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民畫的藝術特征及傳承的研究

2021-03-31 23:22孔令宇
江蘇廣播電視報·新教育 2021年44期
關鍵詞:農民畫傳承發展

孔令宇

摘要:農民畫是我國民間藝術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有其獨特的藝術特征,是廣大勞動人民的在不斷實踐總結的智慧結晶,近年來,隨著社會多元文化的發展,農民畫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重視,甚至有的地方已經將農民畫看做是十分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其進行保護。新時期下,為了更好的傳承農民畫藝術,可通過多種方式對它進行保護,如政府部門重視下采取保護措施,興建農民畫場館,還可以將其融入到校園教育中,通過教育手段,讓當代學生喜歡上農民畫,并承擔起弘揚、傳承農民畫的責任。

關鍵詞:農民畫;傳承;教育、發展

前言

農民畫也可以稱為民間繪畫,主要是農民在日常勞作之際,通過繪畫的方式,將自己的生活情境展現出來,隨著時代的發展,農民畫成為民間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一朵艷麗的奇葩,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征和鮮明的民族文化地域特色。其藝術風格質樸,色彩熱烈,表現形式不拘一格,注重意向表現和情感表達,稚中見美,拙中見雅,散發出泥土的芬芳。是農民表現自身生活狀態、內心情感、精神品質的方式,農民畫具有十分獨特的繪畫風格,其內容大多是吉祥圖畫。表達了農民朋友們真摯樸素的情感和對美好生活的渴望與追求。畫家們用質樸稚拙的繪畫手法表現了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強烈的色彩和夸張的造型正是農民畫家們滿腔激情的釋放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新時期下,為了更好的實現農民畫發展傳承,不僅得到政府部門的重視,參與繪畫的全體越來越多,更是將農民畫引入到校園教育中,讓廣大學生可以積極的承擔起弘揚農民畫的使命,實現農民畫的現代化發展。

一、農民畫的藝術特征

農民畫其藝術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題材與內容。

大多數情況下農民畫的題材及內容都是來源于農民的日常生活,與農民的信仰、勞動場景、自然特色、情感態度、民間故事等有極大的關聯。農民畫藝術家并沒有經過系統的繪畫教育,自己看到什么就畫什么,喜歡怎么就怎么畫,其本身具有極強的娛樂性,具有自然、奔放的特點,同時蘊含著豐富的鄉土氣息。

(二)造型與構圖。

在農民畫中,經常會采取夸張變形手法對畫面進行裝飾,農民具有良好的節約文明習慣,這種習慣在農民畫中具有很突出的表現,在構圖形式上十分飽滿,不會浪費一絲一毫的畫面空間。同時在造型設計上,農民畫展現的物體并沒有透視變化,依靠的是物體本身色彩變化,以此來突出空間關系,從傳統的繪畫造型上看,這種繪畫藝術是不合理的,但是這卻是農民畫的特征。在欣賞農民畫時,不能用欣賞大畫的眼光,也不能按照相應的比例來判斷其是否準確、合理,而需要欣賞其是否可以帶給人們生活樂趣。農民畫造型中的兩個特征:

1.變化與統一

物體形態總是有點、線、面、三維虛實空間元素有機的組合而成為一個整體。農民畫的變化是尋找各部分之間的差異、區別;農民畫的統一是尋求他們之間的內在聯系、共同點或共有特征。沒有變化,則單調乏味和缺少生命力;沒有統一,則會顯得雜亂無章、缺乏和諧與秩序。變化:指農民畫的各個組成部分有差異。統一:指農民畫的各個組成部分有內在的聯系。變化是一種智慧、想象的表現,是強調種種因素中的差異性方面,通常采用對比的手段,造成視覺上的跳躍,同時也能強調個性。

2.提煉與概括

農民畫藝術作品中的提煉與概括是指藝術家在對收集到的原始素材資料的使用過程中的主觀加工處理,在原始物品中提取對藝術作品更有作用的部分,而丟棄沒有用的東西,運用提煉加工的藝術表現形式,將沒有藝術規律的道具及原材料,處理成符合藝術審美規律的藝術作品。

3.夸張與變形

為了達到某種表達效果的需要,農民畫作者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著意夸大或縮小,運用豐富的想象力,將需要表達的物體特征放大或縮小,以增強表達效果。

變形是指改變原來的形態、對原來事物的扭曲。變形通常有兩種,一是夸張印象深刻的部分或將某一部分減弱或者刪除,根據畫家意愿去構成繪畫,強烈表現自己的感情??鋸埡妥冃问寝r民畫繪畫中常用的藝術處理方法,它是根據創作的需要,主觀的將客觀事物的某些特點進行有意識的改變和組合,使其符合作者的心里和視覺需要。

二、農民畫在傳承中發展

為了普及農民畫的創作群體,提高農民畫愛好者的意識與素質,豐富農民畫創作的深層次文化語言與內涵,增強農民畫藝術創作發展活力,提高農民畫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傳播力和自信力,使其健康發展,經久不衰,多部門出力,通過不同媒介進行傳承。

(一)社會環境下的傳播策略

在各級政府部門的重視、扶持和積極宣傳下,各地的畫鄉不斷得到命名,2002年和2008年,三江縣獨峒鎮分別被自治區文化廳和國家文化部分別授予“廣西民間特色藝術之鄉”和“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榮譽稱號。2013年,三江侗畫被列入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6年三江縣榮獲“廣西文藝之鄉“稱號(農民畫)。三江農民畫得到不斷到重視和宣傳,參與面越來越廣,很多作者在各級舉辦的在展覽中獲獎,一些作品遠銷海外。柳州市文聯、民協等各級部門舉辦各類農民畫展,到北京舉辦三江農民畫展,開研討會,采取不同的措施,為農民畫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支持。

1.設立農民畫傳承基地。三江縣獨峒鄉2013年起興建農民畫博物館,最開始設立在自治區級傳承人楊共國及吳術更的家中,兩人對愛好者進行指導,農民畫作者不斷增加,各地也慕名而來。2020年,政府建起了專門的農民畫傳承基地,為作者提供繪畫材料,安排輪流值班,近年來,作品的產量不斷增加,銷售的聚道得到拓寬。

2.開發農民畫文創產品。讓藝術生活化,農民畫藝術被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將農民畫直接創作到生活用中,或以作品圖片以專業加工到物品,如杯子、雨傘、圍巾等,研發出具有觀賞性、裝飾性、地域性等于一體的農民畫文化創意產品,農民畫文創產品更適應社會濟水平與消費觀念,如“三江侗畫館”,農民畫在20余種文創產品中展現,受到各界人士親睞。

3.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廣。充分發揮微信、互聯網等優勢,通過“農民畫+互聯網”、“農民畫+電商”的方式,宣傳、推介、銷售農民畫。獨峒村村主任楊吉昌在2020年三月份推進了“一村一品”電商扶貧合作項目,截至目前,通過電商渠道為獨峒村村民共銷售出40余幅三江農民畫,銷售額達3.88萬元。

(二)加強校園傳承教育

校園教育是實現農民畫傳承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促進農民畫藝術水平提升的有效手段。在實踐中,為了更好的將農民畫引入到校園教育中,可以嘗試在校園成立專門的農民畫藝術培訓班,讓廣大教師可以對農民畫有更加全面的了解、認知,這樣才可以讓校園教師更加全面的將農民畫藝術傳授給學生,加深學生對農民畫的感知,使得學生可以更好的傳承農民畫。此外,在學校教育中,還可以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開設專門的農民畫課程,并邀請當地著名的農民畫藝術家擔任教師,為學生傳授專業的農民畫知識。在農民畫課程設置中,可以設置成專業課程、選修課程兩種情況,讓藝術生在學習專業農民畫課程知識,其他學生可以選修農民畫知識,這樣可以就可以兼顧到藝術生與非藝術生的發展需求,能讓全體學生都對農民畫有所認知,為農民畫的傳承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1.構建良好藝術環境

在實際中,為了更好的將農民畫藝術融入到校園教育中,就需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構建良好的互動性藝術環境,讓學生可以全方位的感知、體驗農民畫藝術,提高學生對農民畫藝術的喜愛感。在學校教育中,可以設置專門的藝術長廊,開辟農民畫板塊,在墻面、天花板等上面展示各種各樣的農民畫藝術,全面激發學生學習農民畫及本土藝術活動的興趣。同時在學校教育中,還可以將經常邀請本土的農民畫家對學生進行指導,讓學生可以直接接觸到農民畫藝術家、作品,帶給學生良好的藝術體驗,使得學生可以更加積極的學習農民畫藝術。此外,在學校教育中,還可以開設充滿農民畫特色的民藝窗口,注重本土藝術特活動的開展,如農民畫競賽、農民畫鑒賞等,學校要注重為學生提供創作農民畫的材料,讓學生可以隨時進行看、畫、做,引導學生能更加深入的體會農民畫藝術。

2.整合教育資源,創設特色課程

在實踐中,為了進一步加強農民畫藝術與校園教育的深度融合,還需要注重對各種教育資源進行整合,開展全方位的教育引導。首先要注重對社會教育資源進行整合,為了強化學校教育效果,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學??梢砸龑W生參與相應的農家體驗,深入農村,感受農民的勞作、生活,甚至可以讓有經驗的老農民帶領學生進行耕作、勞動,讓學生體會到農民勞作的辛苦、樂趣,并意識到這種辛苦、樂趣是農民畫創作的藝術源泉。農民畫在校園教育中的融入單純依靠幾幅畫是很難實現的,學校還需要引導學生深入生活,開拓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可以充分的感受農村自然、農村文化,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農民畫知識,并在此過程中磨煉學生的意志,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如在當今的社區中,有很多社區文化園、活動場所,并且有很多守法、孝道、仁義等傳統美德的作品,這些作品與農民畫有很大的關聯,在實踐中,可以引導學生進入社區,參與到農民畫創作大環境中,欣賞具有鮮明農家特色的作品,并以農村建筑、美食等為主題,嘗試創作農民畫,讓當代學生可以在參觀、感受、體驗、創作中全面了解農民畫藝術。

3.校本教材的開發與人才培養

根據當地的農民畫特點編制適合的校本教材,將地方的建筑、民族風情等融入其中。小學可設低、中、高不同的教材。廣西三江縣獨峒中心小學10年前開始使用有楊丹老師編制的校本教材,2020年進行了改版,近幾年已在整個三江縣按片區來特制,如榕江片、苗江片等,多年來為三江培養了無數個農民畫愛好者。加強人才培養,是農民畫傳承的主要途徑,2016年以來,柳州市文聯和三江縣文聯在民族實驗學校、獨峒中心小學、獨峒侗畫傳承基地繼續實施等地,開展“培養100個小農民畫家”培優工程,從計劃到實施,有步驟,有目的,有指導,有收獲。目前,柳州市畫家、縣藝術家及《風雨橋》的美術編輯到創作基地授課。參加此項活動的畫家等藝術家60多人(次),培養小農民畫家500余名。

總結

綜上所述,農民畫具有十分獨特的藝術特征,是廣大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新時期下全面加強農民畫的傳承、發展,對于社會多元文化建設具有很大幫助。因此,在實踐中,必須充分發揮出不同途徑的傳承教育優勢,社會的傳播是重要力量。通過校園教育,引導當代學生可以對農民畫有客觀、全面的認知,并對農民畫產生喜愛之情,使得學生可以更加主動的傳承農民畫,實現農民畫的良好傳承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雯萱.基于兒童美術教育的永豐農民畫的傳承和發展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4(01):152.

[2]謝云中,胡雪梅.農民畫傳承教育研究--以貴州水城農民畫進校園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16(7):142-143.

[3]洪素琴.挖掘本土農民畫藝術資源,創設藝術教育環境[J].課程教育研究,2016(25):165.

[4]邵海英.利用本土農民畫資源開展幼兒園藝術特色教育的研究[J].學苑教育,2016(20):184.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度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基礎能力提升項目“廣西三江農民畫的現狀和發展研究”(編號(2018KY0382))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農民畫傳承發展
金山農民畫矢量圖庫的建設與應用
農民畫火遍世界
金山農民畫
區域發展篇
基于Web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族盤繡電子商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互聯網+”時代出版人才培養的傳承與突破
新媒體時代下的蒙古族文化傳播研究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圖說共享發展
圖說創新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