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寧古今兒

2021-04-07 14:40賈文清
雪蓮 2021年2期
關鍵詞:吐谷渾春蘭

賈文清

阿豺折箭訓子

在很早很早以前,早到天上的太陽剛剛升起,地上的人們剛剛把神話和現實分清楚。那個時候,人間沒有汽車、樓房,也沒有電視、電話。有的,只是大片的山巒草地和茂密的叢林沼澤。人們生活在廣袤的大地上,靠種植莊稼、放牧打獵為生。

在東北遼寧的一大片土地上,生活著一個鮮卑族部落,鮮卑族是我國古老的少數民族。這個部落由兄弟兩個掌管,哥哥叫吐谷渾,弟弟叫慕容廆。他們帶領各自的部落百姓在草場上放牧牛羊。

突然有一天,他們分不清自己的草場了。面對一大片草灘,哥哥吐谷渾說是他的,弟弟慕容廆說是他的。官司打到他們的父親那里,父親倒也公正,說既然分不清是誰的,那就把草場一分為二,每人一半,公平合理。

孰料,他們的母親站在帳后,靜靜地傾聽兄弟倆訴說原委。等父親決斷完了,她才走到帳前,對父親說:你分得不公平。草場是我們家族的財產,而慕容廆是我們嫡親的孩子。應該都分給慕容廆。這樣,家族的財產才不會落到旁人的手里。

原來,長子吐谷渾雖然也是他親生的兒子,卻不是正夫人生的,他只是一個小妾的孩子。父親聽了夫人的話,起了偏心,把草場全部分給了慕容廆。

吐谷渾對父親的決斷很失望,一氣之下,他帶領自己的部落七百多戶人家,連夜離開了東北,一路向西,尋找水草更加豐美的地方。

弟弟慕容廆贏得了全部的草場,然而,他也高興不起來。他想起了手足之情,想起了哥哥對自己的呵護和關愛。如今為一片草場,鬧得兄弟反目,哥哥離家出走。他很后悔,立刻騎上馬去追趕哥哥。

他追了三天三夜,卻始終沒找見哥哥的蹤影。第四天的傍晚,他站在一片山坡上,望著天邊漸漸垂下去的夕陽,他淚流滿面,唱起了一首歌:……阿干身苦寒,辭我大棘住白蘭,我見落日不見阿干。嗟嗟!人生能有幾阿干?當然這是古歌,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這樣的:我的哥哥你出身寒苦,如今離開家鄉住在遠方的白蘭地,我只看見天邊的落日看不見哥哥。唉唉,我的一生能有幾個哥哥呢?

吐谷渾帶領他的七百個部落帳戶,跋山涉水,風餐露宿,一路向西走去。他們逐水草而居,一邊放牧牛羊一邊尋找新的家園。最后,他們來到了青海,這里廣袤的草原和清澈的河水深深地吸引住了他們,他們就把這里作為新的家鄉,安居下來。

又過了很多很多年,吐谷渾部落發展壯大,已經不是原來的七百戶人家了,而是成了一個強大的王國,就叫吐谷渾王國。當年帶領他們尋找新家園的首領吐谷渾早已去世,由他的后代子孫掌管政權。

時間到了中原王朝的宋代,吐谷渾王國出了一位杰出的首領,他的名字叫阿豺。阿豺把吐谷渾國治理得井井有條,對他的子民也非常寬厚仁愛。和當時的南宋王朝也建立了和睦的雙邊關系,被南宋封為安西將軍、沙州刺史、澆河公等多種封號,吐谷渾王國進入了鼎盛時期。

阿豺進入暮年,看到王國在他的治理下欣欣向榮,人民安居樂業,他很欣慰。然而,他擔心這種繁榮景象終究會逝去,他想起了他的先祖吐谷渾和慕容廆,因為兄弟不和,致使骨肉分離。兄弟二人彼此思念,彼此牽掛,卻再也沒見過面。那份痛楚,無人可解。他不想他的子孫后代再出現這種情況,以致王國分崩離析。

于是,他把自己的兒子們都叫到床前,先發給他們每人一枝箭翎,讓他們折斷。兒子們不解何意,輕輕一掰,箭翎輕易就斷成了兩截。之后,阿豺又給兒子們每人一捆箭,也讓他們折斷。這一次,兒子們使出吃奶的勁兒,也沒能折斷那一捆綁扎在一起,粗壯的箭翎。

阿豺這才語重心長地說:這些箭翎就如同你們兄弟,每人一支箭就是你們其中的一個人。如果敵人從外面打進來,攻打其中的一個人,就如同折斷一枝箭翎一樣,輕易就打敗了。而你們弟兄們緊緊地團結在一起,齊心合力地抵擋敵人,就如同那一捆箭翎一樣,再強大的力量也輕易掰不斷它。

兄弟們一下子都明白了,老父親用一根箭和一捆箭的比喻,來說明團結的力量不可摧毀?!皢握咭渍?,眾則難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敝挥行值軅儓F結和睦,外敵才不敢輕易進犯,人民才可以安居樂業,國家才能夠長治久安。

這就是西寧歷史上阿豺折箭訓子的故事。這個故事流傳很廣,至今仍有意義。

柴成桂塑誰像誰

柴成桂是西寧歷史上一位非常有名的畫家,他的畫非常好,畫出來的花朵、青菜,葉子上面還汪著露珠,好像剛從地里摘回來的一樣新鮮水靈。畫出來的小動物、小昆蟲也是栩栩如生,尾巴一搖,翅膀一動,就能跑起來或者飛起來。因而,他的畫男女老幼都喜歡,幾乎家家都收藏了他畫的山水、人物、花卉和鳥獸圖。

柴成桂還是一位平民畫家,喜歡親近大自然,在山川田野中尋找素材,激發創作靈感。他也喜歡走進鄉村市井中,和普通民眾交朋友,在鄉間泥土和市井煙火中捕獲繪畫的神韻。

所以,他和那些高高在上的只在書齋畫室中作畫的畫家不一樣,他的畫室在田間地頭,在鄉村瓦舍,在古剎寺廟,在普通民眾的家中。他常常在寺廟里頭畫佛像,畫壁畫,到郊外村莊畫山水,畫田疇,到農戶和市井人家畫門箱、畫面柜、畫門板。一畫就是好多天。拿著畫筆細細地描,累得渾身酸痛也顧不上休息,只待全部畫完,主人家滿意了,他才放心。

這樣,柴成桂在民間留下了很多畫作,也留下了他那一時期的藝術風格和精品典范。他在大通老爺山的財神殿里畫過一幅壁畫,畫的是唐代有名的道士袁天罡。他把袁天罡畫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臉上的表情生動傳神,身上的一副衣帶鮮明,飄飄欲仙。就連人物的毛發,也是一根根仔細地描繪出來,就像袁天罡微笑著從壁畫上走下來了一樣。1943年,我國著名畫家張大千來到青海,游覽老爺山時,他發現了這幅壁畫,張大千大為驚喜,連聲贊嘆,為西寧有這么一位技藝高超的畫家而驚奇不已。當他得知柴成桂是一位平民畫家,已于幾年前去世之后,更是唏噓感嘆,為柴成桂的繪畫藝術所傾倒。

柴成桂留在民間的作品,還有一幅。在南山寺中畫的“西湖十景”和“湟中八景”青綠山水畫,畫家筆下的江南湖光山色,水光瀲滟、煙嵐朦朧,清新自然,秀色可掬。而描繪高原風光的畫作,則氣勢雄偉渾厚,山巒巍峨險峻,田野縱橫蒼涼,表現出畫家對大自然深邃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柴成桂不僅是一位出色的畫家,他還是一位了不起的雕塑家。他除了給各個寺院畫佛像和壁畫外,還經常泥塑佛像。他的泥塑技藝更是傳神,不但塑得好,而且神形兼備,塑出來的佛像仿佛有了靈魂,變成了真的神佛。

正因為如此,人們覺得他的手上有魔力,他才能把一堆普通的泥土塑造成活靈活現的人物。民間也留下了很多傳說,最普遍的說法,是說柴成桂塑像時,別人不能看。誰看就塑誰,塑誰就像誰。還能把那個人的靈魂塑進去。據說,有一次,柴成桂到一座鄉村寺廟去塑送子觀音像,中午時,一位農婦來給他送飯,出于好奇,農婦站著看了一會兒。結果,塑像出來后,活脫脫就是那位農婦的形象。人們大為驚奇,再也不敢輕易站在他的旁邊觀看了。

有一位姓范的老漢不相信人們傳得那么神,但他也不敢在柴成桂塑像時走到他的身邊觀看。只是到了晚上,柴成桂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喝茶休息時,這位姓范的老者和他聊了一會兒天。

沒想到,泥塑完成的那天,人們觀看新塑出來的地方老爺,卻怎么看都像是那位姓范的老漢。人們這才相信,柴成桂真的是塑誰像誰。

好在,那位姓范的老漢也是一位慈眉祥目的長者,整天樂呵呵的,和新塑出來的神像倒也契合。

當然,這些都是民間傳說,不足為信。人們只是敬佩柴成桂高超的繪畫和泥塑技藝,才編出這么多故事來印證他的確是一位天才的藝術家。他創作的畫像,為勞苦大眾喜聞樂見。他塑出來的人物,是普通民眾耳熟能詳的故事,他是一位真正的民間藝術大師。

鄧春蘭千里求學

鄧春蘭出生在青海省循化縣的一個藏族鄉。這里偏遠落后,交通不便,再加上上個世紀初年軍閥混戰,時局動蕩,人民的生活更是難以為繼。因而,那個時代能進學堂讀書的孩子少之又少,女孩子更是和讀書識字無緣,從小在母親的培養下,學好針線茶飯,以便將來嫁個好丈夫。

鄧春蘭卻很幸運,她出生在一個家學淵源,學風濃厚的知識分子家庭。她的父親鄧宗是一位鄉村教師,一生致力于鄉村兒童的啟蒙教育。他主張所有的孩子都應該進學堂念書識字,接受教育,這樣才會樹立起人生遠大的目標,才會在以后的生活中不受蒙蔽,不受欺凌。鄧春蘭到了學習的年齡,就和她的兩位姐姐鄧春藻、鄧春芩一同跟隨父親走進學堂,接受啟蒙教育。

然而,鄉村的封建愚昧根深蒂固。在那個年代,女孩子進學堂念書無異于乾坤倒轉,開天辟地。周圍的人議論紛紛,都說“念書不是姑娘家的事”,又諷刺挖苦鄧春蘭姐妹三人:“這三個丫頭以后就是了不起的女舉人、女秀才”。

鄧春蘭姐妹進入學堂,她們立刻被書中奇妙的文字和故事吸引了,她們才不理會村人詫異的眼光和無中生有的議論,他們每天只是徜徉在書的世界里,如饑似渴地學習著書本上奇妙而又美好的學問。

在父親的支持和鼓勵下,鄧春蘭姐妹三人順利地念完了小學、中學。由于姐妹三人踏實肯學,她們的學習成績都非常出色,完全可以進大學進一步深造。

但是,那個年代不讓女子進大學,即使學習成績再好,女孩子的學業也只能就此中斷,之后,只能回家,或找工作或嫁人。

鄧春蘭也只能回到家鄉,她是如此地熱愛學習,卻無學可上,只好在家鄉的一所小學擔任教師,教孩子們念書。

這時候,中國正處在大變革時代,政治斗爭風起云涌,蔡元培、李大釗、胡適等一大批知識界、教育界的精英便提出了男女平等接受教育的主張,建議給學業優異的女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

有一天,正在鄉村小學教書的鄧春蘭,偶然看到一張報紙上登載著北大校長蔡元培的演講全文。在文章中,他再次呼吁應當給女學生以機會,男女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鄧春蘭看完后,驚喜異常,蔡元培校長的演講稿,說出了她郁結于心的真心話。她心潮澎湃,思緒萬千,按捺下激動的心情,鋪開信紙,提筆給蔡元培校長寫了一封信。

在信中,鄧春蘭慷慨陳詞:春蘭早歲讀書,即慕男女平等主義,蓋職業、政權,一切平等。不唯提高吾女界人格,合乎人道主義,且國家社會多一半得力分子,豈非自強之道?表明女子讀書識字不僅僅是為提高婦女的地位人格,而是為國家增強國力。因為婦女占據國民人口的將近一半。這一半的人口有知識有文化,國民的素質就提高了,國家的實力也會增強。

之后,她又寫出一篇文章《報界諸先生轉全國女子中學畢業及高等小學諸位同志書》,寄給北京的各大報館。她在文章中慷慨陳詞:“……倚賴他人之提倡,何如出于自身之奮斗?天下安有不耕耘之收獲哉?”號召姐妹們團結起來,為維護保障自身的權益而奮斗。同時,也表達了她爭取女權,爭取男女平等受教育的決心和氣魄。

北京的各大報館很快登出了鄧春蘭的文章,一時間,輿論界一片嘩然,人們為青海有一位如此自尊自強,并且有真知灼見的女性而叫好。婦女界也發表言論支持鄧春蘭,一致呼吁早日實現男女同校,給婦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

鄧春蘭的呼聲和各界的支持,取得了實質性的效益,以北京大學為先例,各大高校開始解除女禁,準備招收女學生入學。鄧春蘭聽到消息后,欣喜若狂,她當即報考了北京大學,經過嚴格的考試后,她和其他的五名女學生被錄取,成為西北地區第一批考入北大的女學生。

鄧春蘭準備赴京求學。她和另外五名女同學一起,身背行囊,帶著父老鄉親的囑托,踏上了求學之路。

從青海到北京,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但鄧春蘭和同學們無所畏懼,她們乘坐羊皮筏子,在黃河的驚濤駭浪中顛簸過,乘坐毛驢車,在人煙稀少的荒漠中疲憊地趕過路……經過一個多月的長途跋涉,她們來到了北京,開啟了新的求學之路。

鄧春蘭是青海歷史上第一個考取北大的女學生,在“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她沖破封建禮教,給當時的北大校長蔡元培寫信,要求男女同校,給婦女爭取平等受教育的權利,這種勇氣,這種見識,不是每一個人都具備的。鄧春蘭是青海歷史上杰出的女性。

禮讓街彬彬有禮

說起禮讓,我們大家都知道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就是“六尺巷”的傳說。六尺巷在安徽桐城。據說,清朝的時候,六尺巷中一戶姓張的人家蓋房子。房基砌起來后,他的鄰居不滿意了,說是侵占了公共道路,硬是讓他們拆了重建。張姓人家不答應,說這塊地原來就是他家的,他們沒有侵占道路。他的鄰居姓吳,聽了很生氣,說:既然你家蓋房子可以占地,那么,我家蓋房子也可以占地。一氣之下,他把原來的房子拆了,往外擴張三尺。這樣一來,原來公用的巷道就沒有了,兩家房子緊挨在一起,堵死了其他鄰居出行的道路。

張姓人家有點權勢,當時,他們家的一位長者在京城當官,并且官職非常大,是禮部尚書。張家人就趕緊寫了一封信,講明原委,求這位尚書大人出面,解決兩家的糾紛。他們想,只要禮部尚書一句話,姓吳的鄰居就會屈于權勢,偃旗息鼓,那么,他們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建院蓋房了。

他們滿懷希望地等待,終于等到了禮部尚書張英從京城寄來的回信。族人們欣喜地拆開信,只見上面寫了四句詩: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族人一看,如醍醐灌頂,他們明白了張英的良苦用心,決定不再與鄰居爭執。他們主動拆毀了新砌的房基,往里挪了三尺,給鄰居們騰出了道路。

姓吳的鄰居一看,大為感動,他們也拆掉了房基,往里挪了三尺,重新蓋了起來。這樣,出行的巷道就變成了六尺。這就是六尺巷的由來。

在西寧古城,也有一個類似于六尺巷的傳說,因鄰居們互相禮讓,互相敬重,而把一條街巷的名字命名為禮讓街。禮讓街至今還在。

在很早以前,禮讓街緊挨著西城門。城墻坡下,有一片一片的荒地,居住在這里的居民,就把這些荒地開墾出來,種上糧食,種上菜,有的人家還在此建起了羊圈雞舍,飼養家畜家禽,作為日常生活的補給供養。然而,時間久了,矛盾就出來了。不是昨天你家的羊拱了我家的籬笆,就是今天他家的雞鹐了你家的菜苗。更有愛占小便宜的鄰居,趁人不注意,到別人家的菜園子里拔兩棵蔥,摘幾片菜,或者掐幾枝花。一時間,鄰居們議論紛紛,相互指責,以至于鬧得反目成仇,不相往來。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其實人人都想鄰居和睦,互敬互愛,都想過一種安詳和睦平靜的日子,誰也不想整天吵吵鬧鬧,互相戒備。

但事情到了這一步,人人都陷入一種怪圈,不想吵鬧,偏偏會有事。不想戒備,可自家的菜園子總會莫名其妙地被毀壞。弄得人人心里都很煩,卻又無法改變現狀。

這時候,有一位老者出面了,他說:我們種點菜園子,為了貼補家用,這本是件好事??墒?,由于菜園子而引發鄰居之間的紛爭,就是好事變壞事了。所以,我決定,從今往后,我不再種菜了,也不養雞養羊了。今天,我就把菜園子的菜拔完,把雞和羊都殺了,招待各位高鄰。大家坐在一起吃頓飯,過去的恩怨就不要再放在心上,大家一笑泯恩仇吧。

果然,老者備辦了豐盛的宴席,請鄰居們吃飯。大家坐在飯桌前,想起以前的事,其實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根本不值得計較,卻鬧得臉紅脖子粗的,很不應該。大家紛紛舉起酒杯,為以前傷害過的鄰居賠禮道歉。一時間,飯桌上氣氛融洽,笑語喧嘩、大家在老者的影響下,與鄰居們重新修好,恢復了互敬互讓,互相幫助的美好傳統。

最后,有人提議,這條街巷就叫禮讓街,以告誡鄰居們要忍耐克制,相互禮讓。同時,也為紀念這個重新開啟了和睦之風的日子。

猜你喜歡
吐谷渾春蘭
我的媽媽
《樹和喜鵲》教學設計
精細化健康體檢管理模式在體檢中心的應用探析
弘化公主為民族友好奮斗一生
——
鮮為人知的古代絲路 青藏高原絲綢之路
英藏敦煌藏文IOL Tib J 897號吐谷渾納糧文書研究
吐谷渾史研究綜述
你有什么了不起
對推進武鳴縣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幾點思考
陽臺上的花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