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態增強MRI影像組學分析在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轉移中的預測分析

2021-04-24 09:06呂彥萍
黑龍江醫藥 2021年7期
關鍵詞:腋窩組學乳腺

呂彥萍

濮陽市油田總醫院放射科,河南 濮陽 457001

乳腺癌是指發生在乳腺腺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其中99%的乳腺癌患者為女性,僅有1%的男性患者[1]。乳腺雖不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器官,但若乳腺癌細胞喪失正常細胞的特性發生脫落則癌細胞會隨血液或淋巴擴散,形成轉移,從而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其中腋窩淋巴結為乳腺癌患者最常見的轉移部位,且已有研究顯示,早期對腋窩淋巴轉移的診斷對選擇手術方式、制定治療方案以及評估預后均具有重要意義[1]。腋窩淋巴結活檢以及腋窩淋巴結清掃均為診斷腋窩淋巴結病變性質的主要方法,但由于其屬于有創檢查且在淋巴結清掃術會出現多種并發癥,無法成為臨床首選。近年來,醫學技術以及裝備得到不斷發展,MRI檢查具有無創、高分辨、操作簡單等優勢,其中影像組學分析還可以采用自動化數據特征化算法,以量化患者病灶形態學的特征以及異質性[2-3]。鑒于此,本探究將回顧性分析2017年4月—2019年4月我院進行乳腺動態增強MRI影像檢查患者50例臨床資料,探討動態增強MRI影像組學分析在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轉移中的預測價值,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7年4月—2019年4月濮陽市油田總醫院進行乳腺動態增強MRI影像檢查以及多層螺旋CT(MSCT)檢查的患者50例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均為女性,年齡24~73歲,平均年齡(47.83±10.58)歲;病理分型:其中浸潤性導管癌31例,浸潤性小葉癌6例,其他類型13例。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1)乳腺癌診斷標準符合《中國抗癌協會

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范(2015版)》[4]中相關標準;(2)所有患者乳腺內灶均為良性、癌前病變或原位癌;(3)所有患者均為女性。排除標準:(1)接受放療或化療治療患者;(2)影像學資料殘缺者。

1.3 方法

1.3.1 MSCT:于患者月經結束后5 d進行MSCT檢查,采用SIEMENSDefinition AS 64排128層螺旋CT對所有患者進行檢查,患者取俯臥位兩側乳腺自然下垂后,指導患者進行吸氣并于吸氣末進行掃描,掃描范圍自腋窩頂至乳腺下緣。經肘正中靜脈為患者注射80 ml對比劑以及20 ml生理鹽水,流率為3 ml/s。掃描參數:電壓為120 kV,管電流為100 mAs,將圖像上傳至工作站進行淋巴結圖像重建,層厚為0.66 mm,間距為0.3 mm。淋巴結轉移判斷如下:(1)淋巴結長徑≥10 mm且短徑≥5 mm;(2)淋巴結長短徑比值≤2;(3)淋巴門結構消失。

1.3.2 動態增強MRI檢查:采用Philips ACHIEVA 1.5 T超導型全身MRI掃描儀,4通道專用相控陣表面線圈。具體檢查方法如下:指導患者取俯臥位,兩側乳腺自然懸垂于線圈內。先采用常規T1WI以及脂肪抑制技術進行掃描,T1WI參數為:翻轉角度為12°,回波時間為2.1 s,重復時間為4.8 s。T2WI采用脂肪抑制技術平均次數為2,回撥時間為90 ms,重復時間為3 400 ms,FOV為260 mm×320 mm,層厚為3 mm,層距為0.3 mm,矩陣為348×300。之后采用釓噴替酸葡甲胺(Gd-DTPA)對比劑,以流率為2.0 ml/s經患者肘前靜脈注射0.1 mmol/kg,再將20 ml生理鹽水以相同流率進行注射。采用快速梯度回波序列進行動態增強MRI掃描,參數為:翻轉角15°,回撥時間為2.2 ms,重復時間為5 ms,平均次數為1次,矩陣為300×320,FOV為300 mm×320 mm,層厚為1 mm。掃描完畢后將圖像上傳至工作站進行圖像后處理,對時間-信號強度曲線進行繪制后并根據增強情況、時間-信號強度曲線判斷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轉移情況,若動態增強取消呈平臺型或流出型則判斷為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轉移。

1.3.3 圖像分析:所有圖像均由2位具有5年以上的乳腺影響診斷經驗放射科工作人員共同進行閱片,記錄所有圖像的病灶位置,若病灶較大則記錄大部分病灶所在的象限;若病灶為多并造型病變則僅記錄最大病灶。(1)腫塊。對腫塊進行形態描述,即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圖形;邊緣為不規則、光滑或毛刺征;內部強化方式為均勻、不均勻、低信號分隔、環形強化。(2)非腫塊。非腫塊病變則對其內部強化方式進行分析,包括均勻、不均勻、簇環狀、集簇狀;分布類型:多區域、區域、局灶、彌漫型或線樣。

1.4 統計學方法

此研究采用SPSS 18.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結果以百分比(%)的形式呈現,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手術或淋巴結穿刺病理結果

以臨床手術或淋巴結穿刺病理結果為“金標準”,結果顯示,50例患者中確診腋窩淋巴結轉移的32例(64.00%),腋窩淋巴結未轉移18例(36.00%)。

2.2 MSCT及動態增強MRI檢測效能

以臨床手術或淋巴結穿刺病理結果為“金標準”,動態增強MRI檢測準確度、靈敏度、特異度均高于MSCT檢測測定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3。

表1 MSCT檢測與金標準對比 例

表2 動態增強MRI檢測與金標準對比 例

表3 單項檢測的準確度、靈敏度和特異度 例(%)

3 討論

乳腺癌的發病率位于女性惡性腫瘤的首位,其是由于乳腺上皮細胞繁殖失控,發生惡變現象。腋窩淋巴節轉移作為乳腺癌最為常見的轉移部位,其與腫瘤大小、組織學大小及類型、癌基因表達等多種因素均可評估乳腺癌患者的預后情況[5]。

隨著磁共振成像(MRI)技術的發展,其已成為目前對乳腺癌患者診斷、分期有效的診斷方式之一,已有研究也表明,MRI評估腫塊大小與術后切除的誤差較?。?]。MRI具有無創、圖像清晰等優勢,其可通過多序列呈像、快速呈像序列對形態學進行顯示。相關文獻也表明,MRI能夠通過對病灶的定位并可測量腫塊的長短徑,通過計算兩者比值即可判斷乳腺癌腋窩淋巴節的轉移情況,為臨床早期制定診療方案提供重要依據[7]。多層螺旋CT(MSCT)檢查能夠通過圖像重組技術將腋窩淋巴結清晰顯示,通過增強掃描技術在重建圖像后能夠顯示淋巴結形狀,但癌細胞會對皮質、髓質進行破壞,經MSCT成像后可見淋巴結實質類型轉變為不規則形增厚或偏心型,并伴有淋巴門結構消失等。通過本探究結果顯示,以臨床手術或淋巴結穿刺病理結果為“金標準”,動態增強MRI檢測準確度、靈敏度、特異度均高于MSCT檢測測定結果,提示了與MSCT對比,動態增強MRI影像組學分析在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轉移的診斷中準確度、靈敏度及特異度較高。其可能是由于動態增強MRI影像組學分析能夠反應腫瘤灌注以及毛細血管通透性改變的情況,且通過數字減影能夠避免脂肪高信號對圖像評估結果的影響,并能夠清晰反映病灶的位置以及空間大小,這對提高腋窩淋巴結轉移的檢出具有重要意義[7]。但本研究因時間、物理、財力等諸多原因影響,納入的樣本數量較少,因此本次研究數據的可信度,還需在未來開展更多相關性研究加以證實。

綜上所述,動態增強MRI影像組學分析應用于乳腺癌腋窩淋巴節轉移中的診斷中具有較高的診斷效能以及準確率,更適用于術前的評估,值得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腋窩組學乳腺
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在早期診斷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轉移中的價值分析
影像組學在腎上腺腫瘤中的研究進展
基于高頻超聲引導的乳腺包塊導絲定位在乳腺病變中的診斷價值
東莨菪堿中毒大鼠的代謝組學
乳腺超聲檢查診斷乳腺腫瘤的特異度及準確率分析
影像組學在核醫學影像中的應用進展
蛋白質組學技術在胃癌研究中的應用
男性也會得乳腺疾病
腋下廣告
張惠灝:乳腺腫瘤重在預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