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挑戰與對策

2021-04-01 13:58耿德偉傅娟
中國經貿導刊 2021年4期
關鍵詞:高質量制造業企業

耿德偉 傅娟

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領域和技術創新的主戰場,也是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主要內容。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關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等關鍵戰略,從根本上決定著我國未來的綜合實力和國際地位。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制造業在優勝劣汰的競爭環境下完成原始積累并已具有較高的制造水平,制造業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制造業增加值自2012年以來就穩居全球第一,2019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已約達4萬億美元,制造業仍然是對我國GDP實際增長拉動最大的行業,拉動經濟增長1.6個百分點,而對全球制造業的貢獻已高達35%,超過美國和日本。目前,我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39個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所有產品的具有完整工業體系的“全產業鏈”國家,其中鋼鐵、汽車、手機等220種以上制成品產量世界第一,進出口額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與此同時,我國制造業的競爭力不斷增強,制造業專利申請量保持了14年的高速增長,2019年我國首次躋身全球制造業創新指數15強?!澳犹枴绷孔涌茖W實驗衛星、第三代核電“華龍一號”、C919大飛機、蛟龍號深海載人潛水器……多個大國重器彰顯中國制造自主創新實力和強勁競爭力。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強大的制造業基礎在我國快速戰勝疫情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為全球疫情防控提供了強大支撐。但另一方面,隨著國際、國內政治經濟環境發生深刻變化,我國制造業發展有放緩趨勢,面臨的國內外約束日益增強,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挑戰不斷攀升。

一、制造業發展呈放緩趨勢,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挑戰增多

當前,我國已經步入工業化后期,制造業是我國實體經濟的主體,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和動力。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28%—33%之間,但近年來,我國制造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出現了下降的苗頭,2013年該比重一度下滑2.55個百分點至30.10%,2014年短暫反彈到30.50%,之后四年一直在30%以下。先進制造業出口方面,2008—2018年,我國高科技產品出口額占制成品出口額比重波動上升,從2008年的29.39%上升至2018年的31.44%,十年間僅上升了2.05個百分點。2017—2019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增速由7.2%下降至6.0%,三年時間下滑了1.2個百分點。對企業工商注冊數據的分析也顯示,近年來我國新注冊制造業企業數量持續下滑,而關停注銷企業數量攀升。從企業注冊量看,2017—2019年間,我國新注冊制造業企業規模由52.46萬家下滑至47.16萬家,相當于平均每年減少5.2%。其中,分企業類型看,外資企業和港澳臺企業新注冊企業下降幅度最大,平均每年減少8.8%和8.3%;民營企業新注冊制造業企業降幅相對較低,但平均每年也減少5.1%。從企業關停注銷量看,2017—2019年間,我國每年關停注銷制造業企業規模由12.90萬家攀升至20.03萬家,相當于平均每年增長24.6%。其中,民營制造業企業注銷關停增長最快,平均每年增長25.8%;外資制造業企業和港澳臺制造業企業注銷關停企業量平均每年也增長11.0%和6.6%。外資和港澳臺制造業企業步入存量減少階段。進一步分析顯示,國內要素供給約束日益趨緊,國際競爭壓力攀升,我國制造業發展持續放緩,影響其由大變強和高質量發展。

二、國內:勞動力、土地要素供給約束增強,制造業傳統競爭優勢減弱

(一)制造業勞動力優勢逐步減弱

充裕而相對低廉的勞動力一直是我國制造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來源。但隨著我國人口結構及產業結構加快轉型,制造業發展正面臨著勞動力供給總量不斷下滑,成本加快上升的困擾。在勞動力供給總量方面,由于相關服務業企業快速崛起,用工需求大幅增長,同時也因我國勞動力總量穩步下滑,制造業用工難題日益加劇。企業互聯網招聘數據顯示,2017—2019年,服務業企業招聘量占全國招聘總量的比重平均達85.2%,與之相比,制造業企業招聘量占比僅達12.1%。統計數據也顯示,由于產業轉型影響,城鎮非私營單位制造業就業人員規模正加快下滑,由2013年峰值時的5257.9萬人降至2018年的4178.3萬人,平均每年減少215.9萬人,制造業占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比重也由2013年的29.0%下滑至2018年的24.2%。在勞動力成本方面,企業互聯網招聘數據顯示,2017—2019年,我國制造業相關企業招聘意愿薪酬由6070.3元攀升至7344.4元,累計上漲幅度達20.4%,在二、三產業中,制造業薪酬上漲幅度僅低于金融業以及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這也表明,為了應對勞動力供應緊缺局面,制造業企業正通過提高工資待遇來吸引相關從業人員。相關研究則顯示,隨著我國工資水平加快上升,我國制造業相對于歐美等發達國家勞動力成本差距正日漸縮小,在考慮勞動生產率差距后,歐美國家在部分制造業領域甚至正變得更具優勢。

(二)制造業發展土地成本明顯上揚

土地成本是制造業企業成本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用地成本看,各國水平不一。受國土面積小、已開發國土面積占比較大等因素的制約,德國、韓國、日本等國地價均處在110—310美元/平方米之間,整體用地成本偏高;印度、馬來西亞等土地資源相對豐富,工業用地價格整體較低,印度工業用地成本為50—150美元/平方米,馬來西亞為26.91—236.81美元/平方米;但美國、日本等工業用地仍處于低位水平,以美國舊金山地區為列,工業用地價格僅為50美元/平方米。隨著我國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土地價格加快上漲,制造業企業發展的土地要素成本也正明顯攀升。對全國100個大中城市工業用地掛牌均價的分析顯示,2012年以來,我國主要城市工業用地價格上漲勢頭明顯。以2012年作為基準,2019年主要城市工業用地掛牌均價平均累計上漲了13.6%。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等的對比研究則顯示,當前我國工業用地價格與德國、韓國、印度等相當,但遠高于美國、馬來西亞等國家。

(三)制造業企業資金鏈趨緊影響短期償債能力

進入2020年以來,我國制造業企業營收在生產和銷售兩方面受疫情影響明顯。從生產方面看,受各地防疫政策影響,上下游企業復工復產情況參差不齊,貨物運輸受阻,供應鏈運轉不暢,企業復工不達產現象較為普遍。速動比率是衡量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重要指標,衡量企業流動資產中可以立即變現用于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速動比率越高,企業短期償債能力越強。通過對制造業企業財務指標監測顯示,在出現資金鏈緊張的制造業企業中,有83%的企業速動比率較2019年同期下降5個百分點。監測輿情對制造業資金鏈緊張的討論主要集中在:一是庫存增加占用資金。從需求端看消費品和投資品需求的萎縮將逐步向制造業傳導,部分行業如汽車、家用電器等復工復產后庫存積壓問題已經顯現,下游訂單減少還會向上游傳導,如果不能有效擴大需求,庫存的資金占用成本提高,部分企業資金鏈將承受更大壓力。二是企業流動負債增加。中證金融研究院稱,2020年二季度營收減少疊加企業需要支付前期疫情停工期間員工的工資、租金、利息等剛性支出,使得企業流動負債增加、短期償債能力下降。

三、國際:全球制造業競賽趨于激化,國際競爭壓力持續攀升

(一)制造業出口面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雙重擠壓

當前,世界主要國家對制造業發展關注度不斷提升,并積極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本國制造業發展,加大國際市場爭奪,我國制造業正面臨越來越大國際競爭壓力。為進一步分析我國制造業出口面臨的國際競爭態勢,基于各國出口商品結構計算了我國與美國、德國、日本、韓國、泰國、印尼、印度等主要國家的出口產品結構相似度①,結果顯示,我國與相關國家出口產品相似度總體不斷提高。在高端制造業領域,我國與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在國際市場上正呈短兵相接態勢;而在中低端制造業領域,我國相關產品出口則面臨著相關發展中國家的激烈競爭。

具體看,與發達經濟體比,2017—2019年,我國除與德國出口商品相似度略有下降外,與美國、日本、韓國三國出口產品相似度平均分別由38.3%、46.9%和40.1%提高至39.6%、49.9%和42.2%。這表明,隨著我國產業發展水平不斷提高,我國與主要發達經濟體的出口產品結構不斷趨同,在國際市場的競爭正趨激烈。以日韓為例,按照海關HS2編碼,2019年我國出口占比最高的前10位商品中,有5類商品同樣也是日本及韓國出口排前10位的商品,在部分細分制造業產品領域,中日韓處于短兵相接的直接競爭局面。例如,電機、電氣設備及其零件是2019年我國出口規模最大的商品,出口額占我國總出口額的比重達27.0%,但同期占日本、韓國出口額的比重也分別達14.7%和28.7%。同樣,核反應堆、鍋爐、機器、機械器具及其零件是我國第二大類出口商品,2019年出口額比重達16.7%,同期日本、韓國出口比重也分別為19.5%和13.2%。與發展中經濟體比,近年來我國與印度、印尼等國家的出口產品相似度也有較明顯的提高。其中,我國與印尼出口產品相似度由2017年的17.4%提高至2019年的20.6%;與印度的出口相似度則由45.7%提高至48.9%。特別是在紡織服裝、玩具等中低端制造業領域,我國的相關出口市場空間正被東南亞、南亞等相關國家所蠶食。

(二)高端制造業發展受制于海外關鍵零配件及設備進口

電子信息、汽車、航空、裝備制造等產業是我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點領域。但相關進出口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自歐洲及日韓等國的進口商品中,集成電路及相關機器設備、氣缸、變速箱、航空發動機、各類機床等的進口額均較大,其中,部分產業發展所需的關鍵核心零部件、材料、設備及工藝,歐美日韓等國處于壟斷甚至獨家壟斷地位,一旦相關產品進口中斷,必然會給我國產業發展帶來巨大沖擊。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例,2019年我國僅自日韓進口的用作存儲器的集成電路合計即達507.9億美元(其中自韓國進口443.5億美元),占我國該類產品全球進口額的53.7%。用作處理器及控制器的集成電路、其他集成電路自日韓進口規模也較大,2019年分別達159.3億美元和113.2億美元,分別占我國兩類產品全球進口額的11.1%和19.8%。與此同時,我國半導體芯片制造業所必須的光刻機主要由荷蘭的阿斯邁爾(ASML)生產,其市場份額占全球的八成以上。

(三)產業技術升級面臨發達國家的壓力

技術創新是制造業實現高質量跨越發展的不竭動力。從專利數據來看,與西方專利強國相比,我國制造業核心技術發展仍然落后,且屢遭“專利天花板”“技術封鎖線”,嚴重阻礙了我國制造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具體看,當前我國核心技術專利申請主要集中在電子通信領域,其中2013—2017年“數字通信”專利技術申請數量居第一,共28463件,但在藥品、醫學技術、生物技術、發動機、環境技術等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的核心技術專利分布數量仍處于低位。而從專利的層次和規???,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技術創新能力不強,專利“含金量”不高,我國研發投入總體規模仍不到美國的一半,研發投入和強度低于世界制造強國3%左右的水平。盡管我國創新指數全球排名2019年上升至13位,但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制造大國的地位存在偏差。與日本相比,雖然日本制造業從總量數據來看表現不突出,但日本企業注重長期傳承和持續創新,因而在先進制造業領域的實力仍然很強,日本入圍全球百強制造業企業超過40家,在產業上游的原料和設備領域,無論是專利的質量還是數量都非常突出,比較而言我國制造業發展往往容易受限制。

由于我國制造業利用先進技術的水平不高、在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方面較弱,導致我國制造業勞動生產率和利潤率較低。在勞動生產率方面,2018年中國制造業勞動生產率為28974.93美元/人,僅為美國的19.3%、日本的30.2%和德國的27.8%。在利潤率方面,2019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61995.5億元,比2018年還下降了3.3%;我國制造業的平均利潤率為2.59%,而世界500強的平均利潤率為6.57%,500強之外的企業利潤率也到了4.37%,我國制造業呈現“大而不強”的局面,與制造強國還有相當大的差距,中國制造業整體全要素生產率增長速度在2%—6%之間,年均增長3.83%,并不處于世界“最頂尖水準”。

四、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建議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富國之源,肩負創造物質財富的歷史責任,是科技創新和民生發展的堅實基礎。為此建議從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競爭力提升等方面加大力度,以實現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

(一)夯實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創新之基

創新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要進一步完善創新投入機制、創新激勵機制、創新保護機制,加強創新投入的連續性與創新規劃的引導性,切實營造開放式創新生態環境。定期開展制造業產業鏈安全綜合評估,圍繞重點制造業領域和關鍵制造環節,推動相關龍頭企業、高校和研究院所按照共擔風險、共享收益的方式加強核心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裝備等的研發突破,打造自主可控產業鏈。要加快形成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制造業標準體系,積極推動國內標準與國際先進質量標準體系對接,健全質量監管及責任追究制度。推進制造業品牌培育,打造若干具有引領示范作用的世界級知名品牌,完善國內高質量知名品牌向海外拓展的體制機制。

(二)加強制造業領軍技能型人才培育

人才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和支撐。以領軍人才和緊缺人才為重點,要著力培育和吸引高端管理人才隊伍,建立高效、有序的技術移民制度,以制度支持鼓勵企業、科研院所和地方政府引進全球頂級人才來華工作。創新教育和科研體制改革,加快構建科研院所與企業相結合的高端人才培養機制,人才培育方向結合企業需求,人才培養過程企業積極參與,為我國高端實用型人才做好儲備。進一步加大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的力度和投入,圍繞當前技術工人的緊缺領域,實時更新培訓計劃,健全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體系,探索推進網絡化、開放式、自主型的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切實解決當前我國熟練型技術工人緊缺問題。探索制造業類企業員工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鼓勵優秀人才留在制造業。加強輿論引導,鼓勵實干精神,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加入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偉大事業。

(三)加快培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綜合競爭優勢

現代競爭是多領域、多維度的競爭,同時決定國家競爭優勢的各種因素也會在動態環境中不斷變化。面對勞動力、土地等要素約束不斷增強局面,必須樹立危機意識,大力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加快積極培育基于多種要素的綜合競爭優勢,力保我國在國際制造業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對此,應繼續激發國內消費市場潛力,擴大國內市場規模,提高國內市場對海內外制造業企業吸引力;以新型基礎設施為重點,繼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不斷改善基礎設施狀況;完善產業聚集區建設,優化產業布局,提升產業協同能力;加快財稅體制改革,大力改善營商環境,努力降低企業綜合稅負水平和制度性成本。

注:

①結構相似系數由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提出,用于測度各國產業結構的相似程度,取值在0—1之間,取值越大表明兩國產業結構趨同性越高,競爭性越強。

(耿德偉,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副研究員。傅娟,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助理研究員)

猜你喜歡
高質量制造業企業
對“高質量發展”的四個追問
推進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
RCEP對山東省高質量對外開放的影響
“三部曲”促數學復習課高質量互動
2019長三角制造業企業100強
2018上海企業100強
2018上海民營制造業企業100強
2016,中國企業500強發布
2014上海民營制造業50強
2014上海制造業50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