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機游戲對小學生身心健康產生的影響及對策

2021-03-10 23:15王文娜
教育界·中旬 2021年12期
關鍵詞:教育對策手機游戲身心健康

【摘要】科技的進步,賦予手機多樣化的功能。一部靈活、精致小巧的手機,能夠切實滿足人類的多種需求。在短短幾十年的發展中,手機以其獨特優勢迅速占領群眾市場,成為人們每日使用頻率最高的媒介工具。同時,手機使用人群逐漸低齡化。在我國,有超過一半青少年使用手機,手機游戲所帶來的消極影響正在日益凸顯。本文立足于小學生身心健康,就如何引導他們理性對待手機游戲展開探討。

【關鍵詞】小學生;智能手機;手機游戲;身心健康;教育對策

【基金項目】本文系福建省漳州市龍文區第二期中小學幼兒園德育研究專項課題“手機的合理使用與良好心理素質養成的關系”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王文娜(1981.10—),女,福建省漳州市第二實驗小學,一級教師。

智能手機的出現給予人們更多的娛樂選擇,手機不再只有單純的交流、通話功能,還同時兼具了游戲、追劇、看書、聽歌等娛樂功能。成年人尚且沉迷于手機世界無法自拔,遑論小學生?在小學生群體之中,手機的使用頻率日益增加。不少小學生以玩手機游戲為樂,在游戲上面耗費大量精力與時間,導致身心健康受到嚴重影響。

一、手機游戲對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影響

手機游戲類型多樣、內容豐富,深受小學生喜愛。在小學生玩游戲的過程之中,他們會投入大量精力,沉迷其中。小學生專注于手機屏幕、情緒緊張、精神集中、心跳加速,在短時間之內,會消耗掉大量精力與體力。以王者榮耀這款游戲為例,一局游戲少則20分鐘,多則40分鐘,小學生經常玩得樂不思蜀、廢寢忘食,因此出現疲勞、憔悴的情況[1]。同時,小學生身體發育還未成熟,抵抗力較弱,長期玩游戲很容易產生身體疾病。對著手機屏幕長時間反復觀看、敲擊,會導致脊椎發育畸形、腰酸背痛等情況出現。

從心理角度出發,玩手機游戲容易激發人體內的暴虐因子和焦慮情緒。長此以往,小學生逐漸對手機游戲上癮,無法擺脫手機游戲的束縛,手機游戲成為制約他們身心成長的重要因素。當玩游戲成為一種心理慣性與生理慣性時,情緒不佳、記憶力衰退、注意力分散、精力不濟等問題接踵而至[2]。在課堂之中,經常會神游天外,無法保證學習效果。

手機游戲有著極強的蠱惑性,小學生自制能力較差,很容易被游戲所吸引,從而沉迷其中、無法自拔。手機游戲在網絡之中盛行,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全球通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小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家國情懷。長時間玩手機游戲,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和社會觀,甚至可能會導致學生與現實的社會產生沖突,阻礙學生的健康成長。手機游戲所具備的趣味性與便捷性,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正常作息與生活秩序。手機游戲的匿名設置,更是讓小學生有情緒發泄的出口,為小學生提供道德犯罪的途徑。在游戲過程之中,小學生們可以扮演任何一個角色,隨意抒發個人觀點。長此以往,勢必會降低小學生的道德素養,為學生們帶來負面影響。還有的小學生,由于對游戲過度依賴,以至于手機一旦不在身邊,就會產生巨大的孤獨感和無措感,在上課時,始終無法專注于學習,經常性發呆,嚴重影響學生的人格成長和學習質量。

二、引導小學生理性對待手機游戲對策解析

(一)立足于思想認知,引導小學生理性對待手機游戲

任何手機游戲都被賦予了獎勵功能。當學生們在闖關成功或者是獲得勝利時,就會得到獎勵。這種獎勵會刺激學生感官,給予他們滿滿的成就感,讓他們更加有動力玩游戲。手機游戲以獎勵來誘惑學生,讓他們主動地按照游戲設置,持續性前進。在玩游戲的過程之中,小學生會抱著對于下一關獎勵的期待,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無法自拔,在游戲世界之中,獲得自豪感。尤其是一些在現實生活中沒有興趣愛好,缺乏目標、備受束縛的小學生,他們以逃避的心理,躲避在游戲世界里面,渴望在游戲之中尋找自身價值。一旦在游戲之中得到滿足,他們就會對游戲上癮,長時間依賴于手機游戲,無暇顧及其他。

現在小學生個性十足、尋求自我。手機游戲里面有自成一派的規則,和現實生活截然不同。小學生可以在游戲世界里創造自我空間、施展自身個性、發泄自我情緒。當他們進入游戲中時,他們就是游戲的主宰者,不受家長、學業、教師的束縛,成為一個完全“自由”的個體。還有一些學生通過手機游戲,進行人際交往活動。在小學生成長過程中,同班同學是重要的交往群體,獲得全體認同,是小學生成長道路上的重要功課。當其他學生課余時間討論游戲、組隊打怪時,有人不懂游戲,無法參與其中,就很有可能遭到群體排斥。

面對上述問題,教師需進行妥善處理,改變小學生對手機游戲的看法。手機游戲的設計融入了諸多行業專家的智慧,他們貼合小學生心理,設計出更適配于小學生的手機游戲,保持手機游戲的黏性。教師可以從這一角度出發,在教學中善用游戲化教學策略??梢砸杂螒虻母拍?,深入到日常教學之中,增添學習的樂趣,讓小學生逐漸愛上學習。同時,在班級之內,以手機游戲為主題,開展辯論比賽,教師是辯論比賽的主持人,小學生是辯論的主體。比如說,以“手機游戲對于小學生而言,是好還是壞?”為辯論題目,正方持好,反方持壞,正反雙方展開辯論。學生們利用課余時間,和家長、同學合作,利用互聯網查詢資料,做好充分準備,在班級中進行辯論。在搜集資料和辯論的過程之中,學生們逐步對手機游戲有更為全面的認知。辯論比賽的開展,強化小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不是教師一味地說教。當小學生能夠主動辯論,代入自我發言時,他們的發言內容將更具說服力。通過生動有趣的辯論比賽,讓小學生逐步意識到過度依賴手機,只會危害身心健康,只有合理把控時間,提升自制力,擺脫游戲束縛,深入到現實生活之中,才能夠享受到生活的美好,體驗成長的快樂。此外,教師還需聯系家長,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之中,多給予他們肯定和夸獎,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重要性,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將精力轉移到學習上,逐步擺脫手機游戲的束縛。

(二)立足于行為習慣,引導小學生理性對待手機游戲

當小學生沉迷于手機游戲以后,他們的學習興趣明顯弱化,對手機游戲的興趣逐漸占據上風。更有甚者,一味地玩游戲,造成學業荒廢。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與家長多聯系,逐步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校園之中,要加強手機管理,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規范小學生日常行為,制定懲處標準,一旦有違反行為,就要進行處罰,對小學生群體起到良好的震懾作用。在校園范圍之內,加強宣傳力度,引導小學生合理使用手機。借助校園廣播、校園板報等平臺,宣揚手機游戲的消極影響。開展多樣化的校園文化活動,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讓小學生感受到校園生活的美好,將課余時間放在校園活動之中,逐步減少手機使用頻率。

在家庭之中,家長要以身作則,建設和諧的家庭關系。多多與小學生溝通,了解小學生心理,為他們灌輸正確的思想,科普手機游戲的危害性。不能夠一味地溺愛孩子,讓他們過度使用手機。要自覺監督小學生的日常行為,合理把控手機使用時間。在小學生面前盡量少用手機、不玩游戲,言傳身教,樹立榜樣形象。陪同小學生一起看書、做手工、下棋、開展戶外活動等,培養他們多種興趣愛好,分散對手機的注意力。傾聽小學生的心聲,感知他們的情緒變化,了解他們依賴手機游戲的成因,從而制定相應對策,解決問題。以正確的方式引導小學生,給予他們自由的成長空間。不可一味打壓小學生、全面禁止手機使用,以免引起他們的逆反心理??山Y合小學生需求,共同制定手機使用策略。比如說,周末可以玩半個小時游戲,游戲需以益智類為主;讓小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秩序,學會合理安排游戲時間;在不耽誤學業的情況下,借助游戲放松自我,增添成長色彩。

(三)立足于線上環境,引導小學生理性對待手機游戲

想要小學生遠離手機游戲危害,實現健康成長,就必須要從根源做起,也就是從整頓網絡環境入手。手機游戲類型多樣,很多游戲都包含暴力元素,有的游戲甚至存在色情元素,對于小學生毒害甚廣,嚴重影響小學生身心發育。為減少手機游戲的危害性,國家必須加強監管力度,出臺相關政策,規范游戲平臺,打造健康的游戲環境。針對手機游戲,設置分級制度,對未成年人進行嚴格管理,限制未成年人的游戲時長。確保小學生能夠有一個安全的、健康的游戲平臺。同時,家長要發揮監督作用,在學生的手機上安裝監管軟件,有效控制小學生的手機游戲頻率。定期檢查小學生手機,在與小學生有效溝通以后,將不良的手機游戲進行卸載。逐步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手機使用觀念,讓他們學會自覺抵御網絡不良信息,學會綠色上網。

同時,利用各個社交平臺,在線上發起小學生健康上網的活動,引導網友們積極參與,號召廣大網友自覺構建積極向上的網絡環境,號召廣大游戲廠家為小學生們提供良好的游戲環境,針對小學生設置健康向上的游戲,同時控制游戲時長。比如說一個小時之內只能玩一次,或者一天只能玩兩個小時等。擴大輿論的影響力,發揮輿論的監督作用,一旦發現有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不良游戲,可及時舉報。從多個角度出發,構建營造文明網絡環境,為小學生提供良好的游戲空間。

(四)立足于線下活動,引導小學生理性對待手機游戲

在調查過程之中,筆者發現,一部分小學生之所以依賴于手機游戲,是因為他們在現實生活之中缺乏親密關系的陪伴,沒有安全感,感到十分孤獨。他們利用手機游戲來打發時間、尋求慰藉?;谶@種情況,教師就需要合理引導,在日常教學過程之中,與學生們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成為小學生的良師益友;深入小學生群體之中,及時了解他們的需求。當小學生對教師的產生信賴感以后,他們的傾訴欲旺盛,同時還會積極配合教師的日常工作。在教師的有序引導下,敞開心扉,直面問題、解決問題,學會正確使用手機。在校園中,教師可構建多樣化的文化活動。比如說長跑比賽、手工比賽、唱歌活動等,讓學生們沉醉于豐富多彩的活動之中,無暇顧及手機游戲。此外,教師還可與家長聯系,利用節假日時間,鼓勵學生們深入自然、深入社會。多多參加社會公益活動,體味人間百態;深入博物館之中,品味歷史遺跡;拜訪紅色革命根據地,感受先輩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走進名山大川,欣賞祖國之壯美。以多樣化的線下活動,豐富小學生日常生活,開闊他們的眼界,從而激發小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讓他們逐步放棄對手機游戲的執念,對生活敞開懷抱,實現健康成長。

(五)立足于人際交往,引導小學生理性對待手機游戲

在調查過程之中,筆者發現,很多小學生之所以沉迷于手機游戲,是因為他們缺乏關愛與歸屬感。在現實生活中,他們渴望與他人建立親密關系,往往找不到良好途徑,因此只能夠將希望放在手機游戲上面,與他人進行親密互動。手機游戲跨越空間界限,可以同時有幾千人幾萬人在線,十分熱鬧。在平等的環境之中,任何人都可以暢所欲言,這對于小學生而言,有著致命誘惑。其實歸根結底,都是因為小學生的人際關系需求。因此,要引導小學生理性看待手機游戲,就需要培養小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人際交往的過程,需要多方的積極互動。要通過不斷實踐強化交往能力,提升溝通水平。教師可以將學生們分成兩組,兩個小組面對面站立,學生需要與對面的學生進行交流與溝通。三分鐘以后,一個小組的成員往前走,另一個小組不動,繼續與下一名學生交流。在不斷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之中,教師要求學生們必須保持良好的笑容、親切的狀態、舒適的姿勢、合適的音量。在交流結束以后,引導學生們抒發自我感受,談談交流過程中的困難。不僅如此,還可帶領學生們進行角色扮演,在不同的社會角色之中了解他人需求,學會站在他人立場上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比如說,一位學生扮演交通警察,一位學生扮演行人。行人過馬路時東張西望,并用求救的目光看著交警。這時交警積極上前,耐心詢問,原來行人不識路。最終交警為行人指明方向,解決問題。通過人際交往訓練,提升學生們的人際交往能力。開闊學生們的視野,讓學生們能夠積極地走出課堂,走出家庭,深入社會之中,與他人展開交流。不再依賴于一個小小的手機,不再期待網絡上的虛擬信息。而是懂得從生活之中,與親密的朋友、師長、家人展開積極溝通。在與他人溝通之中,滿足充沛的情感需求,建立親密的情感關系。心靈得到滿足,無需手機游戲的慰藉,不斷成長,成為健全發展的青少年。為民族復興、祖國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三、結語

小學生的健康成長,關乎著祖國未來發展。不論是社會、學校,還是家庭,都需要發揮自身力量,引導小學生理性看待手機游戲,擺脫手機游戲的束縛,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偉.現實逃避與虛擬滿足[D].浙江師范大學,2020.

[2]宋振玲,劉銘.留守兒童沉迷手機游戲問題的解決路徑—基于優勢視角的研究[J].社會與公益,2020(03):43-45.

猜你喜歡
教育對策手機游戲身心健康
讓手機游戲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播新渠道
手機游戲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及對策分析
幼兒告狀行為狀況及其對策
悠悠自然情——論幼兒戶外教育活動
淺析家庭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淺談民族地區中小學德育教育
學前兒童問題行為的成因與教育對策
瑜伽與藝術體操對運動者身心健康影響作用比較分析
醫學院校應用心理學專業就業狀況及教育對策
淺談手機游戲業務發展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