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高校網絡輿情管理與引導的研究現狀、挑戰及對策述評

2021-04-09 11:41葛士華
海南開放大學學報 2021年1期
關鍵詞:輿情思想研究

葛士華

(海南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海南 ???570228)

網絡輿情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而出現的,近年來得到廣泛關注。特別是對于高校網絡輿情的管理與引導日益得到學界重視。本文通過閱讀和梳理我國高校網絡輿情管理與引導的相關文獻,對其論文統計和當前的研究現狀進行分析。

一、論文統計分析

2020年1月15日,筆者在中國知網以“高校網絡輿情管理與引導”為主題進行文獻檢索,得知我國對高校網絡輿情管理與引導的研究始于2009年,且對于這一主題的研究熱度呈曲折上升趨勢,如圖1所示(中國知網)。隨后,筆者再以“高校網絡輿情管理與引導”為主題在中國知網進行高級檢索,篩選出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共60篇,從檢索結果來看,學界對該主題的研究質量呈逐年下降趨勢。筆者還發現,關于“高校網絡輿情管理與引導”的相關論文出現在不同種類的期刊上,若按學科分類,可以看到有教育學、情報學、經濟學、政治學、管理學、歷史學等期刊,可見我國“高校網絡輿情管理與引導”已得到各方廣泛關注。

圖1

二、關于我國高校網絡輿情管理與引導的研究現狀

“高校網絡輿情管理與引導”作為“高校網絡輿情”的重要分支,得到學者們的廣泛關注,其研究廣度和深度不斷提升。經梳理,當前學界對于該主題的研究主要分以下幾類。

(一)關于高校網絡輿情定義的研究

當前學界對于高校網絡輿情的定義,未有統一說法。經過梳理總結,可以看出學界主要從主體、內容、載體三個方面為高校網絡輿情下定義。

就主體而言,有的學者認為高校網絡輿情是以大學生為主體的,如趙蕓、姚鯤鵬認為高校網絡輿情事實上是高校學生對學校和社會事件持有的“認知、態度、情感和利益訴求的集合(1)趙蕓,姚鯤鵬:《高校網絡輿情動態監控與危機管理》,《教育探索》2013第12期,第70-71頁?!?。有的學者認為:高校在內的所有師生,加上社會上關心高等教育的民眾都是高校網絡輿情的主體(2)張鵬程:《高校網絡輿情工作初探》,《宜春學院學報》2009年第3期,第50頁。。前者將高校網絡輿情的主體鎖定在大學生中,后者則進一步拓寬了高校網絡輿情的主體范圍。

就內容而言,有的學者將高校網絡輿情按內容劃分為內部輿情和外部輿情。如潘清泉、都圓圓認為內部輿情主要指的是校園突發事件或者是與學生密切相關的問題,外部輿情主要指的是社會突發事件在高校網絡空間上擴散、議論以致產生影響(3)潘清泉,都圓圓:《高校網絡輿情管理預警機制建設芻議》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第16期,第58-59+62頁。。內外相互作用,共同構成了高校網絡輿情的內容。而曹銀忠、許方圓認為高校網絡輿情主要指的是高校師生以微信、微博、QQ等媒介對于國內國外具有突發性的熱點問題和新聞事件以及與其自身利益切實相關的一些話題所表達的“態度、意見、情緒的總和”,能夠形成“具有一定影響力的輿論傾向(4)曹銀忠,許方圓:《高校網絡輿情引導研究》,《毛澤東思想研究》2012年第11期,第146頁?!?。這一定義擴大了高校網絡輿情的內容范圍,將國內、國外熱點和新聞都納入其中。

就載體而言,學者們普遍認為高校網絡輿情是通過互聯網進行的。如李慶波、邵晶認為高校網絡輿情是高校師生以互聯網為載體傳播關于大多數民眾對于現存于社會現象的“信念、態度、意見和情緒表現的總和(5)王學儉,劉強:《當前高校校園網絡輿情的邏輯分析》,《中國高等教育》2010第10期,第17-19頁?!???梢?,高校網絡輿情與互聯網密不可分,互聯網是高校網絡輿情的主戰場,高校網絡輿情主體以此為媒介傳播言論,從而生成高校網絡輿情。

(二)關于高校網絡輿情分類的研究

當前學界主要從內容和性質兩方面對高校網絡輿情進行分類。

1.按內容劃分

有的學者將高校網絡輿情按內容劃分為三類。一是與高校學生自身利益關聯性較大的如校園突發事件等輿情。二是關于高校大學生感興趣的社會話題,如民生疾苦、民族團結、國內外熱點等輿情。三是各類影響高校大學生心理的文化話題,如快餐文化、流行文化、先進文化等(6)盧蕭,葉磊:《高校網絡輿情發展的時代特色與生成邏輯軌跡和特色分析——以上海地區高校為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年第2期,第114-118頁。??梢钥闯?,高校網絡輿情離不開三個部分,分別是“高?!薄按髮W生”和“話題”。

2.按性質劃分

有的學者將高校網絡輿情按性質劃分,得出高校網絡輿情有顯性和隱性之分。高校大學生以互聯網為渠道而表達出的指涉現實生活的輿情就是高校網絡顯性輿情。高校大學生對其個人思想認識和價值取向通過網絡表達出來就是高校網絡隱性輿情(7)方海濤:《論高校網絡輿情工作維穩功能的實現路徑》,《思想教育研究》2013年第10期,第48-51頁。。顯性輿情和隱性輿情相互作用,能夠有效地對高校網絡輿情進行分類。

(三)關于高校網絡輿情特點的研究

有的學者認為,高校網絡輿情集自由性和限制性、匿名性和外顯性、突發性和多變性、時事性和交互性、少數性和分散性于一體(8)李尚旗:《高校網絡輿情的作用及其管理》,《學術論壇》2011第2期,第183-186頁。;有的學者認為,高校網絡輿情具有豐富性、互動性、及時性、群體極化性等特點;還有的學者認為,高校網絡輿情主題單一、表達開放、觀點多元、言行具有非理性特點;還有學者認為高校網絡輿情具有直接性、共享性、偏差性;多數學者認為,關于高校網絡輿情局勢的掌控有難度;何碧如、何堅茹、孫福順認為高校網絡輿情有局勢易控性特點,高校網絡普遍實行實名制,若發生突發性事件可以快速準確的進行干預(9)何碧如,何堅茹,孫福順:《新媒體時代下高校網絡輿情干預機制研究》,《中國成人教育》2012年第5期,第42-44頁。??梢钥闯?,高校網絡輿情特點豐富多樣,只有把握住高校網絡輿情的特點,才能增強局勢掌控能力,更好的予以引導和管理。

與此同時,學者們普遍認為高校網絡輿情具有時代特色。盧蕭、葉磊認為高校網絡輿情具有三個時代特點,一是輿情分類明顯,是大學生思想的真實鏡像;二是具有較強可預測性;三是具有容易引發衍生輿情特點。楊一帆、馬少龍從四個方面總結了高校網絡輿情的時代特點,他認為高校網絡輿情在主體上活躍且盲目。在內容上具有復雜且傳播載體多樣的特點;在載體上具有高度開放性,且具有匿名性;在傳播上速度快,具有較大的社會影響力(10)楊一帆,馬少龍:《高校突發事件網絡輿情引導機制探究》,《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年第24期,第60-62頁。。劉寧、李新春進一步探究了在“微時代”背景下高校網絡輿情的特點,他們認為高校網絡輿情工作在內容形式上呈現出碎片化特點;在信息把關上呈現出缺失化特點;在傳播方式上呈現出裂變化特點;在受眾群體上呈現出年輕化等特點(11)劉寧,李新春:《“微時代”背景下高校網絡輿情管理對策》,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第5期,第102-105頁。。張文莉認為,高校網絡輿情在載體上具有多樣化和便捷性特點;在內容上具有多元化和豐富性特點;在傳播上具有迅捷性和聚變性特點;在主體上具有群體性和非理性特點(12)張文莉:《高校網絡輿情介入引導體系的構建》,《青年記者》2012年第26期,第22-23頁。。因此,不論是高校網絡輿情的主體、受眾群體、內容、載體還是傳播上,高校網絡輿情都體現出鮮明時代特色和印痕,且會隨著時代變化不斷改變。

(四)關于高校網絡輿情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多數學者認為高校網絡輿情與思想政治教育二者密不可分、相輔相成,如閭春飛、張鵬超將高校網絡輿情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陣地,認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高校網絡輿情的引導(13)閭春飛,張鵬超:《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視角的高校網絡輿情引導機制探討》,《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年第2期,第90-92頁。;蔣篤君認為高校網絡輿情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了新的合力(14)蔣篤君:《高校網絡輿情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年第17期,第67-69頁。;王子剛從學術研究角度提出,網絡輿情研究對于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促進作用和參考價值,思想政治教育為網絡輿情研究提供理論支撐和全新視角(15)王子剛.《思想政治教育視閾下的高校網絡輿情研究》,《現代傳播》 (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5年第10期,第165-167頁。;顧赟、林丹認為高校網絡輿情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方法,拓寬了渠道(16)顧赟,林丹:《高校網絡輿情視域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與職業》2016年第15期,第40-42頁。;劉娜、張麗麗認為,網絡輿情的發展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來說就是一把雙刃劍,積極向上的網絡輿情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導向和凝聚作用,開放性、隱匿性強的網絡輿情容易滋生問題。劉娜和張麗麗還提出高校網絡輿情的快速發展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延滯性和不完整性日益凸顯,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來說是一個不得不解決的問題(17)劉娜,張麗麗:《網絡輿情與高校思政教育引導》,《新聞戰線》2016年第14期,第113-114頁。。吳彩虹也認為高校網絡輿情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正反兩方面影響。高校網絡輿情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較為清晰地了解大學生的思想、情緒和態度,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針對性和實效性。但是,一些負面言論會對大學生思想產生負面沖擊,進而導致大學生社會心理矛盾失衡并升級。與此同時,在高校大學生中也極易產生群體極化,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增添了一定難度(18)吳彩虹:《高校網絡輿情演變中的學生思想動態引導機制研究》,《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4年第4期,第100-103頁。。因此,高校網絡輿情和思想政治教育兩者相互影響,既能相互促進,又能相互阻礙,必須把握好這把“雙刃劍”,重分發揮二者合力,進一步促進高校學生全面發展。

(五)關于高校網絡輿情管理與引導的挑戰研究

當前高校網絡輿情工作還處于探索階段,在高校網絡輿情管理和引導方面存在著許多問題,高校網絡輿情工作仍面臨著許多挑戰。

1.關于高校網絡輿情管理的挑戰研究

結合學者們普遍認為的有關當前高校網絡輿情管理面臨的問題,筆者總結如下:一是定位和目標不明晰,對于高校負面輿情較為被動,一味采取“拖”“壓”“封”“堵”“撤”的辦法;二是管理意識不到位,對高校網絡輿情認識不足;三是管理機制不健全,其工作機制和規章制度仍需完善;四是管理隊伍建設不足,不專業,缺乏專業性人才(19)劉娜,張麗麗:《網絡輿情與高校思政教育引導》,《新聞戰線》2016年第14期,第113-114頁。;五是管理模式落后、不科學,沒有與時俱進,缺乏運用大數據技術共享平臺(20)魏偉華.基于大數據背景下的高校學生網絡輿情管理機制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7(17):69-73.。這五大問題給高校網絡輿情管理帶來了挑戰。

2.關于高校網絡輿情引導的挑戰研究

筆者經過大量文獻梳理,認為當前學界對高校網絡輿情引導面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挑戰一,隨著時代發展,大學生網絡話語主動權增多,促使高校網絡輿情復雜化、多樣化(21)李洪雄:《加大引導力度 促進高校網絡輿情健康發展》,《中國高等教育》2016年第22期,第57-59頁。;挑戰二,在實際引導中實效性不強,不能真正實現家庭、學校、社會的銜接和聯動;挑戰三,傳統的輿情引導方式如開班會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等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效果不佳,亟待提高(22)楊仲迎:《高校網絡輿情傳播特點及管理對策》,《新聞戰線》2017年第17期,第124-126頁。;挑戰四,在實際的輿情引導工作中,高校往往重視圍堵,忽視了引導;挑戰五,高校師生媒介素養參差不齊,導致網絡輿情引導難度大,主要表現為三方面,一是反應被動遲緩,二是方式簡單粗暴,三是溝通方式不佳(23)牛元帥:《高校網絡輿情研判及應對策略研究》,《思想戰線》,2013年S2期,第307-308頁。。

此外,學者關于高校網絡輿情的管理與引導還存在著許多風險。如今高等教育已走向大眾化,使得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極易產生社會性不滿。社會上的不良思潮也極易造成大學生價值觀、道德觀迷失,導致行為失范。當前高校網絡輿情工作雖然受到高校的重視,但仍處于“粗放型”狀態,受到人力物力財力的限制,面臨著網絡輿情信息檢測設備、工作人員不足,研判前瞻性和科學性不足等問題(24)方海濤:《論高校網絡輿情工作維穩功能的實現路徑》,《思想教育研究》2013年第10期,第48-51頁。。

(六)關于高校網絡輿情管理與引導的對策研究

1.關于高校網絡輿情管理的對策研究

第一,明確出發點和落腳點。出發點是為了網絡助人,落腳點是為了網絡育人(25)李慶波,邵晶:《高校網絡輿情管理現狀與提升》,《人民論壇》2014第20期,第151-153頁。。

第二,做到“一個重視”。必須高度重視高校網絡輿情管理工作,時時刻刻繃緊弦、做好準備應對輿情危機(26)閆育周,宋強,蒲傳新等:《我國高校網絡輿情管理機制研究》,《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4期,第113-117頁。。

第三,做到“三個正視”。正視新媒體的重要作用,要將其作為主陣地,主動出擊,主動占領;正視網絡正沖擊著傳統的網絡輿論引導方式這一事實,主動作為,改進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學及班會方式;正視學校、社會、家庭已經出現脫節的現實,主動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個人“四位一體”的網絡輿情管理體系(27)楊仲迎:《高校網絡輿情傳播特點及管理對策》 ,《新聞戰線》2017年第17期,第124-126頁。。

第四,做到“兩個創新”。創新管理觀念,實現重輿情管制到重輿情疏導的轉變;創新管理方法:首先,要以構建靈敏、高效的輿情信息網絡為前提;其次,要以建立輿情信息分析研判機制為關鍵;再次,要以建立網絡輿情應急處置機制為內在要求;最后,要以健全輿情管理體系和完善制度強化隊伍為根本保證和基本要求(28)高芳放:《高校網絡輿情管理方法及其功能探討》,《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第20期,第74-75+78頁。。也有學者認為建立高校網絡輿情預防機制是基礎,應急機制是關鍵,組建一支高素質的輿情工作隊伍是重點(29)高芳放:《高校網絡輿情管理方法及其功能探討》,《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第20期,第74-75+78??傊?,必須要創新管理方法,如此,高校網絡輿情管理才能做到與時俱進。

第五,要做到“把好開關”“掌控好火候”。所謂“把好開關”,即牢牢抓住輿情話語權,優化議程設置,主要表現為三方面:一是校園主流媒體主動出擊,搶占話語權主陣地;二是建立以需求為導向的議程服務模式;三是迅速適應新媒體的傳播特點,迅速反應。所謂“掌控好火候”,即要掌控好輿情發展過程,做到巧用輿情契機、暢通溝通渠道、建立平等協商機制、積極反思總結(30)柯寧:《加強高校網絡輿情治理》,《中國高等教育》2016年Z3期,第67-69頁。。

2.關于高校網絡輿情引導的對策研究

第一,樹立正確的網絡價值觀。一是要加強網絡道德教育,更加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引領作用,不斷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價值觀,進一步規范其網絡行為(31)李洪雄:《加大引導力度 促進高校網絡輿情健康發展》,《中國高等教育》2016年第22期,第57-59頁。。

第二,做到“三個整合”。一是要整合力量,構建高校網絡輿情立體引導新格局,如整合高校黨委宣傳部、團委、學工處等以及各系力量,做好網絡輿情引導工作;二是要整合高素質的工作隊伍,著力打造兩支隊伍,即專兼職輿情引導隊伍和大學生意見領袖隊伍;三是要整合媒體資源完備的網絡信息發布和溝通平臺,保障網絡輿情引導工作順利進行(32)張文莉:《高校網絡輿情介入引導體系的構建》,《青年記者》,2012年第26期,第22-23頁。。

第三,實現“三重引導”。一是網上引導;二是現實引導;三是典型引導。也可歸納為線上引導和線下引導結合起來,形成高校網絡輿情引導合力(33)何碧如,何堅茹,孫福順:《新媒體時代下高校網絡輿情干預機制研究》,《中國成人教育》2012年第5期,第42-44頁。。

第四,牢記“三個引導方法”。一是基于輿情時間的引導;二是基于輿情空間的引導;三是基于輿情主體的引導(34)段洪濤,于子淼:《關于高校網絡輿情研判引導方法的思考》,《思想理論教育》2015年第9期,第79-83頁。。

第五,建立健全高校網絡輿情引導機制。實際上,高校網絡輿情引導機制包括許多方面,如有的學者認為高校網絡輿情引導機制主要包括組織支持機制、溝通交流機制、管理保障機制、信息匯集和研判機制、危機應急機制(35)閭春飛,張鵬超:《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視角的高校網絡輿情引導機制探討》,《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年第2期,第90-92頁。。至于如何健全高校網絡輿情引導機制,有的學者認為應分“三步走”,首先,在輿情孕育形成期、在輿情擴散爆發期、在輿情冷卻消亡期這三個階段分別制定網絡輿情引導策略。其次根據網絡輿情主題的演變科學預判網絡輿情。最后,將校園意見領袖作為重點關注對象,并對其進行進一步的教育和引導(36)吳彩虹:《高校網絡輿情演變中的學生思想動態引導機制研究》,《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4第4期,第100-103頁。。

此外,對于高校網絡輿情的管理和引導還應該遵循“三契合”原則,即高校網絡輿情研究與輿情實踐、高校網絡輿情工作與高校實際工作、高校網絡輿情管理與社會關聯輿情研判這三方面的契合(37)丁義浩:《高校網絡輿情的特點與工作應對》,《中國高等教育》2014年Z3期,第67-69頁。。如此一來,方可增強高校網絡輿情管理與引導工作的實效性。

三、簡要評述

通過論文分析和文獻梳理,可以看出近年來學界對于“高校網絡輿情管理與引導”的研究熱度不減,在研究數量和廣度上有一定增長,但在研究質量和深度上仍有待提高。

除此之外,研究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一是研究方法單一大多數學者都是進行規范性分析,甚至有些學者是在泛泛而談,缺乏實證研究,得出的研究結果不具有說服力。今后應加強實證研究,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將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提高研究質量,不說空話。

二是研究內容類似通過梳理相關文獻,可以明顯看出學者和學者之間研究內容較為相似,得出的結論也較為相似,這恰恰說明了當前學者對于這一主題的研究創新性不強,不具有足夠前瞻性。特別是關于“高校網絡輿情管理”“高校網絡輿情引導”這兩部分,部分學者將二者混為一談,混淆了“管理”和“引導”的概念,且研究的問題和對策相似度很高,這也從側面反映出部分學者理論功底不扎實,對這一主題的研究較表面化。今后學者應努力打好理論基礎,“打鐵還需自身硬”,有豐富的理論知識鋪墊才能全面、熟練的掌握研究內容,如此一來才能增強研究深度,提出創新點。

三是研究視角固化雖說當前學界也有除思想政治教育學、教育學以外的學科研究“高校網絡輿情的管理與引導”,但數量較少且質量不高。多數學者還是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學、教育學等單個視角進行研究,學科與學科之間缺乏交融互動,研究結論千篇一律,不利于進一步研究“高校網絡輿情管理與引導”。因此,要鼓勵跨學科合作研究,從不同學科找到不同切入點,這樣才能研究得更加全面、透徹,如此,也能增強學科之間交流,促進學科共同發展。

猜你喜歡
輿情思想研究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思想與“劍”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思想是什么”
數字輿情
誰說小孩不能做研究?
數字輿情
對周期函數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與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