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外運動生理生化研究趨勢與熱點演進
——基于CiteSpaceⅤ的可視化分析

2021-03-12 01:17周博軍鄧玉新馬福海
湖北體育科技 2021年2期
關鍵詞:生化生理聚類

周博軍 ,鄧玉新 ,王 旺 ,馬福海

(1.西安體育學院 研究生部,陜西 西安 710000;2.青海體育科學研究所,青海 西寧 810000)

2019 年9 月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的通知》要求,提升競技體育綜合實力,增強為國爭光能力。 重大工程“科技助力奧運”明確要求,加強對訓練過程機能指標監控、訓練專項指標測試、體能指標測試、傷病及康復等數據的規范和管理,科學分析、指導訓練參賽工作[1]。運動生理學和運動生物化學是發展迅猛的綜合性交叉學科, 是指導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與競賽,引領體育科學發展的基礎性學科。 近幾十年來,國外對運動生理生化研究呈現了研究領域不斷精細、研究方法日益多元、研究視野不斷拓展的局面。 其他國家對運動生理生化研究現狀有什么樣的特征及趨勢? 研究熱點以及前沿聚焦在哪些方面? 面對數以萬計的科技文獻情報,研究人員必須有效把握相關領域研究熱點, 才可能有機會進入該領域研究前沿。本研究試圖通過Web of Science 所收錄的運動生理(生化)相關研究文獻索引資料,利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和可視化軟件CiteSpaceⅤ對國外運動生理生化研究的發文情況、核心研究機構、 主要研究國家以及研究熱點等進行量化研究與分析, 以洞悉國外運動生理生化發展脈絡和宏觀把握現階段研究熱點。

1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1.1 數據來源

本研究以 Web of Science(包括 SCI-E、SSCI、A & HCI)科學引文索引數據庫中運動人體科學領域內2010~2019 年關于生化(Biochemical)或生理 (Physiological)研究文獻 索引為對象,應用文獻計量分析方法,運用CiteSpaceⅤ等可視化技術對當前國外運動生化指標研究概況分布與研究現狀進行定量分析。 進入 Web of Science 檢索頁面,檢索主題詞為“TS(主題)=(biochemical or physiological)and 語 言=(English)and 文 獻 類型=(Article)數據庫=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 (SSCI)、Arts&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A &HCI),入庫時間=2010-2019 年”,共檢索出相關索引文獻444 108 篇,對文獻進行篩選點擊“查看全部選項”選擇研究方向 “Sport Science” 精煉后剩余 7 028 篇, 檢索日期2020 年 4 月 16 日。 所檢索文獻中期刊論文 5 498 篇,占文獻檢索總數78.22%,綜述文獻834 篇,占文獻檢索總數11.87%,會議摘要443 篇,占文獻檢索總數6.30%,會議文獻176 篇,占文獻檢索總數2.50%, 其他類型文獻78 篇, 占檢索總數1.10%。

1.2 研究方法

文獻計量法是對所搜集的所有文獻的主要信息進行處理,通過矩陣化、整合等處理,發現在大量文獻中潛伏的規律和信息。 信息可視化是將信息轉化為圖形的方式,方便揭示信息所蘊藏的內容,是數據挖掘的一種方法[2]。在Web of Science檢索界面手動剔除綜述論文(Review)和不相關文獻(會議摘要、會議記錄和信件等)剩余5 503 篇,將所檢索文獻按照發表時間進行排序下載,導入CiteSpace 輸入文件夾(input)除重(Remove Duplicates)剔除重復與不在研究時間范圍內文獻45篇, 除去重復文獻后剩余 5 458 篇有效文獻。 將時間跨度(Time Slicing)設置為 2010 年至 2019 年,時間分區(Years per slice)設置為“1”,術語來源(Term Source)同時選擇文獻題目(Title)、摘要(Abstract)、作者關鍵詞(Author Keywords)、關鍵詞(Keywords Plus),分析數據抽取對象與調節閾值不做修改為默認值。 最后,根據分析所需分別選擇相應功能,其中作者(Author)、機構(Institution)、國家(Country)為合作網絡分析,特征詞(Term)、關鍵詞(Keyword)、學科類別(Category)為共現網絡分析,文獻共被引(Cited Reference)、作者共被引(Cited Author)、期刊共被引(Cited Journal)為共被引分析[3]。

2 時間分布

某學科在一定時間段內發表文章數量的變化可直觀地看出研究熱度的變化, 是衡量該學科在這一時間段發展趨勢的重要指標, 對分析發展趨勢和預測未來走向具有重要意義[4]。通過對“CNKI(中國知網)”進行高級檢索,“期刊”選擇社會科學Ⅱ輯——體育,選擇文獻來源“中文文獻”,以“生化”或“生理”為主題,時間為2010~2019 年進行檢索。 經檢索發現相關文獻索引記錄共1 862 條,其中CSSCI(含擴展版)刊物共478篇,說明我國學者對運動生理生化指標研究關注程度較高,但有影響力研究較少。 由圖1 可知,2010~2012 年 3 年間,國外有關運動生理生化方向的研究呈快速上升趨勢,2013 年略微下降, 之后6 年均呈迅猛發展態勢,2019 發文數相對于2010年上升了65.25%,總體研究熱度呈上升趨勢。 國內相關研究文獻前3 年呈緩慢增長狀態,2013 年下降至最低數量,之后數量快速上升,2015 年之后又呈下降趨勢,總體研究熱度呈下降趨勢。 從文獻數量來看,國外年均發文數量在540 篇左右,而國內年均約為47 篇。 顯而易見,運動生理生化的研究熱度國外始終高于國內。

圖1 國內外運動生理生化研究的文獻分布

3 合作網絡分析

3.1 運動生理生化主要研究機構

這些高產機構代表著這一領域的權威, 它們是本領域相對的知識創造和集散中心。 這就需要對部分高產機構節點進行更為深入的分析, 了解這些高產機構近10 年的研究焦點,能讓未來的研究人員更為清晰地了解到這些引領體育科學有關于運動生理生化研究的機構過去與現今在做哪方面的研究。 這對我國遴選優秀國際運動生理生化研究科研合作機構,科研人員出國訪學以及高等院?;蚩蒲袡C構引進人才、 追蹤國際前沿研究機構關注焦點有重要的作用[5]。

選定節點類型(Node Types)“機構”(Institute),運行軟件得到生理生化研究領域的機構共現網絡圖譜, 每個節點代表一個機構,節點大小表明該機構發表文獻數,如圖2 所示。 過去判定文獻常利用文獻計量學中的普賴斯定律以確定最低文獻發表數,為核心候選作者的入選提供重要參考依據[6],由公式①可計算出核心機構候選的最低發文數(N)。

式①中,ηmax為 2010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發表文獻最多高?;驒C構的論文數。 發文最多機構為圣保羅大學114 篇,經計算后取整數得知發文≥9 篇的機構入選為核心機構群,此次分析的高校與研究機構共有297 所, 入選核心機構的高校及研究所共151 所,排名前10 的核心研究機構(表1)分別是圣保羅大學(University of Sao Paulo)、哥本哈根大學(University of Copenhagen)、??巳卮髮W(University of Exeter)、巴斯克大學(University of the Basque Country)、利物浦約翰摩爾大學(Liverpool John Moores University)、澳大利亞體育研究所(Australian Institute of Sport)、波爾圖大學(University of Porto)、昆士蘭大學(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拉夫堡大學(Loughborough University)、米蘭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ilan)、埃迪斯科文大學(Edith Cowan University)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通過可視化分析結果表明,國外運動生理生化研究的主力軍以高校為主。

表1 2010~2019 年國外運動生理生化研究主要高校與機構一覽表(前10 名)

圖2 運動生理生化研究機構網絡分析圖(2010~2019)

機構間的連線代表著是否存在合作關系, 連線的粗細為機構之間的合作頻率。 根據圖2 可視化網絡分析圖可知,各高校與研究所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合作, 澳大利亞體育研究所(Australian Institute of Sport) 與排名前 10 的 7 所機構有合作關系;哥本哈根大學(University of Copenhagen)與??巳卮髮W(University of Exeter)之間的合作最為緊密,10 年間共合作了36 次; 中國在該領域與域外合作較為密切的是香港大學(University of Hong Kong), 與昆士蘭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10 年間進行了 8 次合作。

這些處于運動生理生化研究前沿的高校院所, 在運動生理學領域各有專注或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方向和科研成果。 圣保羅大學(University of Sao Paulo)專注于同場對抗類競技項群(摔跤、柔道等)與運動損傷防治,2011 年發表于運動醫學雜志《Sports Medicine》的“Physiological Profiles of Elite Judo Athletes”及2013 年發表于國際運動表現雜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rformance Analysis in Sport》的“Judo combat: time-motion analysis and physiology”是同場對抗類具有代表性的文獻,分別被引232 次和97 次。 運動損傷防治具有代表性的文獻是2010 年和2012 年發表于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雜志《Journal of Orthopaedic & Sports Physical Therapy》的“Effects of Low-Level Laser Therapy (LLLT) in the Development of Exercise-Induced Skeletal Muscle Fatigue and Changes in Biochemical Markers Related to Postexercise Recovery”和“Trunk, Pelvis, Hip, and Knee Kinematics, Hip Strength, and Gluteal Muscle Activation During a Single-Leg Squat in Males and Females With and Without 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分別被引 109 次和 149次。 哥本哈根大學(University of Copenhagen)則在運動免疫領域和運動生理生化分子領域有著豐碩的研究成果。 2012 年發表于運動免疫學評論雜志 《Exercise Immunology Review》的“Leucocytes, cytokines and satellite cells: what role do they play in muscle damage and regeneration following eccentric exercise?”和2018 年發表于應用生理學《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的“Using molecular classification to predict gains in maximal aerobic capacity following endurance exercise training in humans”分別被引用 253 次和 178 次。 ??巳卮髮W(University of Exeter)和澳大利亞體育研究所(Australian Institute of Sport)高度集中在運動營養和有氧運動方面。 巴斯克大學(University of Basque Country) 與利物浦約翰摩爾大學 (Liverpool John Moores University) 在足球專項訓練生理監控和運動可穿戴設備領域有較高的影響力。 米蘭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ilan)、波爾圖大學(University of Porto)、昆士蘭大學(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拉夫堡大學(Loughborough University)、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在運動醫學領域和青少年體質研究較為深入。 埃迪斯科文大學 (Edith Cowan University) 則在影響力量發展的一些生理學因素研究中取得了較高的影響。

3.2 運動生理生化主要研究國家

選定節點類型(Node Types)“國家”(Country),設置“閾值Top N=50” 運行得到生理生化研究領域的地域合作網絡分析圖,每個節點代表一個國家,節點大小代表該國發表文獻數,最外層紫色光圈為中介中心性, 中介中心性≥0.1 是關鍵節點,表明該國家所發表運動生理生化相關文獻影響力較大。 根據表2 與圖3 分析可知, 發文數排名前10 的國家近10 年發表運動生理生化相關研究文獻總計5 148 篇, 占總發文量的93.86%。 2010~2019 年美國在運動生理生化領域發表研究文獻最多,是其他國家的1.60~7.51 倍,但其中介中心性低于英國、西班牙、加拿大。 此外具有較高影響力的國家為俄羅斯、波蘭與奧地利,其中介中心性分別為0.09、0.14 和0.11。 美國與澳大利亞合作較為密切,10 年間共進行了67 次合作。 中國在此次國家分析中位于第十八名,在海外發表相關研究文獻106篇,中介中心性為0.03,說明我國在該領域影響力較小,但與2000~2009 年所發表的34 篇文獻相比較數量已提升3.12 倍。中國在該領域與美國合作較為密切,共進行了17 次合作。 語言可能是阻礙我國學者發表外文文獻的原因之一。

表2 2010~2019 年國外運動生理生化主要研究國家分布一覽表(前 10 名)

圖3 運動生理生化國家網絡分析圖

4 研究熱點與研究前沿分析

研究熱點是在某一時期內,有內在聯系的、數量相對較多的一組論文所探討的熱門問題或專題, 文獻關鍵詞詞頻的高低分布可以用來研究該領域發展動向和研究熱點[7],研究前沿是在該領域內存在的一組突現的動態概念和潛在的研究問題,而關鍵詞突現圖譜借助關鍵詞,呈現共現次出現次數的變化率,用以反映研究前沿發展變化的基本特點,對研究方向的明確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聚類圖譜可總結各關鍵詞節點間的相似性, 依據數據運算將共詞關系明顯的節點聚成一類,準確描繪研究前沿的重點[8]。

4.1 關鍵詞高頻統計分析

將 Node Type 設置為 Keyword,Selection Criteria 設置為Top N=50,根據普賴斯定律[5]計算得出關鍵詞出現頻率≥29為研究熱點關鍵詞,修剪選擇尋徑算法(Pathfinder),得到國外運動生理生化的研究熱點知識圖譜如圖4 所示。通過對5 485篇運動生理生化領域文獻的關鍵詞進行共現分析, 對部分出現頻率較高的孤點與中介中心性為0 的關鍵詞舍去, 剩余44個(見表3)。 就關鍵詞出現的次數而言,Exercise(運動)、Performance(表現)、Physiological Response(生理反應)等高頻關鍵詞,分別出現了1 453 次、1 391 次和626 次,均代表了運動生理生化研究的熱點話題, 這與運動生理生化探求機體活動規律這一主題發展趨勢基本契合。 中介中心性較高的關鍵詞Reliability(可靠性),其中心性為1.30。另外高中介中心性關鍵詞 Performance(表現)、Heart rate(心率)、Recovery(恢復)分別為 1.19、1.02、0.77。

圖4 國外運動生理生化研究熱點共現圖譜

4.2 關鍵詞聚類及研究熱點分析

為了進一步了解運動生理生化相關研究熱點的知識結構,對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如圖5),緊密度代表聚類成員之間的相似程度, 數值越高代表聚類成員間的相似程度越高;Log-Likelihood Ratio(LLR)為對數似然,LLR 越大的詞越具有對這個聚類的代表性(表4)。 模塊值(Modularity Q)和平均輪廓值(Mean Silhouette)是反映聚類邊界清晰度和聚類規模的兩個指標,Q 值一般在[0,1)區間內,Q>0.3 就意味著劃分出來的社團結構是顯著的,當S 值大于0.7 時,聚類是高效率令人信服的,若在0.5 以上,聚類一般認為是合理的[2],此次的聚類模塊值 Q=0.831 8(>0.3),平均輪廓值 S=0.887 5(>0.5),說明該聚類視圖是顯著且合理的。 從關鍵詞聚類視圖可知形成了#0physical activity (體育活動)、#1blood lactate (血乳酸)、#2adolescent(青少年)、#3carbohydrate oxidation(碳水化合物氧化率)、#4football (足球)、#5resistance training (耐力訓練)、#6skeletal muscle (骨骼?。?、#7muscle damage (肌肉損傷)、#8modeling(模型)、#9biomechanics(生物力學)、#10running economy(跑步效率)、#11oxygen uptake(攝氧量)12 個聚類群,通過可視化圖譜與聚類表格結合文獻發現, 運動生理生化的主要研究熱點主要聚焦于6 個聚類。

聚類#0:體育運動和體成分相關研究,主要包括的關鍵詞有 strength(強度)、physical activity(體育活動)、body composition(體成分)、elite(精英)、health(健康)、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生理特征)、muscle strength(肌肉力量)、age(年齡)、nutrition(營養)、obesity(肥胖)、older adult(老年人)、physiological profile(生理概要)、force(力)。該聚類是從人們日常鍛煉層面到高水平運動訓練及競賽層面相關的生理的影響因素。 在普通大眾日常鍛煉層面,主要是不同運動強度對體質的改善、肥胖治療以及對體內激素的調節。 在高水平運動訓練及競賽層面, 不同的競賽項目及所處位置對運動員需具備的能力不同,有學者對團體運動員的體成分(身高、體重、體脂百分比)、爆發力(垂直跳),速度(5m、10m 和 30m 短距離沖刺),敏捷性(T 檢驗),力量(臥推和深蹲 1 次重復最大值[1RM])和心肺耐力測試,研究表明團體性運動項目(足球、籃球、橄欖球等)運動員年齡和所處位置均存在角色差異,需要因“位”施訓[9-11]。

表3 運動生理生化關鍵詞分析

聚類#1: 運動疲勞相關研究, 主要包含關鍵詞有perceived exertion(疲勞感知)、blood lactate(血乳酸)、physiology(生理)、competition(競賽)、athlete(運動員)、profile(分布)、training(訓練)、energy expenditure(能量消耗)、walking(競走)、perception (感知)、combat sport (格斗運動)、exercise intensity(運動強度)。 疲勞和恢復之間的關系以及其對運動成績的影響一直是體育科學所研究的熱門論點, 疲勞可分為精神疲勞和身體疲勞兩個方面。 精神疲勞是指在長時間的認知活動中或認知之后所感受到的疲勞感, 研究發現精神疲勞感通常會影響運動員決策、注意力、動機和意愿,所以精神疲勞會對運動表現產生負面影響[12]。 在身體疲勞層面,部分學者在探尋有關運動訓練的臨界功率(Critical Power),這一概念在優化運動訓練方案、提高運動成績、改善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質量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13]。

聚類#2: 青少年足球運動員訓練與競賽生理特征相關研究,主要包含關鍵詞有 fatigue(疲勞)、muscle(肌肉)、soccer(足球)、capacity(能力)、physical performance(身體表現)、physiological demand (生理需求)、children (兒童)、athletic performance(運動表現)、association(關聯)、elite soccer(精英足球)、adolescent(青少年)、match play(比賽)。 在兒童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訓練與競賽方面, 分別從運動免疫、 肌肉損傷標志物(肌酸激酶和乳酸脫氫酶)和全球定位系統(GPS)監控訓練與競賽的全程跑動距離、最大沖刺速度、平均恢復時間等多方面分析足球運動員高強度活動概況, 這些數據為教練員制定足球專項訓練提供了有力的科學保障[14-16]。

聚類#3: 運動前補充電解質與碳水化合物對運動成績的影響, 主要包含關鍵詞有physiological response (生理反應)、demand(需求)、exercise performance(運動表現)soccer player(足球運動員)、prolonged exercise (長時間運動)、running performance(運動成績)、running(跑)、intermittent recovery test(間歇性恢復測試)、heart rate response(心率反應)、acclimatization(習服)。 這一聚類主要研究運動前后補充碳水化合物 (葡萄糖、果糖、咖啡)與無機鹽(硝酸鹽)對運動成績的影響。 在無機鹽補充方面,研究發現在4km 和16.1km 自行車賽前補充0.5L甜菜根汁 (類似于6.2mmol 硝酸鹽) 成績分別提高了2.8%和2.7%[17]。在碳水化合物補充方面,研究表明進行高強度間歇運動時,適當地攝入咖啡因可以延緩疲勞出現,降低肌肉組織間K+[18]。 在 100km 自行車計時試驗中,參與者每隔 15min 補充36g 果糖-葡萄糖的混合飲品和僅含葡萄糖的飲品, 結果表明混合飲品對運動成績提升更為顯著[19]。

聚類#8:運動模型構研究,主要包含關鍵詞有exercise(鍛煉)、human(人)、blood flow(血液流動)、rehabilitation(康復)、model(模型)、cycling(循環)、system(系統)、thermoregulation(體溫調節)、stability(穩定性)。 該聚類對身體姿勢對顱內壓的影響建立了3 個預測模型并給出了應用于臨床研究的評價[20]。大鼠潛水反應的實驗室模型, 初步解釋潛水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21]。 耐力跑性能預測經典模型的檢驗,該模型檢驗了VO2max 時的速度綜合了最大有氧功率和跑步的經濟性,是預測跑步成績的最佳指標。

聚類#10: 有氧運動和乳酸閾研究, 主要包含關鍵詞有performance(表現)、response(反應)、sport(運動)、maximal oxygen uptake(最大攝氧量)、efficiency(效率)、running economy(跑步經濟性)、aerobic capacity(有氧能力)。 在有氧運動方面,運用分子分類的方法預測人體耐力訓練后最大有氧能力增長[22],“熱”適應可以提升在寒冷溫帶條件下的有氧運動成績,熱習服的生理適應包括在固定輸出功率下減少攝氧量, 節省肌肉糖原,增加骨骼肌力產生,增加血漿容量等[23]。 在乳酸閾方面,可以通過最大乳酸濃度的降低診斷是否訓練過度[24],熱習服可提高乳酸閾值, 且在運動強度不變的情況下熱習服已被證明可以降低血乳酸濃度[23]。

表4 運動生理生化聚類群分析

圖5 運動生理生化聚類可視化圖

4.3 研究前沿分析

關鍵詞突變(Burst)提供了特定關鍵字出現頻率激增相關聯的證據, 關鍵詞的爆發表明一個潛在的話題已經或正在引起研究人員在特定時期不同尋常的關注[25]。 在CiteSpace 中導入用于分析的5 485 篇記錄文獻, 將突現詞的最小持續時間(Minimum Duration) 單位設置為 2, 共得到 24 個突現關鍵詞(圖6)。 根據突現詞的突現時間和持續時間跨度,結合Citation History 中的折線圖, 將研究前沿劃分為穩健型研究前沿和最新研究前沿。

圖6 突現關鍵詞可視化圖譜

4.3.1 穩健型研究前沿

從圖6 和圖7 可以可以得出,“soccer player” 的突現時間較早且時間跨度最長,相關研究的分年度文獻波動較為穩定,因此該關鍵詞所涉及的研究方向為穩健型研究前沿。 “soccer player”指的是足球運動員,在該研究中包括了運動損傷的防治、疲勞恢復、可穿戴設備研發、賽季前后的訓練監控、運動員在賽場上的生理反應以及活動特征。 大量研究表明有關應用于足球運動生理方面技術設備、 訓練及監控方法也在逐步向其他運動項目應用推廣。

圖7 穩健型研究前沿“soccer player”研究趨勢圖

4.3.2 最新研究前沿

剔除部分含義過于寬泛的突現關鍵詞,結合圖6、圖8、圖9、 圖10 可 以 看 出 突現關 鍵 詞 為 “health、temperature、team sport”,這幾個關鍵詞突顯為近3 年,因此這幾個詞在運動生理生化研究領域是當前也是未來一段時間內學習和投入研究的最新研究方向。 “health”表示對運動健康領域的關注,具體研究內容包括不同運動強度的間歇運動對人體抗氧化和抗炎癥作用[26];抗阻訓練、中等強度訓練(continuous moderate intensity)、高強度訓練(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對早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27];休閑運動對肥胖青少年的身體指標影響等[28]。

圖8 最新研究前沿“health”的研究趨勢

“temperature”即體溫調節,研究重點在訓練前后的冷處理和熱適應訓練,該研究方向主要為運動員全身預冷處理對自由配速間歇短跑運動神經肌肉功能及運動能力的影響[29];熱適應訓練對體能恢復和肌肉糖原的含量恢復的影響[30];高水平專業運動員熱適應訓練相關的生理反應和運動表現[31],結合聚類#10 分析可以發現該點既是研究熱點也是研究前沿。

圖9 最新研究前沿“temperature”的研究趨勢

“team sport”即團隊運動、集體項目(足球、籃球、橄欖球等),該方向的關注點在運動員在訓練與比賽時所表現的生理特征[32-33];運動訓練負荷和有氧-無氧體能(Aerobic-Anaerobic Fitness)的關系[34];可穿戴設備對訓練和競賽中所發生的碰撞次數和碰撞強度的記錄[35],該技術為運動員進行訓練和損傷恢復所需周期提供了客觀數據支撐。

圖10 最新研究前沿“team sport”的研究趨勢

5 研究結論

本文利用可視化分析工具CitespaceⅤ對國外有關運動生理生化的發文量、核心研究機構、主要研究國家、研究熱點及研究前沿分別進行了統計整理和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1) 通過對國內外的發文量進行統計分析,發現國外無論在文獻數量還是文獻數量的增長幅度上都要高于國內, 對運動生理生化的研究熱度要高于國內。 從發展態勢來看,國內外發文量的差距正在進一步擴大, 說明我國對運動生理生化領域研究不夠重視。

2) 通過對核心研究機構進行分析,研究的主力軍以高校為主,各機構在運動生理生化領域分別專注于運動損傷防治、運動免疫、運動營養、可穿戴設備和青少年體質等方向。

3) 通過對研究該領域的國家分析, 發現美國2010~2019年在運動生理生化領域發表研究文獻最多, 共發文1 284 篇占近10 年來發文總數的23.41%, 但其影響力遠小于英國和西班牙。 通過對高頻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和突顯詞探測從而發現研究熱點和研究前沿, 得出國外對運動生理生化領域研究熱點主要聚焦在運動疲勞、 青少年足球運動員訓練與競賽生理特征、碳水化合物與電解質補充劑對運動的影響、運動模型構建研究以及有氧運動和乳酸閾的研究。 研究前沿則為足球運動員、熱適應與冷處理、運動健康和團隊運動。 足球作為世界上最熱門運動之一,其先進的訓練監和控方法、損傷防治以及可穿戴設備的應用起到了引領其他運動項目的作用。 近些年運動干預慢性疾?。ㄔ缙谔悄虿?、抑郁癥、阿爾茨海默癥等) 開始逐漸走進研究人員的視野并且在臨床應用有較好效果。 熱適應與冷處理訓練則為近些年新興的訓練方法,對運動進行冷處理或熱適應訓練后到氣候溫和的環境下競賽運動成績有明顯提升,近似于高原訓練法。 團隊運動的關注點則為訓練與競賽的生理特征以及運動訓練負荷和體能。

猜你喜歡
生化生理聚類
僑商徐紅巖:生化科技做“抓手”奮力抗疫
從廢紙簍里生化出的一節美術課
大腦如何知覺音樂的形式美?——來自電生理的證據
肉雞鉻需要量及其營養生理作用
銅綠微囊藻對鋅、鎘脅迫的生理響應
《生化結合治理白蟻》
力量訓練的生化評定
媽媽們產后的生理煩惱
基于高斯混合聚類的陣列干涉SAR三維成像
基于Spark平臺的K-means聚類算法改進及并行化實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