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為人母的自我認知與社會變革

2021-05-08 01:37劉晗
世界博覽 2021年8期
關鍵詞:母親媽媽孩子

劉晗

2020 年不期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渴望美國人口出生率反彈者似乎撈到一棵救命稻草,他們幻想著各州采取的疫情應對措施能讓不安分的美國人乖乖呆在家里,粘在床上,從而不知不覺地催生出一個新的“疫情嬰兒潮”來。

“女人,不是生而為女人的,是被變成女人的?!狈▏枷爰椅髅赡取げǚ拊凇兜诙浴防镆徽Z中的,點明了女性在社會中的自我蛻變,生育對于女性而言更是一個特殊的人生節點,意味著將她們原本自由的生活附帶上責任的使命,與幼小生命之間的天然紐帶不會因為一段婚姻或者感情的破裂而崩壞,反而會在起伏跌宕中寄予期望。

英國作家蕾切爾·卡斯克同樣感同身受,在《成為母親——一名知識女性的自白》里記錄下她初為人母時個人生活的諸多變化以及情感體驗:“懷孕生子不僅區分了男人和女人,也區分了女人和女人。懷孕生產后,女人對于存在意義的理解發生了巨變。她體內存在另一個人,孩子出生后便受她的意識所管轄。孩子在身邊時,她做不了自己;孩子不在時她也做不了自己。人類的每一位成員都會經歷從出生到獨立這一異常艱辛的過程,而這一過程必須征用某個女人的一段生命?!贝朔撎Q骨的人生,似乎只有當了母親才能體會“征用”之殘酷。

“生”不由己:當生育成為來自權力的壓迫

虛構作品的魅力除了彰顯作家的奇思妙想,在諸多可能性的今天又增添了幾分預言色彩。有“加拿大文學女王”之稱的瑪格麗特·阿特伍德于1985年發表的小說《使女的故事》,在當時被奉為反烏托邦作品,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部書的名字業已從一部純粹的小說演變為一個帶有政治隱喻的符號,暗示社會對女性的種種壓迫,特別是對生育自由的強制管控,而且在任何一個女性權益遭受侵犯的時代都能引發大眾的共鳴。2016年美國大選期間,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唐納德·特朗普在辯論中對女主持人梅根·凱里和演員羅茜·歐唐內大加蔑視侮辱以及人身攻擊,流露出極端的厭女癥情緒。不僅如此,他在上任后的第4天就恢復了一項激進的反墮胎禁令——“墨西哥城政策”,禁止聯邦政府提供資金給支持墮胎的國外非政府組織。

也正源于此,美國步入特朗普時代后,《使女的故事》這部30多年前創作的小說再度回歸大眾視線,加之同名劇的熱播,引發媒體的廣泛關注。阿特伍德本人也被推上了風口浪尖,正如先知先覺的她所說,“寫這些故事的時候,作者不會希望它們成為現實,可惜,這一決定權并不在作者手中?!币粫r間,小說中的虛構情節與現實不謀而合,如同基列共和國,男權社會支配著女性生育與否,不管她們是否愿意。

從令人毛骨悚然的寓言到盡在眼前的警醒,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使女生活的年代正是21世紀初期,在恐怖分子襲擊華盛頓之后,掌控政權的教主建立了極權國家,女人被剝奪了擁有財產、接受教育的權利以及各種行動的自由,沒有獨立的人格,還要在高壓監視之下過活,她們的社會地位也被分成了三六九等。身穿紅衣的使女即是國家里為數不多的肩負著傳宗接代任務的女性,看似高貴卻是權力的奴隸。在社會生育率斷崖式下跌的情況下,如若有人膽敢提供墮胎服務,格殺勿論。

波伏娃將母性視為將女人變成奴隸的方式,生存和生育、身體與精神成為綁架使女的雙重鐐銬,如她們的自白:“過去我一直把自己的身體視作一件尋求快樂的工具,或是一種交通手段,一件實現愿望的用具。我可以用它來跑步,按各種鍵鈕,干各種事情。雖說談不上萬能,但我的身體畢竟還是敏捷、唯一、堅強并忠實于我的。如今我的肉體為它自己作了不同的安排……”在阿特伍德構建的荒誕不經的黑暗世界里,兩性關系的惡化被推向了殘酷的極端,女性的子宮被物化為生育機器,甚至個人命運也被牢牢地鎖死,以性命相逼“生”不由己,淪為異化的個體。即便不是在強權和暴政之下,又有多少女性能逃脫如此卑微的命運?

千禧年后有很多國家都已經明令禁止商業代孕行為,然而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印度卻公然承認了商業代孕合法化,在十余年間發展成為“世界級的代孕工廠”。英國廣播公司(BBC)曾出品過一部名為《代孕者》的紀錄片,探訪了印度某貧困小鎮的一家代孕工廠。這里匯集了來自各地的購買者,他們盼望著“奇跡嬰兒”的誕生,但充滿著奇跡的同時也孕育著危險。就像片中一個代孕者所言:“雖然我自己成了代孕媽媽,但我不希望未來我的女兒會成為代孕媽媽?!彼齻兿裆唐芬粯颖还椭魈暨x,各種資質的代孕者明碼標價,她們自愿懷胎十月誕下陌生夫婦的孩子并換取8000至10000美元不等的報酬,在極度貧困的地區,這筆收入足以改變她們的命運,而這筆款只占總報酬的60%,公司的經營者才是最后的贏家。

沒有孩子的家庭從此圓夢,代孕者也從中獲得了可觀的收入,但在這場看起來兩廂情愿的交易中卻存在著巨大的風險。懷孕過程中如若出現流產或墮胎,只能收到最終報酬的1/10,還要忍受這期間的所有不適反應,最關鍵的是,任何人或者組織都不會承擔整個懷孕到生產過程中出現的人身意外。孩子只是她們用命換來的一位暫居子宮的客人?!坝蓙碇挥行氯诵?,有誰聽到舊人哭”,購買者一家如愿以償,等待代孕媽媽的可能是產后身體創傷、精神抑郁以及他人異樣的目光。戲謔的是,代孕工廠的經營者竟是聲稱“代孕是女人之間相互幫襯”的女權主義者。雖然遠離了暴政,女性的生育依然被他人操控,所有這一切的底色即是貧窮,致使她們讓渡個人自由換取金錢。

無論是小說中的使女,還是現實中的代孕媽媽,都是被迫而為的,而大多數普通女性遭遇的生育真相就像“躺在逐漸加熱的浴缸里,你就是被煮死了自己也不會察覺”。美國作家瑪麗蓮·弗倫奇以《醒來的女性》為女性在家庭和社會中的角色地位發聲。這本被讀者譽為小說版《第二性》的書更像是一本自傳,記錄了她在懵懂之中“墮落”又獲得覺醒的過程。書中的米拉從小被母親灌輸“嫁個好人家”是人生最好的歸宿,在封閉的小城,她只能像大多數女性一樣結婚生子、打理家務,這位別人眼中的賢妻良母,個人感受屢屢被忽視,內心游走在崩潰的邊緣?,旣惿徃型硎?,她何嘗不是經歷了類似的遭遇:大學時代結婚,承擔起繁重家務的同時扶持丈夫讀書,離婚后去哈佛深造,女兒又不幸被強奸……這一串的經歷開啟于“墮落”,而她所謂的“墮落”絕非思想或行為的脫軌,而是所謂主流社會對女性的無形規訓和枷鎖,比如“生孩子是女人理所應當的事”“沒結過婚、沒生過孩子的女人不完整”“家務是女性的天職”等腐朽觀念,在男權社會的陰影之下,種種對“妻子”與“母親”身份的偏見也是集體無意識的結果。

生或不生:女性主義意識的覺醒與成長

人工智能和生殖技術在不斷地演化和推進,女性的生育在不遠的將來會呈現出更多的可能性,是否會有赫胥黎在反烏托邦小說《美麗新世界》里提出的人造子宮尚不可知,但母親在養育過程中注入的心血始終是人類情感最毋庸置疑的。在社會的變革中,女性在生育中的能動性日益凸現。電影《朱諾》里正值青春期的少女初嘗禁果卻釀成苦果,朱諾并沒有倉皇墮胎,而是決定生下孩子并找人收養,開明的父母沒有勃然大怒,反而為她出謀劃策,支持她鼓起勇氣理性面對,幫助她疏通心理障礙。

社會新聞中未婚先孕的少女的結局總是觸目驚心,墮胎、跳樓、棄嬰等負面消息頻頻傳出。與其說《朱諾》的主角是一名問題少女,不如說這部電影呈現出的是少女成長的溫情故事,朱諾在這個過程中讀懂了愛情,對生命更增添一分敬重。同樣是面對意外懷孕,電影《誰來為我摘月亮》里的少女馬拉卡就沒那么幸運,她遭人強暴后懷孕,但并不知道孩子的父親是誰,在流產失敗之后,她費盡艱辛尋找到了誘奸她的罪人。在男權的注視下,母職和女性主義往往被視為兩個相悖的概念,然而朱諾和馬拉卡的故事卻將兩種態度合二為一,她們獨立自主、對未來滿懷希望,淡然面對生命中的起承轉合。

然而亦有冰冷的殘酷青春,當她們面對意外降臨的生命,有些人則想方設法規避、克服法律和經濟上的重重障礙將其扼殺在腹中。羅馬尼亞電影《四月三周兩天》以蘇聯解體前的1980年代為背景,當時的羅馬尼亞法律明令禁止墮胎,在尼古拉·齊奧塞斯庫執政期間,幾十萬女性因接受了非法墮胎而死去。影片名字正是大學生嘉碧塔從懷孕到墮胎的時間長度,在這期間,除了她要承受來自身心的壓力,暗中幫助她的閨蜜歐蒂莉亞還委身于墮胎醫生以換得嘉碧塔的手術費。在那時的羅馬尼亞,選擇墮胎不止被視為道德層面的罪惡,更是對國家政權的抵抗。

印度古吉拉特邦安納德,在代孕媽媽的待產住所里,來自歐洲的“潛在客戶”在考察她們的居住環境。這些代孕母親多來自貧困的農村。

年輕未婚女性從懷孕到墮胎經歷了不為人知的心路歷程,在西方國家同樣存在著相似的問題?!稄牟?,很少,有時,總是》中的這4個短促有力的副詞是對醫生的回應,又暗示了女性無法逃避的尷尬處境。生活在賓夕法尼亞州偏僻小鎮上的女孩奧頓孤僻自閉,發現自己意外懷孕卻無人可傾訴,賓州法律規定墮胎只有在父母二人其中之一知情下才能進行,最終奧頓在表妹的陪伴下踏上了去往紐約就診的旅程。無論是嘉碧塔還是奧頓,她們得知懷孕后第一想到的并不是男友,以這種姿態表明自己對身體的掌控。

在男性缺席的情境下,女性能自主地對“生或不生”作出選擇,性少數者也可以通過試管嬰兒圓夢。特別是那些飽受不孕煎熬的夫妻,生育橫亙在他們自我消耗和懷疑的婚姻之中,給生活蒙上了巨大的陰影,在這條阻撓重重、前景不明的求子歷程中,試管嬰兒無疑給了他們無盡的希望。美國電影《私人生活》中的劇作家夫婦,年輕時打拼事業,人到中年膝下無子,他們試過凍卵、取精、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經歷了情感破裂又復合,也許是命中注定,夫妻二人最終兜兜轉轉又回到原點。

比一心求子更殘酷的是患白血病的女兒生命危在旦夕,不得不采取極端的方式拯救她,《姐姐的守護者》里的夫婦在醫生的指導下通過基因技術制造出了與大女兒凱特的基因完美匹配的小女兒安娜,她一出生就肩負著使命,正如她說的,“我是被設計出來的,為了一個特別的理由而出生?!痹趧P特患病的10年間,安娜成為姐姐的“生命補給者”,為她提供了鮮活血液和細胞,小小年紀承受了多次抽髓和插管手術帶來的痛苦,即便如此也無力回天,當腎衰的凱特等待著安娜捐腎的時候,她卻將父母告上了法庭。孤注一擲的父母只想救活孩子,合乎道德,但因為大女兒病情不斷惡化,小女兒的身體被無限透支,違背了倫理。

生存困境:圍城內外的謊言和秘密

在女性走過的每個階段,她們都會預先作出一系列完美籌劃,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在舉步維艱的日常生活中,即使逃脫了強迫生育以及在生與不生之間徘徊的命運,孩子制造的一系列麻煩還是會困擾著她們及其家庭。日本NHK電視臺特別節目組以在場的視角獨家探訪普通人的生活,挖掘出了反映當下社會現實的真相,《女性貧困》即是其中一個問題,單身母親的生活倍加艱辛。日本資深媒體人野島剛在《被誤解的日本人》一書中寫道:現在的日本社會是“一夫多妻”的。他所說的“一夫多妻”并不是日本現行的法律規定,而是未婚生子的女性越來越多,即便她們離開了有婦之夫,也會獨自撫養非婚生子女。她們深知,結婚也未必能擺脫貧困的境地,于是帶著年幼的孩子輾轉工作,混跡于網吧、夜總會,日本新聞就有爆料,一名年輕的單身母親為了和網友約會,把3歲的女兒獨自鎖在屋里長達數天后致其死亡。最悲慘的莫過于她們意外懷孕后和原有的社交關系脫節,和家人、朋友斷了聯絡,過著顛沛流離的日子,在舉目無親的城市里等待分娩,有的意外懷孕女性并不知道孩子父親是誰,生下孩子就交給領養機構……

世界上沒有天生的母親, 即使不顧及自我、拼盡全力去換取一個優秀母親的標準,也無法抵消他人的種種看法,而自己卻陷入郁郁寡歡之中。

雖然日本政府的低保為單身母親提供了經濟補助,但她們生活上仍入不敷出,“孩子不可能受到充分的教育,其結果導致了貧困的代際傳遞?!笔聦嵣?,傳遞的不止是貧窮,更是情感上的淡漠。東野圭吾的小說《白夜行》里生長于單親家庭的唐澤雪穗在母親的逼迫下賣身,日劇《母親》里的道木憐南也是同樣的成長背景,和母親及其情人生活在一起,時常遭遇虐待。比起擁有了孩子不懂得珍惜的人,那些失去孩子后悲痛萬分的女性更值得同情?!杜说乃槠防锞陀幸蛑a士失誤痛失愛子的情節,隨之而來的是丈夫無濟于事的安慰,夫妻感情降至冰點以及法庭上的據理力爭。無論是旁人的勸慰還是冷酷的事實,似乎都無法撫平喪子之痛。

一些單身母親年輕時得不到來自父母的關愛,草率生下自己的孩子,本以為能在他們那里找到寄托,但卻事與愿違。她們目睹著他者親子關系的尷尬,與此同時也照見了自己在其中的惶恐不安和挫敗焦慮。在孩子心中,遭受精神和肉體的虐待只有一個理由——母親不再愛他了便生無可戀,如《迷失的男孩》就是作者大衛·佩爾澤以親身經歷寫成的。反轉視角,如果以母親的身份看待這個問題,又是另外一種理解。角田光代的小說《坡道上的家》就寫了一位身為陪審員的新晉母親,當她面對虐童的母親時,發現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諸多行為竟和自己如出一轍,所有這些都是憤怒包裹的負能量的自然流露,“把她逼向絕境的是世間的‘普通,作為妻子、作為母親甚至作為女性的‘普通?!闭恰捌胀ā边@個看似中庸的詞,背負著母職付出一切的理所當然,也毀滅了身為母親的女性的自我感受。

世界上沒有天生的母親,即使不顧及自我、拼盡全力去換取一個優秀母親的標準,也無法抵消他人的種種看法,而自己卻陷入郁郁寡歡之中。韓劇《產后調理院》演出了40歲高齡產婦所面對的難言之隱:準媽媽是幸福的,但隨之而來的各種生理問題更像是開啟了災難的篇章,從懷孕、分娩再到育兒,世俗不斷給母愛冠以無私和偉大的品質,相信她的力量可以包攬所有事情,然而九死一生的生產以及產后抑郁的絕望卻少有人提及。在一切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里,母親就像用后即棄的工具,可以只字不提。不僅如此,人們的言語間還透露出侮辱和謾罵,在韓國就有“媽蟲”一詞,專用來貶低那些經濟上倚靠家里幫襯、沒有收入、全職帶孩子的媽媽。韓國作家趙南柱的小說《82年生的金智英》聚焦于社會對身為人母的各種偏見,金智英的家庭看似和睦溫馨,但他人眼中的賢妻良母,長久以來背負著巨大的心理壓力,無人傾訴。

當身為人母的生存壓力嚴重到一定程度,最令人愕然的無外乎離家出走。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日本電影《無人知曉》,就是從母親棄養孩子開始的,平日家務纏身的她們終于無憂無慮地踏上尋找本真自我的旅途。韓國作家申京淑的小說《媽媽,你在哪里?》則娓娓道來母親離家出走之后一家人生活的改變,子女和丈夫捧起瑣碎的生活,在追憶中析出她日常的倒影:“那些缸里分別盛著醬油、辣椒醬、鹽和豆醬?,F在,缸里都空了?!迸畠悍此?,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她于母親而言,竟變成了客人;兒子耳邊總響起她的叨念;丈夫回家時習慣說一句“我回來了”,卻空蕩蕩無人回應?!皨寢尵褪菑N房,廚房就是媽媽。媽媽真的喜歡廚房嗎?你從來沒考慮過這個問題。對你而言,媽媽從來就是媽媽。你只是把媽媽當成媽媽,你以為媽媽天生就是做媽媽的人?!钡诙朔Q的變調成熟地跳躍了長輩的界限,以平等的視角連接母女之間的關系。在為子女奔波的路上,她卸下了自己的屬性,隨著他們長大,她卻蹣跚而行,跟不上步伐,不得不穿越廚房無盡黑暗的隧道,剝離日復一日的勞作,在放逐中無奈地做殘缺的自己……

(責編:常凱)

猜你喜歡
母親媽媽孩子
不會看鐘的媽媽
媽媽去哪兒了
送給母親的貼心好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