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握知識生長點 打造活動型課堂

2021-04-07 19:48潘林偉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21年35期
關鍵詞:生長點學科知識議題

◎ 潘林偉

核心素養時代背景下,圍繞議題的活動型課堂成了教師們追捧的“明星”。在專家、學者、教師們不斷地摸索下,這一教學模式更加清晰,政治課堂也更具魅力。但在現實教學中,也存在著一些筆者認為出現偏差的課堂教學,值得我們反思。

筆者認為上述課例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其一,對知識落實不到位。以“議題式教學”為名,重形式打造而輕內容落實,本末倒置。教師大量精力花在了材料的介紹、課堂氣氛的營造上面,課堂很熱鬧,但實際效果差強人意。注重了“活動型”,但忽視了這是“課堂”。其二,對知識的過度挖掘。不自覺地拔高了學生的理解難度,過度注重了知識,忽視了“活動”,教師花相當的時間解讀,但學生不具備如此程度的理解能力,使得學生無法展開手腳,反過來抑制了學生知識的生長。

一、知識的生長,必須以知識的落實為基礎

《高中思想政治學科課程標準(2017 年版)》提出了“圍繞議題、設計活動型學科課程教學”的建議。當前學術界、學科教學專家和一線教師對議題式教學有不同理解,但大家對學科知識的定位卻是驚人的一致。如李明老師認為,“議題式教學是以議題為主線,以生活情境為載體,以探究問題為紐帶,以核心素養為導向,以學科知識為基石的一種全新教學模式?!鄙蜓┐豪蠋煹挠^點是,“議題式教學是以議題為引線,以情境為載體,以活動為路徑,以學科知識為中心,以學科素養為培育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睆埥☉c老師認為“活動是形式,學科是內容,學科內容為學習活動提供必要的知識儲備和理論支撐。

幾位學者、老師分別將學科知識分別定位于“基石”、“中心”、“支撐”,從中可見大家都認同在政治教學中學科知識的重要地位。因此我們必須研究圍繞議題的活動型課堂中課堂中學科知識的落實問題。筆者認為,把握好“知識生長點”是提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手段。從筆者的教學實踐來說,在教學過程中關注“知識生長點”的形成,是提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手段。

二、什么是“知識生長點”

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習不是從零開始,而是基于原有知識經驗背景的建構?!被谌绱?,筆者提出的“知識生長點”是指在一堂課中,教師“教知識”與學生“學知識”的結合點,即課堂中教師在預設或者非預設情形下,引導學生根據現有的知識水平,進一步加強對新知識的認知、理解直至掌握的關鍵點。如果把教師的知識引導看作是在旋轉鑰匙,學生的認識就是那待打開的鎖芯,而“知識生長點”就是鑰匙打開鎖芯的那碰撞點,一旦碰撞成功,學生就打開了新知識的大門。

三、有效把握“知識生長點”的途徑

那么應如何才能把握住課堂中的知識生長點呢? 我們教師要學會“察言觀色”,學生在被觸發時往往會顯得“興奮、活躍”,但這種“興奮、活躍”不是指在展開議題討論時的“熱鬧”,不是指教師舉例時的“興趣”,而是學生對知識的一種認可,覺得的確就是這樣。從具體表現上,他會自覺地做下筆記、或會意地點個頭、或與教師進行交流、或舉手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的細節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中細心把握,然后抓住這一關鍵點,促成知識“激發”。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加以研究促使知識生長點的形成。

第一、從學科特色把握生長點。政治課理論性較強,對學生理解能力要求較高,對知識生長點的要求也越高。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一切新的學習都是建立在以前學習的基礎上或在某種程度上利用以前的學習?!彼栽谝惶谜n中,“生長點”多且它們之間存在關聯性,往往前一個生長點關系到后面相關知識的有效觸發。如哲學生活中一般知識的分析對后面哲學知識幾大塊內容的區分具有很大的關聯性,一旦前面“哲學是什么? 世界觀、方法論等基本概念都未有效觸發掌握的話,會直接影響到后面知識點的掌握。而學生感到政治課堂理論枯燥無味原因之一就在于某一塊知識掌握切斷了這種知識觸發的關聯性,所以說對政治教師教學具有更大的挑戰性。由此教師在預設生長點時要細致到位、環環相扣,同時也應做到重、難點的有效突破。

第二、精心預設知識生長點。教師的備課,事實上就是在預設課堂。從知識傳授上講,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完全可以通過精心的設計,預設好一堂課的知識生長點。首先要對知識點進行剖析、分解,教師要反復推敲,吃透知識點,這樣才有能力預設好“知識生長點”,否則預設會失去重心。其次要備好學生,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將教師的講授設定在學生能接受、符合學生知識層面上,才有可能形成知識生長點。否則就會出現上述課例二中的尷尬課堂。再次在針對重點難點進行設計時,要有多手準備,一旦某一方法行不通,可以轉化其他方式。如對經濟生活“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這一知識點的觸發:可以通過教師列舉生活中的實例加以觸發,可以通過學生討論自身消費情況進行觸發,也可以通過圖表、圖片、影像資料加以觸發等等,在教學中作出選擇或反復進行激發。

第三、隨機應變利用好非預設生長點。每個學生的社會經驗、知識儲備、知識水平是不同的,對知識的理解、把握也必將會有差別,知識生長點的出現也會因人而異。在一堂課中,教師即使再精心設計也會出現與“劇本”不同的“場景”。這樣的“場景”如果能利用好,對我們落實知識是非常有效的。如本次網上教學《政府的責任:對人民負責》一課中,筆者預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在課前通過一首戰“疫”歌曲營造氛圍,然后在課堂開始通過一個短片導入話題,但筆者發現在播放歌曲時學生已經在交流區進行對本次戰“疫”的討論。

總之,“知識生長點”的有效形成是我們政治課教師必須正確認識、積極探索并努力實踐的。特別是借助議題式教學,我們有了更好地落實教材知識的形式,再通過找到課堂中最佳的“知識生長點”,我們的思想政治課堂將能真正的活動起來,政治課堂也將更具吸引力,更有實效。

猜你喜歡
生長點學科知識議題
高校圖書館學科化知識服務模式研究
21世紀以來中國歌劇批評若干重要議題述論
品讀
混合:教學模式的生長點
例談群文閱讀中議題的確定
科學議題歡迎君子之爭
學校德育要植根于學科知識的意蘊之中
不斷蓬勃發展 不斷涌現新生長點的無機材料
--先進無機材料論壇例記(Ⅱ)
不斷蓬勃發展 不斷涌現新生長點的無機材料
--先進無機材料論壇例記(Ⅰ)
基于本體的學科知識門戶語義服務機制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