷,承載當代人的審美訴求和價值歸屬,成為不少畫家不斷追求探索的目標。由于社會發展與生活表現的載體發生了改變,對新的社會面貌的表達成為時代主題,現在的畫家不僅要尊重傳統美學觀念,更需要探索表達時代發展所要展現的新的美學理想,展現社會新發展面貌與新美學追求的變革,積極融入當代繼承與創新的美學觀念,表現新的時代發展主題,積極介入當代人的生活需求,從而形成與當代社會相結合反映當下人精神面貌與審美訴求的都市水墨題材作品。這是社會結構與生存環境的變化帶來的當代特有的社會面貌與新的美學方向,是有別于傳統山水畫的一種全新繪畫形式。

抓住機遇迎接挑戰,以兼容并包的思想觀念,強烈的時代感,以不同于傳統和西方繪畫的獨特形式,豐富多變的繪畫語言和積極探索的精神;以水墨特有的表現形式來表達當今都市的變化與發展以及美學的思想追求,發揮傳統筆墨的獨特優勢,表現當代都市文明的生存狀態,讓都市水墨發揮出更大的藝術魅力,為中國畫更好地表現時代發展的變化,以及傳統山水畫的發展史增添一個新領域?!?/p>

都市疊影 195cm×180cm 2020年 張潘

香江夜色 200cm×200cm 2017年 張潘

猜你喜歡
水墨都市筆墨
潛行水下 暢游都市
筆墨童年
水墨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潑盡水墨是生平
都市通勤
當代水墨邀請展
水墨青花
為練筆墨才寫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