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吸功能訓練結合運動康復訓練對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患者心功能及呼吸功能的影響

2021-03-17 03:29馮偉
反射療法與康復醫學 2021年16期
關鍵詞:瓣膜置換術康復訓練

馮偉

(山東省濟南市第八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山東濟南 271126)

心臟瓣膜病患者發病早期癥狀不明顯,易出現治療延誤的情況,導致病情持續發展,增加心臟衰竭或猝死等不良預后的發生風險,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2]。心臟瓣膜置換術作為治療心臟瓣膜病的重要手段,能夠通過切除病變瓣膜并替換為機械瓣膜、生物瓣膜來改善患者的心臟功能。但心臟瓣膜置換術常在體外循環下實施,對患者的心肺功能影響較大,因此應在術后開展有效的康復鍛煉,以促進其心肺功能恢復。常規運動康復訓練以肢體運動訓練為主,在提升患者運動耐力、促進心功能恢復方面具有一定效果,但對呼吸功能的改善效果不甚理想[3-4]?;诖?,該研究選取2019年11月—2021年2月于該院行心臟瓣膜置換術的94例患者為對象,探討術后呼吸功能訓練結合運動康復訓練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于該院行心臟瓣膜置換術的94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患者均為首次接受心臟瓣膜置換手術;患者及家屬均對該研究知悉同意;患者精神狀態良好,認知及溝通能力正常。排除標準:合并骨關節疾病或神經系統疾病,難以進行康復訓練者;合并多種慢性疾病者;肝腎功能嚴重不全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各47例。觀察組男21例,女26例;年齡19~68歲,平均年齡(41.42±2.11)歲;雙瓣膜置換18例,單瓣膜置換29例。對照組男22例,女25例;年齡20~68歲,平均年齡(42.03±2.13)歲;雙瓣膜置換19例,單瓣膜置換28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研究已通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術后采用運動康復訓練。(1)被動訓練:患者術后攜帶呼吸機時,協助其進行手指、腕關節等部位的屈伸運動,3~5 min/次,2次/d。(2)主動訓練:脫機后,抬高患者床頭,指導其進行四肢主動屈伸訓練及擦臉、擦手等日常生活能力訓練,同時指導患者依托物品進行坐起訓練,15 min/次,2~3次/d。(3)下床訓練:指導患者沿床邊進行行走訓練,并逐漸過渡至室內行走、走廊行走等,在患者無異常的基礎上指導患者進行散步、上下樓梯訓練,20 min/次,2次/d。運動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按照每日增加10%~15%的運動強度指導患者開展抗阻力訓練,10~15 min/次,2~3次/d。持續訓練8 d。

1.2.2 觀察組

觀察組術后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呼吸功能訓練。(1)橫膈肌阻力訓練:患者取仰臥體位,稍微抬高頭部,并于其腹部放置1~2 kg的沙袋,囑其深呼吸時保持上胸廓平穩,逐漸延長呼吸時間。(2)腹式呼吸訓練:患者取平臥位,雙腿半屈,雙手分別置于腹部和胸部,緩慢用鼻深吸氣,吸氣過程中,腹肌凸起,呼氣時腹肌凹入,10 min/次,6~7次/d。(3)縮唇呼吸訓練:用鼻吸氣,縮唇呼氣,呼氣過程中收縮胸部并前傾,口唇呈吹口哨狀態,緩慢呼出氣體,保持呼氣與吸氣的時間比例在3∶2,20~30 min/次,2次/d。(4)呼吸器訓練:指導患者口含呼吸器軟管嘴,緩慢吸氣,使呼吸器白色活塞緩慢上升至目標刻度后保持吸氣狀態,待活塞下降至底部后,松開吸氣管平靜呼氣,25次/d。持續訓練8 d。

兩組均隨訪至術后1個月。

1.3 觀察指標

(1)心功能: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前及干預后(術后1個月)心功能指標水平,包括6 min步行試驗(6 min walk test,6MWT)與左心室射血分數(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6MWT:指導患者在50 m長的走道上進行來回行走,記錄患者6 min內走動的最長距離。LVEF:采用心臟彩超測定。

(2)呼吸功能:對比兩組干預前后呼吸功能指標水平,測定患者呼吸頻率、血氧飽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SpO2)、動脈血氧分壓(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及最大通氣量(maximum ventilation volume,MVV)。

(3)術后恢復情況:對比兩組患者術后呼吸機使用、心電監護及住院時間。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計量資料以(±s)表示,分別采用χ2、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心功能指標比較

兩組干預前6MWT、LVEF水平相比,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干預后6MWT長于各組干預前,LVEF水平高于各組干預前,且觀察組干預后6MWT長于對照組,LVEF水平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心功能指標水平對比(±s)

表1 兩組心功能指標水平對比(±s)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P<0.05

?

2.2 兩組呼吸功能指標比較

兩組干預前呼吸頻率、SpO2、PaO2、MVV水平相比,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呼吸頻率低于對照組,SpO2、PaO2、MVV水平均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干預后呼吸頻率、MVV水平與干預前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干預后SpO2、PaO2水平均高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呼吸頻率水平低于干預前,SpO2、PaO2、MVV水平均高于干預前,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呼吸功能指標水平對比(±s)

表2 兩組呼吸功能指標水平對比(±s)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P<0.05

?

2.3 兩組術后恢復情況對比

觀察組術后呼吸機使用、心電監護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術后恢復情況對比(±s)

表3 兩組術后恢復情況對比(±s)

?

3 討 論

心臟瓣膜置換術是當前臨床治療心臟瓣膜病的有效方案,能夠矯正心臟異常結構,避免心臟繼續受損[5-6]。但僅矯正心臟異常結構難以完全恢復受損的心臟功能,加之手術需要在體外循環、全麻、低溫與有創呼吸機等條件下開展,會對患者的心肺功能造成一定影響,不利于術后早期恢復。運動康復訓練為促進心臟康復的重要方式,在調節心臟自主神經功能、改善心臟疾病患者預后方面具有較好效果。

有氧運動、柔韌性運動等均是運動康復訓練中較為常見的運功方式,能夠增加心輸出量,促進心臟功能恢復[7-8]。但常規運動康復訓練中關于呼吸訓練的內容較少,在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方面效果不甚理想,臨床還應配合開展呼吸功能訓練。該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6MWT長于對照組,LVEF水平高于對照組,呼吸頻率低于對照組,SpO2、PaO2、MVV水平均高于對照組,術后呼吸機使用、心電監護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提示呼吸功能訓練結合運動康復訓練在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患者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呼吸功能訓練的重點在于呼吸訓練,旨在通過指導患者開展有效的呼吸訓練以促進其呼吸功能的恢復[9-10]。該研究針對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患者開展呼吸功能訓練,通過指導其進行多種呼吸訓練,以改善其呼吸功能,有利于提高患者運動時的耐受性,為其術后早期下床活動奠定基礎,進而縮短住院時間,提高術后康復效果。橫膈肌訓練可促使患者的橫膈肌主動進行收縮與舒張,鍛煉其呼吸肌功能,增強其肺部通氣功能的原動力,增強肺部氣體交換功能與二氧化碳的彌散功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血氧指標水平,縮短呼吸機使用時間。指導患者開展腹式、縮唇呼吸訓練,可促使橫膈膜進行上下移動,最大限度擴張胸廓,使肺下部的肺泡能夠進行伸縮,使肺部進入更多氧氣,有利于改善血氧指標水平。呼吸器訓練可以控制患者的呼吸頻率,改變其淺促呼吸方式,有利于改善患者術后肺部通氣功能。將呼吸功能訓練與運動康復訓練聯合應用于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患者中,能夠改善其運動過程中的呼吸情況,提高其運動訓練耐受能力,增強運動效能,進而縮短其術后恢復時間。

綜上所述,呼吸功能訓練與運動康復訓練聯合應用于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患者,可改善其心功能與呼吸功能,加快其術后恢復速度。

猜你喜歡
瓣膜置換術康復訓練
全膝關節置換術后關節鏡治療:不是良好的治療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有髖關節手術史的全髖置換術與單純全髖置換術比較
高分子介入瓣植入,是創新也是顛覆
慢阻肺緩解期患者行肺康復訓練護理的臨床效果觀察
全髖關節置換術與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效果對比分析
防壓瘡被架在心臟瓣膜置換手術中的應用分析
獼猴脊髓損傷康復訓練裝置的研制
聽覺腦干植入兒童康復訓練個案研究
氣壓差減重步行康復訓練系統設計
全髖關節置換術與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