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建構主義的思政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之思考

2021-03-07 00:05曲藝彭春艷
快樂學習報·教師周刊 2021年46期
關鍵詞:線上線下建構主義思政課

曲藝 彭春艷

摘要:建構主義汲取前人理論基礎之上,對于學習認知方面,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建構主義認為學生在對學科內容進行認知、理解的時候,會依據之前經驗去建構新的內容,也就是學生在接受新內容的時候,并非對信息被動接受,而是積極主動建構信息,學生對知識進行意義建構,也是在舊有經驗基礎之上進行的,新舊經驗之間相互作用,不斷豐富其內容。建構主義關注以現有經驗更好建構新內容,建構主義延伸到思政課混合式教學,能夠分析出傳統教學與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區別和聯系,進而得出混合式教學運用于思政課的教學思考。

關鍵詞:建構主義;思政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一、建構主義理論闡述

建構主義理論產生于上個世紀80年代,自產生之后,通過不斷發展,其思想理論影響力不斷擴大,在教育領也有所影響。建構主義其實就是對認知理論的深化和拓展,建構主義認為受教育者在學習過程中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這種獲取知識的主動性在教育中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所以,當代教育認為建構主義學說是有其價值的??梢哉f,建構主義理論的產生和發展是有一個過程的,此理論最早是維科提出來的,維科主要從哲學方面來闡釋,他認為想要獲得正確的認識,就需要人們在行為上進行構建。在他之后,皮亞杰主要也是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他認為結構是由人們的心理所產生出來的,心理、認識就是由低級結構向高級結構的演進,人們的思想和認識主要就是通過結構之間的互相作用才得以構建。皮亞杰的這種認識論為建構主義理論思想的發展奠定一定的思想基礎。后來,維果斯等一些學者又推動理論的進一步發展,最終形成并得以確立。建構主義理論的系統化,對教育領域產生了影響,也就是心理與教育有了交叉和交融,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建構主義在教育過程中主要指個體在學習知識的時候,是基于受教育者之前的已有經驗以及與社會互動的過程。教育領域的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外部環境是客觀存在的,人們對外部社會的了解和認識具有主體方面的因素,每個學習者或受教育者,他們的思想和認識是以自身的實際經驗來構建的。

科學的理論指導著社會科學的發展,思想政治屬于社會科學的范疇,需要有相關理論作為支撐,這樣才能彰顯出思想政治理論的價值與科學性質。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其理論內容主要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指導,對大學生進行教育的通識課程。作為通識課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主要教學目標就是立德樹人,引導大學生全面發展。這就需要把握教育的發展特點和規律,需要一些理論作為指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混合式教學,建構主義理論是支撐教學改革的理論基礎之一,確保高校思想政治理論順利開展和進行,有科學的依據。

二、思政課混合式教學的價值意蘊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如何更好地融入世界,如何更好地發展,需要培養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擔當的時代新人,因此要結合時代背景,解答時代新課題,不斷創新。高校思政課程,在教學方式、教學模式等方面革新,教學內容也需要與時俱進,充實理論內容,體現時代發展的新特點,這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

(一)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改革是時代發展之要求

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的目標是具有時代特征的,有新的任務和目標。在新的時期,社會主義矛盾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更加注重人的思想,人的生活感受,把人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之目標,需要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也就要求相應的任務目標與之前有所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有責任感、有擔當精神的時代新人才是符合國家發展的,這其實也就涉及到培養什么人的問題。大學生的培養和教育,就是使其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本領的時代新人,這樣國家和民族就會有希望。具有強烈使命感和責任感的建設者,會把個人的理想目標同國家民族緊密聯系在一起,與祖國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先進思想和理論,融入高校大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之中。大學生的成長需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指導,因為他們是未來國家的建設者,大學生的思想信念是否正確和堅定,決定著國家的未來。如何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正確有效教育,知識的講授是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對大學生歷史使命和責任感的培養,把學到的知識內化于心,外化成實際行動。高校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模式,通過教學方式的創新,使思想政治理論課發揮其教育效果。

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是各種因素合力作用的結果,為了培養符合時代發展的時代新人,早日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教學改革非常有必要?;旌鲜浇虒W模式,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更為立體,多方式、多層次、多角度的教學手段,對當代高校大學生的成長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改革體現了培育新人之需要

回顧歷史,自從鴉片戰爭開始,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備受帝國主義壓迫與欺凌,曾經很多仁人志士探索如何救國,嘗試了很多方法,也選擇不同的發展方向和道路,可結果是都無法使中國擺脫外國的侵略。中國共產黨肩負起歷史和時代的使命,勇挑重擔,實現了中華民族獨立、復興的夢想。中國共產黨一直都是把人民的幸福和利益放在首位,黨領導人民打敗了外國侵略者,推翻三座大山,在新中國建立之后,中國共產黨為了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實行改革開放,經過辛勤奮斗,人民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進入到新時代,國家綜合國力躋身世界前列,真正實現了復興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和發展,需要每一代青年的辛勤付出和接力奮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新時代的大學生需要有艱苦奮斗的精神,高度的使命感。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越來越接近中國夢的實現,在這個關鍵的歷史時期,當代大學生應當充滿信心,不斷為之奮斗。

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是國家的希望,而他們所面對的環境是復雜的,也會接觸到一些不良的觀點、輿論,這些會對當代大學生思想產生影響,大學生的價值取向有多元化的趨向。每個歷史時期都會有其主要矛盾,新時代的主要矛盾呈現新的特點,高校思政課需要有新的調整。這主要是由于大學生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有新的需求,尤其是互聯網時代,智能化、信息化,高校思政課的教學模式需要有所創新。如何做到思政課教學模式就是學生所需要的,二者之間相匹配,這個問題是需要思考和研究的。如何增強新時代大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如何使大學生更好應對各種思潮的影響,是高校思政課教學工作的重點?;旌鲜浇虒W是時代發展的產物,適應智能化、信息化發展的需求,通過現代教育理念,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符合新時代大學生的認知和接受心理。

三、思政課混合式教學具體實施路徑

混合式教學模式,促進高校思政課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的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促進當代大學生從以往被動學習、被動接受,到主動學習、主動參與的轉變。

(一)專題化講授、課外實踐、互聯網三者有機融合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具備自身的知識背景。也就是說,大學生在接受新的內容知識的時候,他們通過之前的經驗和學習,對事物是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的。在繼續學習的過程之中,學生并非處于對內容不知曉的情況,即使有之前尚未接觸過的內容,學生也能夠按照以往的經驗進行解決。因此,在進行具體教學的時候,教師應當更加關注學生對于內容的理解程度,而不單純是課程的講授者,了解學生的知識背景和知識結構,掌握學生觀點的來源,引導學生形成新的認知,對問題的全面認識和理解需要進行交流。教學是師生之間對內容的共同探索的過程,思政課教師進行教學的時候,需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觀念,培育學生認知體系的構建。

專題化教學的開展和進行,主要是通過專題化內容的講授,使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掌握,學生依據專題化教學的學習要求,積極參與,主動對自身進行反思,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衡量和評價,最終符合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發展要求。課外的實踐教學活動,學生是實踐的主體,參與具有教育和社會意義的實踐,體驗生活,在實際參與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思維和認識,從而對思政課育人目標的認同,明辨是非,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實踐的同時,堅定信仰,堅定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比如,組織學生去紅色紀念館,具有紅色文化的基地參觀考察,身臨其境去感受革命的艱辛和不易,更加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通過實踐教學環節,教育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如何去做?;ヂ摼W教學環節,高校思政課程教學運有網絡空間作為承載,教學網絡化,有助于學生學習自主性的提高,激發學習的動力和興趣,確保教學質量。

互聯網教育教學平臺,打破了之前的地理限制,超越時空,增添思政課的學習興趣,在教師講授課程的同時,學生會主動獲取知識,也是線下教學向線上教學的延伸。線上學習的同時,需要學生有分析、甄別的能力,能夠在復雜的網絡世界辨別真偽,不受錯誤思想的影響,有堅定的政治方向和立場,樹立正確的三觀,這一系列環節能夠使思政課內容不斷深化。

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開展,四門課程的專題化教學,對學生掌握思政課的內涵和精髓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旌鲜浇虒W,使學生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課程內容所蘊含的哲理,積極參加實踐。課外的社會實踐,提供學生學以致用的機會,互聯網平臺的學習,體驗自我學習的情景,增強自主學習能力,成為教學的主體。

(二)重視互聯網數據分析及情境教學設計

建構主義者認為,學習其實是意義建構的一個過程,是經由人們之間的合作,在特定的情境之下所進行的意義建構之過程。在思政課教學方面,情境教學基本囊括知識、問題、協作等情境,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思政課教學的時候,從有助于大學生對思政課內容意義建構為出發點,明確教學任務和目標,建構豐富的教學情境,增強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達到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

第一,思政理論課應當培育學生互聯網數據的意識,進行系統分析的方式,因為這樣得出的數據會更加準確,能更好地反映學生線上學習的具體情況。在課程學習之前開展網絡問卷調查,能夠發現學生對于課程內容的興趣點,把握好重難點,進而更為形象生動地設計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更精準的指導?;ヂ摼W時代,為大數據的采集提供了便利條件,能夠看到具體的細節數據,得出的結果既全面又客觀。

第二,通過數據對學情進行分析,有助于教師為學生開展具有個性化的學習模式。通過網絡數據的反饋,能夠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動態跟蹤,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進一步明確思政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為個性化教學的實現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創新提高教學的效果。與以往傳統教育模式有所不同,教育更具針對性和多樣化,更加注重線上與線下的有機結合,創新思政課教學方式方法。

第三,互聯網數據為教學的動態化和智能化提供了數字支撐,在了解當代大學生的認知狀況之后,優化豐富思政課的形式及內容,比如進行情境再現、課程內容視頻化等,使思政課學習內容更具感染力和趣味性,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內容中來。在未來,隨著網絡技術的升級,情境化、虛擬化網絡教學的有效開展,學生會在數字化網絡學習中受益匪淺。除此之外,時刻關注社會熱點,充分挖掘與思政課相關的問題,對于大學生所熱切關注的問題進行整理分析,創設形成相關的專題內容,與學生進行網絡互動,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于熱點問題能夠理性的分析,突破了思政教育的時空界限,同時實現了思政課對現實問題的關注。

參考文獻:

[1]袁超,熊娜,陳夢然.多元融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混合式教學的路徑[J].教育學術月刊,2021(10).

[2]吳華春.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師,2021(28).

[3]何磊.“金課”視域下高校思政課混合式教學研究[J].財富時代,2021(08).

作者簡介:

曲藝(1986—),女,漢族,吉林省吉林市人,法學博士,北部灣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主要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研究。

彭春艷(1985—)女,漢族,湖北宜昌人,文學學士,北部灣大學圖書館館員,研究方向:讀者服務,文獻信息服務。

基金:

1.融合·構建·創新—基于教育信息化的高校思政課混合式教學研究與實踐(21JGA013);

2.北部灣大學“線上線下示范課”建設計劃項目(19SFKC03)。

猜你喜歡
線上線下建構主義思政課
醫學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課的實施路徑研究
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計算機教育
“互聯網+”背景下開放大學交互式教學法在思政課中的應用
新時代軍校思政課鑄魂育人的新形勢新挑戰新路徑探討
旁批:建構主義視域下的語文助讀抓手——以統編初中教材為例
“小三明治式”議題中心教學法在思政課中的運用
DiscussiononBusinessEnglishLearningBasedonTheoryofConstructivism
基于AHP方法對線上線下協同發展影響因素的研究
網絡平臺效應對傳統大型零售企業線上商業模式選擇的作用機理探討
基于SPOC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