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新文學的現實關懷”學術研討會綜述

2021-05-29 17:20徐璐
揚子江評論 2021年2期
關鍵詞:新文學當代文學關懷

徐璐

為進一步整理總結百年新文學歷史中留下的精神遺澤,推動當代文學創作及研究道路的前行與深化,2020年10月30日,南京大學中國新文學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新文學的現實關懷”學術研討會在南京隆重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70余位知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學術盛會。

上午,會議開幕式由南京大學教授張光芒主持。華中科技大學教授何錫章、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程光煒、武漢大學教授陳國恩先后致辭。何錫章在致辭中對“中國新文學的現實關懷”這一主題的價值與意義充分肯定,他認為在今天重提“現實關懷”是繼承“五四”新文學的光榮傳統,也是對當代文學尤其是近三十年的文學做出回應。程光煒指出,“文學的現實關懷”涉及作家對作品人物及其人生的現實關懷和研究者如何保持對于作家的現實關懷兩個方面,目前學界對新時期作家心靈史的研究遠遠不足,研究者應該關注作家的心靈史。陳國恩談到,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要在總結歷史經驗的過程中,逐漸確立學術標準及學科價值體系,應對歷史轉折期的諸多挑戰。南京大學教授王彬彬代表主辦方,對與會嘉賓表示歡迎。

開幕式后進行了兩場主題發言。主題發言第一場由何錫章主持,王彬彬、楊劍龍、陳國恩、王堯分別就北洋軍閥集團尊孔和新文化運動反儒之關系、現代中國智識階級問題、曹禺《原野》的逆向性構思、西南聯大的文學教育實踐進行闡釋;由李永東、李森進行了評議。第二場主題發言由劉俊教授主持,程光煒、賀仲明、方維保、沈杏培、王洪岳圍繞著路遙兄弟失和公案、“打工文學”的蛻變與新生、非虛構寫作的紀實性與文學性、新世紀長篇小說中的善惡倫理、“歸來詩人”高平創作中的現實關懷等展開了辨析和論述。畢光明、馬俊山給予了精當評議。

下午的專題研討妙論迭出,30余位專家學者做了精彩報告,10位學者進行了深度評議。第一場討論主要聚焦于思潮研究,姜建、曾攀、張文諾、程小強、林敏潔等八位學者圍繞周氏兄弟研究的相關議題進行了闡發,既有對啟蒙思想、五四文學的考釋與新見,也有運用版本學、文學與電影的互動關系等多元方法進行的再解讀。第二場討論會集中對現代雜志、劇演、譯介等文藝形態展開探究。趙普光、李躍力、葛飛、李永東、馬俊山等八位專家的發言,既有從接受美學角度出發探討西方文化對中國現代文學的影響,又有從話語生產、民族形式的創造性轉化等角度對延安文藝進行的探究,展現了另一重研究空間和學術視野。在第三場研討中,周志雄、劉俊、張堂會、王文勝、陳進武等八位學者就當代文學與現實的關系進行了深入的對話,既有從宏觀角度對當下文藝創作的現實方向進行的反思,也有從災難寫作、當代女作家婚戀敘事、新世紀散文等多個議題展開的細部探究。第四場研討中,畢光明、龐秀慧、王艷芳、李森、李章斌等十位學者以文本細讀的方式聚焦當代文學創作,以詩性審美的語言深入小說、詩歌、散文創作的內在肌理。

一、重識:新文學的“現實關懷”傳統

在新的現實邏輯、語境之中,研究者試圖辨析新文學的來路,還原歷史現場,對“現實關懷”之文學傳統進行再發掘,反思單一的“進步”概念及歷史目標,力圖彌合歷史經驗與當下現實形態之間的裂隙,以期文學及其研究能夠重新把握、描畫歷史發展的動力。

王彬彬借助詳實的史料考辨,系統批駁學界廣為流傳的觀點:“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激烈批孔反儒是認錯了“敵人”。通過反思研究界對北洋軍閥的均質化認識,王彬彬指出,自袁氏當國始,北洋軍閥集團逐漸成為尊孔復古的主力軍和急先鋒。因此,新文化運動的激烈反儒,更為直接的現實目標是在思想文化上捍衛新生的民國。楊劍龍闡發了“五四”新文化運動與現代中國知識分子問題的新論,勾勒出這一群體在歷史中的沉浮軌跡?!拔逅摹敝R分子曾以鮮明的憂患意識、批判意識、啟蒙意識,肩負起歷史重任。從“啟蒙者”到被改造者身份的轉換中,可窺“五四”精神的隱匿與變異,以及現代中國學人群體的命運變化。陳國恩從1930年代左翼文藝界對《原野》的批判切入,指出曹禺為了取得極致的戲劇效果,采用逆向性構思的方式,將人性放置于偶然、極端的狀態下逼近“真實”,因與左翼階級斗爭觀念中的“真實”相疏離,招致時人尖銳批評,終以強大的藝術力量穿越了時代的局限。王堯的報告從西南聯大史料中剝離出兩種并行的文學教育/文學研究的線索:北大受胡適影響,強調文學史研究;清華受朱自清、聞一多影響,強調文學素養與文學鑒賞能力,而當下的文學教育偏重前者,忽略文學鑒賞力的培養,昔日的兩種研究方法對今天的大學文學教育、學科建設仍有啟發。

二、反思:新時期文學與社會現實的復雜互動

新時期以來,大量作家作品涌現,極大豐富了當代文學的整體風貌。在試圖回答文學如何認識現實、介入現實的永恒命題中,與會者的研究凸顯了深閎的視野和批判性思維,既有對當代史料的發現,亦有對新舊文學現象、作家作品的追蹤與再闡釋。

程光煒通過新發現的材料,反駁以往研究者在路遙兄弟失和的文學史公案中,賦予四弟王天樂忘恩負義、背叛兄長的形象。根據路遙家族成員訪談披露,路遙病重之時,王天樂也感染了家族遺傳的肝病,他在妻子的勸阻下未能陪護路遙,“公案”背后是人性的無奈與悲情。賀仲明回顧了2000年后出現的“打工文學”作家群體的歷史與現狀,指出外界對打工作家群體的關注不應局限于生計層面,更應關懷他們精神的困境。方維保梳理了從報告文學、紀實文學到當下非虛構寫作的“報告文學”發展脈絡。他談到,近年來“非虛構”以反向命名的面貌出現,其拒絕虛構的方式與姿態構成對報告文學、紀實文學的反撥,創作主體亟須在歷史的現實和文學想象之間建構起一種相對穩定的倫理,在虛實之間進行恰當的結合。沈杏培通過聚焦“無用的好人”與“盈余的惡棍”兩類人物形象,反思近年長篇小說中的善惡倫理,提出面對善惡錯位的道德景觀,文學應該建立一種有效的抗惡倫理。王洪岳認為,“歸來詩人”高平自新時期以來的創作,展現出一種“元現代性”,不僅表現為詩學內容、觀念或所指上的包容性、自反性,而且呈現為詩作和詩學思維方法或能指、形式表達的中道性。

三、展望:持續深入現實的當代文學及研究

任何文學傳統的建構與發展都離不開對歷史的回顧和對現實的反思,當代文學發展的活力源自百年文學史經驗的滋養,更維系于自身介入現實的深度和廣度。

畢光明認為,程光煒提出的作家心靈史研究,拓展了當代文學研究的價值和路徑。賀仲明探尋歸于沉寂的打工文學群體,呼吁研究者對新生代打工作家的精神關懷,別具現實意義。馬俊山在評議中談到,方維保提出的非虛構需注重想象和現實的平衡觀點意義深遠,但文學抵達現實作為一個沉重的美學話題,即使是對非虛構寫作所表達的現實也應保持懷疑審慎的態度。沈杏培討論的長篇小說中善惡倫理有深遠的研究空間,優秀文藝作品多表現了對善惡道德的困惑狀態,善惡二元對立的人物塑造是值得懷疑的。此外,馬俊山認為,王洪岳對高平文學創作的“打撈”也具備一定的文學史意義。李永東則談到,王彬彬、楊劍龍直面現代文學的“元”問題,新文化運動人士的“反儒”與北洋軍閥集團的“尊孔”、“五四”新文化運動與現代知識分子問題,對如何理解“五四”、知識分子群體命運至關重要。李森認為,陳國恩討論《原野》真實性,帶領我們回到文學詩意創造的原點去討論真實性的問題。王堯對西南聯大與文學教育的討論,在當下詩教傳統失落的現實中,愈加凸顯意義,發人深省。

本屆學術研討會成果豐碩,眾多專家聚焦中國新文學的現實關懷,就新文學作家的現實感與歷史感、新世紀文學的現實關懷及其反思等相關議題展開研究,探討未來文學發展的走向與可能,引發了廣大學者、聽眾的共鳴,拓展了新文學研究的空間,極大推動了學科建設與發展。

猜你喜歡
新文學當代文學關懷
古今一脈相承,兼顧現實關懷
關懷理論視角下教師關懷關系的構建
小報文學與新文學的論戰
遲到的文白交鋒:胡適與中國現代文學概念之生成
淺析大眾傳媒對當代文學的影響
當代文學的語言問題反思與追問
親切關懷 殷切希望
論“言文互動”對中國新文學的建設意義
何為“純粹的知識關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