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學校的本質理解和應然樣態

2021-04-22 05:33陳文艷
江蘇教育 2021年4期

【摘 要】社會的不斷發展對未來學校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促使育人邊界不斷被打破。面向未來,學校應當更加明確自身存在的價值是激發和保護每一個來到校園里的兒童的好奇心,幫助兒童學會思考與創造。為此,未來學校應該在治理生態、課程樣態、文化樣態和資源樣態等方面不斷地創造和生成,引領最接近未來的兒童走向創造深處。

【關鍵詞】未來學校;學校樣態;管理育人

【中圖分類號】G423.07?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1)10-0013-03

【作者簡介】陳文艷,江蘇省揚州市梅嶺小學(江蘇揚州,225300)校長,高級教師,教育部第二期中小學名校長領航工程成員,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

近年來,“黑天鵝”“灰犀?!笔降淖兓谖拿?、技術、制度與知識等各個領域相繼出現,預示著世界將進入一場復雜而深刻的轉型和創新。對于教育,同樣如此。

2020年被人們視作育人邊界不斷被打破的“在線教育元年”。在對“高質量教育體系如何深入”的當代詰問中,未來學校將嬗變為何種樣態?我想,在描摹未來學校建設圖譜的時候,創造應該是一個核心力量,那么如何才能讓學校不斷抵達創造的深處呢?筆者以為,如果從人的本質是通過思考與創造通向更加美好的生活來理解,未來學校的樣態有兩層要義:一是不斷抵達,具有方向感;二是不斷出發,具有重塑性。學校樣態總是在不斷抵達與不斷出發中不斷創造,即始終處于一種永未完成的狀態。

一、越未來越本來:未來學校的本質理解

哲學家說,“未來,是人心當中偉大愿景的復刻”?;仡櫲祟愃枷氚l展史,伴隨著對“人是什么”的理解,哲學家做出了深刻而又精彩的思考。其對人的本質的理解不僅經歷了理性、非理性以及對理性的反思階段,也經歷了靜態的、動態的、抽象的以及現實的理解,借用卡西爾的觀點,“人的本質不能從實體性來定義,而只能從功能上來定義”。在卡西爾看來,勞作是人的功能之一,這里的勞作是創造的意思,進一步說是用符號創造文化的活動,人便是在這種創造中不斷塑造自己。

回到教育的語境,教育就是幫助人類不斷創造新的符號,以此一次又一次地重塑自己。面對真正的信息化“原住民”,研究者和教育者不斷進行MOOC翻轉課堂、電子書包等技術層面的探索,試圖開辟跨學科的路徑來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但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們發現教育的未來在于回歸兒童本身。作為教育人,需要時刻站在教育的原點思考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用“越未來越本來”的思維方式去認識學校、學科以及學習,不斷創造、不斷復刻人心中的偉大愿景。

基于此,未來學校應當更加明確自身存在的價值是保護和激發每一個來到校園里的兒童的好奇心,并幫助他們學會思考與創造。未來學校的基本特征是從學生的生命本色出發,為學生提供成長的環境和發展的引導,以幫助學生獲得連續的生長經驗,讓學生不斷創造自我、完善自我,最終實現生命的整體發展。換言之,也就是呵護每一個學生“愛提問”的天性,讓他們不斷接近最完善的自我,實現自在而全面的發展。這也是江蘇省揚州市梅嶺小學對未來學校新樣態的本質理解。

二、何以而向:未來學校的應然樣態

在歷史與現實之間,人類自身的實踐活動始終在不斷地創造和生成。因此,未來學校的實踐與發展也是以動態的方式不斷進階。筆者以為,未來學校應在治理樣態、課程樣態、學習樣態和資源樣態等方面,不斷抵達而又不斷出發,這種永未完成的特質,既是方向也是未來學校的應然樣態。

1.不斷迭代的治理樣態。

未來學校的生態治理區別于其他社會組織管理的地方在于它的育人價值。具體來說,學校生態治理意味著教育生活的打開與重塑,意味著對美好的追求與超越,意味著對教育生活價值的審視與提升,意味著在打破平衡后尋求新的平衡、在重建系統中衍生新的系統。這種“打破”和“重建”撬動的是對更多關系的思考和安放,是對真實問題的發現和突破,是對人的尊重和發展。它的最終目的是賦能于人,實現管理育人功能。

梅嶺小學的發展經歷了三次行政區劃調整,每一次調整都給學校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其中最大的問題在于學校發展規模和與之匹配的組織結構之間的沖突,這對整個學校的生態治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趯W校生態治理的核心內涵和價值追求,從2008年開始,伴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為了適應學校發展的需求,學校不斷探索并建立了完備的運行系統,以解決學校當時的發展問題并支持學校的未來發展。學校管理模式的探索從傳統的“金字塔式”架構到“扁平化”的“三級—系統”模式,再到集團化、后集團化辦學模式,最后到“大平層—事業部式”架構,治理樣態不斷地迭代升級。學校最新設計的“大平層—事業部式”管理架構,將傳統的分割式管理變為以事業部為核心,由決策層、服務層、協商層共同支撐的學校管理組織樣態,更好地將管理者凝聚在一起來滿足學校決策的需求,為學校更具活力、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未來學校的治理應該著眼于通過不斷迭代的治理樣態賦能學??沙掷m發展,更加凸顯治理的科學性、專業性以及文化性。

2.不斷促生的課程樣態。

未來學校的核心目標依舊指向促進人的發展,而學生的發展離不開課程與課堂的相互促進。從“給學生帶得走的能力”“只有課程標準”“如何回到兒童”以及“時光軸:小學生自主學習支持系統建構”等一系列變革主題中回溯梅嶺小學的課程與課堂相互促進的變革歷程,并不斷地從鮮活的研究案例中洞察培育核心素養和重構學習生活的重要意義,我們能夠初步窺見不斷重構適應未來的課程與教學樣態是促進學生發展的可行路徑。

梅嶺小學聚焦以課程與教學改革為核心的未來學校新樣態的重塑。2016年,學校成功申報江蘇省基礎教育前瞻性教學改革實驗項目。在此基礎上,學校聚焦“時光軸:小學生自主學習支持系統建構”這一核心命題,推進學校課程與課堂相互促進、相互發展;探索研究不同學科、不同學段面向未來的新型自主學習課堂教學范式、教學流程、實施路徑和教學評價;通過對“時光軸”核心概念以及立意的生發,推出《梅花引上覓光陰——我在梅嶺經歷的100件事》;構建了適應未來的課程實施保障體系;等等。

未來學校在課程與教學的改革方面重在幫助學生自我建構一系列連續的經驗,以此成為學生成長道路上“最溫暖的支持”。

3.不斷彌散的文化樣態。

從文化取向上觀察學習,學習是一種文化行為,只有在合適的土壤里它才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這個土壤就是支持型的學校文化。學校文化由外而內的構成是:物理空間—人的活動—內在精神。內在精神源于對兒童的信任與尊重,是凝聚學校文化的重要力量,在此基礎上學校文化才能構成有機整體,呈現出應有的深度,為學習樣態的升級、學習文化的生成提供豐沃的土壤。

未來學校文化的涵養規律遵循從物到人,由外而內不斷彌散的狀態,主要是從學校文化、班級文化和學科文化三方面共同孕育。就學校而言,既包括精神層面的實踐,如構建自主發展的育人目標、“向著未來生長”的教育理念等,也包括物質層面的實踐,如建設“自主學習步道”等。就班級而言,構建學生自主管理的班級文化,讓學生參與并成為班級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和實施者。就學科而言,傳播“學習即生長”的理念,以重新“發現兒童”為契機,認識并積極運用兒童自身所儲藏的發展能力,培養兒童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等。

未來學校的學習文化具有彌散性,學校文化、課程文化、班級文化等共同構成學校的文化生態系統,形成育人合力,促使文化的力量扎根未來學校教育。

4.不斷融合的資源樣態。

學校資源的樣態分布與開發情況和學校的發展目標息息相關,這些目標是未來學校發展的邏輯與情感的力量。對于任何一所學校而言,治校是為了帶領師生通往未來美好的教育生活。所以,梅嶺小學把組織變革的核心聚焦于如何通過資源的整合,提升師生的學習效率和工作效能。

2009年,梅嶺小學啟動了“常春藤”教師專業發展學院的校本研修活動,在隨后的幾年中,從“常春藤”教師專業發展學院擴展到“常春藤”班主任學院、“常春藤”管理學院以及“常春藤”家長學院共同構成的“常春藤”校本研修體系。其核心在于聚集與學校發展緊密關聯的幾類人,從校本研修的角度,開展基于“常春藤”校本研修的內容、方式、體系以及制度建構。在未來,學校還將呼吁更多相關教育主體積極參與其中,打造更為全面可持續發展的校本研修體系;在環境資源的建設方面,梅嶺小學不斷深入探索“空間即課程”理念,促進課程與環境相互融合,以此更好地支持學生自主學習。

未來學校在資源方面,應該以積極健康的姿態開發新資源、整合已有資源,為未來學校的持續生長提供營養。

三、創造深處:未來學校的精神復刻

教育是復演人類文化以培養適應未來的精神個體的活動,但這種“復演”不是機械地重復,而是貼合時代與個人特點的升級與創造。沒有人懷疑“人是在創造中不斷塑造的自我,是一種自身進行自覺創造性活動的產物”。不管未來以何種形態變化,學校需要做的是回到馬克思說的“現實的個人”,把每一個生命當作理解的邏輯基點,在完整與生動的世界中幫助學生發現自我、理解自我并塑造“更好的自我”。

這是一個融思考與創造的時代,人類始終在思考與創造中不斷塑造自我。對于生命來說,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于未來學校而言,這是一個根本的使命。未來學校存在的原因和價值是幫助每一個來到校園里的學生更好地思考與創造,這是生命永恒的精神面向,也是學校永恒的價值錨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