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撫平薩拉班德的悲傷

2021-03-01 10:52曹利群
讀者 2021年6期
關鍵詞:舞曲大提琴巴赫

曹利群

馬友友

羅斯特羅波維奇

2018年11月11日,在巴黎凱旋門下的“無名烈士墓”旁,舉行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00周年的紀念儀式,出生于巴黎的大提琴家馬友友現場演奏了巴赫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第五號《薩拉班德舞曲》。談及對這部作品的理解,他面色凝重地說:“人在為希望而掙扎,很失落,很疲憊,但總有一些東西值得你去堅守。我們生活在一個讓人感到支離破碎的時代,巴赫能讓我們團結起來?!?/p>

巴赫的這部大提琴組曲,結構嚴謹、精密,高度理性又平易近人,內涵深刻且情感綿密,被稱為大提琴的“舊約圣經”。在《薩拉班德舞曲》里,巴赫使大提琴的搏動變幻為管風琴的吹鳴,他賦予這種舞曲壓抑苦悶的情感訴求,從他以后,許多作曲家、演奏家都在《薩拉班德舞曲》中放入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的悲切與頓挫。

蘇聯作曲家肖斯塔科維奇的《第一小提琴協奏曲》的慢板樂章就用了《薩拉班德舞曲》,曲中承載了多少個人與時代的悲憫。由此你會覺得,一代又一代的作曲家,他們會從先行者那里找到與自己生命的對應,以及靈魂相扣的地方,這正是音樂的要津所在。

說到巴赫這部作品的發現,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

1890年,在巴塞羅那一家舊樂譜店里,13歲的帕勃羅·卡薩爾斯正在書架下面漫無目的地翻尋舊樂譜。一個破舊的印本引起了他的注意,拂去上面的灰塵,仔細一看,是巴赫于1720年前后創作的6首大提琴無伴奏組曲。他沒有告訴別人,也沒有打算馬上演出。接下來的日子里,他每天練習這些曲子。直到25歲時,他才鼓起勇氣第一次公開演奏其中的一首。又過了35年,他才在錄音公司的不斷催促之下錄制了全套6首作品,從而使巴赫的這部險些失傳的大作重見天日。

帕勃羅·卡薩爾斯

卡薩爾斯90多歲時,有人請他選擇一首他想演奏給全世界的曲子,他毫不猶豫地選了第五號曲,也就是《薩拉班德舞曲》。在西班牙內戰期間他演奏過這部作品,緊迫、果斷、有力,仿佛把時代的危機感帶入了作品。曲終時分,一切似乎都已停頓。

生長在和平年代的馬友友則有不同風格的表達,他的演奏沉穩、徐緩、平靜??ㄋ_爾斯用不到3分鐘演奏的一個樂段,馬友友用了4分鐘,可見其風格的差異。

這組曲子是所有大提琴家的試金石。在生命的成熟階段,他們都會嘗試。每當危急時刻,大提琴家們都會帶著巴赫的這組作品挺身而出。

1989年11月的一天早晨,俄羅斯大提琴家羅斯特羅波維奇在巴黎的家中聽廣播,得知許多東德人正在拆除柏林墻,便立刻決定趕去柏林。由于航班都已訂滿,他只好乘私人專機前往。他帶著大提琴來到柏林,借了一把椅子,在柏林墻邊拉起了《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中的《阿勒曼德舞曲》。羅斯特羅波維奇端坐在椅子上,深情演奏,四周圍滿了人。一曲結束,旁邊的人上前和他握手、擁抱。羅斯特羅波維奇說:“世界絕不該是冷戰、熱戰、恐怖、死亡的世界,而應是大提琴的世界,是文學、藝術的世界,充滿人情,充滿愛和友誼?!?p>

保羅·托特里埃

法國大提琴家、作曲家保羅·托特里埃是卡薩爾斯的學生。他喜歡用比喻來闡釋這部作品。有關《薩拉班德舞曲》,他描述說,起初色彩陰郁,接著在寧靜的晨曦里,太陽放射出第一線光芒,隨后逐漸明亮,終于燦爛輝煌。托特里埃出生于1914年,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那一年。他生在巴黎一個平民家庭,父親是個櫥柜工匠,思想激進,年輕時喜歡政治辯論。受父親影響,托特里埃關心時局,也是個理想主義者,希望世界上不要有戰爭。1955年,他毅然帶著妻子和兩個孩子去了以色列,住在一個集體農場,并創作了《猶太人交響曲》。他還寫有另幾首呼吁和平的歌曲——《為和平進軍》《迎接和平》,并為聯合國寫了《偉大的旗幟》。1980年,中國改革開放伊始,他作為中央音樂學院名譽教授來給中國學生講課,希望用巴赫的音樂把和平與美好傳遞到顯出活力的中國。

施威策說:“巴赫是終結。一切都不過是流到他那里,沒有什么從他那里流出?!钡端_拉班德舞曲》不是終結,從卡薩爾斯到羅斯特羅波維奇,還有保羅和馬友友,薪盡火傳,聲息不斷。當《薩拉班德舞曲》響起時,愿一切殺戮和戰爭停止,愿悲傷不再布滿生民的雙眼。

(世 路摘自新星出版社《不哀之歌》一書,本刊節選)

猜你喜歡
舞曲大提琴巴赫
大提琴之味
懷抱大提琴的男人
讓人聞風喪膽的巴赫
我是聽巴赫的
一生都在爭工資的巴赫
第五號匈牙利舞曲
杜普蕾和大提琴
動手去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