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性球形活性炭對氨氣吸附性能的研究

2021-04-08 14:17金青青梁曉懌張佳楠周曉龍
無機鹽工業 2021年4期
關鍵詞:孔容鹽溶液微孔

金青青,梁曉懌,張佳楠,周曉龍

(華東理工大學化工學院,上海200237)

氨氣(NH3)是一種有毒的堿性氣體,對人類健康和環境均造成嚴重危害[1]。 NH3通常是從農業、化肥、食品飲料和橡膠工業中排放的,其對人體與環境的毒性作用與其高水溶性有關[2]。 NH3不僅可以形成鹽類顆粒物引起空氣污染, 而且氧化后生成一氧化氮,產生光化學煙霧,對環境造成進一步影響。 因此探究有效脫除NH3的方法是當今亟需解決的問題。

目前用于NH3的吸附材料主要有沸石分子篩、硅膠、活性炭、氧化鋁、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等?;钚蕴烤哂泻芨叩谋缺砻娣e和豐富的孔結構, 是一種良好且高效的吸附劑,但未改性的活性炭在脫氨中的應用受到限制。 NH3是一種直徑約為0.3 nm 的小分子,在室溫條件下,其只能通過吸附作用被與其直徑相似的孔隙捕獲,大多數活性炭的平均孔徑為1~2 nm,吸附時活性炭表面只被利用了很小一部分,導致其對NH3只存在很弱的吸附作用,吸附能力較差[2]。 因此需要對活性炭進行改性處理,提高其對NH3的吸附能力。 國內外對探究改性活性炭脫除NH3的方法做了很多研究。

改性方法主要包括活性炭的表面改性[3-11],即對活性炭進行表面酸堿處理或氧化處理, 研究其表面結構的變化及對NH3吸附性能的影響。 或者以金屬氧化物[12-13]、金屬氯化物[2,13-14]為浸漬劑對活性炭進行改性。球形活性炭強度高,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積及發達的孔隙結構, 且具有在實際應用中易于裝填等優點。本研究選擇瀝青基球形活性炭為載體,對活性炭進行金屬鹽溶液浸漬改性, 用固定床吸附裝置評價浸漬前后樣品對NH3的吸附能力。

1 實驗部分

1.1 主要試劑和儀器

球 形 活 性 炭,實 驗 室 自 制;NH3(99.99%)、N2(99.99%);六水合氯化鈷、二水合氯化銅、氯化鎳、無水硫酸銅、硝酸銅,均為分析純。

空 氣 壓 縮 機(QWWJ-2000);NH3轉 子 流 量 計(FL-3006);空氣轉子流量計(KZ-7002-05A);恒溫振蕩水浴搖床(SPH-110X12)。

1.2 吸附劑的制備

以球形活性炭為載體,將活性炭置于120 ℃烘箱干燥至恒重,稱取25 g 干燥后的活性炭放入100 mL錐形瓶中,配制一系列不同濃度的浸漬劑,采用等體積浸漬法將不同濃度的浸漬劑溶液分別加入活性炭中,放入水浴搖床,于25 ℃震蕩浸漬48 h。抽濾浸漬后的樣品,于120 ℃烘箱中干燥至恒重,得到活性炭吸附劑。

未浸漬的樣品稱為基炭,浸漬后的樣品稱為a%X, 其中a 表示浸漬劑質量與浸漬的活性炭質量之比(含結晶水的浸漬劑的質量均已換算成對應無水浸漬劑的質量),即浸漬比,X 表示浸漬劑;吸附NH3后的活性炭樣品用E-a%X 表示。 如10%CoCl2表示浸漬10%CoCl2溶液的球形活性炭,E-10%CoCl2表示吸附NH3后的失活球形活性炭。

1.3 吸附實驗流程

圖1 為NH3吸附實驗流程圖。

圖1 NH3 吸附實驗流程圖Fig.1 Flow diagram of NH3 adsorption experiment

壓縮空氣經裝有活性炭、棉花的氣體過濾裝置,分成兩路:一路加濕,一路為干空氣。 通過調節閥門7 的開度, 調節兩股空氣的流量從而使混合后的濕度達到實驗要求。 壓縮鋼瓶里的高純NH3經防腐蝕流量計與調節好濕度的空氣在混合器中混合, 進入裝有吸附劑的玻璃吸附柱。 吸附柱下端出口依次串聯指示劑瓶(20 mL 水加2~3 滴1%的酚酞指示劑)、吸收劑瓶(100 mL 0.1 mol/L HCl 溶液,定期更換)。每次實驗結束,關閉NH3鋼瓶閥門,用N2吹掃整個管路,避免管路中殘余的NH3泄露。

2 表征與測試

2.1 結構表征

采用Nova Nano SEM 450 掃描電子顯微鏡(SEM)觀察材料的外貌形態;使用JEM-2100 透射電子顯微鏡(TEM)觀察材料的顆粒大小、分散度;采用18 KW/D/max2550VB/PC 型X 射線衍射儀(XRD)對材料進行物相表征; 利用NOVA-2000 全自動物理化學吸附儀對材料孔徑分布進行表征分析, 樣品先在120 ℃、真空條件下脫氣12 h,然后在-196 ℃進行N2吸脫附實驗;采用Chem-BET Pulsar-1 全自動程序升溫化學吸附儀對失活樣品進行程序升溫脫附研究,取0.1 g 樣品,以10 ℃/min 的速率升至600 ℃進行TPD 測試,得到NH3的出口濃度信號。

2.2 NH3 吸附性能測試

2.2.1 實驗條件

空氣流量:1.5 L/min;NH3流量:4.5 mL/min;實驗溫度:20 ℃±3 ℃;空氣濕度:50%±3%;玻璃吸附柱中的裝炭量:19 mL。

2.2.2 實驗步驟

制備好的吸附劑少量分批裝入吸附柱, 并振動均勻。 打開空氣閥門,調整實驗所需濕度。 打開NH3閥門,此時刻記為t1,調節好空氣與NH3流量,進行NH3吸附性能的測試, 酚酞指示劑由無色變為淺粉色視為吸附柱被穿透,即為實驗終點,記錄此時刻為t2,t2-t1為吸附劑對NH3的防護時間, 進而計算NH3吸附量。 樣品對NH3的吸附量單位為:mg/mL,即每毫升炭吸附的NH3質量。

3 結果與討論

3.1 浸漬劑種類的影響

為考察不同浸漬劑的NH3吸附性能,分別選取浸漬比為10%、30%的CuSO4、Cu(NO3)2、CuCl2、NiCl2、CoCl2溶液進行比較,在浸漬溫度為25 ℃、浸漬時間為48 h 條件下進行改性,其對NH3吸附量如圖2 所示。從圖2 可以看出,負載不同金屬鹽溶液的改性活性炭脫除NH3的效果有一定差別。 浸漬比為10%、30%時,CuSO4、Cu(NO3)2、CuCl2、NiCl2、CoCl2改性活性炭的NH3吸附量分別為7.67,19.54;5.48,14.79;10.23,30.5;12.05,33.23;12.6,35.24 mg/mL。 相同浸漬比條件下,3 種銅鹽溶液中,CuCl2對NH3的脫除效果最好且3 種氯鹽溶液對NH3的吸附效果明顯優于CuSO4、Cu(NO3)2??赡苁怯捎贑uCl2在水中的溶解度最高, 浸漬過程中,CuCl2顆粒在活性炭內表面的分散度也更高,因此其對NH3吸附效果也最好。

圖2 浸漬比為10%、30%的不同浸漬劑改性活性炭樣品對NH3 的吸附量Fig.2 NH3 adsorption capacity of samples modified by different impregnant of 10%and 30%

兩種浸漬比條件下,3 種氯鹽溶液對氨的吸附量差別不大但明顯優于CuSO4和Cu(NO3)2。 等體積浸漬過程中,氯鹽溶液具有較高的溶解度,一定體積水溶液中能溶解更多的浸漬劑,對于溶解度較小的CuSO4來說,實驗中最多只能做到30%的浸漬比。

為 進 一 步 比 較CuCl2、NiCl2、CoCl2對NH3的 吸附效果,又對比了浸漬比為40%時的結果(見圖3)。從圖3 看出, 浸漬比為40%時,CoCl2浸漬的樣品吸氨效果仍優于CuCl2和NiCl2。推測原因是CoCl2在活性炭內表面能更好地分散, 與CuCl2、NiCl2相比有更高的利用率,同時這可能也與CoCl2和NH3的反應機理相關。 在所有浸漬劑中,CoCl2浸漬改性活性炭脫除NH3效果最好,因此選擇CoCl2溶液為浸漬劑。

圖3 浸漬比為40%的CuCl2、NiCl2、CoCl2浸漬炭對NH3 的吸附量Fig.3 NH3 adsorption capacity of samples impregnated with 40%CuCl2,NiCl2 and CoCl2

3.2 浸漬比的影響

為考察不同浸漬比的影響,分別選取浸漬比為0%(基炭)、10%、20%、30%、40%、50%、60%的CoCl2溶液,在浸漬溫度為25 ℃、浸漬時間為48 h 條件下對活性炭進行浸漬改性,其脫除NH3的吸附量見圖4。 由圖4 可知,基炭對NH3的吸附能力很差,吸附量為1.46 mg/mL。 浸漬了CoCl2的樣品對NH3的吸附量明顯增高,當浸漬比從0% 增加至50%時,防護時間由8 min 增至296 min,吸附量由1.46 mg/mL增至最大54.05 mg/mL,與基炭相比提高了約37 倍。由此可見CoCl2的加入對NH3吸附有決定性的影響, 加入CoCl2能顯著提高活性炭對NH3的脫除效果。

圖4 不同浸漬比CoCl2 改性活性炭對NH3 的吸附量Fig.4 NH3 adsorption capacity of samples impregnated with different ratio of CoCl2

而當浸漬比繼續增加至60%時,樣品對NH3的吸附量反而降低,推測是因為浸漬劑含量太高,浸漬過程中在活性炭內部表面分布不均勻、有重疊、分散度變差, 造成實際吸附時CoCl2與NH3接觸面積變小、吸附位點減少,CoCl2的實際利用率隨之降低。當活性炭中可與NH3發生反應的CoCl2耗盡后, 吸附劑床層即被穿透,酚酞指示劑隨之變色。

3.3 改性球形活性炭的性能表征分析

3.3.1 SEM、TEM、XRD 分析

基炭的SEM 圖如圖5 所示。 基炭表面光滑,直徑約為0.7 mm,內部分布著均勻的孔隙結構。

圖6a、b 分別為基炭與50%CoCl2的活性炭樣品的TEM 圖。 50%CoCl2活性炭與基炭的TEM 圖相比并無明顯差異,看不到CoCl2顆粒。

基炭及浸漬炭的XRD 譜圖見圖7。 所有曲線形狀大致相似,在2θ 為23°和43°附近出現2 個寬峰,分別對應著炭材料的(002)和(100)特征衍射峰。 隨著CoCl2浸漬量的不斷增加,樣品中活性炭的晶型結構可能被部分破壞,其無定型程度不斷增加,XRD 中炭信號逐漸變弱,兩處寬峰的強度也隨之逐漸變弱。

“單層分散理論”[15-16]指出,許多氧化物和鹽類可在載體表面自發形成單層或亞單層(未敷滿的單層)分散,在XRD 譜圖中不會出現金屬鹽的晶相峰。浸漬炭的XRD 譜圖中除了上述兩個特征峰外,沒有出現明顯的CoCl2的特征峰,這種現象符合“單層分散理論”。本研究所用球形活性炭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積(見表1,基炭比表面積約為1 600 m2/g),其單層負載容量很大[16],活性組分CoCl2是重金屬元素化合物,雖然其在載體中含量很高,但其在活性炭表面仍然以單層分散形式存在,因此在XRD 譜圖中沒有出現CoCl2的晶相峰,這與上文TEM 結果一致。

3.3.2 孔結構分析

對不同CoCl2浸漬比吸附NH3前后的樣品進行低溫N2吸脫附實驗,測定其比表面積和孔容,結果見表1。 樣品的比表面積通過BET 法求得,孔容和孔徑分布采用密度函數理論(DFT 模型)計算求得。

圖5 基炭的SEM 圖Fig.5 SEM images of the unimpregnated carbons

圖6 基炭(a)及50%CoCl2 樣品(b)的TEM 圖Fig.6 TEM images of the unmodified carbon(a)and carbon impregnated with 50%CoCl2(b)

圖7 基炭及浸漬炭的XRD 圖Fig.7 XRD patterns of unmodified carbon and impregnated carbons

表1 基炭及浸漬炭樣品吸附NH3 前后孔結構數據Table 1 Pore structure of unmodified and impregnated samples before and after adsorption of NH3

基炭吸附NH3前后比表面積和微孔孔容變化均不大, 表明基炭對NH3的吸附作用很差。 50%CoCl2的樣品吸附前后比表面積分別為851.91、447.08 m2/g,降低了47.52%,微孔孔容降低了7.51%。E-60%CoCl2比表面積大于E-50%CoCl2,這是由于60%CoCl2對NH3吸附效果很差, 其吸附前后比表面積的變化小于50%CoCl2。 40%CoCl2吸附NH3前后微孔孔容的變化相比50%CoCl2更大,可能是在實際反應過程中,40% CoCl2吸附NH3的生成物更多地積聚在微孔里,而50%CoCl2吸附NH3生成物有部分沉積在中孔里,導致其微孔孔容下降不明顯。

與基炭相比, 隨浸漬比的增加, 樣品的比表面積、總孔容及微孔孔容均逐漸降低,這是因為CoCl2進入了微孔并占用了一部分的孔道結構。 與吸附前的樣品相比,吸附后的樣品比表面積、總孔容及微孔孔容也呈現出明顯的降低。 推測是因為NH3與CoCl2反應生成的產物沉積在活性炭內部,使得總孔容、微孔孔容均呈現明顯的降低趨勢。

圖8 為基炭與浸漬炭的總累積孔容分布圖,可以看出隨CoCl2浸漬比的不斷增加,微孔孔容(<2 nm)明顯降低,說明在浸漬過程中CoCl2進入到微孔中,使得微孔孔容逐漸變小。 同時,中孔孔容(2~35 nm)也在減小,說明有部分浸漬劑也進入中孔中。這是因為隨著浸漬比的增大,微孔被填充的越來越多,導致一些浸漬劑偏向于浸入孔容相對較大的中孔, 使得中孔孔容也逐漸降低。

圖8 基炭及浸漬炭的總累積孔容分布圖Fig.8 Total cumulative pore volume distribution of unmodified carbon and impregnated carbons

為進一步比較浸漬及吸附對樣品孔容的影響,又單獨對比了基炭和50%CoCl2浸漬炭吸附NH3前后總累積孔容分布,如圖9 所示。 基炭吸附NH3前后微孔孔容幾乎沒有變化, 中孔孔容存在少量的降低, 說明NH3分子只憑借簡單的物理吸附存在于基炭的中孔里。 但由于基炭對NH3的吸附能力很弱,防護時間很短, 只導致了中孔孔容的略微下降。 而50%CoCl2浸漬炭吸附后的樣品與吸附前的樣品相比微孔孔容下降十分明顯,中孔孔容變化不大,這是由于浸漬劑主要進入活性炭的微孔,與NH3吸附后生成的產物也沉積在微孔中, 導致吸附后的樣品微孔孔容存在進一步明顯降低。

圖9 基炭及50%CoCl2 浸漬炭吸附NH3前后樣品的總累積孔容分布圖Fig.9 Total cumulative pore volume distribution of unmodified carbon and 50%CoCl2 impregnated carbon before and after NH3 adsorption

3.3.3 CoCl2 利用率及吸附機理分析

為進一步探究CoCl2吸附NH3過程中的實際利用率, 圖10 給出了活性炭吸附的NH3與浸漬加入的CoCl2的物質的量比[n(NH3)/n(CoCl2)]的數據。 為驗證低浸漬比對浸漬劑利用率的影響, 也給出了浸漬比為4%的相應數據。 等體積浸漬法使用的溶液總是略微過量的,因此實際CoCl2的浸漬量通過樣品堆密度校核得到,從而計算實際浸漬的CoCl2的物質的量。

圖10 浸漬炭n(NH3)/n(CoCl2)數據Fig.10 n(NH3)/n(CoCl2)data of impregnated samples

圖11 50%CoCl2 浸漬炭吸附NH3 后樣品過濾結晶后得到的產物Fig.11 Product filtered and crystallized by the exhausted 50%CoCl2 impregnated carbon

在浸漬比很低,為4%、10%時,n(NH3)/n(CoCl2)約為3 左右,隨著浸漬比增加,該數值不斷降低,直至浸漬比為60%時該數值下降到1.91。 這一結果表明CoCl2的利用率隨著浸漬比增加是不斷減小的。

對吸附后產物的物化性質進行分析及利用NH3-TPD 結果來說明CoCl2吸附NH3的機理。 CoCl2與NH3的 配 合 物 有3 種[17]:三 氯 化 六 氨 合 鈷[Co(NH3)6]Cl3,橙 黃 色 晶 體;二 氯 化 氯 五 氨 合 鈷[Co(NH3)5Cl]Cl2,紫紅色晶體;三氯化五氨一水合鈷[Co(NH3)5H2O]Cl3,磚紅色晶體。 [Co(NH3)6]Cl3中的NH3與中心原子Co 的配位非常緊密,NH3不會在酸溶液中發生解離和質子化,使得[Co(NH3)6]Cl3可以從濃鹽酸溶液中重結晶析出[17]。

根據這一性質, 將E-50%CoCl2樣品加入一定量的水溶液中,靜置、過濾后,得到橙黃色的溶液。再向溶液中加入濃鹽酸溶液,冰水浴后有晶體析出,抽濾干燥后得到了淡黃色晶體,如圖11 所示。 且對不同CoCl2浸漬比浸漬炭吸附后的樣品進行同樣處理,也得到了相同的結果。因此從吸附后樣品結晶的顏色推測NH3與CoCl2反應生成[Co(NH3)6]Cl3。

3.3.4 NH3-TPD 分析

圖12 為不同CoCl2浸漬比樣品吸附NH3后的NH3-TPD 曲線。 所有曲線均有一個明顯的特征峰,位于100~300 ℃,這表明NH3與CoCl2生成的產物會在高溫條件下脫附釋放出NH3。不難發現,隨浸漬比增加,峰面積明顯增大,表明對NH3的吸附量增加。 NH3與CoCl2的相互作用是弱吸附作用,生成的絡合物[Co(NH3)6]Cl3在較低溫度(約60~80 ℃)就會解離并逐漸釋放出NH3,150~170 ℃達到高峰,直至300 ℃左右,不再有NH3析出。

圖12 浸漬炭吸附NH3 后樣品的NH3-TPD 圖Fig.12 NH3-TPD profiles of impregnated carbons after NH3 adsorption

4 結論

1)不同金屬鹽溶液浸漬改性的球形活性炭對NH3的吸附效果有較大差別, 且負載同種金屬不同鹽溶液的活性炭吸附NH3的性能也有很大不同。 本實驗選用的金屬鹽浸漬劑中,CoCl2浸漬改性球形活性炭脫除NH3的效果最好。 2)浸漬CoCl2對脫氨效果有很大改善,但NH3吸附量并非隨浸漬比的增大而單調增加, 浸漬劑的實際利用率會隨著浸漬比的增加而逐漸降低。 浸漬比增加至60%時,吸附量反而下降,最佳浸漬比為50%。 此種條件下,改性活性炭對NH3的防護時間達到296 min,穿透吸附容量達到54.05 mg/mL,是基炭的37 倍。 3)浸漬后及吸附后的樣品比表面積、總孔容、微孔孔容均呈現明顯的降低,且通過對吸附NH3后的失活樣品進行分析表征,推測CoCl2與NH3反應生成了絡合物[Co(NH3)6]Cl3。

猜你喜歡
孔容鹽溶液微孔
一種微球狀流化床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一種打微孔改進結構的塑料編織袋
勘 誤
金屬與鹽溶液反應的三類題型探究
飽和蒸氣壓對礦物孔隙結構影響的研究
帶旋轉孔容腔瞬態演化與建模方法研究
水的溫度對鹽的溶解度有影響嗎?
鋰皂石在不同鹽溶液中溶脹性能的研究
強疏水性PDMS/PVDF微孔膜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
膜蒸餾用PDMS/PVDF/PTFE三元共混微孔膜制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