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張培基散文翻譯中的直譯與意譯

2021-03-15 06:20項佳美
錦繡·中旬刊 2021年8期
關鍵詞:直譯意譯

摘要:一直以來,在翻譯領域內,直譯和意譯往往有很大的不同,文章著力于探究在散文翻譯中直譯與意譯的區別,并且以張培基散文翻譯為例,通過分析直譯和意譯歸化與異化的區分,力求在翻譯中依據不同的情況得窺原作的形貌。在散文翻譯中,對作者原著語言形式的尊重,增添另外一種語言的形象思維,流暢地在直譯和意譯之間進行轉換。本文選擇在張培基散文翻譯的版本層面進行探討和研究,從而為了增添雙向翻譯的研究內容,尋求更為精確和流暢的翻譯內涵。

關鍵詞:張培基;散文翻譯;直譯;意譯

引言:

張培基作為非常著名的學者,對于散文翻譯的直譯和意譯有所研究,認為直譯指的是在翻譯素材盡可能在翻譯中保留原文的內容和原貌,這是一種借助原文的比喻和形象特色,突出民族和地方色彩的翻譯方式;但同時與之相對應的意譯法指的是以目的語為導向,以規范流暢的語言復述原文意思,更加注重翻譯結果的流暢性,對于原文的結構和修辭手段可能有所打破。無論是哪一種翻譯方式,其最終目的都是強調翻譯最終的完整性,在原文的內容基礎之上生發,并不破壞原文的主體訴求。

一、直譯和意譯的歸化與異化區別

(一)歸化翻譯

直譯指的是在合乎譯文的全面規范之下,盡可能力求逼真還原原作在結構和語言表達方式等方面的原貌,這是一種利用翻譯文本中相同或相似的表達方式,加入內容與形式相互關聯性的嘗試內容,歸化翻譯恰恰是要把握翻譯者的翻譯目的,像本土作者那樣說話,與本土作者和讀者進行直接的對話,這種翻譯著作有助于規劃翻譯和理解原文,對于翻譯之后的文章可讀性和欣賞性也不會有很嚴重的改變。

(二)異化翻譯

意譯的意思是向翻譯者提供目的語言的轉換方式,翻譯者不一定完全像本土作者一樣的講話方式,而是盡可能地向讀者靠攏,在翻譯上遷就外來文化語言并吸納豐富的語言表達形式,傳遞原有文章的內容,將翻譯源頭的語言文化作為最終的歸宿。散文翻譯可以使用異化策略,其目的在于考慮民族文化差異性并保留地域性文化特色,這是一種語言文化特色和翻譯文本之間密切交流并且取其精髓的翻譯過程,能夠保留明顯的異族情調,適合一些特殊語境的翻譯。

(三)直譯和意譯的區別

這兩種不同的翻譯方式各有各的用途,直譯指的是翻譯散文、更加廣泛的直接翻譯,常常對于習語、俚語和諺語進行通篇翻譯,在廣告翻譯實踐中,翻譯者可以根據具體的廣告語言特點和廣告目的加入一些源頭的語言元素。直譯和意譯所關注的核心問題,指的是在語言層面做好處理形式和意譯的區分,將視野擴展到語言的文化和美學層面,接受外來文化大語境背景下的價值觀念研究[1]。

二、張培基散文翻譯中的直譯和意譯

(一)散文翻譯中的直譯

直譯是一種非常常用的方法,在張培基的散文翻譯中,利用標題的翻譯就可以看到其遵循的事實,這是一種被翻譯的內容和翻譯內容一一對應的關系,張培基的譯文強調把標題看成兩個部分,將散文的憧憬內容和憧憬關系展現的淋漓盡致。雖然有的時候在散文翻譯中可能不一定出現中,英文的詞類是對應關系的,但是張培基常常盡可能的將詞類以疏導的形式加以修飾,符合目的語的表達習慣,這種翻譯文本,以目的語為導向,自然而流暢,譯文也變得更加具有可讀性。如, He would treat his servants, his own children and even my grandpa alike with meanness and in difference, not to say with grief lessonsruthlessness.在這段文字的翻譯中就著重描寫了父親的吝嗇以及對待弱勢群體的無情,中文的習慣是更多的加入副詞來修飾,這才能規范的表達出原文的意思,否則就會覺得翻譯的文本不夠流暢,因此在翻譯的時候,即使是直接翻譯,也要考慮語言語境的恰當性[2]。

(二)散文翻譯中的意譯

散文翻譯中的意譯則更加借助翻譯者內心的思維,比如說在原本的句子中,可能會有不同的句子,符合轉折和靈技的意蘊,而鮮明的對比和押韻的意思,常常在目的語中得以展現。張培基在散文翻譯的時候,往往極為注重加入原文所帶入的情境描寫,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使得所有的翻譯過程變得更加有利準確的展現原文描寫的場景,并且更加符合目的語言的習慣。這是一種準確還原的深層次應用翻譯者往往選擇將英語解釋和目的語之間的關系,準確的還原,使翻譯的結果更容易被讀者所接受 [3]。

(三)散文翻譯中直譯和意譯的轉換

并不是所有的散文翻譯都一成不變地使用同一種翻譯方式,這主要是因為多種翻譯方法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常常能夠忠實而順暢的表達原著的含義,翻譯者應該處理好在翻譯過程中翻譯方式的轉變,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達到語言文化傳播和轉換的目的,對于不同章節和不同作品的翻譯可能有截然不同的處理方法。無論是翻譯中的直譯還是意譯,這兩種不同的轉換方式都應該依據于作者創作的原始意圖,并且在選擇相對應的翻譯方法時,應該考慮好翻譯方法的適用范圍和適用場景[4]。

這種翻譯方式的切換往往具有非常濃厚的異國情調,翻譯中適當的保持原有語言的“洋氣”特點反而能夠使一些語言更加新鮮而生動,在兩種不同的翻譯方式切換的過程中,句法結構和表達方式也變得更加精準而嚴密,這是一種與原文的結構形式和翻譯手段密切相關的過程,也是一種能夠規范目的語言解釋原文意思的過程,這對于張培基的散文翻譯而言是比較成功的理想化特點。

結論:

在散文翻譯的過程中,直譯和意譯擁有規劃或異化的區別,同時二者又可以密切的聯系,處理好散文翻譯語言層面的形式直譯和意譯關系。對于張培基而言,把原作者帶入到易入的語文化之中,同時又接受原文文本的語言和文化差異,才能夠讓讀者感受到外國的情境,真正理解原作者的語言文化背景。這是一種將文化大語境下的價值取向與文化翻譯之間的差異連接在一起的過程,不能混為一談,而是應該不斷的突破語言因素的局限,使得文化事業擴展到語言文化和美學領域之內,達到更加具體而動態的統一結果。

參考文獻

[1]鄧凱方,鄧云華.論直譯和意譯的辯證統一[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20,41(04):110-112.

[2]王娜.文質與直譯和意譯關系的探究[J].林區教學,2020(07):64-66.

[3]陶磊.文化取向與“五四”新文學譯者“直譯”主張的形成[J].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20(07):22-40.

[4]戢瑩琳.從年度翻譯熱詞看直譯和意譯翻譯技巧[J].海外英語,2020(09):140-141.

作者簡介:項佳美(1999.9-)女,漢族,內蒙古自治區昆都侖區包頭人,四川外國語大學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翻譯理論。

(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市?400000)

猜你喜歡
直譯意譯
淺談英漢翻譯中的直譯與意譯
直譯與意譯在英劇Townton Abbey字幕翻譯中的相關思考
淺談直譯與意譯的合理結合
英漢外來借詞(loan—words)互譯
漢英動物詞“龍”與“鳳”的文化內涵及英漢互譯
大陸與港臺譯制片對英文電影片名的直譯與意譯取向研究
關聯理論視角下的習語英譯探析
文化傳真視角下中醫隱喻的“直譯”法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