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農民人均收入指標剖析

2021-04-25 02:33
山東農機化 2021年2期
關鍵詞:凈收入支配補貼

王 錦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民收入能直觀體現農業農村發展情況,通過剖析農民人均收入指標,可探討實現發展目標的途徑,提高農民的幸福感,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構成

據山東省統計局官方網站提供數據顯示,從收入來源看,山東省農民人均純收入由農村居民工資性收入、財產凈收入、經營凈收入和轉移凈收入四部分構成。對2014-2019 年山東省農民人均純收入數據分析顯示,四部分構成中,經營凈收入的貢獻度最大,工資性收入和轉移凈收入分別居第二、三位,財產凈收入的貢獻度最低。2014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1882 元,工資性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產凈收入和轉移凈收入分別為4713 元、5431 元、287 元、1451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比重分別為39.67%、45.71%、2.41%、12.21%;2019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7775 元,工資性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產凈收入和轉移凈收入分別為7165 元、7799 元、456 元、2355元,比重分別為40.31%、43.88%、2.56%、13.25%。這說明山東省農民收入主要依靠傳統的家庭經營獲取,而工資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只起輔助作用。雖然絕對量上,經營凈收入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但家庭經營收入在總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呈緩慢下降的趨勢,占總收入的比重由2014 年的45.71%下降至2019 年的43.88%。

二、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比較

(一)在全國及部分省、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對比

2019 年全國平均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6021 元,山東人均可支配收入17775 元,相比全國高1754 元,位列全國第8 名。全國排名比較靠前的有:浙江29876元、江蘇22675 元、福建19568 元、廣東18818 元、湖北16391 元、遼寧16108 元、江西15796 元。

(二)省內各市(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較

2019 年全省人均可支配收入17775 元,比上年增長9.1%。全省16 個地市中,有8 個地市超過平均水平,其中濟南市19454 元、青島市22573 元、淄博市19916 元、東營市19013 元、煙臺市21218 元、濰坊市20369 元、泰安市18621 元、威海市22171 元。

三、實現山東省農民人均收入倍增的途徑

(一)涉農政策的扶持

1978 年起國家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由“吃大鍋飯”到“包產到戶”,這賦予了農民生產自由權,個人的付出與收入直接掛鉤,農民可以選擇收益較高的經濟作物,農民的收入亦因此而提升,部分農戶更躍升為萬元戶,從而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經營積極性,農村出現了一番新景象。20 世紀90 年代開始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大力發展特色現代農業,其中1994 年山東省委“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農業產業化經營思路,實踐過程也得到了中央的肯定。21 世紀以來,鄉村振興戰略穩步實施,優化產業機構,大力發展旅游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大力鼓勵支持中小型農業主體發展,推動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發展。

(二)落實強農惠農政策補貼

種糧補貼、良種補貼、農資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金融機構貸款、農村新型醫療、草原生態補償、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后續產業養殖補助等各項強農惠農扶持政策、能繁母豬養殖補貼和保險,減少中間環節,建立健全監督機制,確保各項補助資金及時足額到位,努力增加農民收入。數據顯示,2017 年、2018年、2019 年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分別為3.99×106hm2、3.96×106hm2、3.88×106hm2,補貼金額分別為77.47億元、77.47 億元、77.47 億元,農機具購置補貼金額分別為18.861 億元、16.891 億元、13.6 億元。各種惠農補貼助力農業生產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增產技術的推廣,農藝與農機相配套,農業整體作業水平提高了,將高產、節本、高效的關鍵措施落到實處,使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上了一個新臺階。

(三)農民素質逐漸提高

以往的農民受傳統觀念的束縛,大多數農民不懂市場經濟,小農意識較強,排斥市場化和現代化的生產和營銷模式,只會埋頭苦干,效率低下,成果也不高。隨著農業科技知識的普及、生產技術的推廣、農民培訓和農業競賽的推動,為現代農民營造了一個學技術、用技術、靠技術發展的氛圍,通過機械化的普及,提升了農業的生產力與競爭力,讓農民重新認識到農業生產的重要性與便捷性,提升了他們的生產積極性,讓農業科技在農民的生產生活中廣泛運用。類似山東省優秀鄉鎮農業技術人員評選活動,齊魯鄉村之星選拔活動等,通過選拔確定人員,受到表彰的給予獎勵經費,不僅激發了農民鉆研技術的積極性,也能夠發揮其示范帶頭作用,進一步加強全省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鼓勵他們在農業生產一線干事創業,為農業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四)網絡技術的發展

一是網絡的普及,讓知識無界限,畢竟農民群眾的知識水平有限,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各種情況,若遇到一些難題,可以通過網絡學習新知識、新技術,主動提高自身立足農業農村創業發展能力,互通有無,農民也借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之風,實現增收致富目的。二是網絡運營程序精細化,“服務商+店鋪”零售模式、“淘寶村+農戶”集群模式、“平臺+網紅直播”帶貨模式的創新,為現代農業插上“翅膀”。據統計,2016 年至2019 年,我國農村網民規模從1.91 億上升到2.5 億,農村網絡零售額由0.89 萬億增長到1.7 萬億,總體規模擴大了近1 倍,2019 年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3975 億元,同比增長27%。三是“互聯網+農業”的生產模式也為農民帶來不同商機,開展無公害特供平民化、兒童生活體驗式教育等模式,讓城市里的人們體驗自種自收的樂趣,培養孩子勤儉節約的習慣。隨著在線教育的發展,這種生活體驗式的教育有望通過網絡和現實的結合得到更加廣泛的推廣,從而也為農民帶來另一種增收的機會。

四、結語

通過剖析人均收入,歸納經驗,彌補不足,探索進一步提高農民收入途徑,可有效提升農業生產力與競爭力,能夠有效促進農業生產結構調整,能夠有效提升糧食產量,能夠實現農業現代化生產,進而提高農民的幸福感,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猜你喜歡
凈收入支配補貼
針對農資價格上漲,中央已累計發放500億元一次性補貼
新增200億元列入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支出
被貧窮生活支配的恐懼
云南省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2萬元
跟蹤導練(四)4
“二孩補貼”難抵養娃成本
隨心支配的清邁美食探店記
晏平要補貼有多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