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戀、厭學、追星…… 心理專家:青春期問題≠問題孩子

2021-02-21 05:42邱昌建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主任醫師
自我保健 2021年12期
關鍵詞:追星心理家長

文·邱昌建(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主任醫師)

鄭耀宗(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心理治療師)

今年10月10日,是第30個世界精神衛生日,這次的主題是“青春之心靈,青春之少年”,呼吁大家關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

雖然大家都知道,孩子到了青春期會有很多變化,但這些變化依然讓眾多父母措手不及。

之前還天天吼“男生討厭!”“不跟女生玩!”的孩子,怎么就悄悄地早戀了?之前還追奧特曼、超級飛俠、艾莎公主,怎么就瘋狂地追起了“歐巴”“歐尼”“男團”“女團”?最讓家長們無法接受的是,孩子突然嚴肅地說“我認真思考過了,真的不想上學了”。這些孩子到底怎么了?

青春期問題一:早戀

一位女生從小到大一直成績好、聽話、乖巧,是“別人家的孩子”,但高中以后,整個人發生了變化——與同學發生沖突、多次考試成績不理想、被老師批評,父母認為這一切都是因為她“早戀”。

父母施壓、老師當眾提醒、同學們議論,讓這位女生更加難以接受,失眠、精神恍惚、逃課、拒絕去學校、被父母責罵……這樣的惡性循環讓她不堪重負,進展成拒絕出門、拒絕溝通、拒絕進食、時哭時笑、緊張發抖等神志不清的狀態。這時父母才意識到,女兒可能真的病了,帶到醫院就診后確診為精神障礙。

在早戀這個問題上,大部分家長的反應都有些過激了,事實上,我們和孩子都應該承認:愛情是美好的,它不是一種不好的東西,不該偷偷摸摸。作為家長應對的原則是要管,但要講究方式方法的“管”。

家長應該這樣做

第一,如果確定孩子真的早戀了,家長不要立馬否定孩子的感情或是武斷地制止,而是要尊重他們。孩子進入青春期,開始注意異性,這是人正常的生理、心理發展規律。

家長們青春期的時候,突然看到喜歡的男孩從面前經過,看到喜歡的女孩站在七里香花架下,心跳都要慢半拍,怎么同樣的場景切換到自己孩子身上就不可以接受了呢?

第二,試著跟孩子談心,肯定愛情的美好,引導孩子說出心里話,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一旦家長走進孩子的內心,了解了他們的真實想法,就有機會讓孩子們學會理性思考,在不否認戀愛的正當性與合理性的同時,給孩子分析早戀帶來的弊端。必要時,家長也可以搜集一些青春期早戀的案例,讓孩子對這件事有盡量全面的認知。

第三,分析孩子早戀的原因,是喜歡的同學很優秀,還是說只是同學之間早戀成風的攀比和好奇,或者是因為家庭(如單親家庭、父母關系不好)等原因,根據不同的原因尋找切入點。

第四,對于雙方已經產生互動的早戀,家長可以在征得孩子的同意后,找到早戀的同學談一談,采用同樣的方式,引導對方發現早戀的問題,并告訴孩子們要學會對彼此負責,不做傷害對方的事情,甚至可以鼓勵孩子們共同好好學習、共同上進。

青春期問題二:厭學

厭學,很多家長認為是一個問題,但從心理醫生的角度來看,這更是個“信號”。對于有情緒問題的孩子,不去學??赡苁撬?她的一種自我保護,家長應該及時抓住這種信號,思考孩子為什么厭學。

青春期孩子厭學,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1 內在動力缺失,把學習當成苦差事,受長期負面情緒的影響,產生厭學的心理;2 學習目標過高,因完不成而產生厭學情緒;3 對學習的內容不感興趣; 4 家長給的壓力,導致孩子對學習產生恐懼;5 學校、老師教學方式的單一,可能導致孩子厭學;6 老師不當的懲罰,特別是當眾懲罰,傷及了孩子的自尊心,引發孩子的逆反心理;7 成績好的孩子往往很要強,自尊心強,有時因為一次成績的下滑或者考試的失誤,心理承受不了導致不愿意學習,如果在這時家長不是安慰孩子,而是橫加指責,就會加重孩子的厭學情緒。

家長應該這樣做

第一,肯定孩子的苦惱。跟孩子充分溝通,讓孩子的情緒得到釋放,之后引導孩子正確認識學校和老師的問題。

第二,加強孩子對自我身份的認同。在步入青春期后,孩子不再是純粹的“小朋友”,他們也意識到自己在長大,并在學習、生活中去思考“我是誰”,在意同學眼中自己是什么形象。但由于學業繁忙和身份定位的迷茫,加上接觸到諸多與之身心發育不匹配的網絡信息,青春期的孩子們會因為無法完成自我身份的認同而焦慮不安,進而用厭學的方式回避。所以,家長要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優點,真誠地給予鼓勵和贊許,對孩子不足之處表示理解和支持,幫助孩子完善自我身份的認知,提高自我認同感。

第三,學會給孩子減壓。初高中階段,學業的強度的確是很大,家長應提早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使他們能自主地區分輕重緩急,主次分明地安排自己的學習任務。家長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在有限的休息時間,幫助孩子減壓。

第四,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家長要肯定孩子的學習能力,讓孩子感到自己可以戰勝學習上的一切困難。同時引導孩子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善于思考,而非被動接受知識,以此提升學習的效率。孩子在學習中有了成就感,就會有學下去的興趣。

青春期問題三:追星

青春期的孩子們瘋狂追星,也是家長們頭痛的問題——“墻壁上、手機上全是明星的海報、照片,看到都頭痛!”“每天還要打卡,發什么超話,關鍵是耽誤學習!”“孩子有一天還說要去機場接機,我出差回來她從來不說來接,慪人!”……

家長們要淡定,青少年時期追星是期待獲得自我認同、尋求歸屬感,甚至是緩解學業壓力的一種方式。當然,那種茶飯不思、學也不想上、六親不認的盲目過度“追星”肯定不行,這里我們就說說青少年最普遍的“追星”該怎么應對。

家長應該這樣做

第一,不要一味打壓。家長要尊重孩子,要明白孩子崇拜偶像的核心是價值認同,是心理成長的必經之路。當父母試圖打壓孩子的“狂熱”,孩子會對父母產生逆反和自我保護心理,而這種逆反和自我保護心理又會極度加強他的自我認知和自我定位,反而會加重他的“狂熱”。最好的做法是理解他們,以認同為基礎,以疏導為方式。比如家長可以制定明確的規范,并和孩子達成共識,正常、合理范圍內的可以允許孩子做,超出正常范圍外的則不可以做,并有理有據地告訴孩子不可以做的原因。

第二,適當引導和建議。家長也可以通過表達自己對追星的認可,來增進孩子的信任,引導孩子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內心活動,以此來了解孩子偶像崇拜的內心需求。在與孩子充分交流、形成共情之后,家長再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孩子不要把愛好當成生活的全部,讓孩子保持相應愛好之外,還要有自己的學習、娛樂、社交生活。同時針對孩子的心理需求提供相應建議。

第三,多元化培養。針對孩子的心理需求,家長可以鼓勵孩子選擇合適的偶像,拓寬崇拜范圍,避免單一迷戀,如選擇科學家、運動健將、企業家等作為自己的精神偶像,同時鼓勵孩子增加興趣愛好,樹立健全的人格。

第四,如果遇到孩子追的明星“人設”倒塌了,應該正確地給孩子分析此類事件,樹立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并在生活中加強親子關系,多溝通,這樣才能從根本上防止孩子誤入歧途。

猜你喜歡
追星心理家長
全球拍天宮 “追星”少年拍不停
心理“感冒”怎樣早早設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簡簡單單的追星時光
“追星”女孩鮑碩
心理小測試
心理感受
編輯部追星日常
家長請吃藥Ⅱ
犯錯誤找家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