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苦櫧豆腐

2021-04-06 04:29周巧芬
海外文摘·文學版 2021年2期
關鍵詞:原生態豆腐奶奶

周巧芬

老家山里,有一種樹,叫苦櫧。

從樹上第一顆苦櫧成熟,到全部掉完的大半個月時間里,我們幾乎每個晴天都會約上三五個小伙伴,拎只小竹籃或者舊布袋,一起邊玩邊揀苦櫧。記得有幾棵在村路菜地邊,我們就聚在樹底下,蹲的蹲,跪的跪,一粒一粒,一遍一遍,非常仔細地搜羅那些躲在落葉下、草叢中、泥地里的小果實。這樣今天一捧明天一兜,要揀很多天,才能攢足半缸一缽,奶奶看看差不多夠做一扎豆腐了,就攤開曬谷墊曬苦櫧,直曬到硬殼自動裂開。我們則翻轉沒油漆過的小方木凳,一只腳踩在凳背面,雙手則使勁兒撐住凳腳,彎著腰反復摩擦苦櫧,幫忙來脫殼取果肉。因為用力不勻,把握不好平衡,或者不小心,被圓溜溜的苦櫧滑倒,摔得四腳朝天也是常事。接下去,奶奶開始浸泡、磨粉、過濾、加熱、凝固、切割、浸漂……這些工序要比做黃豆豆腐復雜多了。在如此煩瑣的流程之后,奶奶終于做好苦櫧豆腐了。也許因為是原生態、純手工的,也許因為是苦櫧的基因,苦櫧豆腐有天然的香氣,也有略微的澀味。顏色是棕色,柔韌有彈性,不管是紅燒翻炒,還是燉煮著吃,味道都是極品,那叫一個真香。

那時物資匱乏,苦櫧豆腐能填補我們的胃、改善我們的伙食,是農家很重要的食材之一。乃至現在,有時候還會夢見在苦櫧樹下揀苦櫧籽的情境。

除了苦櫧豆腐外,村里有巧手能干的婆婆,還可以把苦櫧淀粉深加工,做成苦櫧粉絲、苦櫧粉皮,曬干了長久保存,想吃隨時都能泡漲發了做成美食。到夏天還能做成苦櫧糕的,據說也是防暑降溫的山中佳品。大熱天的,來一碗冰鎮的苦櫧粉皮,那種享受,只能自己回味。聽長輩說,苦櫧粉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是上好的天然痱子粉,小孩子長痱子或濕疹什么的,搽點兒苦櫧粉,就有非常好的效果。

我特意上網查證了一番,“苦櫧粉營養豐富,含有鐵、鈣、磷、鎂等人體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還含有糖類、植物油和豐富的優質蛋白”,素有“植物肉”之美稱。

清代著名植物學家吳其濬,在他的著作《植物名實圖考》也有記載:“余過章貢間,聞輿人之誦曰:苦櫧豆腐,配鹽幽菽。皆俗所嗜尚者。得其腐而烹之,至舌而澀,至咽而饜,津津焉有味回于齒頰?!边@段文字比較難理解,查了資料,發現他寫吃苦櫧豆腐的感受,和我們現在的感受大致一樣,也是一個爽。

有人說,苦櫧,是一種鄉愁樹,也是一種歷史樹。如果你有揀苦櫧的故事,有吃過原生態的苦櫧豆腐的經歷,可別說,一不小心就暴露了你的年齡。

責任編輯:江雯

猜你喜歡
原生態豆腐奶奶
給奶奶按摩
奶奶喊你吃飯啦
奶奶駕到
原生態音樂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真正的“原生態”
回歸“原生態”
原生態河流亟待搶救和保護
豆腐睡蓮
家常豆腐
我家也有奶奶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