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中央區淋巴結轉移的危險因素分析

2021-03-10 04:27孫文燕邵云蕾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21年2期
關鍵詞:中央區轉移率包膜

孫文燕, 邱 晶, 邵云蕾

(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第一人民醫院, 江西 贛州, 341400)

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PTMC)是指腫瘤最大直徑≤1 cm的甲狀腺乳頭狀癌(PTC)[1-2]。PTMC屬于一種相對惰性的惡性腫瘤,且存在向中央區淋巴結轉移的可能,故80%以上的PTMC遠期復發患者臨床表現為頸部淋巴結轉移。受解剖因素和檢測技術的限制,術前超聲檢查對中央區淋巴結轉移的檢出率并不理想[3-4]。此外,部分患者雖然在術前檢查時并未發現淋巴結轉移,但術后病理診斷結果卻顯示轉移[5]。本研究分析了PTMC患者的病理特征及中央區淋巴結轉移的危險因素,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3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78例PTMC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32例、女146例,年齡16~71歲,平均(43.5±6.5)歲,其中單發病灶患者99例、多發病灶患者79例。納入標準: ① 初次行甲狀腺手術者; ② 術后病理診斷為PTMC者[6]; ③ 臨床資料完整者; ④ 患者及家屬知曉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 ① 復發癌者; ② 合并髓樣癌及其他類型甲狀腺癌者; ③ 遠處轉移至甲狀腺惡性腫瘤者; ④ 中途退出者。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方法

178例PTMC患者均接受規范化手術治療,手術方式包括: ① 甲狀腺患側腺葉、峽部切除聯合患側中央區淋巴結清除術; ② 全甲狀腺切除聯合中央區淋巴結清除術。中央區淋巴結清除范圍的上界為舌骨下緣,下界為胸骨上窩,外界為頸動脈鞘內側?;仡櫵谢颊叩呐R床資料,對年齡、性別、腫瘤直徑、病灶位置、合并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等情況進行單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1.3 統計學分析

2 結 果

2.1 PTMC患者發生中央區淋巴結轉移的單因素分析

178例PTMC患者中,發生中央區淋巴結轉移者55例,轉移率為30.9%。年齡<45歲者轉移率高于≥45歲者,腫瘤最大直徑>5 mm者轉移率高于≤5 mm者,合并腫瘤包膜侵犯者轉移率高于無包膜侵犯者,多發癌灶者轉移率高于單發癌灶者,雙側癌灶者轉移率高于單側癌灶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 不同性別患者、有無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患者的轉移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單因素分析顯示,年齡<45歲、腫瘤最大直徑>5 mm、合并包膜侵犯、癌灶多發、雙側癌灶與PTMC患者發生中央區淋巴結轉移存在顯著關聯(P<0.05或P<0.01), 性別、是否合并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與中央區淋巴結轉移無顯著關聯(P>0.05)。

表1 PTMC患者發生中央區淋巴結轉移的單因素分析[n(%)]

2.2 PTMC患者發生中央區淋巴結轉移的多因素分析

將年齡、腫瘤最大直徑、癌灶是否多發、是否存在雙側癌灶以及是否合并包膜侵犯等因素納入Logistic回顧分析模型中進行多因素分析,結果表明,年齡<45歲、腫瘤最大直徑>5 mm、癌灶多發、雙側癌灶、合并包膜侵犯均是PTMC患者發生中央區淋巴結轉移的獨立危險因素(P<0.01), 見表2。

表2 PTMC患者發生中央區淋巴結轉移的多因素分析

3 討 論

臨床中PTMC患者整體預后較佳,但術后病理診斷結果發現仍有部分患者存在中央區甚至頸側區淋巴結轉移[7-9]。相關研究[10-12]表明,中央區淋巴結轉移與PTMC分期及腫瘤進展有著密切關聯,同時也是腫瘤局部復發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但中央區淋巴結轉移的術前檢出率極低,往往需要患者行中央區淋巴結清掃術后才能診斷轉移病癥,而當診斷出存在中央區淋巴結轉移時再行手術清掃治療,手術難度會成倍增加[13-14]。

本研究178例PTMC患者的中央區淋巴結轉移率為30.9%, 在單因素分析基礎上進行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患者年齡、腫瘤最大直徑、合并包膜侵犯、多發病灶、雙側病灶均與中央區淋巴結轉移存在密切關聯。本研究顯示,年齡<45歲的PTMC患者轉移率高達36.3%, 而≥45歲患者的轉移率為18.5%, 表明PTMC患者年齡越小,越易發生中央區淋巴結轉移[15-16]。同時,腫瘤最大直徑越大,中央區淋巴結轉移率越高,即當PTMC患者腫瘤直徑>5 mm時,侵襲性更強,易出現轉移[17]。PTMC的病理特征因癌灶單發、多發而有著不同表現,當單發癌灶位于甲狀腺下級時,中央區淋巴結轉移更易發生,當多個癌灶局限在單側腺葉時,其中央區淋巴結轉移率低于雙側癌灶者。本研究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腫瘤多發癌灶會升高中央區淋巴結轉移率。

本研究還發現,女性的PTMC發病率較高,且PTMC已成為女性惡性腫瘤中發病率增長較快的腫瘤之一。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中央區淋巴結轉移與年齡<45歲、腫瘤最大直徑>5 mm、癌灶多發、雙側癌灶以及合并包膜侵犯存在顯著關聯(P<0.05或P<0.01),與性別、是否合并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無顯著關聯(P>0.05)。臨床治療PTMC患者時,評估危險因素并進行針對性干預,有利于控制患者淋巴結轉移風險。目前, PTMC的臨床治療方案尚存爭議,雖然患者的總體治療效果較佳,但隨著腫瘤進展,患者仍存在著復發、轉移等風險,因此臨床應根據患者的病理特征盡早評估相關風險。

猜你喜歡
中央區轉移率包膜
假包膜外切除術治療無功能型垂體腺瘤的療效
垂體腺瘤假包膜的研究進展
肥料包膜材料使用安全風險評價和控制研究
廣義Markov跳變系統在一般轉移率下的魯棒無源控制
原發性肝癌假包膜影像表現與病理分級的對照研究*
甲狀腺乳頭狀癌右側喉返神經深層淋巴結轉移率及影響因素
影響油墨轉移率的機械壓力分析
單灶性甲狀腺乳頭狀癌中央區淋巴結轉移個數與頸側區淋巴結轉移相關性*
單側cN0甲狀腺乳頭狀癌頸中央區淋巴結轉移的危險因素分析
甲狀腺單側乳頭狀癌超聲特征聯合BRAF V600E基因與對側中央區淋巴結轉移的相關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