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阮元“二論”中書學思想的形成原因探究

2021-04-08 04:44汪露琳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21年8期
關鍵詞:北派南派法帖

汪露琳

(北京師范大學,北京100875)

一、阮元“二論”中的復古思想

阮元的書學思想集中體現在《南北書派論》、《北碑南帖論》和《揅經室集》中的一些題跋內?!岸摗敝腥钤獙ǚ帜媳眱膳?,他認為南北兩派最大的區別就是碑帖之別,即南派擅帖,北派擅碑。從南北書派淵源來看,他認為北派之書以碑為主,能得古法,直源于漢隸?!侗北咸摗吩疲骸扒乙阅铣方瘫?,是以碑碣絕少,惟帖是尚,字全變為真行草書,無復隸古遺意?!雹儆捎谀吓蓵ǖ挠猛九c表現形式與古不同,故書風大變,“妍態多而古法少”,因而南朝書家大多不習篆隸。從作品流傳風貌來看,乾嘉之世帖學風靡天下,學書者取法的各種刻帖多為反復翻刻,筆法模糊、多為行草,導致書風日趨單調、靡弱,所以,阮元認為當汲取碑版之長,北碑勝于南帖。顯然,南北兩派之間,阮元更重北派,更得中原古法。

實際上,阮元為“借古開今”的復古主義者,《南北書派論》中首句即為“書法遷變,流派混淆,非溯其源,曷返于古?”②探索書法之遷變,溯源為先,唯有“溯源”才可以“返古”,唯有探尋書法史的濫觴,才能追回古意。在篇幅不長的“二論”中阮元也多次提及“古”法,他的書學思想即圍繞“復古”一詞展開。

關于“復古”的對象,阮元提出了明確的指向?!赌媳睍烧摗吩疲骸澳吓赡私箫L流,疏放妍妙,長于尺牘,減筆至不可識?!雹鄱氨迸蓜t是中原古法,拘謹拙陋,長于碑榜?!雹苋钤J為,北派之書以遒勁見長,為“中原古法”,而南派之書流為姿媚,“妍態多而古法少”,故高下不辨而自明。他對于南北書風的評價,有明顯的傾向性,其所追求而推崇的“中原古法”,來源于北朝碑板。

阮元所提倡的“復古”也是對傳統筆法的復古。他所認為的北派“古法”是以篆隸為基調的,其所言“北魏、周、齊、隋、唐,變隸為真,漸失其本。而其書碑也,必有波磔雜以隸意,古人遺法猶多存者,重隸故也?!雹萑簟爸仉`”,“古人遺法”才“可多存”,因此,阮元所追求的“古法”亦來源于篆隸筆法。

二、“書分南北”的溯源及發展

阮元“二論”首次將書法分為碑與帖兩大流派,一為南派(帖派),一為北派(碑派),以東晉、南朝為南派,以十六國、北朝、隋代為碑派。但書法中的南北差異之分并非阮元首創,關于中國書法的不同風格流派,前人亦有此類敘述,只是并無明確將南北派別分出。

南宋趙孟堅在其《論書法》中有言:“晉宋而下,分而南北……北方多樸,有隸體,無晉逸雅,謂之「氈裘氣」?!雹逇拄檬潜狈接文撩褡逯?,制之以皮毛,以御寒凍。穿著氈裘則體態臃腫。趙立堅在此謂北方書法多樸拙,沒有晉人書法飄逸雅致,故用“氈裘氣”喻北方書法,其態度褒貶自見。趙立堅對北方書法持貶意,雖然他的言論開書分南北論之始音,但并未對南北書風進行詳細分類敘述,更未分南北書派。

至清初,隨著碑刻的出土,師法漢碑的風氣已經風靡,對于北碑的師法也逐漸興起,更多學書者有了地域之別的學書意識。在阮元明確分出南北書派前,清初馮班就根據董其昌“畫分南北宗”說,在《鈍吟書要》中提出了:“畫有南北,書亦有南北?!雹叩难哉?,引發了當時人兼備北派書風的審美眼光,但馮班僅僅是簡單一句,并未談及“書有南北”的內涵。之后,何焯于清初之際,對唐以前書法風格的發展演變脈絡重新梳理和闡述,提出書法在魏晉南北朝的南北書派問題,為碑學理論的進一步構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亦未明確分南北。通過清初的學書環境可以看出,清人雖未明確南北兩派,但學術界已經引發了對書派分別的討論,而阮元就是將書派分別具體化、系統化的第一人。

阮元“二論”的面世,奠定了其在碑學界的地位。他的書學思想從此輻射至更多學書者,對清中期的書壇產生了重要影響,并且形成了以阮元為中心的書法文化圈。作為阮元好友的錢泳,在阮元“二論”的發表后,第一時間在《履園叢話·書學·書法分南北宗》中轉述了阮元《南北書派論》中所言,錢、阮二人都把南帖和北碑相提并論,看作是雙峰對峙、二水分流的不同系統的美,他們的有關論述,可看作是碑學思想的發端。此后,包世臣以篆隸書為極則,提倡北碑之美、康有為列舉“魏碑十美”,尊碑抑帖,崇魏而卑唐,他們對碑學竭力倡導和推崇,使得帖學的地位一落千丈,對于帖學的研究也逐漸失去真相而走向反面。

但是關于阮元南北書派分派的理論,康有為持反對態度??涤袨樵凇稄V藝舟雙楫·寶南第九》中寫道:

“阮文達《南北書派》專以帖法屬南,以南派有婉麗高渾之筆,寡雄奇方樸之遺,其意以王廙渡江而南,盧諶越河而北,自茲之后,畫若鴻溝?!蕰煞峙?,南北不能分派,阮文達之為是論,蓋見南碑猶少,未能竟其源流,故妄以碑帖為界,強分南北也?!?/p>

康有為的核心觀點認為“書可分派,南北不能分派”。書法可以分派,但是不能以碑帖為界,強分南北。書法可分為“南帖”“北碑”,但是書法史分南方為“帖”派,北方為“碑”派是不現實的。也就是說,康有為承認碑、帖兩大流派,但不承認地域書風的存在。他列舉出北碑中有“虛和婉麗”者,南碑中也有“戈戟森然”者,以證南北并非判若江河,而是相互交融。

三、清中期后“崇碑貶帖,尊魏卑唐”的客觀原因

劉熙載《書概》中有言:“茍非骨力堅強,而徒摹擬形似,此北派之所由誚南宗與?”⑨在劉熙載看來,北派譏諷南宗為“徒摹其形”、毫無骨力,清中期以后論書習字皆以北碑為宗,崇碑貶帖,尊魏卑唐,除樸學大勢、書學大家對于碑學的極力推崇外,這種情況的出現也有客觀原因。

張德容的《二銘草堂金石聚》中有這樣一段記載,“門戶結習,入主出奴,書家亦然。北派誚南為柔靡;南派譏北為粗獷?!雹鈺乙彩怯虚T戶成見的,北派對南派的批判是“柔靡“,認為南派是一種柔弱委靡之態,而南派則譏諷北派過于粗獷。和“徒摹其形“相同,這種差異是以南北兩派迥然各異的書寫風格作為評判標準的。因此,隨著清人對于北派書寫風格之推崇,南派則作為對立風格趨向天秤的另一端,這是事物的客觀發展規律。

民國時期的章太炎在《論碑版法帖》中曾對“清中世之后,論書者皆崇碑版而賤法帖”11的這種現象給予了駁斥,章太炎先生歸納總結了清人如此的原因,認為“崇碑版賤法帖”主要有三方面理由。根據章太炎《論碑版法帖》中記載:

“清中世以后,論書者皆崇碑版而賤法帖,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一曰法帖展轉傳摹,失其本真,而碑猶當時故物也。二曰《閣帖》題署往往舛訛,為黃伯思所駁;碑版歲月緣起,猶可質也。三曰晉末石刻,猶近分隸;法帖著二王手筆,略無舊風,疑隋唐以下所偽作也?!?2

章太炎先生給出的第一條理由是法帖展轉傳摹,已經失其本真,但碑依然是當時故物,故碑學更易得其真意。碑學家認為由于“紙無千年之壽”,書法家的墨跡流傳不到清代,當時能看到的只是唐人鉤本,不宜作為書法的范本。而宋明人所刻的法帖又經過重鉤,屢次翻刻,已經失去六朝人原來的精神面貌,也不可以作為學書的范本。碑學家就認為只有新發現的碑版才能充當這個角色。但是,碑版是否比法帖更清楚,更接近書寫者原來面目,其實也不盡然,碑板失真的情況并不在少數,加之自然風化、人工傳拓、人為損壞等因素,碑板并未有碑學家所言如此確鑿無誤。二為閣帖題署的舛訛,《淳化閣貼》就在編選刊刻時存在很多的疏漏,將大量的偽帖收入其中,蘇軾的《東坡題跋》最早對《淳化閣貼》的真偽問題進行了考辨,黃伯思所作的《法帖刊誤》又對淳化閣貼進行了全面的考辨,證前人之訛,補前人未考,因此,當時人認為閣帖中有不正確成分,而碑板卻能辨明時期等信息。三為對于法帖中偽作的懷疑。晉末的石刻,依然類似于分隸,而法帖中的二王手筆已經沒有當時舊風,所以懷疑是隋唐以下的偽作。

章太炎給出的這三個理由都是從流傳的角度講述了清中期后“崇碑貶帖,尊魏卑唐”的態度形成的原因。清人對于帖學偏頗的認識使得帖學的發展走入了死胡同,其實,南北書風代表了中國書法整體的兩個側面,它們是互為補充,互相交融的,根據自己辯證的書法觀和對整個書法史的客觀分析為前提,較為客觀公正地評價碑、帖的長短,形成兼容并包的學習態度,才是學書者應當具備的。

隨著乾嘉之際金石學的興起,北朝碑刻逐漸出現在清代文人的視野中,加上考據學風的興起,在清代中、后期形成了碑學興盛,帖學衰微的新格局。阮元作為樸學大師,在碑學研究中也引用了考據學的方法,處處證以正史,加之“元二十年來留心南碑碑石,證以正史,其間蹤跡流派,朗然可見?!?3,阮元“二論”的主張正是得益于實物考察、文獻考據這兩方面的交融。阮元二《論》中復古思想的形成,既有“書分南北“的理論基礎,又引導了清中后期“崇碑貶帖,尊魏卑唐”的書學環境出現,正如劉恒先生所言:“阮元“二論”的出現,標志著清代書法碑學理論的成熟和正式確立,在書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p>

注釋:

①阮元.北碑南帖論.歷代書法論文選[M].上海:書畫出版社,2012(08):636.

②阮元.北碑南帖論.歷代書法論文選[M].上海:書畫出版社,2012(08):629.

③阮元.北碑南帖論.歷代書法論文選[M].上海:書畫出版社,2012(08):630.

④阮元.北碑南帖論.歷代書法論文選[M].上海:書畫出版社,2012(08):630.

⑤阮元.北碑南帖論.歷代書法論文選[M].上海:書畫出版社,2012(08):635.

⑥趙孟堅.論書法.歷代書法論文選續編[M].上海:書畫出版社,2015(07):157.

⑦馮班.鈍吟書要.歷代書法論文選[M].上海:書畫出版社,2012(08):552.

⑧康有為.廣藝舟雙楫.歷代書法論文選[M].上海:書畫出版社,2012(08):804.

⑨劉熙載.書概.歷代書法論文選[M].上海:書畫出版社,2012(08):696.

⑩張德容.二銘草堂金石聚十六卷,清同治十一年(1872)刻本,首都博物館藏.

11黃耀先,饒欽農.章太炎全集:太炎文錄續編[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05).

12黃耀先,饒欽農.章太炎全集:太炎文錄續編[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05).

13阮元.南北書派論.歷代書法論文選[M].上海:書畫出版社,2012(08):630.

猜你喜歡
北派南派法帖
煙云盡態
——湖南省博物館藏《三希堂法帖》展
老高家黃酒:非遺傳承 北派典范
《寶賢堂集古法帖》研究綜述
南派戲裝道具的創新特征
家班聚散:福建南派布袋戲微觀察
從《寶賢堂集古法帖》窺探明代中葉帖學的興盛
華鍾彥兩派兼綜的詞學主張及其對現代詞學的貢獻
書法教育中的碑帖選取
竹笛曲《五梆子》的演奏闡釋
南派洪家拳之技擊基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