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體驗為主,開創勞動育人新樣態

2021-03-10 21:17丁紅波
教育界·中旬 2021年12期
關鍵詞:洗車被子勞動

【摘要】2020年3月,國務院頒發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指出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幼兒期是良好的勞動意識、態度、習慣和基本勞動技能的萌芽期,幼兒園勞動教育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實現幼兒整體素質提升的主要途徑?;诖?,無論是面向兒童的現實生活,還是未來生活,幼兒勞動都具有現實和長遠的意義。

【關鍵詞】勞動體驗;勞動育人新樣態

作者簡介:丁紅波,(1975.10—),女,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新魏幼兒園,中學高級教師。

勞動教育貴在讓兒童用身體丈量世界,它不應該只是簡單機械的做事與流汗。我們新魏幼兒園自2018年以來,以前瞻性教學改革項目為依托,營造和利用園內外多元勞動體驗場資源,開發幼兒園勞動體驗園本課程,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以勞創新五勞并促來切入。在會勞動、會生活、會創造的育人圖景當中讓兒童獲得持續創造美好生活的能力。我們幼兒園勞動教育在尊重兒童發展規律的基礎上,以體驗為主,建構有意義的勞動課程,實施有意義的教育指導,營造有價值的勞動環境,開創勞動育人新樣態。

一、以資源視角為生長線,重構勞動育人的意義空間

幼兒園天地中一切看得到的人和事、摸不到的文化氣息,都是勞動教育意義空間的重要元素。生活、勞動、文化三元交融,才能助推以實現體驗喚醒為愿景的園所生長。

(一)借助一日生活體驗場

“每一天都是新的!”是我園的辦園理念,勞動也是潤物無聲的過程,我們智慧地將勞動滲透于幼兒一日生活中,并通過為自我、為他人、為集體的勞動服務,逐步形成勞動意識。第一是自我服務。根據各年齡段幼兒特點,有計劃有層次地將勞動教育融入一日生活。如小、中班以自我服務為主,學習自己吃飯、穿衣服、洗手、擦屁股等;大班重在自主管理,學習整理自己的書包、衣物、床鋪等。第二是班級服務。在園內開展“新美小當班”活動,培養幼兒為同伴、為班級服務的意識和能力。如用餐時擦桌子、擺放餐具,餐后擦桌子、掃地,照顧自然角小動物、花草農作物等。第三是全園服務。大班幼兒為幼兒園各功能室、戶外玩具實行包干制,每星期兩次參與走廊戶外玩具及功能室的清潔勞動。幼兒在生活中勞動,在勞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成長。

(二)巧設立體多維體驗場

我們賦予園內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以課程的靈感,使其成為勞動教育地圖的經緯。充分利用園內的資源,開發了“一區”“兩廊”“三坊”勞動體驗場。

一區:即勞動工具整理區,根據區域內游戲材料、班級勞動內容充分預設相應的勞動工具并搜集呈現,幼兒在與勞動工具的互動中認識并會使用、整理工具。

兩廊:即勞動課程資源長廊和勞動文化資源長廊。一樓勞動課程資源長廊,分享幼兒在勞動體驗課程中的問題、經驗和學習故事。二樓勞動文化資源長廊,師幼和家長共同搜集與勞動文化相關的圖書、工具等,幼兒在耳聞目染中接觸、感受中國傳統勞動文化傳統內涵。

三坊:為勞動體驗游戲坊、幫廚能手體驗坊、親自然種植坊。

勞動體驗游戲坊:戶外游戲區充分利用原有的樹木、水缸、墻體、竹竿等自然材料,開辟廚房小天地、新魏菜鳥驛站、戶外小醫院、創意木工坊、靈動美工坊等多個體驗區域。幼兒在全開放的、真實的、生態的自然環境中,獨立選擇、自由設計活動,根據自身已有的生活經驗自主開展游戲,這里是孩子們勞動體驗的游戲天堂。

幫廚能手體驗坊:開辟幼兒“幫廚體驗室”勞動工坊,嘗試為他人及集體服務。根據園所每周制定的幼兒帶量食譜,班級提前準備幫廚相關的菜,每個班級預約流轉式參與廚房里一餐兩點的摘洗烹飪分裝過程,使課程真正服務于幼兒的生活。

親自然種植坊:親近自然、探索自然是幼兒的天性,我們充分利用園內種植園,開辟“親自然種植坊”,讓每一個幼兒走進自然、走進田園,發現植物的種植、發芽、生長、開花、結果的神奇,幼兒在觀察、探究自然世界的神奇現象中體驗趣味和驚喜,從而增強幼兒的科學意識和勞動觀念,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在親自然實踐活動中獲得多種體驗。

二、以園本課程為主渠道,深耕勞動育人的核心內涵

我園以主題、區域活動、節日課程中的勞動素養為主線,最大限度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操作和實踐體驗來獲取經驗,讓幼兒的勞動實踐課程充盈滿滿的游戲意蘊。

(一)相遇主題,做精普適性勞動課程

核心就是幼兒生活中感興趣的話題和成長中的問題。比如在主題“人們怎樣工作”“我有一雙小小手”中,讓幼兒在做、學、玩、思、創、行當中,能夠找到自己的勞動坐標,學會生存、積極生活、享受成長、豐富生命。除了預設主題課程,我們微課程的生長也是勞動教育的植入點。比如疫情過后開園,我們面臨了兩個問題,一是所有的家長都不能入園,小班幼兒如何實現獨立入園,中班幼兒的床上用品如何進班?所以我們生成了大班“大手牽小手”的入園活動和中班“我的被子我來拎”的實踐活動。我們發現成人退后的腳步給兒童帶來了真實的成長空間。

例如:大班勞動體驗課程《我和被子那點兒事》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5~6歲的兒童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的愿意學。于是,大一班從拎被子、整理床鋪、塞被子等三個方面開展了班本課程《我和被子那點兒事》。

第一部分:第一天獨立拎被子

●老師觀察發現:

1.29個孩子都能自己拎被子進班,但有的幼兒還是有情緒。

2.孩子們在拎被子的運用到了不同的方法。

●老師智慧支持

1.及時向家長反饋,消除顧慮。將教室里每位孩子拎被子入園的圖片發在了班級群里,讓家長知道幼兒是可以的,讓家長放心。

2.抓住典型幼兒,面向全體,培養幼兒堅持的品質。

3.抓住差異資源,豐富經驗。

對孩子們拿被子的方法進行了統計,如圖所示。

第二部分:整理床鋪

●抓住鋪床問題,問題資源轉向課程

被子帶到教室后,孩子們開始鋪床了。在老師不參與的情況下,孩子們完成了第一次鋪床。抓住孩子們鋪床時遇到的問題,組織表征—交流—實踐。

●巧用袋子問題:突發資源轉向課程

孩子們整理完床鋪后,老師發現午睡室的地面一片狼藉,袋子扔得到處都是。巧用袋子放哪兒,組織觀察—討論—實踐。

●利用在家表現,家長資源轉向課程

孩子們在家里表現又是怎么樣的呢?展開調查—交流—打卡—評比。

第三部分:塞被子

星期五到了,馬上要放學了,沒有家長的幫助,孩子們會怎么樣塞被子呢?

●給孩子一點時間,自由探索、自主嘗試

在星期五離園一個小時前,老師給幼兒布置了一個任務,組織幼兒塞被子,發現:

(1)將被子胡亂塞進去。

(2)將被子、墊被卷起來,豎著放進去,最后硬塞,拉上拉鏈。

(3)將被子、墊被卷起來放進袋子,散了,抓起來胡亂塞。

(4)將被子、墊被等分開疊整齊,平放進袋子。

●給孩子一個方法,學習他人的經驗

在孩子們收拾的時候,老師發現芮芮跟其他小朋友用的方法不一樣,只見她先把袋子拉拉齊,鋪在地上,然后轉身將被子疊好,平放進袋子,接著將墊被、枕套等疊整齊放進袋子。為了培養幼兒做事的條理性,在孩子們塞完被子后,老師讓芮芮來介紹她的好方法,用好的資源引領幼兒經驗的生長。

在課程開展過程中,我們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為幼兒創設交流分享、實踐體驗操作的平臺,鼓勵孩子通過行動解決問題、拓展生活經驗。隨著課程的推進,孩子得到了發展,老師也獲得了成長。

(二)相遇區域,做亮特色化勞動課程

我園有木匠工坊、幫廚房等專用室和公共區域,共開設了三大類的勞動區域課程,將勞育特色和區域完美的融合。讓孩子們進行走班體驗,在農場可以體驗春種夏長秋收冬藏,而智趣農場可以在家通過智慧APP遠程澆水、觀察植物生長狀態、光照情況。所有農場里的植物不僅能成為美食,更是有意義的實踐活動的原點。勞動教育是生活的一種自然自主的打開,無關乎任何一個領域的形態,是兒童直接觸及生命原型的過程。

(三)相遇節日,做實滲透性勞動教育

勞動教育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和愛國情懷的萌發。我園將勞動教育與節日活動進行了有機的整合,充分發揮它的價值導向功能和綜合育人功能。如元宵節動手動腦,自制元宵,走進敬老院。中秋節制作月餅,每時每刻共享團圓,重陽節祖孫同歡、回饋感恩。在各類生動的勞動實踐當中,感受勞動人民的辛苦與智慧,繼承中華傳統美德,將愛融入生活,揉進成長,從而培育新時代幼兒的勞動心、中國范。

三、以三大區域為同心圓,貫通勞動育人的多維屬性

幼兒勞動教育的順利開展不能僅僅依靠幼兒園的單方力量,也不僅局限于幼兒園的勞動教育課程,更需要家庭及社區的通力協作。我們將勞動教育全力滲透于幼兒的社會生活場域,打開兒童的生活新方式。重視以家庭為基礎的勞動教育,培養幼兒的勞動習慣和勞動態度,以幼兒園為主體的勞動教育著眼于培養幼兒的勞動知識與技能,以社區為輔助的勞動教育關注幼兒將勞動知識與技能融入勞動實踐中。三方的協力最終為幼兒勞動習慣、勞動態度、勞動知識與技能、勞動品質以及勞動精神的培養助力。

(一)幼兒園勞動

基于幼兒興趣、經驗和地域特色,基于江蘇省十四五規劃課題研究,進行了職業體驗場,梳理了園外三公里九大職業資源,用于幼兒進行職業認知和勞動體驗,并以真實體驗和游戲情景兩種模式開展。

例如,我們在大班開展職業體驗課程“洗車小達人”。老師智慧地引入社會性資源,在園內創設了社會化的情境,使幼兒在與不同的人交往的過程中學習與人溝通協商,學會遵循社會規則。

孩子們經歷了園內洗小車—幫老師洗車—參觀洗車場三大體驗。

課程起源,自我服務洗小車:在“每天一勞動”中,孩子們今天是清洗騎行區的小車,洗完后又萌生了為老師洗車的想法。

生活體驗,幫老師洗車:給誰洗呢?說保安爺爺最辛苦,要給保安洗車,保安卻拒絕了孩子們的好意,孩子們服務他人的感恩之心萌芽之始就遭遇了阻礙。保安認為孩子們太小,不能做,還有考慮到家長的想法!但孩子們沒有氣餒,繼續和保安爺爺交涉,還把洗車的N個理由表征出來變成申請書,保安爺爺同意了!但在洗車過程中對于清洗成人汽車和體育運動小車是完全不同,一大堆問題接踵而來“車頂夠不著怎么辦?”“幾個人洗一輛車呢?”“洗車時先干什么、再干什么?要注意些什么?”于是老師讓孩子們把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以及設想及解決方法表征出來,張貼在問題墻上。大家一起討論交流?!扒逑辞拔覀円獪蕚浜靡恍┕ぞ撸耗ú?、水槍、管子、刷子。清洗前要關好汽車的窗戶,以免把水弄到車內。洗車時用水把汽車打濕,然后涂上清洗膏,難處理的污漬用刷子刷一下!”“不能用刷子刷,只能用抹布擦,刷只能在輪胎上面清洗,以免車子洗出劃痕?!焙⒆觽冊趯嵺`、表征、討論、交流中獲得了大量策略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還在美好的情感氛圍中,切實地感受到了勞動的重要和美好。

深入了解,實地考察:接下來孩子們提出了要去實地考察參觀洗車場。在參觀的過程當中,孩子們看到了洗車神器,專業洗車工把每一種工具都演示了一遍,孩子們聽了工作人員的講解,認識了高壓噴水槍,泡沫槍,海綿擦布等專業洗車工具,大大開了眼界,大家興奮極了,還在專業洗車人員的保護下做了一下嘗試,“這個水槍力量好大呀,都把我震到墻邊去了?!薄霸瓉磉@個機器在幫助它運轉呢!”……

通過職業勞動體驗,孩子們在看看、聽聽、問問、做做中更真實更全面地了解了洗車過程,也懂得了團隊成員之間要相互關心尊重,協商合作,才能成功地做成一件事情。同時借助社會職業資源,幫助幼兒梳理并提升關鍵經驗,是支持幼兒自主探索和發展的重要途徑。

(二)家庭勞動

服務日常及家人,體驗生活持家之道。我們覺得在家庭中開展勞動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優勢,所以我們積極地將幼兒園的勞動教育課程與生活打通、交融,打破幼兒園四角圍墻的壁壘,來建立一種協同育人的機制。將勞動教育深深扎根到每一個幼兒的家庭中去,讓每一個幼兒經歷衣食住行的全過程。同時將家庭勞動分為自理勞動和服務家人兩大類,來倡導幼兒主動承擔,在勞動中進一步地去融洽成員之間的親子關系,從而共建同勞共享的新風尚。

(三)社區實踐

服務他人及社會,揚公民大愛之美。我園充分挖掘學校周圍三公里的地域資源,利用好養老院、敬老院、快遞站等社區資源,開展敬老愛老、保護環境、公益閱讀等活動,重在職業體驗。在職業體驗課程中,我們幼兒和家長一起走進真實的職業體驗場。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教育成就幸福人生。

【參考文獻】

[1]張德偉.國際中小學勞動教育初探[J].中國德育,2015(16):39-44.

[2]張妙妙.幼兒園勞動教育的實踐困境與對策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20.

猜你喜歡
洗車被子勞動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洗車
Mary’s Cninese
天那么熱,是誰在裹被子
天那么熱是誰在裹被子
熱愛勞動
云被子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