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省地下水環境質量狀況及污染防治對策探析

2021-04-03 03:57鈺,焦珣,田
地下水 2021年5期
關鍵詞:集中式水源地飲用水

裴 鈺,焦 珣,田 濤

(陜西省環境科學研究院,陜西 西安 710061)

陜西省地下水受氣候、地形地貌、地質構造、巖性等因素影響,形成五個不同特征的水文地質區,地下水類型包括松散巖類孔隙水、碎屑巖類孔隙裂隙水、碳酸鹽巖類裂隙巖溶水以及以巖漿巖、變質巖類裂隙水為主的基巖裂隙水[1]。

榆林風沙灘地區含水層為上更新統沖、湖積粉細砂,陜北沙漠灘地與黃土梁峁的交界部位,出露一系列水質優良的大泉。陜北黃土高原區地下水類型主要是松散巖類孔隙水、碎屑巖類孔隙裂隙水、碳酸鹽巖裂隙巖溶水。關中盆地區地下水類型主要有松散巖類孔隙水、沖洪積層孔隙潛水、承壓水、碳酸鹽巖巖溶裂隙水。陜南秦巴山區地下水類型主要是碎屑巖類孔隙裂隙水、碳酸鹽巖裂隙巖溶水、巖漿巖變質巖類裂隙水。陜南山間盆地區含水層為第四系沖積砂卵石層。

陜西地質、地貌條件,決定了地下水補、徑、排條件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對于地下水系統整體而言,地下水補給來源主要為大氣降水補給,補給區與徑流區一致,河谷為總排泄區[2]。從局部來看,不同含水巖層間,地下水與地表水轉化頻繁,且受地形地貌、地層巖性等條件的影響,地下水沒有統一的徑流區和排泄區,因而又無統一的水位和流向。即不同地區的各種類型地下水,具有不同的補徑排特征。

陜西省地下水開發利用歷史悠久,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各部門的需水量不斷增長,地下水的開發利用程度不斷提高。地下水資源在全省的工業生產、農業灌溉、城鎮居民生活、生態環境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保障作用。2019年陜西省平原區淺層地下水資源量49.29億 m3,較2018年增加5.11億 m3。其中黃河流域38.78億 m3,較2018年增加2.73億 m3;長江流域10.51億 m3,較2018年增加2.38億 m3。2019年全省總供水量為92.55億 m3,其中地下水供水量為31.11億 m3,地下水占全省總供水量的33.6%。其中深層水0.39億 m3、淺層水30.51億 m3、微咸水0.21億 m3。

1 陜西省地下水環境質量狀況

1.1 陜西省地下水環境質量總體情況

隨著近年來我省經濟快速發展,地下水污染的潛在風險也在不斷凸顯。人口密集的關中盆地以及陜北一些能源開采和化工產業區的地下水污染事件偶有發生,陜南地區隨著城市的擴張,工業“三廢”的增加,各類環境安全隱患也日益凸顯[3]。但由于我省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基礎薄弱、系統性不強,地下水環境質量底數不清,受污染地下水成因不明,隨著陜西省城市規模與工業的不斷發展,工農業廢水與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問題依然嚴峻,廢水、廢氣、固廢的任意堆放,威脅到了地下水環境安全和城鄉居民飲水安全。

1.2 地下水型飲用水源地環境質量

陜西省共有20個市級地下水型飲用水水源地、53個縣級地下水型飲用水源地。根據陜西省市級城市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水質狀況報告和陜西省縣級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水質狀況報告,“十三五”期間,個別縣級及以上集中式地下水飲用水源中水質未達到Ⅲ類標準,超標指標主要為鐵、錳、總硬度、硫酸鹽、氟化物等,可能是受地質背景因素影響的。

1.3 “十三五”國家考核點位水質情況

2015至2020年我省國家考核地下水水質監測點位為49個,監測點分布在西安、咸陽、寶雞、渭南、銅川、安康、漢中七個地市。每年8-10月份采集一次水樣,進行無機全分析化驗,地下水質量評價標準為GB/T14848《地下水質量標準》。以2015年為基準年,49個國考點位水質監測結果顯示,2020年度地下水極差點位比例總體減少了4.08%,級別改善的點位有13個,級別穩定的點位有31個。

2 地下水保護工作開展情況

2.1 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評價

陜西省自2012年起實施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屬于“全國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評估”的一部分,一直由陜西省環境科學研究院作為技術承擔單位。每年度的任務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是建立、更新及完善“雙源”清單;其二是選取各類污染源的1~3個企業或場地開展地下水環境調查評估。

2018-2020年實施的《陜西省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詳查》工作,對地下水位埋藏較淺的地塊進行了建井及地下水取樣測試。這些地塊主要分布在關中、陜南、陜北河谷階地地區,監測目的層為潛水含水層,地下水分析測試指標主要是針對地塊特征污染物進行設定,包括無機類重金屬和非重金屬、有機類指標[4]。

2.2 地下水飲用水水源風險防范與預警機制

“十三五”期間,圍繞地下水飲用水水源風險防控,我省主要加強了以下工作機制建設:(1)完善飲用水水源保護的長效機制。出臺印發了《陜西省加強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周邊土壤環境保護工作方案》,進一步加強了地下水飲用水源地保護,修訂了《陜西省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2)推進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管理,制定了《陜西省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審批流程》、《關于推進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指導意見》等指導性文件,落實了《陜西省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實施意見(2010-2020)》,完成了縣級及以上地下水飲用水源地保護區的劃定,組織開展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加大力度實施“千噸萬人”水源地問題整治,推進鄉鎮水源地保護區劃定。

定期組織開展地級以上城市、縣級城鎮所有在用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全面掌握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狀況,并及時公開水源地水質監測信息。對“千噸萬人”(日供水1 000 t或供水人口10 000人)及以上規模集中式地下水型飲用水源保護區的地下水監測井建設維護和自行監測工作開展情況進行調查,并開展試點監測。

3 陜西省地下水污染防治問題及對策

3.1 地下水污染防治問題

3.1.1 地下水環境狀況底數仍待摸清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我省由生態環境、自然資源部門陸續開展了全省范圍內的地下水污染調查評估工作,較為系統性地工作主要完成于2006年,距今已近15年。由于我省地下水污染源種類多且分散分布,所處區域水文地質條件差異大,先期開展的小范圍調查評估工作不足以反映全省地下水環境狀況,地下水污染防治缺乏較新的系統性調查評估成果支撐,特別是城鎮集中式地下水型飲用水水源補給區、化工企業、加油站、垃圾填埋場和危險廢物處置場等重點區域,周邊地下水環境質量底數不清,礦井、鉆井、取水井由于建設和開采造成的地下水污染以及封井回填等現狀不明,制約了高風險區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進展[5-6]。

3.1.2 地下水聯防聯控機制不完善

地下水污染防治是一項系統工程,《規劃》實施涉及的部門較多,如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涉及生態環境、水利、農業、住建等多個部門,每個部門又涉及多個單位,各部門、各單位之間信息溝通不暢、數據不能共享,嚴重制約了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作為一個有機整體的推進。

3.2 對策建議

3.2.1 加大資金支持力度

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是一項系統工程、民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建議國家積極調整和平衡地表水、地下水和其他項目的資金支撐力度,加大地下水防治專項資金投資比重;加大對地下水環境狀況底數不清地區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力度,為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基礎保障。

3.2.2 地下水環境監測體系亟待建立

地下水監測設施是掌握地下水污染狀況、進行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基礎。而地下水監測井建設所需資金大,現有的地下水監測點涉及生態環境、自然資源、水利等多個部門,各部門職責既有交叉又有空缺,導致地下水的水質保障、污染防治等難以有效落實。且各部門地下水監測網絡的監測目的、布點原則和監測指標不同,監測數據共享難度大,暫時難以統籌各部門的監測資源和能力,造成了監測資源的大量浪費和監測體系混亂。因此,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迫切需要充分整合各類地下水監測設施,加強監測能力建設,構建全省地下水環境監測網絡和信息平臺,為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重要的基礎。

猜你喜歡
集中式水源地飲用水
GC-MS法測定生活飲用水中的2-MIB和GSM
淺議農村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劃分
生活飲用水微生物檢驗質量控制
生態環境部公布6個縣級水源地環境問題典型案例
光伏:分布式新增裝機規模首次超越集中式
接觸網隔離開關集中式控制方案研究
光伏集中式逆變器與組串式逆變器
飲用水污染 誰之過?
飲用水中含氮消毒副產物的形成與控制
河南省集中供水水源地水質狀況調查評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