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智慧應急

2021-02-21 11:55滕召旭麻陽苗族自治縣應急管理局
湖南安全與防災 2021年11期
關鍵詞:應急監測智慧

文 滕召旭 (麻陽苗族自治縣應急管理局)

智慧應急是在應急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基礎上,進一步應用5G、工業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以及云計算等先進技術,推動應急管理科學化、智能化和高效化。

一、國內智慧應急現狀

我國智慧應急工作還處于起步發展階段,近年來各類關于智慧應急發展指導意見和相關規定的文件都對應急管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并做出了明確的規定。我國自然災害、生產事故災害頻發也給政府在應急管理存在的問題上敲響了警鐘,政府各級部門開始關注智慧應急在防災減災、生產安全、社會公共安全等方面的作用。

自2008 年我國多次將應急產業發展納入政府工作報告,鼓勵引導應急產業的發展,不斷提升我國應急產業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2020 年,全國應急管理工作會議上正式提出智慧應急發展目標。近年來,我國應急產業產品研發與技術創新等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步與發展。特別是人工智能在災害救援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如:災害預警監測、應急通信技術、道路救援、高層防火系統、救援裝備等??v觀我國智慧應急的發展現狀不難發現,應急產業的發展雖然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但在應急管理體系完善、應急管理平臺建設、應急管理資源的調配,智慧應急產品的開發等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加強智慧應急交流與合作,提升我國智慧應急產品開發,推進智慧應急快速發展勢在必行。

二、建設智慧應急的意義

智慧應急是引領“十四五”應急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旗幟,事關應急管理能力現代化、保障高質量發展、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全局,責任意義重大。

1. 智慧應急是助力安全生產形勢趨好的殺手锏。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圍繞高質量發展主題,必須把安全發展貫穿于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為應對新發展階段安全生產的各種挑戰,必然要求高質量的應急管理,瞄準人工智能等前沿學科的智慧應急必將成為保證安全生產的殺手锏。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系統,從當前的簡單在線監控,到利用人工智能、模式識別等技術集成的智慧監測預警一體化系統,能夠將潛在危險源進行發掘,達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把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確定為現代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把創新擺在應急管理和安全發展的核心地位,以先進科技驅動和支撐應急管理加快向數字化、智能化的轉型升級等等,智慧應急對于安全生產意義重大。

2. 智慧應急是破解當前應急管理“疑難雜癥”的特效藥。應急管理機構改革以來,相應機制體制改革取得顯著成效,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困難和問題,如基層編制少、任務多,部門間“統與分”“防與救”職責邊界不清、應急資源分散、工作合力不強的問題,多種致災因素耦合情況下風險智能研判、輔助決策能力不足的問題,極端條件下事故災害救援的保障問題,等等。這些“疑難雜癥”,絕不是僅靠人海戰術、拼搏奉獻就能夠解決的,只有靠科技創新,走智能化的路子,借助先進技術手段帶動工作機制轉型升級才有可能解決,智慧應急就是破解“疑難雜癥”的特效藥。

對于基層力量不足的問題,通過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可以把應急管理工作向社會各方面延伸,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以智能化應用替代人力勞動、以清晰高效的線上流程替代繁瑣的線下程序、以線上自助服務代替人工服務,以大數據智能研判替代人工經驗分析,把重復性、監測性的工作交給智慧應急系統,提高效率和準確率,將寶貴的人力資源解放出來,推動業務模式向網絡化、智能化轉變,這是破解人手不足難題的有效途徑。

對于部門間“統與分”“防與救”的職責不清、應急資源分散、工作合力不強的問題,可以通過信息化系統的互聯互通,與水利水文、氣象等部門打通數據壁壘、消除數據孤島,通過大數據技術處理各有關部門的各類關鍵數據,實現數據整合、信息整合,進而實現應急力量、應急資源的整合,最終實現高效精準感知風險、預警風險、化解風險、應對災害事故。

三、推進智慧應急的重點和難點

智慧應急有著明確清晰的建設內容和重點,包括智慧監測預警系統、智慧“互聯網+”系統、智慧應急指揮系統、智慧大數據應用、智慧宣教互助系統等,現結合自身工作崗位,談談智慧應急建設的重難點。

1. 應急管理信息化建設不平衡,是智慧應急建設的難點之一??h鄉處于應急管理第一線、最前沿,是突發事件先期處置者、現場執行者、第一反應者,與人民群眾最為貼切,而應急管理信息化建設不平衡問題在縣鄉最為突出,這也是智慧應急建設的難點之一。智慧應急是業務全面數字化和網絡化基礎上的提質升級,所以必須要實現信息化全覆蓋。目前,應急部大數據平臺、應急指揮信息網以及地方應急管理綜合應用平臺已完成建設,與橫向部門的業務系統進行了互聯互通,但是,依然沒有涵蓋應急管理所有業務,還有一些業務沒有信息化系統支撐。地方基層該現象更加明顯,各業務司局、地方應急管理部門應加快全面信息化建設步伐,推進信息化全覆蓋,確保智慧應急不拖后腿。

2. 構建智慧監測預警系統,是智慧應急開枝散葉的基本網絡。智慧應急的實施基礎就是監測預警系統的全覆蓋,所有基于監測進行的預警,離開覆蓋范圍來說,都是無本之木。要提升安全生產(礦山、?;?、煙花、建筑施工、工貿、道路運輸、尾礦庫等)、自然災害(洪澇災害、森林火險)、城鄉安全風險監測預警的覆蓋率和智能化水平。在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系統覆蓋的基礎上,推進基于視頻圖像分析技術的安全生產風險隱患自動識別應用,如基于人臉識別及行為特征識別技術,監測安全生產無煙區的吸煙行為,從而達到提前預警作用。自然災害風險監測預警系統重點在于各部門系統的整合,加強自然資源、水利、農村、林草、氣象部門的災害和監測預警信息共享,建立面向全災種的自然災害感知網絡,形成直觀的自然災害“一張網”,達到統一指揮、統一調度、統一響應的目的。

3. 大數據采集、挖掘、建模,是智慧應急得以“智慧”的支撐。一個人之所以能出口成章,是因為腦中存貨很多,一個系統想要更智慧,則要有大數據支撐,所以大數據是智慧應急的“大腦”,只有不斷豐富大腦內容,才能變得更智慧,這是智慧應急的重中之重。要做好大數據采集應該從國家層面加快建設大數據庫,建立相關部門之間的數據交換共享機制,整合相關行業領域和互聯網上的碎片化數據,不斷擴大數據來源、種類和數量,實現信息資源匯聚融合,為應急大腦建設奠定堅實的數據基礎。發展大數據分析,提高減緩或預防的效果。自然災害的減緩關鍵是要降低脆弱性,既包括物理脆弱性,也包括社會脆弱性。降低物理脆弱性主要依賴于工程性措施,降低社會脆弱性則主要依賴于非工程性措施。大數據分析在這兩方面都可以發揮作用。例如,通過對極端災害條件下大規模人群行為規律的大數據分析,既可以優化應急避難場所的設置,也可以優化城市公共基礎設施的運營,還可以提升公眾自救互救的效率。生產安全事故的預防關鍵是要加強危險源的管理。在這方面,大數據分析也可以發揮作用。例如,可以通過互聯網、物聯網對重大危險源進行精確標識和動態監控;通過對重大危險源監測大數據與自然災害監測大數據的關聯分析,識別兩者之間的耦合規律,以優化重大危險源的儲存與運輸。

四、結語

本次通過對智慧應急的簡單學習探討,認識到智慧應急建設任重道遠,作為應急管理部門基層工作人員,我們要落實上級的有關決策部署,求真務實,開拓進取,扎實開展應急管理信息化建設,確保智慧應急建設躍上新臺階?!?/p>

猜你喜歡
應急監測智慧
特色“三四五六”返貧監測幫扶做實做細
情景構建在應急管理中的應用
應急救援要訣“少 快 短”
應急管理部6個“怎么看”
Dijkstra算法在應急救援中的應用
網絡安全監測數據分析——2015年12月
網絡安全監測數據分析——2015年11月
不穿戴也能監測睡眠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