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的石頭

2021-02-22 07:44張呈明
牡丹 2021年3期
關鍵詞:碌碡石頭

張呈明,鄒城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作品見《山東文學》《散文選刊》《散文百家》《火花》等刊,出版《一抹鄉愁》等四部個人作品集。散文集《一抹鄉愁》獲第二屆齊魯散文獎;散文《父親的身影,樟木的香》獲2016年度河北省新聞獎三等獎。

在鄉村的任何地方,你都無法忽視一塊石頭的存在。

剛剛走近村口,那場院一角的碌碡便第一個迎接了你。待在忙碌完三夏或者三秋的場院,碌碡顯得悠閑自得,然后是村口老槐樹下的那盤老碾。與那個碌碡不同,它整日整夜“吱吱扭扭”地吟唱著歲月的苦樂年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給鄉下人帶來了微薄的希望。勤勞的鄉下人用金燦燦的小麥和黃澄澄的玉米,喂養著貧瘠的鄉村。

村莊究竟有多少石頭,誰也數不清。數不清就不要費那功夫了,其實鄉下人早就看慣了這些或大或小的石頭,沒有哪一個人閑得沒事干去數石頭,這樣就會被人們看不起。試想:一個真正的莊稼人,哪一個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雙腳插在墑溝里,辛辛苦苦在地土里刨食?

但是,不管你數與不數,這石頭在鄉村無處不在。

它們在村口默默地守護著,清楚地記得那些游子離家時的步履匆匆。為了心中那團燃燒的烈火,為了全家人的生計,他們不得不背井離鄉;它們也清楚地記得游子們滿頭華發,返回故鄉時的淚流滿面;誰家娶了新媳婦,一路吹吹打打,風風光光地從它們身邊經過,于是它們也為之欣喜,小村又添了新人;誰家老人過世了,嗩吶吹得嗚嗚咽咽。它們也憶起了這位老人從年輕時或揮舞著鞭子,吆喝著牲畜拉得碌碡骨碌碌滿場滾,或抱起軋碾棍,呼隆隆推得老碾滿天價響。慢慢地,慢慢地,人在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中不知不覺蒼老了,猶如這一歲一枯榮的莊稼。最終,經過這碌碡,經過這老碾,第一次被人抬著,送進黃土中,完成生命的輪回。

由于日久年深,有的石頭早已記不得自己究竟來自于何方,最初是以什么形式在鄉村落戶的。有的做了地基,在上面蓋起了房子,或者建起了院墻。無論是建房子還是拉院墻,做地基都離不了石頭。于是,石頭便派上了大用場。

我家翻蓋房子的時候,父親說他計劃用石頭砌到窗臺。村子里建房子用的石頭全是清一色的南山石。這種石頭性子柔,更容易鏨打成型。滿以為父親一定會用南山石,不料父親卻說要用東山上的花崗巖。他說南山石雖然好侍弄,材質卻遠不如花崗巖。蓋屋打地基那是百年大計,堅固是第一位的。然而花崗巖的性子剛,不利于鏨打造型。但是父親一旦決定的事,就是八頭牛也拉不回來。

四姨家就在鄒東離城九里的九里澗,村子的背后是濟駕山,南面是唐王山,都是清一色的花崗巖石。姨夫幫著父親找了幾輛大車,裝了滿滿幾大車的大石頭,一路浩浩蕩蕩地拉進了村。

打這之后,每到晚上,我的家中便發出叮叮當當的聲音。父親是一個很巧妙的泥瓦匠,他懂得每一塊石頭的力量和內涵。面對一大堆的頑石,父親成竹在胸。他知道,只有更堅韌,更執著,更深刻,他才會超越一塊石頭,才會解開一塊石頭。他講究擊打的力度和節奏,那些精短的鏨頭,被父親鍛打得剛柔相濟,一排溜放著,宛如等待出征的將士。父親用墨斗放了筆直的線,然后依著自己的節拍一路錘打下去,待錘頭吻過最后一個鏨頭,頑石便轟然而開。我嗅著鏨頭擠擦過石頭時冒出的清香,撫摸著石頭明晰的紋理,突然覺得,石頭有時候也這么脆弱和柔軟。人和石頭的廝磨,吟唱出一曲對新生活的向往。就這樣,父親硬是以螞蟻啃骨頭的精神,把這堅硬的花崗巖石頭打成一塊塊四四方方的料石,并且還一律打出了風擺柳的圖案。然后,父親帶著匠人們,真的用石頭砌到一米多高。于是,我家蓋成了全村第一家用花崗巖石頭砌到窗臺的房子。

行走在鄉村的大街小巷,農家院落的地基幾乎都是用石頭砌壘的。那一塊塊七棱八弧的石頭,乍一看就是隨意放置的,但是,就在這看似隨意的構筑,卻凝聚了匠人們巧奪天工的智慧。經過匠人們用心的鑲嵌,頑劣的石頭,被勾勒出美妙的圖案,令人浮想聯翩。石頭們呢?它們更應該感謝那一雙雙化腐朽為神奇的布滿老繭的手,讓它們重新煥發出了生命的光彩。作為一塊再普通不過的石頭,它們清楚地知道,這一切都是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假如哪一塊石頭單獨分離出去,那就會成為一塊廢料,甚至就會淪為建筑垃圾,一文錢都不值。

有的石頭被打造成了門卡子、門枕,從被安放在屋門兩側的那一刻起,它們就牢牢地抓住了門框,給門框一副堅實依靠。門卡子鐵面無私,每當主人休息的時候,一根槐木或者棗木棍便橫在兩個門卡子中間,什么樣的梁上君子也無法打開這兩扇門,這樣主人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倘若有幸做了起角石,那就肩負起一座房子端正大方不走形的責任,房子因此棱角分明。能作為墊梁石更是主人對一塊石頭的重托,整個的屋頂,那么大的重量,就落在兩邊壓梁石的身上。做這樣的石頭,驕傲中透著威嚴,所以說,一塊石頭的使命是莊嚴的,神圣的。

可是不知多少年過去了,原來的房屋倒塌了,拆除了,它們又重新回歸于塵土。又不知過了多少時間,新的主人發現了它們,又把它們派上了用場。也許,它們依然履行著自己的義務,但更多的時候卻又給它們重新安排了崗位。不管把它們放在哪兒,它們都安分守己,踏踏實實地在那兒安身立命,繼續發揮著應有的作用。它們知道,作為一塊石頭,就是要忠于職守,心無旁騖地履行一塊石頭的義務,這就是作為一塊石頭的宿命。

一塊石板不知什么時候就被置放在小河邊,清清的河水溫柔地一次又一次撫摸著它,沖刷著它,漂洗著它,使它忘記了思鄉的憂傷。白天,一群大姑娘或者小媳婦,嘰嘰喳喳地來到小河邊,蹲在它旁邊,將花花綠綠的衣服抖落得五彩繽紛,小河邊頓時春意盎然。張家長李家短的鄉村瑣事,也隨著河水飄得越來越遠。而作為石頭的它,悄悄地把她們的歡喜和憂傷悉數收藏起來。有時候,她們中間有誰心情不爽了,會用手里的棒槌,乒乒乓乓一陣狠命的砸,它一聲不響,默默地忍受著。它知道,生活本來就不是一帆風順的,但是,風雨過后,便會是晴朗的天空,抑或更有繽紛的彩虹。

在鄉村蜿蜒曲折的大街或者小巷里,總會有一塊長相奇特的石頭,被人們認作干娘,人們美其名曰“石婆婆”。倘若追究其源自何年何月,已經沒有人記得了。但是,這塊石頭一經香火的供奉,立刻便有了些神圣感。于是,逢年過節或者誰家孩子久病不愈,家里人便會在石婆婆跟前燃起香燭紙錢,擺上供果,祈求石婆婆的庇佑。在鄉村,一塊石婆婆不知被多少人認作干娘,一輩又一輩,代代相傳。傳下來的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未來的期待和祝福。

很多的石頭,當我們站立在它們跟前時,才發現它們早已以一種最優美的姿態存在了不知有多少年。譬如村頭的碾盤、門口的條石、老井口的石板,很難有人說的出它們究竟是何年何月被安放到這兒,但是,它們都無一例外地被歲月打磨得油光可鑒。

它們原本就是遠山上的一塊頑石,整日整夜地在山風呼嘯中,在雨淋日曬中存在著。有一日,很偶然的一次,被巧手的石匠看中,一陣叮叮當當,鏨刻成了憨厚的碌碡,壯實的石碾,然后,被裝上了龐大的馬車,一路顛簸來到這平原的鄉村。它們心中雖然有許多不舍,但最終還是被安頓在平坦的場院,寂靜的村口。經過了多年的摸爬滾打,最終成為了鄉村的一員,和鄉村融為一體。

已經有好多年沒推過石碾了,鄉村的石碾也早已賦閑,光滑的碾砣和碾盤上落滿灰白色的鳥糞。靜默中,它是否也會想起過去的輝煌?曾幾何時,村莊過往的歲月里,我們曾懷抱光滑的推碾棍,呼隆隆地推動著艱辛的日子。滾動的碾砣,一圈又一圈。推碾,一種穿越千古的生活方式,一種人與石頭最親密的結合。冬去春來,寒暑交替,古老的石碾不知疲倦地向前趕著,但是卻始終沒有走出宿命的圓。

偌大的石槽,四平八穩地安放在牲口屋里。與轉動的石碾和石磨不同,它從大山深處來到這平原的鄉村,便被當做上賓一般請到了牲口屋里,從此再也不用擔心風吹雨打。它靜靜地與牛馬驢騾相伴,那些來自大自然的青草麥秸豆角皮,混合著麩皮豆餅的香味,被一股腦倒進空曠的石槽中,木棍一陣攪拌,緊接著便是牛馬驢騾熱烈地親吻。日久年深,石槽的邊沿被牲畜們磨得錚亮。據說牛馬驢騾們也是來自深山老林,它們在這兒不期而遇,四目相對時,也許就有了“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的味道。

農家的日子里,誰家都少不了一塊磨刀石。不是所有的石頭都能當做磨刀石的。一塊上好的磨刀石,都是采自于砂巖,而砂巖是由石粒經過水沖蝕沉淀于河床上,經過千百年的堆積變得堅固而成,后來經過偉大的造山運動,成為了高山上的石頭。每到麥收或者秋收季節,磨刀石都肩負著給鐮刀開光的重任。它給每一張新鐮進行開光,將不諳世事的鐮刀磨礪成寒光閃閃的利刃。它告誡這些新手們,千萬不要鋒芒太露,凡事一定要悠著點,路才啟程,持之以恒才能到達輝煌的彼岸;同時它又安慰那些原本銹跡斑斑的舊鐮,賦予它們勇氣和信心。畢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太多的金黃等待著它們去收獲。就這樣,你磨一陣,他磨一陣,末了便銀光閃閃。于是,骨骼里有了堅韌,刀鋒上有了銳氣。短暫的休憩正好養精蓄銳,老話說得好?。骸澳サ恫徽`砍柴工?!敝挥心ケM了歲月的滄桑,人生才會更加堅定和穩健。

村莊之外,還有一個村莊,那是小村人最終的歸宿。一輩輩的鄉下人,奔波勞碌了一輩子,末了老了,終于有一天躺倒了,于是在吹吹打打中被后人送到這個隱秘的村莊中。很久很久以前,或有講究些的,便央人趕到很遠的山里,請做石碑的匠人把老人的一生記錄下來,把思念親人,敬仰先人的語言變成文縐縐的文字,一點一橫一撇一捺地篆刻上面,然后選個良辰吉日披紅掛彩請到祖墳里,恭恭敬敬地立在已故先人的墳前。時間長了,立的石碑多了,于是,這一塊塊聳立的石碑便成了村莊的歷史。應該說,同樣作為石頭,這一塊塊的石碑是幸運的。盡管或許歷經了什么浩劫,成了殘缺不全的軀體,但是,從那些幸存的鐵鉤銀劃中,依然能體會到曾經的輝煌,依然會感受到世事的滄桑。

房子拆了,房梁、門窗等也許就成了燒柴,等待它們的命運也許就是在烈火中熊熊燃燒,最終化作一堆灰燼。石頭呢,卻又被重新砌成地基,抑或墻頭,于是它們便又一次涅槃重生,以一種嶄新的姿態生存著。有的石頭被拉去砌成了橋,甚至是做了鋪路石。那怕什么,作為石頭能俯身于大地甘當人們走向通途的橋梁和鋪路石,這不正是它們的初心和使命嗎?這將是何等的榮耀??!于是石頭的價值便再一次得到了升華。

石碾、石磨、石臼,這些來自于遠古時代的農具,一直延續到今天。天長日久,人們在加工糧食的同時,一部分石頭也悄悄地化為了粉末一同進入了人們的身體,真真正正地成了人們身體的一部分。哦,難怪這鄉下人秉性脾氣個頂個都像極了那剛硬的石頭呢。

鄉村的石頭是有生命的。大石頭碎了,化身為無數塊小石頭,甚至是石子,石屑。它融入鄉村的每一座房子里,融入鄉村的街頭巷尾,甚至融入鄉村每一個人的生命中。

石頭的生命在鄉村的血脈里,在鄉村流動的四季里,在人們口口相傳的故事里,作為鄉村變遷的見證者,石頭當之無愧。其實,石頭有沒有生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管你在與不在,鄉村的石頭一直都在。

責任編輯?? 楊?? 櫪

猜你喜歡
碌碡石頭
路上的石頭
別小瞧了石頭
石頭里的魚
碌碡娘
遠去的碌碡
碌碡
落寞的碌碡
移不走的石頭
我可以向它扔石頭嗎
舞蹈隊來了個男教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