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力寶APP與純音聽力計測聽結果的比較△

2021-03-19 07:17羅瓊虞曉穎沈穎鄭重馮艷梅馮剛
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 2021年2期
關鍵詞:純音聽閾受試者

羅瓊 虞曉穎 沈穎 鄭重 馮艷梅 馮剛

據人口調查顯示我國存在聽力殘疾共2 780萬人[1],2007年在北京召開了“首屆國際聽力障礙預防與康復大會”,提出了“人人享有健康聽力”的宣言。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影響聽力的因素多樣化,新生兒出生缺陷,老年性聽力損失,城市、工廠、道路交通等各種日常生活環境的噪聲增加[2],造成聽力損失人群不斷遞增[3,4];隨著耳機的廣泛普及,如果耳機音質不佳或長期使用不當也會導致聽力損失,其中高頻較易受到影響且長期噪聲造成耳蝸毛細胞受損導致的聽力損失是不可逆的。普通公民缺乏聽力保護意識,且早期高頻聽力損失不會對日常生活造成明顯影響,不易被察覺,因此,早期發現聽力損失至關重要。

純音測聽測得的純音聽閾(包括氣、骨導聽閾)[5]可以提供大量有用的臨床信息,它能反應整個聽覺傳導通路的情況。但傳統的純音聽力測試需要在標準的隔聲室由專業的聽力師對患者進行測試,才能確保測試結果的準確性;且需要患者到醫院進行測試。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智能手機和iPad等便攜設備的普及,通過便捷的互聯網平臺進行聽力自我測試的APP已成為可能;有統計在“蘋果APP Store”搜索 “audiology”(聽力學)有近50個APP[6],可以供使用者自己進行聽力篩查。國內有研究報道正常聽力者使用聽力自測系統與純音聽力計測試結果的對比,顯示兩者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7];但聽力檢測APP與純音聽力計在聽力損失患者中的測聽結果對比研究較少。為了研究聽力檢測APP反映受試者真實聽敏度的性能,本研究擬通過在相同測試環境下使用聽力寶APP與傳統純音聽力計對聽力正常及聽力損失者進行聽閾測試的結果比較,探討聽力寶APP用于自我聽力測試的準確性及可行性。

1 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及分組 共收集43例(86耳)志愿者,年齡18 ~ 70歲,平均40.9±14.5歲;男22例,女21例。入選標準:智力、行為等正常,測試前完成簡易智能精神狀態檢查量表(MMSE),量表得分應大于24分;無外耳道耵聹和異物堵塞、塌陷等;能在指導后自主操作聽力寶APP測試軟件,自愿參與研究并且依從性良好。以0.5、1、2、4 kHz純音氣導平均聽閾計算左、右耳平均聽閾,根據WHO的聽力損失分級標準(1997年)對聽力損失程度進行分級,平均聽閾≤25 dB HL為正常,26~40 dB HL為輕度聽力損失,41~60 dB HL為中度聽力損失,61~80 dB HL為重度聽力損失,>80 dB HL為極重度聽力損失[8];86耳中聽力正常35耳,51耳存在聽力損失,其中輕度聽力損失31耳,中度聽力損失17耳,重度聽力損失3耳;傳導性聽力損失12耳,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33耳,混合性聽力損失6耳。

1.2純音聽閾測試方法 受試者分別用聽力寶APP(武漢豆聽科技有限公司,產品許可批號:2015SR017764)和GSI-61純音聽力計完成聽力測試,均在本底噪聲小于30 dB A的隔聲室內完成。

聽力寶APP自我聽閾測試:首先打開iPad聽力寶APP,打開藍牙連接T100S耳機,配對后按流程進行測試,在本底噪聲小于30 dB A的隔聲室環境下采用APP的聽力檢查模塊,由受試者自行對雙耳分別進行聽力測試。根據提示受試者選擇較好耳開始測試,軟件開始向測試耳給聲,例如:頻率為1 kHz,強度為70 dB HL的純音信號,軟件采用“升5降10”原則給予,如果受試者聽不到,則不點擊“聽到”,軟件以5 dB一檔自動增加給聲強度,直到受試者聽到,點擊“聽到”,軟件以10 dB自動降低給聲強度,直到受試者聽不到,然后再以5 dB自動增加給聲強度,直到受試者聽到,重復三次,該強度即為受試者的聽閾,按照上述步驟依次完成各頻率的測試,測試頻率的順序為1、2、4、8、1、0.5、0.25、0.125 kHz。同法測試另一耳。

純音聽力計聽閾測試:由聽力師采用GSI-61聽力計對所有受試者按照同樣的測試方法進行純音聽閾測試,先從受試者較好耳開始測試,給聲頻率1 kHz、強度70 dB HL的純音信號,采用“升5降10”原則,具體方法同前。按照上述步驟依次完成各頻率的測試,測試頻率的順序為1、2、4、8、1、0.5、0.25、0.125 kHz,同法測試另一耳。計算兩種方法所有測試耳、聽力正常耳及聽力損失耳各頻率聽閾值及差值。

1.3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9.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對所有測試耳、聽力正常耳與聽力損失耳各頻率純音聽閾值的差值進行t檢驗,檢驗水準a=0.05。

2 結果

43例(86耳)聽力寶APP0.125、0.25、0.5、1、2、4、8 kHz各頻率的平均氣導聽閾值見表1,GSI-61聽力計測試各頻率的平均氣導聽閾值見表2,兩種方法所得聽閾值之差見表3及圖1~3,可見,兩種測試方法測得聽閾差值兩兩進行統計學比較,聽力正常耳與所有受試耳各頻率閾值之差無統計學意義(P>0.05),聽力損失耳與所有受試耳各頻率閾值之差無統計學意義(P>0.05),聽力正常耳與聽力損失耳各頻率閾值之差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種測試方法所測的閾值之差均在10~15 dB左右,尤其是低中頻區,差值更小,無臨床意義。

表1 聽力寶APP純音測聽所有耳、聽力正常耳及聽力損失耳各頻率的閾值

表2 GSI-61聽力計純音測聽所有耳、聽力正常耳及聽力損失耳各頻率的閾值

表3 所有耳、聽力正常耳及聽力損失耳兩種測試方法各頻率的閾值之差

3 討論

純音測聽是能反映聽敏度的行為測聽方法之一,它是評價聽覺功能最基本和重要的測試方法[9],能夠對不同的聽力損失進行定性和定量診斷。目前純音測聽主要在醫院由聽力師使用純音聽力計進行測試,有報道獲得每份聽閾圖平均耗時約20 min,且我國聽力學技術人員較匱乏,聽力學發展還不夠成熟,無法滿足聽力測試的需求[10];同時,醫院的純音聽力計成本較高,體積大攜帶不便,測試還需專業的隔聲室環境,部分基層醫院沒有測試設備,覆蓋面較窄,難以普及[11];因此,借助于智能設備快速的、可普及的自助聽力檢查應運而生。

隨著網絡平臺的發展,用于聽力自我測試的APP相繼出現,檢查者使用聽力測試APP能夠實現在家里、辦公室或其他相對安靜的環境下對自己進行自我聽力測試。Thompson等[12]報告使用聽力測試APP測得的聽力閾值與純音聽力計測得的各頻率閾值之差在10 dB內,結果沒有明顯的差異;王曉東等[7]在隔聲室對20例正常受試者采用互聯網+iOS系統的聽力自測軟件測聽結果顯示,在0.125、0.25、0.5、1、2 kHz低中頻,聽力自測軟件與聽力計測得的聽閾值結果接近,在4、8 kHz高頻,自測軟件與聽力計結果差值在10~15 dB。本組受試者既有聽力正常者,也有聽力損失者,聽力正常耳在2、4、8 k Hz中高頻,聽力寶APP與聽力計測得的閾值差值在10~15 dB左右,1 kHz及以下頻率,聽力寶APP與聽力計測得的閾值結果接近,與王曉東研究結果大致相符。在聽力損失的51耳中,聽力寶APP獲得的各頻率閾值與聽力計結果差值在10 dB內,均無臨床意義,證實在聽力正常與聽力損失者中,在同樣的隔聲室條件下,聽力寶APP與純音聽力計測得的氣導聽閾結果基本一致。

此外,國外有報道聽力測試APP可用于家庭聽力監測,特別是對聽力存在波動和變化的患者有益[13];Kohlert等[14]通過聽力測試對一例聽力損失患者進行定期聽力監測,觀察該患者的聽力變化,結果表明自我監測的結果與純音聽力計測試結果相符,對臨床治療起到了一定的幫助作用,尤其對治療前后各頻率聽力閾值的變化有參考價值。

聽力測試APP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但存在以下兩個問題:一是聽力測試APP給聲信號需要經過嚴格校準,要符合IEC、GBT和ANSI等相關聲學標準,以確保測試結果的準確性;二是目前聽力測試APP只能進行氣導聽閾測試,沒有骨導聽力測試,不能完成掩蔽等復雜的純音聽閾測試,單純氣導測聽結果較難判斷聽力損失的類型,在疾病診斷方面不能替代傳統純音聽力計;但聽力測試APP可用于監測氣導聽力的變化,對于普通人群可以起到聽力篩查及聽力監測作用。

總之,在相同的隔聲室測試環境下聽力寶APP與傳統純音聽力計測聽結果基本一致,使普通百姓能夠在家中或安靜環境下自己進行聽力測試,可實現聽力檢測的普及,對預防聽力損失和提高聽力檢查覆蓋率具有一定意義。

猜你喜歡
純音聽閾受試者
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應遵循的倫理原則
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應遵循的倫理原則
淺談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藥物Ⅰ期臨床試驗受試者的護理
4例聽性腦干反應閾值與純音不符病例分析
上海市青浦區噪聲作業人員聽力狀況分析
自動純音聽閾檢測技術
更正啟示
視頻指導在純音測聽檢查中的應用與分析
疫情下普通患者應如何進行肺功能檢查?
內鏡下鼓室成形術治療慢性中耳炎的臨床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