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對性護理結合呼吸功能訓練在呼吸衰竭患者治療期間的應用

2021-03-17 03:29趙永巧
反射療法與康復醫學 2021年16期
關鍵詞:血氣呼吸衰竭通氣

趙永巧

(建湖縣人民醫院呼吸科,江蘇建湖 224700)

呼吸衰竭是呼吸內科常見疾病,誘發因素較多,常見包括呼吸道病變、肺部組織血管病變、胸廓病變等,主要特征為血氣指標紊亂,對患者健康存在嚴重威脅?,F階段,臨床多采用機械通氣方案治療呼吸衰竭患者,能迅速改善其氧合狀態,提高肺通氣功能,有利于降低患者病死率[1]。但長期機械通氣治療易增加并發癥的發生率,如呼吸機相關肺炎、誤吸、壓瘡等,且可能出現撤機困難、呼吸功能難以正?;謴偷葐栴},不利于患者預后,對此臨床應加以重視,積極制定有效的應對措施[2]。近年來較多研究指出,呼吸功能訓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肺通氣能力。而針對性護理方案作為臨床常用的護理方案,在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加快其康復進程方面均具有顯著意義[3]?;诖?,該研究選擇該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120例為對象,探討針對性護理結合呼吸功能訓練在其治療期間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12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滿足《內科學》中對呼吸衰竭的診斷標準;(2)均進行機械通氣治療;(3)認知功能正常,可順利交流;(4)無呼吸道、肺部器質性病變;(5)對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內分泌疾病者;(2)面部皮膚狀態差者;(3)既往精神疾病史或近期遭受重大變故者;(4)臨床資料缺失者。研究已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將12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60例。對照組中男41例,女19例;年齡52~87(70.22±6.30)歲;基礎呼吸系統疾病病程1~26(5.40±1.45)年。研究組中男42例,女18例;年齡51~88(59.85±6.24)歲;基礎呼吸系統疾病病程1~25(5.28±1.51)年。兩組患者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遵醫囑用藥,確保機械通氣器械無菌;定期協助患者翻身,并為其扣背排痰,維持呼吸道暢通;密切監護患者生命體征,在患者、家屬主訴異?;騼x器報警時及時通知醫師處理。

研究組采用針對性護理結合呼吸功能訓練,具體如下:(1)針對性護理。①入院指導:患者入院后對其一般資料、既往史、病情、心理狀態、精神面貌及承壓能力等進行系統評估,為其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方案。為患者分析病情,講解疾病的誘發原因、治療與護理方案、機械通氣方法及必要性、護理配合注意事項等,并強調積極配合對促進疾病好轉的價值,提高患者、家屬的依從性。②心理疏導:整個住院過程中均應以溫和、親切的態度與患者交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開導患者正視病情,轉移其對疾病的注意力。向患者講解成功治愈的案例,并介紹病友給患者認識,通過病友間的交流消除患者的焦慮、恐懼以及孤獨感。囑家屬耐心陪伴并鼓勵患者,利用家庭的溫暖消除患者的思想包袱。③環境干預:呼吸衰竭患者易出現睡眠質量下降,因此應為其創造良好的休息環境,在維持病房干凈、整潔的基礎上,控制好溫度濕度,并控制噪音,減少對患者的不良刺激;患者睡眠時可使用遮光簾,并配合溫水泡腳、睡前喝溫牛奶等方式幫助其入睡。此外,護理人員應集中護理操作的時間,避免打擾患者入睡。④飲食管理:住院期間應嚴格控制患者飲食,限制高糖、高熱量食物的攝入,補充優質蛋白,增強機體營養,并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山Y合患者偏好為其設計健康食譜,提高其飲食方案的科學性。⑤并發癥預防:住院期間密切監護患者情況,病情穩定后可間斷通氣。給予患者腹部按摩,并配合中藥熱敷等方法,加快胃腸蠕動,避免胃腸脹氣。在進行通氣治療時,應嚴格做好消毒工作,定期更換導管、呼吸機面罩,使用水膠體敷料貼于面部,保護面部皮膚,避免面罩壓傷皮膚。呼吸機面罩與面部應留有一定的距離,注意使用振動排痰儀輔助排痰,以維持呼吸道暢通,減少誤吸風險,必要時可進行吸痰。吸痰操作時應動作輕柔、迅速,注意吸痰環境的密閉,避免帶入雜菌導致呼吸道感染。⑥出院指導:出院前對患者進行強化健康指導,耐心詳細地為其講解用藥、飲食、生活方式、情緒管理等知識,并在患者出院后定期隨訪,評估其康復情況,囑患者每半月門診復查,避免出現意外。(2)呼吸功能訓練。待患者急性加重癥狀好轉、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現后,在其進行間斷撤機治療的間隙開展呼吸功能訓練?;颊哌_到撤機指標(意識清楚且可自主咳痰,原發性疾病控制,呼吸頻率<25次/min,氧分壓>60 mmHg,呼吸機吸入氧濃度<40%,氧合指數>200,二氧化碳分壓基本正常)時,撤機1~2 h,后重新接入呼吸機(重新介入指征為:2 h內患者出現呼吸困難癥狀,呼吸頻率、心率、血氣分析等指標惡化,氣道分泌物增加等)輔助通氣4~6 h;如患者病情平穩,可延長撤機時間至2~4 h,再輔助機械通氣2~4 h,后逐漸延長撤機時間并縮短輔助通氣時間。根據輔助通氣間隙時長、患者恢復情況等循序漸進地進行呼吸功能訓練,內容包括:①腹式呼吸:囑患者取仰臥位,雙手分別放在胸腹部,保持身心放松,以鼻吸氣,感受腹部的鼓起,而后緩慢呼氣,并感受腹部回收。該過程注意維持胸部位置不變,每日訓練2~3次,每次15 min。②縮唇呼吸:維持腹部緊縮狀態,以鼻吸氣,手按壓腹部,讓胸部略微前傾,吸氣后維持2 s,而后使嘴成吹口哨樣,緩慢經狹窄口部呼出氣體。每日3~4次,每次10 min,每分鐘呼吸6~8次。③呼吸操:根據患者身體條件選擇合適的訓練體位,包括仰臥位、坐位、站立位等。仰臥位主要進行肘關節屈曲伸展、雙臂交替平伸、雙臂交替外展等;坐位主要進行肘關節屈曲伸展、展臂吸氣、抱胸呼氣、雙膝交替屈曲等;站立位可進行叉腰呼吸、上半身旋轉、直腿抬高、抱胸呼吸、展臂吸氣等。上述訓練每日1次,每個動作4~8次。在進行呼吸功能訓練時,需充分考慮患者的機體耐受能力,并對其進行密切監護,在患者動作熟練、病情好轉后,可逐漸增加訓練次數、時間等。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的肺功能指標。包括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FEV1/FVC。分別于護理前、后(出院前1 d)采用便攜式肺功能儀檢測。(2)比較兩組的血氣指標:包括動脈血氧分壓(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arterial blood,PaO2)、動脈二氧化碳分壓(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arterial blood,PaCO2),分別于護理前、后(出院前1 d)采用血氣分析儀檢測。(3)比較兩組的各項康復指標:包括呼吸功能恢復時間(脫機時間)、住院時間等。(4)比較兩組的并發癥發生率:包括呼吸機相關性肺炎、面部壓瘡、誤吸、胃腸脹氣等。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與計數資料分別用(±s)及[n(%)]表示,分別采用t檢驗及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

護理前,兩組的FVC、FEV1、FEV1/FVC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的各項肺功能指標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組各項指標水平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該組護理前比較,*P<0.05

?

2.2 兩組血氣指標比較

護理前,兩組的PaO2、PaCO2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的PaO2、PaCO2水平均優于護理前,且研究組PaO2水平高于對照組,PaCO2水平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氣指標比較[(±s),mmHg]

表2 兩組血氣指標比較[(±s),mmHg]

注:與該組護理前比較,*P<0.05

?

2.3 兩組康復指標比較

研究組的呼吸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康復指標比較[(±s),d]

表3 兩組康復指標比較[(±s),d]

?

2.4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研究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3.33%,低于對照組的18.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3 討論

呼吸衰竭是臨床常見的嚴重疾病,可導致肺通氣、換氣功能明顯異常,影響機體正常代謝,對患者健康存在嚴重威脅。針對該病,臨床多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配合機械通氣,以緩解機體缺氧癥狀,改善二氧化碳潴留,減少臟器損傷。機械通氣治療呼吸衰竭的效果已在臨床中得到了充分驗證,為進一步改善患者預后,應在治療過程中積極做好護理工作。針對性護理強調以患者為護理核心,是結合其基礎信息、病情發展等開展的具有科學性、針對性的護理操作[4-5]。呼吸功能訓練則能夠通過鍛煉呼吸肌,改善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的呼吸功能,對改善肺功能、氧合狀態,預防二氧化碳潴留等均有明顯效果。該次研究中所采用的針對性護理方案,通過入院指導,可提高對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并可提高患者、家屬的護理依從性;配合心理疏導,能減輕患者的負性情緒狀態,幫助其形成積極的治療態度;利用環境干預、飲食管理等,能夠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有利于改善機體狀態,提高抵抗力;配合并發癥預防護理措施與出院指導,可進一步改善患者預后[6]。在此基礎上配合呼吸訓練,可增強吸氣、呼氣肌的舒張與收縮活動,可促進殘余氣體的排出,增強肺功能[7]。

該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護理后的各項肺功能指標均高于對照組,各項血氣指標均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張美嬌等[8]的研究結果一致,提示該方案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與血氣指標。原因在于,通過針對性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身體素質與精神狀態,促使其積極參與到呼吸訓練中。配合規范、科學的呼吸訓練,能夠增強腹肌、膈肌、下胸部肌等的活動,增大肺部體積,有利于延長呼吸肌做功時間,促進肺部氣體交換,提高呼吸肌肌力,還能夠促進肺部殘余二氧化碳的排出,提高患者的通氣功能。在康復指標方面,研究組的呼吸功能恢復時間與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付蓉等[9]的研究結果一致,提示該方案有利于加快患者的康復進程。這是因為通過護理指導、心理疏導等措施,可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提高其護理配合度;通過飲食管理、環境護理等措施,可提高患者身體素質;配合呼吸功能訓練,能夠刺激呼吸肌群,改善局部血供,有利于患者順利撤機,故而康復進程可得到明顯加快。研究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3.33%,低于對照組18.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呂碧影等[10]的結果一致,說明該方案可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原因在于胃腸按摩與熱敷可促進胃腸蠕動,減少脹氣風險;嚴格無菌操作并規范排痰操作可降低患者感染、誤吸風險;使用水膠體敷料,能夠預防面部壓瘡的發生;而強化呼吸功能訓練、飲食指導等措施,對改善患者的生理狀態也有明顯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患者的并發癥風險。

綜上所述,呼吸衰竭患者在機械通氣治療期間采用針對性護理結合呼吸功能訓練,能夠改善其肺功能與血氣指標,有利于加快撤機進程,縮短住院時間,且可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推廣。

猜你喜歡
血氣呼吸衰竭通氣
經皮血氣分析儀TCM4的結構原理及日常維護保養與常見故障處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內科治療臨床效果
無創正壓通氣對胸外科術后呼吸衰竭的臨床效果
俯臥位通氣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護理效果分析
補喂植物多酚對伊犁馬1000m速步賽運動成績及血氣指標的影響
俯臥位通氣對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響
綜合護理在新生兒呼吸衰竭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OSAHS合并肥胖低通氣綜合征患者的臨床特征分析
不通氣的鼻孔
黑珍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